宗性法師:《瑜伽師地論科句披尋記》讀書會現場實錄 第16講

瑜伽師地論科句披尋記》讀書會現場實錄(16)

  現 場 實 錄

  上宗下性大和尚主講

  第 十六 講時    間:公歷2010年1月9日,星期六下午

  地    點:成都市文殊院後客堂

  學習內容

  剛才還在講,這個課原來計劃是大家來讀的,現在變成我來說了,上次講

  到哪?三十七頁。出胎位我已經說過了吧?實際上,我們常常學佛法,都會碰到一個問題,就是你剛進來學佛法的時候,都問你,你為什麼要學佛法,但一般比較滿意的答復就是了生死,但這個生死怎麼了?了得了了不了?實際上要看個人的努力古人也講,有些時候是了而未了的。但是,這個了生死,我常給他們講,這個是最復雜的工程。但佛法裡頭,大家都知道,學佛法的要了生死,但這個生死怎麼了?佛法裡面有個基本的東西,就是你要了生死首先要知道這個生死是怎麼事情。這段時候《瑜伽師地論》談到這段人怎麼生的,最後怎麼死的,佛法它談得很精妙,不但談到人怎麼生的,人死了,最後這個世界怎麼成的,這個世界怎麼壞的,這些都是科學解決的問題。佛法實際上兩千多年前早就談過了。所以我們講了生死的前提就是你要了解這個生死怎麼回事情你要找到這個生死的正結在什麼地方。就是什麼因為造成它有生死的。那你才能想辦法解決它。這個就像看病一樣的道理你要給人家看病,你要醫生你要首先了解他的病是什麼樣子的,完了你開的葯才能對症,才能治好病。所以人常常講,生病的人你也成了醫生了。所以中國句話,久病成醫。什麼意思呢?你生病時間長了,你看開方子你也看會了。你也知道這個病哪個地方熱了哪個地方涼了,你自己都會開葯方了。為什麼你久病成醫了呢?因為你也了解這個病的原因了。如果你不了解這個病你也處不了方。所以久病成醫也是這個道理治病也是這個道理要了解這個病怎麼形成的。生死就是大病嘛。那你要了解這個生死它怎麼形成的,正結在哪個地方。這個就是今天在社會上開會,我去政協開會,他們都講這個黨外的要肝膽相照,有人就講了,你我要肝膽相照。老實講今天這個世間上不容易。你比如今天講我們做朋友嘛,要肝膽相照。首先問你,他肝長在哪?他膽長在哪?他肝和膽長在哪你都不知道你怎麼肝膽相照?所以我講,學佛法也是這樣子,你要了生死老實講按佛法精神生死隨時都可以了。關鍵問題是你要找到它是怎麼形成的。你才能夠辦法。所以諸位一定要有個概念生死不是兩眼一閉,兩腳一蹬這才了生死。不對的。處處都可以了生死的。了生死是什麼?就是一種自在。你生命活得自在人生活得自由本身就是了生死了。所以諸位不要有個錯誤觀念說我死了往生死了才了生死,不是那樣子的。生死是什麼?我們看到人生死這都是假相,按佛法講。就像下雪一樣。你看到下雪了,一會兒又化了,下雪是假相,化了也是假相人生也是這樣子的。所以我們今天學佛法,你就要樹立正確觀念。剛才說,了生死隨時都可以了。我看有個畫家黃永玉,他寫一個東西,大概他早年見過一大師,他說他向弘一大師求一副字,大概就是弘一大師臨走前三天,他說你字寫得這么好我向你求一副字,老人家說好的,後天來拿,還要早點來。他就去了,到了第三天他就多早就跑去了,去拿字去了走到廟子門口他說怎麼廟子今天跟以往不一樣了呢?大家神情不對呢?一問說弘一大師早上已經走了他說:哎,他還我一副字,我三天前去求他的,他喊我今天來拿得嘛。他怎麼走了呢?這個和尚說話也不算數?後來他碰到弘一大師的侍者了,說你叫黃永玉啊?說:是啊。來,老和尚給你寫好的字。他就拿走。你辦得到嗎?你欠我的錢還沒有還呢。你都沒有交代好呢。這就是一種自在。這個我是最近才看到的。黃永玉後來就講:這個人了不得,他肯定知道他三天後走了,他告訴你三天後來拿。並且名字都寫好了。所以我講,了生死是一種自在。了生死不是閉眼睛蹬腳,那個只是一個假相。所以我講,你什麼時候內心活得自在了,你什麼時候內心沒有掛礙了,你什麼時候內心沒有恐怖了,那個時候你當下已經是了生死了。所以到了那個境界你想幾天幾天你想陪大家玩就多玩幾天,不陪大家玩:對不起,拜拜,明天走了。甚至你高興了,今天我領了工資再走,不拿不拿還多拿一個月不高興了,不要了,送給你們吃酒。生命要到這種狀態才了生死。那我剛才說了,我怎麼了得了?前提就是你要了生死是怎麼形成的。我們前幾段都談了很多了,人的生命怎麼形成的,投胎之前的那段,包括你投胎根本的一條就是業感。我們現在身體都是業感的,那麼怎麼擺脫得了?那麼下面到了出胎位,你生都生出來了怎麼辦?總不可能煮了吃了,喂狗。佛法是反對的,你說你這樣了得了嗎?也了不了的。這個是業報的,你要虐待它也不行的,所以佛法為什麼反對你自殺,就是這個道理。你以為你自殺了就了了?了不了。業沒有還你下輩子還要來你還要繼續還,所以不能有這種想法。那麼這個地方講,你形成人了,投胎了,已經在母胎里住了兩百多天了,就出來了

  酉二、正生

  其正出時,胎衣遂裂,分之兩腋。出產門時,名正生位。

  「其正出時,胎衣遂裂,分之兩腋。出產門時,名正生位。」就是胎兒階段結束,你出來了就叫什麼?叫嬰兒了。出生以後就開始新的東西了。

  未四、增長位7 申一、觸生分觸

  生後漸次觸生分觸,所謂眼觸乃至意觸。

  生後漸次觸生分觸等者:住胎藏中唯有身觸,義如前釋。既出胎已,所餘一切觸漸次生,名生分觸。當知身觸先雖已有,然於此位相續俱生,故不除之,具說一切,所謂眼觸乃至意觸。

  「生後漸次觸生分觸,所謂眼觸乃至意觸。」上次這個地方沒有說透,我再補充說一說。你在母胎里有沒有觸?我告訴大家,母胎里唯一的就是觸。眼睛耳朵鼻子是不管用的。眼睛是看不見東西的,耳朵是聽不見東西的,鼻子這些沒有太多感覺。惟有身根,這個觸覺。所以母親懷胎的時候你動,他有感覺你會鬧,你吃冷了,熱了他都會感覺。他都是只有觸覺。沒有聽覺的。要是你講話他能聽見就麻煩了。母親懷胎的時候都要罵嘛,哎,這個小東西在裡頭弄死我了。他也聽見他不跟你急啊?你既然罵我,那我不出來了。就說明他是聽不見的。這個時候還沒有聽覺,這個耳根是不行的。眼根也是不行的,也還沒有真正的知覺。就是這個時候,在母胎就只有觸覺,就是身根。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這是對應的關係。所以在母胎里只有身根和觸覺是對應起來的。感應最強烈。其他的你要說一點沒有也不大可能,只是很弱。「生後漸次觸生分觸」什麼意思?就是你出生以後就不是只有在母胎的身根觸覺了,眼觸乃至意觸。眼睛要對色它是是有觸,這個觸跟剛才講的觸覺的觸不一樣。觸覺的觸是到了後面有感覺了。這個觸,學過《百法》的都知道,《百法》講遍行心所,遍行心所有幾個?五個。作意、觸、受、想、思,這個地方眼觸乃至意觸就是遍行心所的觸,這個地方的觸是根境識三個結合的那一剎那叫觸。所以這個觸不是我們平常講的我摸了一下,不對的。你摸了一下只是根和境相對,這個觸還包括識。所以我一再強調遍行心所的順序是不能顛倒的。作意心所一定是在前,為什麼?因為只有作意心所生起來你的識才能生起現行,所以作意心所的功能就是讓你的認識活動生起來。下一個就是觸,叫是認識活動,認識功能,外境,根這三個碰在一起,這叫觸。所以這個地方從母胎里出生以後,眼耳鼻舌意這五個觸主要是遍行心所的觸。就是眼根對著攝象機,這個攝象機是一個境哦,眼根對著它同時眼識跟著一起,哦這是個攝象機。要這三個東西組合在一起你才有認識活動,少一個都不行,這個觸是這個。也就是說,從你出胎以後,從原來你胎兒階段,只是單純的身根有觸覺以外,到了嬰兒階段六根都有活動了。有了六根活動它自然要對六塵,六根對六塵自然有什麼東西?六識,所以這個是六根十二處十八界,這樣子就建立起來了。有了觸,六根六識六塵三個東西一觸下面就來了

  申二、墮施設事

  次復隨墮施設事中,所謂隨學世事言說。

  「次復隨墮施設事中,所謂隨學世事言說。」什麼意思呢?那麼你出生了以後,你生在這世界上幹嘛的?化緣的?出生了以後你就要慢慢地學事情了。因為有了六根六塵六識三個一活動次復隨墮施設事中。這個「墮」用的太精妙了。我跟你講,今天那些人寫武打小說的,練輕功,人以前都會飛的,都有輕功的,你自己把自己搞重了,怎麼搞重的呢?你墮下來了你怎麼墮的呢?你就是分別,執著後天這些東西,把你自己墮下來了。隨墮施設事中,什麼施設事中?就下面這個,「所謂隨學世事言說」。你出生以後第一個跟誰學?父母,再有呢?老師,再有呢?整個社會朋友啊都可以學的。學就是兩大類:世事,世間上的事情。言說,語言說話。那麼這些東西佛法講,你世間上的事情也好,語言也好,文字也好,都是施設的。施設這兩個字也用得很精妙,它表達的佛法的根本精神就像《三十論》一開頭就講:「由假說我法,有種種相轉。」這個「施設」和《三十論》一開頭的「假說」異曲同工。就是這個世界上的語言文字都是我們人給它安的。每個人是個軀殼嘛,一米六也好,一米七也好,這是個具體的東西。為了大家交流的方便就給它貼個標簽,安個名字。可是我們凡夫一但安了名字,完了。他就自由了,他就名字把他幹什麼?綁住了。所以它這個地方用的幾個字都用得很精妙。也就是說你被世界安的這些名相,你被它把你拉住了。如果你是智者你就會覺察到言說也好,概念也好,名稱也好,語言好啊,這些全是安的,不實際的,不能代表具體東西的。有些東西是不相稱的。可是我們把它混淆到一起去了。我們人出生以後都經歷這個過程小時侯跟父母學,上學跟老師學,在社會朋友學。但是這個有學好和學壞的。所以我常講家庭教育很重要。過去講教育,按我講教育應該分三大塊。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少一塊都不行。可是我們今天人,你們可能都有這個觀念孩子嘛,交了錢給學校,在學校里教。為什麼?我給了錢的。所以好象這個教育孩子的全都給老師了,家長就沒有責任了,這就壞了。家長是第一老師。你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所以我常講,這些人一出生以後。你不要把教育推給社會學校家庭教育要完備。過去中國文化裡頭是很重視家庭教育的。所以我講孔夫子講: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有些人也說孔夫子太笨了,發育太晚了,十五歲才開始讀書。不是這樣子的。孔夫子講:吾十有五而志於學。那是學,是開始上大學了,是學立身之道了。可是在這之前中國人叫童蒙。蒙學學什麼?《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學這些。《弟子規》幹什麼?一開始不是教你要背多少東西。一開始是教你怎麼灑掃、應對、為人、處事、怎麼對老人,怎麼對平輩,干這些的。所以過去的家庭教育一開始是干這個。可是我們今天你的家庭教育還有這個嗎?沒有了。回來你也是把學校那一套搬來,你按老師的去全部都是學校教育了,沒有家庭教育了,不可以的。所以我們講家庭教育出問題了,以後孩子就出問題了。你說這個孩子今天不聽話,沒有責任,因為你從小就沒有讓他責任。我常講,今天的孩子在外面幹了壞事回去,今天都只有一孩子麻煩呢。他回去哭說他欺負我了。「欺負你,你那麼笨?他打你你不曉得打他啊?」你從小就教他去幹壞事你怎麼不問問他:他為什麼打你呢?你有他有理啊?有理多讓著。他不是這樣教的。還有比如說去學校晚了遲到了,老師懲罰了,回來也要哭。回來就問:怎麼呢?被懲罰了。為什麼啊?遲到了。你這么笨啊?你不知道說假話啊。今天恐怕大部家庭都這樣搞,你說孩子能教好嗎?你給他施設的言語概念都是歪理邪說。所以你教出的人他怎麼有品德嘛,怎麼有社會責任嘛。我們雖然按佛法講言說、概念、名稱都是假安立的,但是這個世間必須要假安立,那麼既然要假安立我們就要把它安立得向善向上的方向你不要安立得向下的方向去引導。可是你看,我們今天很多都是引他向墮落的方向引導的。你給孩子說不準說假話,結果你在家裡老騙他。「我要買東西」「沒有錢了」,他看到你包里鼓鼓的。所以他覺得媽都要撒謊,我也要撒謊。為什麼?這是傳統要注意。所以我講,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雖然佛法都是假安立的,但是這裡面他還有個相對世間的正義,就是要向善向上,不能往邪路上引。那樣你就成了知識你就罪過你要分析有罪沒罪,我看大家都有罪。所謂隨學世事言說,這裡頭啊,它還包含了你學這些要有正常的智慧,就是八正道里講正命嘛,你不要去學那些歪的,這些不正當的謀生手段。言說,這個語言文字太有學問了,說話表述需要有學問呢,寫文章同樣有學問呢,你別看這些是假施設的,有些人說話就愛聽,有些人說話就把耳朵閉著,我聽不見,有些人寫得文章你就愛讀,讀了還跟著他的文章流淚,有些人寫的文章你一看狗屁。所以我講這些東西都要善巧,所以過去有首詩:文章留待他人看,你寫的文章都是給別人看的,我寫的文章我從來不想再看第二遍,為什麼?看到都惡心。文章留待他人看,晦澀冗長讀義難。晦澀就是艱澀嘛,讀不懂,冗長就是老百姓講的老太婆的裹腳又臭又長。讀義難,讀起來都難還怎麼懂你的意思嘛。簡要,就是寫文章要簡潔,要說出要點來,輕通,四字訣。讀要輕快,通順。四字訣。簡要輕通四字訣。先求平意後波瀾。你寫文章弄多大,沒有用。先求平意後波瀾,這個是講的世間學問,從這個地方附帶說的。所以有些人講你既然說佛法講這些語言、名稱都是假安立的,我就要了。不要行不行?也不行,這叫不二。你要它也不行,你不它也不行,怎麼辦呢?似要非要之間,這個就是智慧要把握。所以這個地方講,我們人一出胎以後你六根六塵六識起作用了,就要開始學世間上謀生的事情,包括語言文字都要學習。過了學習階段,慢慢人就要開始了。

  申三、耽著家室

  次復耽著家室,謂長大種類故,諸根成熟故。

  次復隨墮施設事中至諸根成熟故者:世事有三,謂更相慶慰事、更相飲噉事、更相營助事。如下自釋。(陵本二卷十七頁166)言說有四,謂依見、聞、覺、知所有言說。如下自釋。(陵本二卷十九頁175)如是三種世事及四言說,是諸世間所施設故,名施設事;於此隨學,名墮此中。既出生已,從嬰孩位以去,是名長大種類;從少年位以去,是名諸根成熟

  「次復耽著家室,謂長大種類故,諸根成熟故。」開始就是從學說話,學走路、學基本的本領,學語言文字,學寫作,這個是少年階段,可是往後呢,耽著家室,慢慢你就大了,用今天的話講你就進入青年了,今天用科學的話,就是你發育成熟了。我嘛到無所謂了,你們要有這個學問你在家帶小孩子你要知道他什麼時候思想的變化,內心的變化跟他生理是有關係的,這個不僅佛法講,中國文化里也講,你看有些小孩子到了快要發育的時候,你們不是今天叫更年期嘛,青少年叫發育期嘛,中年到了更年期也叫什麼綜合症了,無明的發脾氣,無緣無故的覺得心裡難受這些都是生理上帶來的心理反應。你不要覺得你又是業障現前了,它是業障但是你可以掌控的。所以我講的意思是,你比如到了少年階段是學這些東西,到了青年階段發育成熟了,他這個時候是有變化的,今天我們大部分的家長是沒有這個觀念的。帶小孩子像部隊當兵那樣。不準左轉,不準右轉,聽話就是好孩子,不聽話就是調皮蛋。今天的家長教育孩子都是這樣的。不對。他不善於去分析這些小孩子心理狀態。你比如我剛才講的,他到了發育階段,用今天的話講,他到了發育階段他體內分泌的激素在起作用了,所以他體內分泌的激素刺激他有異常的反應,他心裡自然有異常的反應,所以,孩子們到了青年後他有很多異常的反應,我們當年可能到了自己發育的時候你也不知道。你教育下一代你更要了解。不僅僅是佛教講,中國文化里也講,《周易》、《黃帝內經》里都談這個。《黃帝內經》里講發育期,女孩子發育要早一點,一般是二七十四的周期,所以你看黃帝內經》里,女的二七葵水,葵是什麼?就是叫發育了,男孩子一般是二八十六,十六發育。所以你都要關注。「次復耽著家室」就是這個時候已經發育成熟了,「謂長大種類故,諸根成熟故。」 諸根就是個籠統的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就是發育成熟了。這個時候需要幹什麼呢你看上面寫的「世事有三,謂更相慶慰事、更相飲噉事。」 相慶慰事是什麼呢這個時候的人容易發狂,容易毛造,可能一夜長一尺高,更相飲噉事就是你請我喝酒,我請你喝酒,哥們兒,喜歡干這些事。「更相營助事」就是今天超社會的講意氣。你幫了我我就幫你,比較豪爽,都是屬於發育期的特徵。當然有很多了,你們下來自己去看。這個就是到了青年了,發育成熟了,用今天社會上的話講就是生理發育成熟了。他就要想我要結婚,安個家,就要開始想這些了。我在二環路買房子還是三環路啊,要不然在月球上租塊地啊,他想的老遠,他就海闊天空的。這都是屬於發育期的階段。他光想不行啊,空想沒用啊,那怎麼樣有呢?下面

  申四、造作諸業

  次造諸業,謂起世間工巧業處。

  世間工巧業處者:此有十二,謂營農、商賈等。如下聞所成地說。(陵本十五卷二十二頁1360

  「次造諸業,謂起世間工巧業處。」他長大了嘛,諸根成熟了嘛,安家了嘛,要養家糊口了嘛,那怎麼辦?養家糊口開始的那天,你造更多的業也開始了。你不我這一講你就回去離婚了,這個還是看你怎麼回去弄。你知道了你知道怎麼把握。次造諸業,往下你發育成熟你就要學技術學謀生,就是三十而立嘛。你就要有事業了嘛。那怎麼辦了?謂起世間工巧業處,就是學五明裡面的工巧明。要學技術,科學家,文學家,你只要不要去給人家當冤家就對。就是去學各種各樣安身立命辦法。可是要注意,這個次造諸業,他沒有說善也沒有說惡的,你要弄得好,你可以養家糊口還可以造善業,可是你掌握不好去搞歪門邪道的,做惡之家必有餘殃。你要幹了壞事眼睛都不敢看,一看就怕人家知道。他是不是知道我幹了壞事他是不是知道我貪污了?他一天都是提心掉膽的,你不要以為他聰明哦,佔了便宜吃得那麼好,他嘴巴吃的好,心裡惱火死了,他吃了也不消化,他天天想著呢。所以,你看佛法講的一步步的,我們出生了以後開始學事,發育成熟要有家,有了家就要開始做事業,所以第三步就是要有自己的事業。就是世間工巧業處。

  申五、受用境界

  次復受用境界,所謂色等若可愛、不可愛。

  關鍵從這步開始,「次復受用境界,所謂色等若可愛、不可愛。受此苦樂,謂由先業因,或由現在緣。隨緣所牽,或往五趣,或向涅槃。」問題就來了,你在這世間上,剛才講了嘛,你六根六識六塵這些都有活動了,要學事發育成熟要有家,要有事業你做事業工作的當中受用境界你就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境界,有些境界,所謂色等,色等的等就包括色聲香味觸法,就是你面對的世間形形色色的東西。若可愛、不可愛,有些東西讓你覺得這個東西好,有些東西讓你覺得太討厭了。有了這個心一升起來問題就大了就是我上次講的十二因緣里談的。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這受就來了,受緣什麼?受緣愛,有可愛不可愛,你就有取捨,有取捨,得不到的我要千方百計,得到的我要藏起來。愛緣取,取緣有,要造新的業力了,人生這樣子的,周而復始的,這個《瑜伽師地論》裡頭就把因緣拉長了,就把這個過程說得更詳細了。我們剛才說到「次復受用境界,所謂色等若可愛、不可愛」就等於那個地方的受,要開始緣愛了,受緣愛了就要造新的業力了。所以我講,佛法裡頭,最大的修行是什麼?不是關到這個地方我在修行啊,我在阿彌陀佛了,不是的。就是你現前一念起來,能不能覺照到這一念。比如說我們現在聽經,你現在眼睛一閉,我這一念在想什麼?心裡在想什麼?想啥?不好講啊,我也不知道啊,我也沒有神通有可能你什麼也不想,這還算好的呢;有的在想:哎喲,水又漲價了,白菜又買不到了……妄想來了,就是這個時候什麼念頭都可能紛紛而來。所以我歷來強調:在六根對六塵、六識這三個碰到一起的時候,是最好修行的時候,最好修行也是最難的,但是也是最有效果的,就是這一剎那。我們人往往都是:「哎呀,遭了,我又造業了。我昨天那個念頭又不好了。」往往是過了以後,才發現不行了。佛法真正的大修行,就是在現前那一念,你能夠覺照,你能控制住它,跟開關一樣,能夠控制住它,就是 「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的觸緣受這一剎那,你的感受、覺受控製得住,不要隨外形的變化而變化。好看的、不好看的,好聽的、不好聽的;你隨著它一變化,感受一變化,就叫感受上有苦有樂,那就麻煩了,所以四無量心裡頭,慈悲喜舍的「舍」,為什麼叫舍?包括十一善法里叫行舍,對吧?為什麼叫行舍,那個「舍」就是平等心,就是那個受起來的時候,你能夠覺照色身香味觸法猶如夢中事啊,所以你的心境是平和的,知道吧?你不會覺得或好或壞,這些所有的外境你不受影響,你就神仙你就是佛。可是我們的凡夫是不容易辦到的,那個外境色身香味觸法從你身邊一過,哎喲,眼睛一亮,耳朵一立,鼻子一吸,嘴巴還要流口水呢。你要控制到那個味蕾不起作用,外面的味道再香,你吃了都是填肚子的,你就對了。你一天到晚,哎喲,這個又咸了;哎呀,這個又淡了;哎呀,你的回鍋肉沒放郫縣豆瓣啊。所以受就是這個樣子起來的啊,受一起來,你這些感受一起來,就牽動你的六識,就像狼狗一樣,到處呢這個眼睛瞪著,去看好的、吃好的、聽好的,那就麻煩了。所以這個修行啊說容易也容易,就是一念,你說簡單。但是你說:「哎呀,這個東西不好整的。」那是不好整啊,好整都成佛了,還用我們今天這么費事啊?就看你有沒有這個信心了。

  所以佛法他們問我,說佛法修行最高的原理是什麼?我說沒有最高的招,就一個字「悟」,覺悟的悟字,就是在六根、六塵、六識相對的一剎那你是悟的,什麼叫悟的,就是明白的,不會跟著它轉,不會受它干擾,就對了。你說:「哎呀,悟字也很簡單嘛!這邊一個心,這邊一個我。」在哪兒去悟啊?你以為太陽來了就悟了,不是的,就是明白你自己的心。現在外面什麼一會動中禪,一會內觀禪,不就是這個原理嗎?你不相信你馬上眼睛一閉,現前一念,「我的心在哪兒?」外面所有這些動的東西都在跟著跑,你要能夠駕馭住了,你就可以了。所以我們這個地方講,這些境界現前的時候,就是這些色身香味觸法現前的時候,有些是可愛的,有些是不可愛的,一般人的標準規律都這個樣子看。我們自己啊,你的心裡頭不能有什麼可愛的、不可愛的,好的、壞的。有一種分別,你的心就跟著它跑了,一跑了那下面你就掌控不住了,有受就有愛,有愛就有取,有取就有有,有有就有生,有生就有老死,完了,你又來了轉一圈,下回又轉一圈,完了,所以你生生世世就在那個地方幹什麼?轉圈圈啊,人就是轉圈圈啊。

  受此苦樂,謂由先業因,或由現在緣。

  受用境界至由現在緣者:此如前說,於一切受,或異熟所生,或境界緣生,道理應知。然彼唯說身受,此通一切,是其差別

  就是這些苦樂現前的時候,你要明白,這些苦樂從哪裡來的?苦樂也不是實際的,有真正的苦嗎?有真正的樂嗎?有前生的苦嗎?有前生的樂嗎?沒有!這些苦樂哪裡來的,先業因所感的!就是你以前造的業,比如你以前跟他結的有惡緣,兩人見了面就是鼓眼睛,你高興嗎?你想我也沒惹他,他怎麼見了就像借了穀子還了糠一樣的,肯定心裡不舒服嘛,這就是隨先業所感,就是過去和他結的有惡緣。可是有些人也結的有善緣的,自然親的,沒見過面的,看到你,哎呀,很舒服,這個人挺好,這個人不錯,我還見他,可是人家已經死了。這些苦和樂都是一種情況:先業所感

  還有一種,「或現在緣」,你看佛法是多麼的圓滿,它並不像外面那些人,哎呀,你呀,你不努力啊,這些都是命啊,你的半生只有八顆米,你走遍天下  滿身啊。有些人把它說是佛法的,這不是佛法,是中國民間的話,你那樣講就是宿命論、固定的啦。佛法講這些東西兩個渠道:一個是原來的,一個是現在的自己造的。所以這個樣子才有希望啊,不然就沒有希望了,你就等在那兒,反正都是搞好的啦,我就跟著走就是了,那你就完了。所以佛法是積極的,佛法是跟著走還是自己走?也要跟著走也要自己走。跟著佛走自己的路,要這樣說!光自己走,掉到溝裡面怎麼辦?所以還要跟著佛走,佛告訴你路,你就跟著他,但是佛不能替你走,還得你自己走,所以佛法是兩條腿,兩足尊嘛,圓融的嘛,偏於任何一邊都不行,所以從這個地方也可以看出來,一是那些苦樂境界由先業所感,還有一個有些就是你自己現在的心造的,就是現在緣。比如,今天去逛商場,我舉個簡單的。你看,哎呀,這件皮大衣多好啊。一摸,包包里的錢不夠。哎呀,又沒有存款,怎麼辦呢?回去就在那兒想,等到下個月發了工資再去買。完了,下個月發工資還有二十天,這二十天你就為這件皮大衣活著了,天天做夢還在想:那件衣服掛在那兒嗎,別人買走了沒?我掙得錢夠不?哎呀,你的心全部都被它牽著跑了。這個屬於什麼?這種苦是什麼?不是先業感的啦,是自己找的啦,是不是?我舉個例子,你完全可以有衣服穿,有買的,買了就有穿的,買不起就算了嗎,還天天想,那不就是自己找的嗎。我們生活中很多事情就是這樣,我常講,你努力了,就行了,干任何事情都是這樣的,努力就行了。努力了,結果有了,自然就該你用的。努力了沒有結果,時機不成熟嘛,對不對?你幹嘛回去天天盯著它呢?所以我只強調幹事情工作盡心就行。不是不幹,是盡心。老實講,你看今天有幾個人幹事情是盡心的?你看兩個要走,一個說:「走吧。」另一個:「不行,我要干一會兒。」一個說:「幹嘛啊,那麼認真,反正湊合著弄一下就行了唄。」現在都是湊合著弄就不錯了不可以,要盡心!所以我老講,盡心只為心安。你今天之所以心不安啊,你一天到晚在想,我這個沒做那個又沒做啊,因為當年沒盡心。你只要盡心了,你的心一定是安的。所以學佛法一定是很符合世間的情理的。你不要學得就跟怪胎一樣,世間人都覺得你……那就麻煩了。所以我們不能一味的坐在那兒等,或者一味的宿命論,不可以的。

  隨緣所牽,或往五趣,或向涅槃

  隨緣所牽或往五趣或向涅槃者:謂現已生補特伽羅,由聞非正法故,或先串習力故,於其所得異熟境界二果發起愚痴。由愚痴故,造作諸行,能引後有,乃至成熟,往五趣生。若現法中,從他聞音、如理作意,便於所得異熟境界二果不起愚痴。不愚痴故,不造諸行,不受後有,名向涅槃緣起義中廣釋其相。(陵本九卷十二頁680、九十三卷一頁6989)如是差別隨緣所牽,道理應知

  什麼意思呢?這個隨緣的緣,就包括善緣、惡緣。如果你是善緣、無漏的緣呢,你就向哪個地方呢?就向涅槃。如果是惡因,或者是有漏的善,往哪兒呢?五趣。為什麼是兩個呢?惡因到哪個地方?三惡道。可是還有人天乘,有漏的善就到人天乘。諸位要注意,我們講人道修行很容易,但是還很容易在人裡頭打圈圈,今天不是提了一個口號叫人間佛教嘛。我跟他們講,這個人間佛教一定不要搞成人天佛教,知道嗎,如果光是強調多做好事……所以今天的人,別人問他:「你信佛嗎?」「我信佛我是皈依的。」「那你怎麼修行啊?」「別幹壞事就行了唄!」今天大部分不都是這個樣子的嗎,對不對?都覺得我只要不幹壞事,就是合格的佛教徒了。不可以的!當然這個也好啊,你鼓勵他們折本打道算了,總比天天幹壞事好啊。當然言下按佛法講,要有出離心菩提心,有了菩提心能到聲聞乘、緣覺乘,有了菩提心能到菩薩乘和佛乘。佛法是五乘佛法是一個整體,不僅僅是光是人天乘,不僅僅是停留在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我不幹壞事,多干好事就行了!」所以今天人就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