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學法師:與時俱進是佛教的特質與品格

與時俱進是佛教的特質與品格

向學法師

兩年前的中共十六大報告,在行文中數十次提到「創新」的語匯和理念;若將之概括起來就是強調和倡導創新創造。「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種宗教永葆生機和活力的力量源泉,更是佛教發展和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必由之路

「且持夢筆書奇景,日破雲濤萬里紅」。跨入新世 紀,我們的國家正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快速地向現代化推進。新歲月,新機遇,新挑戰,新藍圖,又一次把包括我們佛教徒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推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關頭。古人雲:「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迎,反受其殃。」作為佛教徒,我們應緊緊抓住這個可以大有可為的重要機遇,以寬廣而冷靜的眼光觀察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準確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和特徵,回應時代的挑戰,勤於思考,勇於探索,敢於創新,與時俱進,不斷開創佛教事業的新局面。否則,佛教價值就難以體現,就會自受殃咎,就會時代所淘汰。

不論是在佛陀精湛的教法中,還是在佛教悠久的傳播歷史中,我們都能清晰地見到佛教與時俱進的特質與品格。《法華經》專設有《方便品》,其中佛陀自述說:「吾自成佛以來,種種因緣,種種譬喻,廣演言教,無數方便,引導眾生,遠離諸著。」 《法華經》中還說:「更以異方便,助顯第一義。」《維摩經》中說:「智度菩薩母,方便以為父。」佛教說,實相是無相的,但無相的實相只有通過方便權巧的詮釋才能表現出來。如理的方便是因勢利導、與時俱進的大智慧不應被看成削足適履的想當然。大乘佛教的精髓?d?d菩薩行,其中「六度」中之「精進」度的內涵中,就有要求我們與時俱進的方面。精準地把握社情民意、時勢人心,以確定弘揚佛法的路線、策略、方式,順應時代特點施設方便教法,使之更易於被人們接受,並對社會倫理道德經濟文化的發展起到正面的積極作用這是佛教史中最為基本的經驗之一。它充分證明,對其教義等不斷做出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詮釋、對弘法理念方式作出應有的調適,既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佛教自身尋求生存、延續、豐富和發展的內在需要與根本基礎佛教之所以能在人間流布20多個世紀仍生生不息,也正是它有因機以設教、契理而適時的可變性,有隨著時代機宜的改變而變化發展的特質;再明顯一點地說,就是佛教精神中本來具有與時俱進的內在要求和品格,應當自覺地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推陳出新,不斷豐富和發展自身的內涵。這一優秀品格在當今時代,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作絲毫的削減,只有主動承擔鞏固和加強的義務

被譽為「20世紀中國佛教最寶貴的智慧結晶」的人佛教理念,自太虛大師大德倡導以來,經過近一個世紀的探討、實踐、弘揚,已獲得佛教界社會的高度認同贊許,已成為當今海內外佛教界共同高揚的旗幟。它是佛教在當今時代下契理契機的一種卓越理念。如何在21世紀的今天,繼承和發揚佛教的優良傳統,加強自身建設,使佛教基本教義能夠與時俱進地發揮新的作用?我個人認為首先應該在各個方面和層次上繼續探索與完善人佛教的理論,以堅實的思想理論為前導對實踐作出明了正確的指引,使中國佛教平穩地實現由傳統到現代的成功轉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