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慧法師:佛法的基本知識 第二章 觀察五蘊世間 第一節 總依五蘊建立情器世間

佛法的基本知識

日慧法師

第二章 觀察五蘊世間

第一節 總依五蘊建立情器世間

佛法世間分為兩個範疇:一有情世間,此亦名眾生世間它是以人為首的有感官、有意識、能想像及愛著現前生命的一切動物。二、器世間它是容載有情眾生,使它們依居其間,得以生存活動的時空大器具,也就是被遷流不息的三世和推陳出新的萬物所羅織成宇宙。這二世間有情為主,離開有情,器世間便不被了解,若不被了解,便無所為謂存在不存在了——當然,若無器世間有情也無立足之處。為了顯示這二者的關係密切不可分,甚至是一體性的存有,佛法中有以情世間為內,器世間為外之說,並且還指有情之身為內身,器世間為外身。今以五蘊觀察世間即是依這種關係觀察。

所謂五蘊,乃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所言色者,是古印度人給物質的命名,受、想及行中之思是心所法的三大分類,識是心的異說。蘊者聚義,把各種同類法分別聚集在一處,故名為蘊。

五蘊有關,即以它作基礎,而展開的分類,還有十二處、十八界。十二處上:眼處、耳處、鼻處、舌處、身處、意處之內六處,色處、聲處、香處、味處、觸處、法處之外六處。十八界是:「眼界、色界、眼識界,耳界、聲界、耳識界,鼻界、香界、鼻識界,舌界、味界、舌識界,身界、觸界、身識界,意界、法界意識界。此中,無論界或處,說眼、耳、鼻、舌、身、意,即指人身中的內六根;說色、聲、香、味、觸、法,即指和內六根要對的外六境。按:六境舊譯六塵,塵字在這里,應是俗事義,不全指色法,而易與色混,也是事實,或基於此,故新譯六境。然於前五境說五塵,則無不可,若於後一法境,則宜乎說境。如是,六根六境因緣,能生六識,名為生處;六根六境六識,各從其類,是名為界。故有說,處是生門義,界是種族(種類)義。

對蘊、處、界,暫時談到這里為止,余主待後再說。

到這里,我想回頭來談談的情世間、器世間。情、器世間分為三界六趣或五趣。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六趣是三界眾生的六類輪迴之路,亦稱六道。於中分三善趣及三惡趣。三善趣是天趣、人趣、阿修羅趣(阿修羅趣是梵文音譯,意譯非天或神鬼。)三惡趣是地獄畜生餓鬼等三趣。此中的神鬼趣,若把天神歸到天趣人間鬼歸到餓鬼趣,六趣便少此一趣而成五趣。

六趣受生有形式有胎、卵、濕、化之四生。天趣只是化生。人趣,最初是化生。嗣亦間有卵、濕二生,現在唯存胎生。按:今之試管孕,以其仍入母胎孕育,故仍應屬胎生。鬼趣有化、胎二生。畜生化生,餘三皆有。總此三界諸趣,除無色界外,色界、欲界都是有色。

現在,且先談談這個世界的傳說形態。這個世界以人趣的一個四天下為基礎四天下以須彌山和環山的七山八海為中心,其東邊有東勝神洲;南邊的南贍部洲(舊譯南閻浮提);西邊有牛賀洲;北邊有北俱盧洲,這四個洲合稱為四天下。此中,除南贍部洲確定是我們的地球外,其餘的只能依文獻記載而說,實際狀況,完全不得而知;不知道的,寧闕不論。

至於天趣,欲界有六天四天王天在須彌山腰,其天王東名持國,南名增長,西名廣目,北名多聞,分別護持四洲,因名四護世天王須彌山頂是忉利天,意譯三十三天,因為此天是由三十三個城組成,故得此名。其天帝(天主)是釋提桓因。這是欲界天的兩個地居天,此上的夜摩天、兜高效率天(史多天——當來下生佛補處彌勒菩薩就是住在這里)、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是欲界的四空居天。

欲界天之上名色界天,依禪定層次,分為初禪、二禪、三禪和四禪之四天。有所謂世界主之稱的大梵天王,就是住在初禪天在大梵天中。二禪以上五識不起,離於語言,只有常住定中的意識相續。四禪天中都有它的支分天,這里不擬盡舉,但四禪天中有五凈居天,是色界的最勝處;小乘人說不還居處,大乘人說聖地菩薩每來居此,且說色究竟天為十地菩薩所居,成佛也是在此,故即此便是佛的凈土,《密嚴經》所說的密嚴佛土即是指此。

色界之上,有四無色天,也是依無色定的層次分,一是空無邊處天,二是識無邊處天,三是無所有處天,四是非想非非想處天。

前說這世界以一個四天下為基礎,從這基礎上至一色究竟天為一單元,合此千個小世界為一中千世界;合此千個中千世界並四無色天為一大世界這就是我人通常所說的三千大千世界。若是總計這個大千世界各個單元組成之數,共有百億四天下,乃至百億色究竟天①(注釋:此處說百億四天下乃至百億色究竟天,乃依《華嚴經》的不共說(見《大正》一○·六二中)。若照一般說法以,大千世界數目,只數到大梵天止,所謂百億四天下,乃至有百億大梵天,二禪以上七天,面積量等大千,並依次遍覆其上。又,此中之億,等於千萬。這種差異,是因見者的境界而顯,不是矛盾。)無色四天,以無支分天,亦不見說其方所分限,只能推知,每一天必遍覆三千大千世界。於中,色究竟天為有色世界之頂,故稱色界頂;非想非非想處是無色界頂,亦是三界頂,三界異名三有,故特以有頂名之。

三界六趣都是有眾生各依其業力所經營的住處,住處必依於地,所以又依住處說名九地。欲界五趣或六趣合為一地,名五趣或六趣雜居地。色界天趣四地:初禪天名離生喜妙樂地,二禪天名定生喜樂地,三禪天名離喜妙樂地,四禪天名舍念清凈地。無色界天趣亦四地:一、空無邊處地。二識無邊處地,三、無所有處地,四、非想非非想處地。這九地又名九有,「有」是存有意思,也就是說這九是各別存有的。

這里說的三界六趣,人趣、畜生趣,是我人現見的事實,沒有可疑之處,神鬼在民間傳說甚多,也有不少繪影的怪異事例,但是,畢竟沒有充分的證據,人們多是疑信參半;當然,也有很多完全不信的。關於其他各趣,由於現在天文學的改觀,地理學實證,不學佛的人固然不信學佛的人又何嘗不是抱著存而不論的態度,從不反省,這種說法必另有因。例如:佛陀也隨順當文化背景,說上天下地;但他也說十方——四方四隅上下——虛空,已暗示人們所住的地,是沒有依傍而浮在虛空中的。我認為佛陀有許多地方,不定說如此如彼,他的用意或是在此。若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修行十善業道為的福行人若不離欲界,則生三善趣,受福樂果修行十不善業道的非福行人,則生三惡趣,受罪苦果。若修禪定不動行,則生色、無色界諸天。其修聖道的聖者,生五凈居。各依其行業,得其當得的異熟果,不是很合理嗎?是故,若信業力因果,則可信其所當信。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