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定法師:智度菩薩母,方便以為父

智度菩薩母,方便以為父
超定 佛誕與母親節  台灣佛教香港特區之後,於三年前獲得政府的批准,訂釋迦牟尼佛的誕辰,並列為國定的假日,時間是五月份第二星期天,也即是國際公認的母親節。這是台灣佛教界盛事僧俗弟子團結一致,經過多年的爭取、請願、奔波,千辛萬苦,才得到的成果。佛教在南洋,如緬旬、泰國、錫蘭等國家,因為佛教信仰已是當地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大部份,所以把佛陀的誕生、成道與入涅槃合稱為衛塞節;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多元文化、多種宗教和民族的國度里,佛教徒也都熱烈地慶祝這一節日台灣佛教延續中國佛教的命脈,它是國文化主流之一,歷史悠久,信仰普及,影響世道人心至深且巨。然為何當政者不肯面對這一事實,容許佛陀聖誕為公訂假日之一呢?過去戒嚴時期,一黨專政,全國人民,貫徹命令,服從黨的最高指示,佛教界有誰敢膽抗命,走出山門而向當政者提出請願呢?如今,黨禁解除,人民團體開放;拜自由、民主之賜,台灣佛教徒終於有了屬於自己信仰的假日。這是經歷堅苦奮鬥,眾緣成就的結果,得來不易,令人歡欣鼓舞,永恆懷念的大日子。  真是因緣不可思議,佛誕節與母親節竟同一天。當全世界的人,興高彩烈慶祝偉大母親節的時候,佛教徒也在舉行佛誕紀念盛會。對於人間的佛弟子而言,肯定佛出人間,和常人一樣,經過入胎、住胎、出胎的過程,由人的地位發心修行,而後在人間成佛。這給我們很大的啟示;眾生與佛平等,人人成佛有份;「彼既丈夫我亦爾,不應自輕而退屈。」  南加州佛教界,今年度聯合慶祝佛誕法會,在洛縣愛滿地大公園舉行,共有十九單位信佛團體共襄盛舉,預定會有萬人以上參加浴佛。節目內容有:迎接悉達多太子入場、十供養的獻供隊伍,佛教文物展覽。還有南傳、北傳和藏傳的法師,分別以巴利文、漢文、藏文誦經祝禱。禪修、茶道,園遊會即提供各式素食。大會預算計十六萬八千八百美元,為了發揚佛陀慈悲濟世的精神,為了佛教能融入美國主流社會,為了佛教徒的大團結,大家信心堅定,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舉辦一場別開生面,深具意義的佛誕法會。  法會正逢母親節期間,一般社團都有表揚模範母親的活動,而佛教聯合慶典,也有選拔「菩提媽媽」的節目。此次由各道場推舉的「菩提媽媽」有十七位,從五十五歲起,最為年高德長的是九十六歲。去年以「佛教楷模」,讚揚佛門的模範母親這一屆輪到我當大會主任委員,承辦單位的總幹事來電致意,問及要以何頌詞送給「菩提媽媽」?一向不擅長社交辭令的我,太過與不及都欠妥,真不知應用何種贊語才適切?靈機一動,何不引用現成的經句「智度菩薩母」,以此嘉勉這群善女人。奉勸她們:把握擁有的福緣,發菩提心,趨向於無上正真的菩提道!俗語媽媽即是「母」也;「菩提」系學佛同人,修菩薩所要追求的目標發心學佛的人,依大乘佛教說,不論凡夫聖人,通名為「菩薩」;諸佛菩薩從那裡生?依六度根本的「智度」而生。經過這番的分析,雖嫌它的意思欠通俗,頌意不明了,但引經據典,無懈可擊,秘書處也就同意了。  菩薩眷屬  「智度菩薩母,方便以為父」,系出自『維摩詰所說經』佛道品第八。大意是:文殊師利問維摩詰做一個菩薩行者,應如何修行,才能通達佛道維摩詰大乘二諦無礙,煩惱菩提生死涅槃的深義,解說「若菩薩行於非道,是為通達佛道」。接著由維摩詰反問文殊師利:「何等為如來種?」文殊師利同樣地從超越的意境,以「六十二見及一切煩惱皆是如來種」答其所問。法會摩訶迦葉聽聞二位菩薩論究佛法妙義後,贊嘆不已,深自慚愧不復堪任發無上道心;在大乘菩提道上,已斷盡結使的聲聞,反而不生死凡夫,甚至於五無間的罪人。最後,有普現色身菩薩起來問維摩詰:「居士父母妻子親戚眷屬、吏民、知識,悉為是誰?奴婢僮僕、象馬、車乘,皆何所在?」  佛教信徒四眾之分,在家優婆塞、優婆夷;出家比丘比丘尼大乘佛教興起,有在家菩薩出家菩薩二類。出家菩薩即是外現聲聞身,內秘菩薩行,在聲聞具足戒的基礎上加持菩薩三聚凈戒。佛制出家,剃除鬚髮而為沙門,遠離男女情慾,捨棄財物的佔有。正命生活,接受信施,不許經營農工商的行業。在家弟子,與常人一樣的有六親眷屬經濟來源,只要不違背國家法律,合乎佛法不殺、不盜、不邪淫原則社會上的各種職業,士農工商都是家居士可以自由選擇的。  維摩詰居士是在菩薩,當然有他的父母妻子親戚等的家庭關係也有他所擁有的生產企業。所以在法會上,聽他雄辯滔滔,舌燦蓮華,宣說了一連串的佛法妙義,普現色身菩薩不免好奇,問起他的家世來。依佛法三界有情分別,欲界的生命,不論胎生、卵生、濕生、化生,都由父母兩性和合而有。人類屬於四生中的胎生,由兩性結生,十月懷胎,而後降生人間。從欲界人類的共同性,普現色身菩薩才提出有關他父母眷屬的問題。然而,維摩詰究竟是何方的神聖他是欲界之類的有情嗎?依大乘經典說,他是東方阿 佛妙喜世界菩薩,為輔助我佛世尊說法眾生,他才示現在人間。因此,維摩詰本著大乘法義,菩薩道的內容:應用詩歌的體裁,一一解答:「智度菩薩母,方便以為父;一切眾導師,無不由是生。」至於他的妻子兒女弟子知識又是誰?「法喜以為妻,慈悲心為女,善心誠實男,畢竟空寂舍。弟子眾塵勞,隨意之所轉。道品善知識,由是成正覺諸法度等侶,四攝眾妓女,歌詠誦法言,以此為音樂。總持之園苑,無漏法林樹,覺意凈妙華,解脫智慧果。八解之浴池,定水湛然滿,布以七覺華,浴此無垢人。象馬五通馳,大乘以為車,調御以一心,游於八正路。相具以嚴容,眾好飾其姿。慚愧之上服,深心為華鬘。富有七財寶教授以滋息,如所說修行迴向大利。四禪為床座,從於凈命生。多聞智慧,以為自覺音。甘露法之食,解脫味為漿,凈心以澡浴,戒品為塗香。摧滅煩惱賊,勇健無能逾,降伏四種魔,勝幡建道場。」在此不厭其煩地錄出這一大段的偈頌,惟願今之菩薩行人,確立一理想典範,於日常生活中,念茲在茲,循此指標前進。直其見、正其行、三心具足,得不退轉!  智度與方便  菩薩道的綱要是:依三心六度。更簡明的一句,即悲智雙運。智度與方便,二者本質是無差別的。約體用說,智度為體,方便為用;依體起用,用不離體。譬如黃金黃金造成的庄嚴具,彼此的關係也可說是不一不異;形相作用不一,本體則不異。後起的大乘經論,為配合菩薩十地進修的歷程,於六度之外,附加方便,願、力、智四度。其實原來的六度已足,後四度系從智度開出,名異實同。維摩詰居士說他以智度為母,方便為父,只是俗語法語兼用之詞。智度與方便是大乘佛法,之所以稱為父母,乃是諸佛慧命源頭,聖法之根本故。上面提及,上二界的有情,他的出現是屬化生不需要藉兩性的和合而生;需要依父母兩性的結合而形成生命,最明顯的是我人所見的此界人類和飛禽走獸,也即是四生中的胎生和卵生。其他鬼道、地獄道,則非我人所知,攝屬於化生有情(高級的天道、低級的鬼道和地獄道,皆從化生。)鳩摩羅什注釋:「窮智之原稱度,梵音中有母義,故以為母。……方便父,梵音中有父義。」其實,父母之稱謂,不過借世俗譬喻,意在說明:智度與方便是諸佛菩薩的根本。如偈言:「一切眾導師,無不由是生。」  佛陀人天導師,接引人天道上的眾生解脫生死苦海,到達無余涅槃彼岸。佛是究竟果位,始由人發心菩薩,勤修六度行,積集福智資糧,終於功德圓滿而成佛。古德教誡弟子修學的原則,務必福慧雙修,否則,「修福不修慧,白象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菩薩所行六度前五度是修福,後一度是修慧。六度一定要齊修,不能說光修智度,而捨棄前五度,為何此處強調「智度菩薩母」?誠如所言,完整的佛法,從沒有說單修一法,念一佛號,持一密咒,誦一本經,而能成正覺的。不過約偏勝而言,人天道偏向於福德聲聞道側重於智慧菩薩道即非雙管齊下,福慧並修不可。這里的「智度菩薩母」,特就根本、攝導的意義而言。因六度之中,若缺智度,即度義不足,梵語波羅密多,譯義是到彼岸在此是指究竟的菩提彼岸也就是成佛之意。大乘經論明言:「五度如盲,般若為導」,布施乃至禪定,屬於世間善法,它們像五個盲人,長期處在迷宮,雖然個個身強力壯,相貌堂堂,可是因為天生盲目,無論如何是走不出迷宮的。同樣道理,缺乏出世的知見,沒有緣起空慧,修布施等福善,雖能招感人天樂果,福壽無疆,財富無量,但是越不出三界牢獄,不能到菩提彼岸布施等稱為六波羅密多,皆依般若故;若缺般若一法,布施功德不過是人天福樂之因而已,不成其為波羅密多。然而,不要忘了:佛法因緣法,單修一智度,也是無法度;沒有其他功德的助成,偏枯的理智,也是不能成辦大事的。在佛陀果位上,沒有一位但修智慧,而沒有福德佛陀也不可能出現一位福德無量而缺乏智慧聖人布施等諸萬行與般若關係密切,相依相成,所謂:「萬行庄嚴般若般若攝導萬行,趨入薩婆若海。」般若成就,有賴布施等諸萬行的功德庄嚴;而諸萬行之所以能到達終極目標──究竟菩提,乃是依般若一法為前導故。  二千零三年五月月圓日寫於觀音靜室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