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見的象徵符號之一卐字元

uploads/content/2022/may/2cacdbaaaef4785cf195e0e9877f1fa8.jpg" />

  卐字元是最古老、最常見的象徵符號之一,但令人遺憾的是德國納粹黨選用它作為第三帝國的象徵這就使得這個曾經是吉祥的卐字元帶上了邪惡國家主義的色彩。在世界的每一個已知文化中都可以發現卐字元的形成過程印度用它作為象徵符號,這可以追溯到印度河流域莫亨朱達羅[1]哈拉帕古城(死亡之城)發掘出的人工製品上。卐字元最初被認為是吠陀神濕奴的太陽象徵物火輪或是毗濕奴獨特的發旋或胸前徽相。在印度藝術中,佛陀是毗濕奴十大化身中的第九大化身,他的胸前常畫有卐字元。在古代中國漢地,卐字元最初是道教永生的象徵,“萬字”代表世間萬事

  梵文辭彙“svastika”源自詞根“sv-asti”,其意為“福祉”、“好運”、“成功”或“繁榮”。有關該符號源自印度的說法不一。普遍接受的觀點認為它最初是太陽象徵,源於太陽在四方和四季的運行。作為火的象徵它也被視為源於吠陀時期的火棍[2]。人們一起搓火棍就可以點燃神聖的護摩之火。另一說法認為,這個象徵物是詞根為“sv-asti”的一些字母的堆疊,被寫入佛教阿育王[3]設計的一個早期字母表的字體中,形成了卐字元這個拼合文字。還有一說法認為,卐字元是早期佛教巴利文字母“su”和“ti”的合成,而這兩個字母又是源自梵文“sv”(意為“好”)和“asti”(意為“它是”)。

  在西藏苯教中,雍仲卍[4]之意是“永生或不變”,本質上與佛教的金剛相符。與印度金剛杵的象徵物使金剛乘佛教之“金剛之道”興起一樣,雍仲卍字元也象徵著雍仲苯教的興起。與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順時針旋轉不同,苯教的卍字元是逆時針旋轉的。出於這個原因,苯教修持要在聖殿和聖地逆時針方向進行轉經。在印度象徵主義中,右旋[5]或順時針旋轉的卐字元被視為神的陽性,而左旋[6]或逆時針旋轉的卍字元表明神的陰性。在梵文中,左旋卍字元叫“sauvastika”。在金剛乘佛教中,卍字元基本上象徵著四大要素之一“地”及其不可摧毀的穩定性。在這一方面,它與十字金剛杵象徵關係密切。

註解

  [1]原文:mohenjo-dara,莫亨朱達羅,印度地名。

  [2]梵文:arani,火棍。

  [3]梵文:asoka,阿育王公元前273年~前232年。印度摩揭陀國孔雀王國創始人旃陀羅笈多之孫。相傳殺兄後即位,征服羯陵伽國,從半島南端,統一全印度。特別扶植佛教,立佛教為國教。即位第十七年,在華氏城命目犍連子帝須召集主持佛教第三次結集。結集後,派遣傳教師去四方傳布佛法

  [4]藏文:g·yung-drung,雍仲,圖形為“卍”或“卐”,藏語音譯。古時譯為“吉祥海雲相”,釋迦牟尼三十二相之一。原為古代的一種符咒、護符或宗教標志,被認為是太陽或火的象徵。在西藏,“雍仲”苯是原始苯教理論化後的主要流派。雍仲是表示永恆的吉祥符號。

  [5]梵文:dakshina,右旋

  [6]梵文:vama,左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