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法師: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七佛傳法偈(七)

第七、釋迦牟尼佛(賢劫千佛之第四尊佛)

傳法偈曰:

「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

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大意是說:「一切法,本來就是以『無定法』為法印的;這『無定法』之法印,也不妨隨著種種因緣,而顯現出一切有差別的萬法。如今,傳付給你這『無定法』之法印的時候,你要知道啊,這紛繁蕪雜的一切萬法當中,何曾有實在的法呢。」

這首偈語,乃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傳付給摩訶迦葉尊者的印心之偈。其文字極為簡練,法義卻極為深廣,因此,只能夠做近似的解讀。但會其義,莫執其詞呀。

這首傳法偈,短短的二十個字當中,竟然有十個字是『法』,這是漢字的特色,也體現了翻譯者的高水平。咱的文言文當中,一方面,往往一字多義;另一方面,又好簡而省略,省來省去,啥啥法都變成了『法』,真可謂是惜字如金呀。

所謂的「法」,在佛教當中,其基本含義是「軌則」,用現代語言來表述,大約就是「持續某種特性」,任何事物都是如此,都有其特色,因此,一切事物,一切心靈,無不是法。所有的法,集合在一起,叫做「一切法」,它無所不包容,就叫做「法界」,是比世界更為廣闊的概念,堪稱是概念之王。

法界當中的萬法差別,顯現出了它們各自不同的特性這叫做「法法有別」。不過,假如很多人在一起,來討論同一個事物也就是某個「法」的時候,卻發現,如果大家都獨立進行觀察,並把自己的觀察結果,詳細寫在紙條上,最後拿出來進行對比,結果呢,每個人觀點,竟然都有所不同。

那麼,到底哪種觀點才可以代表這個事物呢?才堪稱是這個「法」的「軌則」呢?

——結論是:無法確定。

——或許,允許每個人有各自不同的看法,才最符合實際狀況吧。

——這就叫做「法無定法」,任何事物,任何一個「法」,都沒有其絕對的確定性,都以「無定法」為法則。所以,釋迦牟尼佛說:「法本法無法」,這其實也就是諸法皆空」的另一種表述。沒有絕對的確定性,就叫做「空」,也就是無常,就是如幻。

雖然如此,在諸法皆空之中,又不妨礙一切事物隨緣顯現,又可以沒有障礙萬象森然,所以,世尊接著說:「無法法亦法」。這也充分說明了,咱每個人心量的包容性,是可以無窮廣大的。

——萬象森然,法法有別,誰知曉這一切呢?咱的心呀。誰通達這一切呢?還是咱的心。法法有別,森然萬象,終究不在心外。

世尊拈花示眾的時候,大眾們只見到了金蓮花,這叫做「著相」,因此而不知所措,默然無聲。而摩訶迦葉尊者呢,卻在世尊啟發下,當下見到了自己那顆現出金蓮花的心,它光明燦然,無相而包容,包容著整個靈山法會,甚至於,包容著大千世界

因此,迦葉菩薩破顏微笑,從一位大阿羅漢,瞬間頓悟佛性,成長為一位法身菩薩,並得到世尊傳付心印之法,成為禪宗初祖。

所謂「今付無法時」,也就是世尊傳付心法迦葉尊者的時候,傳的是個啥法呢?乃是「無法」之法,或者說,乃是法無定法之法呀。再或者說,根本就無法可傳付,只是心心相印而已。世尊無相包容之心,借著大梵天王所供養金蓮花,啟發迦葉尊者,也明見了他與世尊平等無二的無相包容之心,這就叫心心相印,也叫做以心傳心。

這個心,本是無心,無形無相緣故沒有任何實質的緣故,不會生滅緣故,當體就是一切法的緣故

像這樣明心見性的一剎那什麼都不曾得到,只是明見了本來狀況。像這樣以心傳心的時候,世尊告訴迦葉尊者,從此之後,從見性之後,就會明白,一切法,一切萬法,都毫無真實可言;它們並不是什麼法,而本來就是心之幻相。所以說:「法法何曾法」。

七佛傳法偈,所顯發的,無非是諸位世尊的明心妙境,法相實際。實際是啥狀況呢?平等大幻,無有真實,不落虛無,是名為佛。所謂「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與佛何殊別」,正如賢劫千佛之首,拘留孫佛所說,咱大家只要充分明了色身與思維心如幻不實,那麼,就不會再沉迷於色身的種種感受,也不會再執著思維心的種種見解,此時,咱的心性空寂而不斷滅,明朗而無實質,它不是佛誰是佛呢。

各位兄弟姐妹,心本無相,以萬法為相,雖然以萬法為相,卻終究不過是幻相,豈可當真?法本無心,以明朗為心,雖然以明朗為心,卻終究不過是無形,切莫著相啊。咱只要時時處處,放下一切分別念,當處無心不死那就是咱與諸佛不二的平等法身了,不需要去哪裡尋找,只需要自知自明。就在每一個當下,咱如此觀察,堅持不懈,總會有靈光獨耀之時的。

七佛傳法偈 終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