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法師:達摩大師《血脈論》淺讀 之十一

達摩大師《血脈論》淺讀 之十一 所以,修行見性是根本,了悟本性最重要。因此,達摩大師繼續說道: 「經雲:眾生應知佛性本自有之。迦葉只是悟得本性本性即是心,心即是性,性即此同諸佛心。前佛後佛,只傳此心,除此心外,無佛可得。」 佛經上說:眾生應知佛性本自有之。」「傳佛心印的第一代祖師,大迦葉尊者,只是覺悟本性而已;本性就是心,心也就是性,所謂的性,也就是咱這個與諸佛相同的當下之心啊。」「前面的佛也罷,後面的佛也罷,只是傳授這個當下之心而已,除了這個心之外,再沒有佛可以被找到了。」 哎,所謂的「眾生應知佛性本自有之」,類似的開示大乘經典當中非常之多,也就是咱大家比較熟悉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啊。而所謂「佛性」呢,也叫做「覺性」,咱平時的「覺知」、「覺照」、「覺察」等等,都是這個「覺性」的功用。咱的「見、聞、覺、知」,以及種種感受、思維、分別,等等,也都是咱大家「覺性」的功用,或者說,本來能力。 有一次,在靈鷲山的法會上,世尊用手拈起大梵天王所供養金色婆羅花,瞬目揚眉,望著大家,把婆羅花展示給大家看。在會的大眾都不明白世尊心意,默然無措,不知道該咋辦了。而此時,大迦葉尊者,心領神會,破顏微笑。於是,世尊說道:「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並叮囑迦葉尊者:「汝能護持,相續不斷。」當時,大迦葉尊者奉領佛陀法旨,頂禮而退。 ——這就是著名的「拈花微笑」,被譽為禪宗第一公案。和世尊夜睹明星而悟道一樣,大迦葉尊者,雖然當時已經是一位大阿羅漢,早已證悟了空性,具足五眼六通,但是,在這剎那尊者世尊啟發下,真正地明心見性了,真正地實證法身,而見性成佛。所以,尊者才會「破顏微笑」,大家要知道,一切聖者是不輕易笑的,包括世尊在內,必然是有極大因緣聖者才會發出會心的微笑。是的,許多佛經上面,都告訴咱,對於咱們娑婆世界眾生來說,咱大家的耳根比較伶俐。不過,這並不是絕對的,通過眼根而明心見性的人,也大有人在。悉達多太子、大迦葉尊者都是如此。在那一剎那世尊金色婆羅花,把無處不在的本性,通過眼根,指引給了法會大眾,大迦葉尊者,當下了悟了。尊者了悟的本性,就是尊者之本來心,也就尊者世尊,乃至於一切佛陀,乃至於咱大家,共同的當下之心。這個了悟,超越了阿羅漢所證悟的空性,當下所顯現的,就是尊者諸佛不二的無相法身佛陀佛陀之間,佛陀祖師之間,祖師祖師之間,所傳遞的,就是這個法身也就是這個當下之心。除此之外,別無佛陀可得。 ——或許,有人會問:大阿羅漢,難道竟然還不曾了悟當下之心?——答:大阿羅漢,當然已經了悟了當下之心,而且是證悟。不過,他們只是證悟了當下之心當中,「空」的那面,「無為」的那面,「無作」的那面。他們還不曾覺悟到,「有」也是「空」,「有為」也是「無為」,「有作」也是「無作」。也就是說,一切造作,都不曾破壞,或者障礙本性;一切造作,無非都是本性妙用,無非都是本性本身啊。對此,聖僧寶志禪師得很清楚: 智者造作皆空聲聞觸途為滯;  大士肉眼圓通,二乘天眼有翳。  空中妄執有無,不達色心無礙;  菩薩與俗同居,清凈曾無染世。」 這就是明心見性菩薩,與二乘聖者之間的差別大乘菩薩,因為明心見性緣故,可以方便作為,廣發大願,廣度一切眾生,同時呢?又不會失去對於本性的明了,又無時不安然於如如自性啊!因為,他們深知,一切法本空,一切作為本空,生死輪迴本空。在這個廣大妙空當中,當體即是如如自性即是清凈法身,它不生不滅,超越一切生死變動,超然於一切束縛。而大阿羅漢等等聲聞聖者們呢?嘿嘿,他們實證了空性,沉溺於空性,沉溺於無為解脫當中。因為,他們不敢再有所作為,他們以為,有所作為,就會陷入生死輪迴就會落入因果就會失去空性解脫。他們還以為,生死輪迴是一邊,涅槃彼岸是另一邊,而他們,已經度過了生死輪迴,已經到達了涅槃彼岸,哪能再墮落回去呢!等等——這就叫做「法執」。他們只是實證了萬法不實之空性,然後,就停留在空性那裡,他們把那裡叫做涅槃而不通達,萬法都是空性之妙用都是空性法身本身,都是涅槃本身。因此,固然不應當造作與攀緣,但是,也不應當舍棄,空性法身當中所蘊含的,無窮無盡慈悲變化之廣大妙用啊。——所以,在《法華經》上,世尊呵斥他們,只到化城,未到寶所呀。 而咱們大家呢?嘿嘿,作為無明顛倒的芸芸眾生,咱們迷失了自性法身佛,連空性也不曾了悟,連化城也沒到,整天為了生計而勞碌奔波。各位兄弟姐妹,請問,您到底為誰辛苦為誰忙呢?即便開始學佛修行了,很多人,卻總是在外相上面用功,如達摩大師所說: 「顛倒眾生,不知自心是佛,向外馳求,終日忙忙;念佛禮佛,佛在何處?不應作如是等見,但知自心,心外更無別佛。」 「那些陷入了顛倒妄想眾生們,不知道自己的當下之心就是佛,所以整天向外面奔波追求,從早到晚忙忙碌碌;通過念佛或者禮佛,去向外面找佛,請問,佛在哪裡呢?」「不應當產生如此這般的見解,以為佛陀是外面的一位高高在上的覺悟者;其實,只要了自心不生不滅就會明白,自心之外,根本就沒有其它佛陀了。」 哎,達摩大師真是慈悲呀,又是棒喝,又是責問,又是引導,咱,咋就不明白呢。「顛倒眾生」,就是對咱大家的棒喝;「不知自心是佛,向外馳求,終日忙忙;念佛禮佛,佛在何處?」就是對咱大家的責問;而「不應作如是等見,但知自心,心外更無別佛」呢,就是對咱大家,不厭其煩的反復引導呀。其中的關鍵在於,咱大家,太過執著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等等佛陀的外相了。咱以為,那個樣子功德,才叫做佛。其實呢?嘿嘿,那個樣子不可思議功德,只是佛陀慈悲妙用而已,而真實佛陀呢?就是咱大家和三世如來,共同的當下之心呀。 有人問了:既然咱的當下之心就是佛,可是,它咋就沒有猶如世尊那般的超能力呢?——嘿嘿,您問得好呀。這是因為,咱大家對於當下之心還沒有徹底覺悟造成的,咱的無明習氣,遮蓋了咱對於本來心的明了,猶如厚厚的烏雲遮住了太陽一樣,陽光一點兒都看不見了。咱大家本有的超能力呢?無邊神通自在功德呢?也是如此呀,被咱自己厚厚的習氣,遮蓋得一點兒都表現不出來了將來,隨著咱大家的修學過程,咱當下之心裡面,本有的那些妙能力就會逐漸顯發出來。藉助於烏雲遮太陽比喻,從凡夫,直到成佛,整個修行過程,大約是這樣的: 初始狀態:普通凡夫自性粗重五蘊習氣所遮蓋,迷失了當下之心,完全忘失了自性法身佛。因此,到處攀緣境界,而陷入了虛妄的分別執著之苦對於他們來說,虛假生死輪迴,將沒有窮盡。特點:本來是佛,自己卻不認識,所以叫做一切眾生比喻:猶如陰暗的天空,太陽被濃重的烏雲所遮蓋,完全失去了當下的亮麗陽光,四處一片昏暗。所謂的太陽,一點兒影子都沒有。 第一步:開悟自性凡夫菩薩自性雖然仍被五蘊習氣所遮蓋,但是,這樣的人很有智慧他們的心開始回到當下,隱約觀察到自性光明五蘊當中透出來,而無處不在,明白了一切都是佛光。因此,開始放下分別執著心境於是發生迅速轉變,逐漸明朗與自在煩惱迅速減少,確信自己必將圓滿成佛確信虛假生死輪迴將會徹底被超越。特點:《圓覺經所說凡夫隨順覺性」,得「法界凈」,可以稱之為悟道,最初的開悟自性。在參禪法門來說,相當於破本參;在念經聞思修法門來說,相當於大開圓解,也叫做解悟。比喻:猶如陰沉的天空,太陽被有濃有淡的烏雲所遮蓋,基本失去了當下的亮麗陽光,比較昏暗。所謂的太陽,大體看不到,但是,由於烏雲有濃有淡,透過雲層的陽光出現了變化,太陽的存在,已經可以被智慧地識別出來。 第二步:相似見道的賢位菩薩自性被逐漸淡薄的五蘊習氣所遮蓋,智慧變得非常明朗,菩薩的心幾乎不離當下,現量觀察到自性光明五蘊當中透出來,而無處不在,通達了一切都是佛光。而且,妙分別已經顯現,執著變得輕微,心境進一步發生轉變,比較明朗與自在煩惱越起越少,開始踏上成佛之路,開始超越虛假生死輪迴。隨著菩薩三昧的深入,神通妙用,開始逐步顯現。特點:《圓覺經所說菩薩未入地者隨順覺性」,可以稱為相似的「見性成佛」,屬於最初的證悟,由於其見地,已經透徹了,叫做大徹大悟也可以,只是,道力還不足。比喻:猶如薄雲的天空,太陽被有洞的雲朵所遮蓋,偶爾會出現陽光,但並不是完全透亮的,仍被較薄的雲層遮掩。能夠隔著雲層,看到一個隱約的太陽這就已經很清楚了,不需要再觀察與識別,太陽就在那裡,紅彤彤的。 第三步:見道與修道的地上菩薩自性被微薄的五蘊習氣所遮蓋,智慧變得極為廣大,不可思議神通妙用已經顯現,實證法身菩薩心無所住自性光明透徹了五蘊境界,當體即是佛光遍照。菩薩心境,無比明朗與自在煩惱會再出現,只是內心輕微的擾動尚存,已經超越了虛假生死輪迴,即將圓滿成佛。特點:《圓覺經所說菩薩已入地者隨順覺性」,稱為如實的「見性成佛」,也是不可思議法身大士,叫做菩薩摩訶薩,也就是大菩薩比喻:猶如多雲的晴空,太陽間隔著被白雲遮蓋,即使遮蓋,也隨時可以看到太陽。只是,偶爾陽光普照,光芒萬丈;偶爾透過白雲,略有陰影而已。 第四步:圓滿佛陀五蘊習氣完全消融,智慧圓滿不可思議神通妙用無處不在,過去、現在、未來不離下一念;十方無盡虛空只在當處一心。燦爛已極,歸於平淡。慧光朗照,一切如幻不實,無量生死輪迴都歸於本來法身圓滿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特點:《圓覺經所說如來隨順覺性」,是究竟的「見性成佛」,是無上的覺悟者,名為大覺世尊比喻:猶如萬里晴空,陽光普照,一切平等光明。 ——所以呀,咱大家必須要知道,修行是不能夠急於求成的。通常,最初開悟自性的時候,咱大家,還不具有特殊能力不具備神通妙用。其後,隨著煩惱習氣的逐漸輕微,隨著定力的增長,種種妙功德自然就會逐步顯現了。目前,咱大家需要的就是通過修學,逐步開悟自性開悟咱的本來心。所運用的呢?就是咱大家的般若智慧,每個人天然本具的般若智慧,那,就是禪。所謂的禪,就是覺悟本來心,時時如此,處處如此。     此本來心無相,空而自明,所以,達摩大師引用經文說: 「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又雲: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自心是佛,不應將佛禮佛。但是有佛及菩薩相貌,忽爾現前,切不用禮敬。我心空寂,本無如是相貌,若取相即是魔,盡落邪道。若是幻從心起,即不用禮。」 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又說:所在之處即為有佛。」「因此知道啊,自己的當下之心,就是佛;所以,不應當用自己的心佛,去禮拜外在佛像。」「只要是有佛陀,以及菩薩樣子,忽然出現在自己眼前,切記,完全不用去恭敬禮拜。」「因為呀,我自己的本來心當中,空明寂靜,本來就沒有這些相貌樣子;如果貪取這些假相那就自己的心魔,完全落入了邪道當中。」「如果知道,這些都是幻相,都是從自己心裡面產生的,不從外來的話,就完全不用禮拜了。」 哎,達摩大師引用《金剛經》的經文,來告訴大家,真正的佛,是無相的,也是無處不在的,因此,這樣的覺性之佛,就只能是咱大家的當下之心,而不需要到外面去找。《金剛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句經文,完全破盡了一切相的真實性,同時告訴咱們,如來,是無相的。又雲:「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那麼,《金剛經》可以放在地方呢?嘿嘿,啥地方都可以呀。所以,啥地方都有佛,其內在含義就是:佛陀,是無處不在的。好,您看:第一、佛陀無相的;第二、佛陀又是無處不在的;第三、同時呢,咱都知道,佛陀覺悟的,是具有明了作用的;第四,咱還知道,世尊常說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哎,同時滿足這四個條件的,才是真正的佛。達摩大師給咱總結出來了,只可能有一答案:「自心是佛」,除此之外,皆屬虛妄。而且,世尊在《觀無量壽佛經》當中,也明確地說過: 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哎,為啥咱大家可以作佛?因為,咱大家的心本來就是佛呀!那麼,咱還需要到外面去找嗎?咱還有必要用自己的心佛,去刻意地禮拜外在佛像嗎?——從根本上來說,並不需要也不必要。——從方便法門來說,如果把禮佛作為一種修行方法,來懺悔習氣和罪業,來修行平等心和慈悲心的話,也無不可呀。 不過,無論在睡夢當中,還是在禪修當中,如果有佛陀或者是菩薩形象出現,忽然出現在了咱的眼前,達摩大師告訴咱,切切不可禮拜,不可太過恭敬啊。為啥呢?因為,第一、所有這些形象都是幻相,都是咱的本來心當中所沒有的。如果咱把它們當做了真實相,那就對於形象執著,是咱的習氣魔在作怪,就會因為執著外相,而落入邪道當中。第二、這些形象,往往是天魔或者鬼神所變現,如果咱對他們太過恭敬,甚至於去禮拜的話,嘿嘿,剛好上圈套,很容易被它們所加持,而誤入邪道。——這兩點,對於修行非常重要,咱大家,不可不知呀。所以呢,禪門大德常告訴參禪的人,需要:「佛來佛斬,魔來魔斬」。哎,大家別理解錯了,不是真地要去「斬」人家,而是呀,咱要「斬」掉自己的攀緣心和執著心。要做到,佛菩薩來了,嘿嘿,視而不見,不去禮拜也不攀緣就把它看作是虛空里的空花相,假相啊。魔王鬼神來了,也一樣,還是視而不見,不用害怕,咱心裡很清楚,嘿嘿,你們不就是幻相嘛!再說,咱也不是一個法界的,您那把大刀,看著挺壯觀,紙老虎都不如呀!砍到咱的脖子上,如風過虛空,兩不相礙呀。明白這一點很重要,所以,達摩大師繼續告訴大家: 「禮者不知,知者不禮,禮被魔攝。恐學人不知,故作是辨。諸佛如來本性體上,都無如是相貌,切須在意。但有異境界,切不用采括,亦莫生怕怖,不要疑惑我心本來清凈,何處有如許相貌。」 「那些在禪修當中見到佛菩薩形相,會去禮拜的人是因為不知道這些的緣故;如果知道了,就不應禮拜,以免因此而被魔王鬼神們所攝受。」「恐怕初學的人,不知道這些道理,因此,才在這裡反復辨別明了。」「咱和諸佛如來共同的本來心性裡面,完全沒有這些假相,對此,務必要切實注意。」「只要有奇異的境界出現,切記不要去理睬它,更不應當產生懼怕和恐怖之心;不需要有任何疑惑,我自己的內心本來清凈,哪裡會有諸如此類的境界相貌呢。」 哎,達摩大師都和咱說清楚了,禪修當中所出現的這些奇異境界,以及佛菩薩相貌,等等,都是幻相,並不是咱的清凈法身本來有的,所以,一概不要理睬它,要用自己的智慧,直接看穿它,它就會無趣地消退了。包括以下情形,也是一樣: 「乃至天龍、夜叉鬼神、帝釋、梵王等相,亦不心生敬重,亦莫怕懼。我心本來空寂,一切相貌皆是妄見,但莫取相。若起佛見法見,及佛菩薩相貌而生敬重,自墮眾生位中。」 「乃至於在禪修當中,出現了天龍、夜叉,等等八部護法鬼神,出現了帝釋天王,出現了大梵天王,等等天神相貌,也同樣不用產生恭敬心,也不害怕恐懼。」「因為,我的心本來是空明寂滅的,一切相貌都是隨著虛妄心而顯現的,所以,只要不去理睬它就好。」「如果,因此而以為佛真地來了,以為法的境界真地出現了,並且對於所出現的佛菩薩,以及護法神的相貌,產生敬重的話,那麼,就是自己墮落到了苦惱眾生位子裡面,不是合格的修行人。」 哎,這裡的「天龍、夜叉鬼神、帝釋、梵王」,是指佛教當中的護法神,俗稱「天龍八部」。其中,包含八部鬼神,再加上統領八部鬼神的四大天王,其上的帝釋天王,以及三千大千世界之主,初禪天的大梵天王,最重要護法神,都在這裡了。其中,所謂的「八部鬼神」,分別由四大天王所統領,是這樣的:東方持國天王,居住在黃金埵,統領:乾達婆(音樂鬼神)和毗舍闍(吸精氣鬼神)二部鬼神;南方增長天王,居住在琉璃埵,統領:鳩槃茶(瓮形鬼神)和辟荔多(餓鬼鬼神,如面燃大士等)二部鬼神;西方廣目天王,居住在白銀埵,統領:富單那(熱病鬼神)和毒龍(就是人們常說的龍,通常有毒)二部鬼神;北方多聞天王,居住在水晶埵,統領:葯叉(捷疾鬼神,飛行迅速)和羅剎(吃人精氣鬼神)二部鬼神。同時,有很多菩薩所示現的金剛護法神,也叫做密跡金剛力士,他們也往往就在八部鬼神當中,或者,顯現為天上將軍。比如著名的韋陀菩薩,也叫做韋陀天將,就是南方增長天王座下的八大將軍之一,也被尊為四大天王座下三十二天將之首,顯現的是將軍身。另外,還有許多菩薩們,示現為鬼王,來護持佛法,它們能夠約束和管轄,各自種類的鬼神們,不讓它們損害修行人。 所有的這一護法神,無論是哪一種形象出現在禪修當中,都不需要刻意地去恭敬它,也不需要害怕,因為,在空寂明朗的如如自性當中,這些,不過都是假相而已。修行人,只需要安然於本來心,就是正修行就不會誤入魔障。因此,關於禪修當中的境界相,達摩大師小結到: 「若欲直會,但莫取一切相即得,更無別語。故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都無定實,幻無定相。是無常法,但不取相,合它聖意。故經雲:離一切相,即名諸佛。」 「如果要直截了當地領會,就是不要攀緣和貪取一切境界相,就可以了,再也沒有其它可說的了。」「因此,《金剛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凡此種種,都不是實有之相都是幻化的因緣不定之相。」「這些因緣不定之相,就是無常生滅之法,因此,只要不貪境界相,就符合了大聖者佛陀旨意。」「所以,《金剛經》雲: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 哎,到這裡,達摩大師把禪修當中,可能遇到的佛、菩薩諸天王、梵王、護法鬼神,以及魔王外道鬼神,等等,一切境界相,都給咱講清楚了,這些,都是虛妄相,都不應當貪取。大師所謂的「取」,就是指信以為真,就是指攀緣,對正神的形象產生恭敬心,對邪神的形象產生恐懼心,對各種境界去分別好壞,迷惑於其中,等等,從而忘失了「萬法唯心」,丟失了當下的本來心,就會魔王鬼神攝受,所控制,而誤入歧途。這是非常危險的,咱大家,需要格外謹慎呀。 因此,在漢傳佛教當中,通常要求修行人,在開悟自性以後,再去獨自住山,或者閉關,以便深入禪修實證也就是「不破本參不住山」,等等。因為,所謂的開悟自性,所謂的破本參,就是用當下的智慧破了自己內心粗重執著放下了它,放下粗重我執,也放下粗重的法執,自性清凈心當下顯現了,才叫做開悟自性對於話頭來說呢,「念佛是誰」的那個「誰」,確信無疑地被找到了,從此也不會再失去了,這個本參話頭也就瓦解了,被參透了,所以,叫做破本參。例如,「自打一見梅花後,直到如今更不疑」,這句禪詩,所描述的,就是破本參話頭情形,非常生動。大體說來,開悟自性以後,就不會再著相了。至少,對於這些禪定當中,比較粗的境界相,不會再貪著了。因此,即使獨自住山,或者閉關禪修,即使出現了一些奇異的景象,遇到了一些怪事,等等,他們也不會大驚小怪,不會被這些境界所轉的。因為,他們的心,已經初步離相。哎,正如《金剛經所說:「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初步離相的菩薩們,雖然還不能叫做見性成佛,因為,他們對於本來心,認識還不夠透徹的緣故他們的離相,還不夠徹底的緣故。但是,他們已經開始踏上了覺悟之路,開始擁有覺醒的力量了,實屬難能可貴呀。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