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心無掛礙》
覺真
「好書不厭千回讀」。《心無掛礙》正是一本常讀常新的好書。
「書有未曾經我讀,事無不可對人言。」讀到這樣的好書,為何不把我的心得寫出來與大家共享呢?
《心無掛礙》的作者為香港大學副校長李焯芬教授,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學院主席。他是國際知名的岩土工程專家,也許,除了佛教界,還有讀者未知他更是一位學養深厚的佛學家。他在《明報》每周星期三《明覺》專版上的專欄文章,短小、精萃、事簡、理明、意深、旨遠,我是最愛讀,也是每期必讀的。
近日,喜得李焯芬教授賜贈大作《心無掛礙》,封面由著名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題署,書前有凈因法師、覺繼法師親切指引、娓娓評說的序。版式新穎,裝幀精美,尤其他那簡約、直尋、脫俗的行文風格,使我愛不釋手。
1965年秋,美國西雅圖景嶺小學的一位老師,推薦一個四年級小學生到圖書館幫忙。管理員告訴他圖書的分類方法,然後請他找出放錯了位置的圖書,再放回原處。小男孩問:「像是當偵探嗎?」「是啊!」到小休時,他找出了3本放錯了地方的圖書。第二天,他一早就來了。幹完一天,他請求讓他擔任圖書館助理員。
過了兩個星期,他們全家要搬家了。孩子很擔心:我走了,誰來整理那些放錯位置的圖書呢?
沒過多久,男孩回來了,他對管理員說:那邊的圖書館不讓學生干助理工作,於是媽媽仍把他轉回景嶺小學來上課,由他爸爸用車接送。「如果爸爸不帶我,我就走路來。」管理員很感動,當下想,這孩子決心如此堅定,天下無不可為之事。他可沒想到,這孩子就是日後訊息時代的天才、微軟公司老闆比爾·蓋茨。
從比爾·蓋茨當年的這則小故事,李焯芬教授為我們挖掘出人生最寶貴的品質──求真。好哇,你為我們尋找到了一位天才成功的源頭。
瓊斯夫人已經92歲了。她的丈夫過世了,她本人也已雙目失明。這天,她被送進了一家養老院。
等候了一會兒,她被帶到為她準備好的房間。護士描述了房間的設備。
「我很喜歡。」她流露出笑容、熱情,簡直和一個8歲的孩子得到一隻新的小狗一樣。「瓊斯夫人,您可沒有看到您的房間呢……」
她回答:「這沒有關係,快樂是你事先決定好的。我喜歡不喜歡我的房間,並不取決於傢具怎樣安排,而在於怎樣安排我的想法,我已經決定喜歡它了……
「這是我每天早晨醒來就做的事:我可以選擇接受變化,並且在種種變化中尋找最佳選擇。我可以整天躺在床上,琢磨我身體哪一部分不靈光了,給我帶來這樣或那樣的困難。我也可以從床上起來,對我的身體還有許多部位能活動自如,而心懷感恩。對我來說,每一天都是一份禮物……
「我有五條簡單易行的快樂法則:一是心中不存憎恨;二是腦中不存擔憂;三是生活簡單;四是多點給予;五是少點期盼。」
李教授真是一位說故事的高手,他通過這位瓊斯夫人,讓我們得到的是生命的教育,是智慧的啟迪。喜歡不喜歡,快樂不快樂,不在於外在塵境的安排,而在於怎樣安排自己的想法。生活無常,生命無常,我們要接受變化,但要在變化中尋找自己的最佳選擇。這不都是生命的智慧嗎?這五條簡單易行的快樂法則,是人生的經典。「居視其所親,達視其所舉,富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這就是生命的品質。每一天,都是一份禮物,這是「親」的智慧。生活簡單,多點給予,這是「舉」的智慧。不存憎恨,不存擔憂,這正是「不為」的智慧。少點期盼,是「不取」的智慧。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人應該像瓊斯夫人一樣智慧地生活。這就是心無掛礙。
我們每天沖涼,每天洗衣服,那隻是洗凈了身體的皮膚,洗凈身體外在的某一部分,卻洗不到情緒,洗不到心情。洗滌自己的情緒,洗滌自己的內在心靈,這的確是情緒健康、心靈健康的大事了。我很喜歡書中「一份工作,兩種態度」這一小節中作者所說的故事。
早上,作者乘的士上班。正逢高峰期,塞車,進退不得,司機開始抱怨,牢騷滿腹。作者為緩和氣氛,和司機聊幾句:「最近生意好嗎?」
司機:「有什麼好?到處不景氣,的士生意能好到哪裡?每天開車10多小時,賺不到什麼錢,氣死人?」
話不投機,只好換個話題。作者誇讚他的車:「你的車干凈又寬敞,人坐上來,很舒服呢。」
他竟然打斷客人的話,聲音也激動起來:「舒服個鬼,不信你來每天坐12個小時,看你還舒服不舒服?」接著,就抱怨政府無能,社會不公,物價上漲,反正一懷愁緒,一腔委屈,一肚子不開心。
第二天,作者又如常乘的士上班。一上車,司機一臉笑容可掬,轉過頭來輕快地問:「你好,請問要去哪裡?」
作者感到與昨天那一位司機明顯不同。真是難得的親切。沒走多遠,車子又堵塞在長長車陣中了。作者仍然與司機聊天:「看來你今天心情很好嘛!」
那司機說:「沒錯,我家也有老有小,負擔也重,但我日子還是過得很開心。我的習慣就是換個角度來想事情。例如,我出來開車,其實是客人付錢請我出來玩。今天一早,遇上你,就是請我到香港大學去走一趟,一會兒到了,你下車辦你的事,我也順道觀賞一下大學校園啦!」他又說:「前天我載了一對情侶去淺水灣看日落,他們下車,我也下來喝杯奶茶,等他們看完日落,上來,再走。反正都來了嘛,何況還有人付錢呢!」
作者認為這位司機是eq高手,坐上他的車,大家心情都開心,這樣的服務真難得。於是決定向他要電話號碼,以後需要時就僱用他的車。
接過他遞來名片時,他的手機鈴聲也響了,有位熟客要去機場。原來喜歡他的乘客不只一位。看來,這位eq高手的工作態度,不但替他贏了心情,也帶來了許多生意。作者說,這不是佛教所說的「境隨心轉」嗎?畫龍點睛,佛法本在生活之中。
我為這個故事,深深感動。「智者能調,達人自玉」。兩位司機工作態度的不同,反映了人生態度的不同。我們不是提倡一種生活方式嗎?前一位司機的生活方式是幽暗的,沉悶的,憂鬱的,消極沉淪的。後一位司機的生活方式是陽光的,明快的,和諧的,積極向上的。他們的生命狀態完全不同。李焯芬教授深入淺出地揭示出了人的生活方式、生命狀態的不同,就在他的心靈境界。前一個人,生命是委瑣的,他生活在謀生的功利的世界;後一個人,生命是智慧的,他生活在審美的超功利的世界。這則故事的深刻性,我想,不但詮釋了佛學中「境隨心轉」的妙諦,而且,就人生智慧、生命的智慧來說,也恆具普世價值。我手頭恰巧有一份「怎樣讓人生得到滿分」的有趣資料,讓我們來看一下西方人的研究吧:
人生中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呢?有人說是勤奮,有人說是知識,有人說是愛,還有人說是運氣。
好。我們設以英文的26個字母,依其次序,由a至z,分別代表1到26這26個數字,看相加的結果吧!
勤奮hardwork:8+1+18+4+23+15+18+11=98分
知識knowledge:11+14+15+23+12+5+4+7+5=96分
愛love:12+15+22+5=54分
運氣luck:12+21+3+11=47分
好吧,money:13+15+14+5+23=70,仍然不及勤奮與知識。
那麼,究竟什麼才能讓人生得到滿分呢?
態度attitude:1+20+20+9+20+21+4+5=100分
能讓人生得到滿分的是你對生活、對工作、對人生的態度。不一樣的態度(心態)造就了不一樣的人生。這則西方人的研究,印證了李焯芬教授的禪語。
北宋「蘇門四學士」之一的著名詩人張耒曾有一段名言:「文章之於人,有滿心而發,肆口而成,不待思慮而工,不待雕琢而麗者,皆天理之自然,而性情之至道也。」讀罷《心無掛礙》,張耒的話驀然襲上心來,我想,李焯芬教授在本書中生動展開的80多則心靈小故事,就正是天理之自然,性情之至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