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真法師:佛誕公眾假日的偉大歷史意義

佛誕公眾假日的偉大歷史意義

釋覺真

回歸祖國的香港,堅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正確方針,通過立法程序,於一九九九年,公布每年農歷四月初八日(釋迦牟尼佛誕日)為香港公眾假日。不論屬何信仰,不論是否佛教徒,全民享受這一法定假期,有如元旦、農歷新年、聖誕節、五一勞動節、國慶節等全民節日一樣。這是了不起的歷史性社會性大事。在世界佛教國家各盛傳佛教地區,香港首開先河,為其他爭取佛誕成為公眾假日的一切地區作了示範,作了榜樣。功在當代,澤被後世這是香港佛教的光榮,這是香港人文善業的回應,這是七百萬香港人民的福德因緣庄嚴國土,利樂有情,教旨在茲,無上功德阿彌陀佛

對比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偉大祖國而言,香港,島也,名副其實的彈丸之地。但是,他卻是國際貿易、金融、航運、高科技的中心,經濟發展水平,舉世矚目。外匯儲備,世所周知。早在七、八十年代,即以「亞洲四小龍」之一而名冠當世。創造這奇跡的,是人。而且只能是智慧的人佛教事業,是智慧事業。佛的教化,就是傳播智慧。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香港佛教發展到今天,有了最廣泛的群眾基礎信徒有百萬之眾,佛教慈善福利機構,遍及醫療救護、安老養老、臨終關懷、教育、文化藝術青少年活動、兒童保護等等各個社會層面。這既靠佛力加被,也靠住持三寶四眾弟子的荷擔如來家業團結一致,共同發心,協力行持,方有今日成就,宇內之聲望。沒有香港佛教界人士的善根善緣、弘法之志、前赴後繼、鍥而不舍……一句話,沒有香港佛教界人士的質和量,恐怕不會有今天香港佛教的發展規模和深遠影響,當然也就不可能有佛誕公眾假日的立法施行了。

佛教的本質,是眾生關懷。眾生關懷,就是關懷一切生命;關懷人生的疾苦(生老病死);出離煩惱業障,沖破生死苦海,達到解脫。佛在證道之後,雖已功圓果滿,但他不是自求度脫,不是自了,而是悲憫眾生,悲智雙運,以四十九年人間說法要把一切眾生從茫茫苦海中救渡出來,利益眾生,幫助眾生超凡入聖,棄迷得悟。這是佛的偉大處。當然,一切正信的宗教文化都是救與贖的文化佛教,恰恰不同的是:佛不是救世主,你也不能坐在那裡,賴在那裡,專等著別人來救。佛講的是「識自本心,見自本性」,自性自悟,靠的是自度,也就是自己解放自己,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這是佛的更偉大處。不過,眾生根性不同,種子不同,因緣果報各不相同。有信佛的,也有不信佛的;有信願深的,也有信願淺的;有信願受持常行不輟的,也有半信半持或信而不行的;蓮生九品,人有萬殊。今天不信不等於明天不信今生不信不等於來生不信;今天信得淺,不等於明天信得不深。佛誕公眾假日,是七百萬香港人民的全民性節日對於百萬佛教信眾來說,這是勝緣善因,對於六百萬並非佛教信眾來說,也是良緣善因。當他知道這是佛誕,是佛的生日,是佛的因緣而得度假,一聞佛號一聲稱名,在他的八識田中,就種下佛的善因、佛的種子了。日後有一天,他會走向理解佛教,對佛教智慧信願受持的。感應道交,便是蓮池結蕊之時。佛誕公眾假日的實施,正是弘化利生,正是法雨普施,正是廣種福田,正是普結善緣,這是多麼深遠的歷史性意義這是多麼巨大的無上殊勝功德啊!

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從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已經受到全世界各階層有識之士的關注。二十一世紀,他必將受到更廣泛的重視和研究。他是一筆巨大的人類精神財富在我國二千年來的文化發展史上起過不可估量的作用佛教中國,有漢語(北傳)、藏語(藏傳)、巴利語(南傳)三大語系的三大承傳。儘管語言文字的載體不同,民族風習、承傳體制、宗派儀軌不同,但民族文化的大融合,民族大團結感情連結,恰恰在佛教文化這個母系統中實現了,統一起來了,這不能說不是一個社會的奇跡,歷史的奇跡。愛國愛教,是中國佛教兩千年的歷史傳統愛國,是世間法;愛教,是出世間法。從世間法看,有國才有家。從佛教徒而言,有國才有教。這是常識範圍中事。「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報父母師長恩、報眾生恩、報國土恩,這不就是愛國嗎?報三寶恩,這不就是愛教嗎?在紀念新世紀第一個佛誕公眾假日的庄嚴時刻,一面深思這一節日得來不易,這一節日所具有的深刻文化內涵及其歷史性、社會性的偉大意義;一面又不由得生起感恩之心慚愧之心懺悔之心出家人過堂尚存五觀,何況受施?既有知恩戴德之心,就必有感恩報德之行恩師常教導我修十法行供養,十法行中,我做到了幾條呢?即使做到了其中幾行,卻又不能堅持。佛陀教我們以四攝六度利益社會人群,行持五戒十善以凈化自心,有哪一條我已做到或做得徹底究竟呢?不離菩提心就很難。雖信因果,自愧克責。自己不先受教育,又如何去教化別人?自己還在幽暗中摸索,又怎能引領別人走出幽暗?自己本身髒兮兮,染污深,塵垢重,還怎能幫助別人凈化身心?撫心自問,當然汗顏自慚,惕然心驚。社會需要改善永無止境,其源便在我們個人自身,永遠有懺除不完業障煩惱。《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中雲:「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願乃盡。」這是多麼巨大的關懷,多麼深刻的知見!藉佛誕日公眾假期的反思,當激發自己信願行的動力,破除我執,改變自心,矢志於學,力行於修,不負佛恩,不負己靈。生死無常,幻質非堅,慎勿放逸,當勤精進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