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怎麼判斷誰更有理?

uploads/content/2022/may/963da419d19ee3eb998c30df6dbc5722.jpg" />

  經常都有很多在家居士們,還有很多學佛的人,他們到我這邊來聊天的時候,聊著聊著就會聊到一些煩心事。煩心的事情,除了事業上一些心煩意亂的事之外,其實最多的就是家庭裡面的一些煩惱事。

  這些煩惱事情,家醜又不可外揚,不知道去跟誰說?連朋友也不說,親戚也不能說,只能找師父說說。為什麼呢?因為他知道師父不會到處嚼舌根

  說著說著,這麼多年過去了我也聽得多了。再想想古人一句話,“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還有一句話呢?就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也正是處於這樣一種大家都有理的狀態之下,吵的不亦樂乎,這是家家戶戶都是如此。夫妻吵架,公婆吵架,婆媳之間吵架。反正就是“不是冤家不聚頭”,都聚在一堆。

  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要往這個方向去思考一個問題。就是說,既然大家都覺得有理,大家才能吵得不亦樂乎。那麼,這個理的核心到底是什麼?判斷理的標準又是什麼一個標準?所以這是我們每一個人要冷靜思考的一個話題。

  既然作為家庭的一個份子,或者一個團隊裡面的一份子,那麼我們要判斷這個理。這理到底是什麼?我們就要知道。

  談到這個話題的時候,我們就要從很多方面去論述。最起碼呢,我們要從理上與事上兩個方面,去論述這一個判斷的標準

  從事上來說,我們不管是家事、國事、天下都是以和為判斷標準。“和”就是和睦和諧和平

  家事呢?就要以“和睦”為判斷的標準。那麼社會上的大事呢?就要以“和諧”為標準。要是天下大事呢?就要以“和平”為標準。不管和睦和諧和平,它都離不開一個“和”。這就是古人所謂的“家和萬事興”啊!

  一個小小家庭和睦了,家族就能夠興旺發達。那麼國家呢?要是國家也能和平了、和諧了,那麼國家不也是興旺發達了嗎?乃至於整個世界

  要促進一個家庭成員的和睦,那麼就需要全家人。老也好,少也罷,全家老少要有這樣的一個共同的理念

  也就是說,我們既然是一家人,那麼我們說的話,做的事都要顧慮家庭和睦,以家庭和睦核心

  誰要是破壞了和睦的氣氛,那麼誰就是家庭罪人。為什麼呢他說話為什麼破壞了家庭和睦?他可能就率意而為,他只是站在個人的情緒上,個人自私狹隘情緒上去亂發飈、亂生氣、亂說話。這樣就會破壞了家庭和諧

  舉個例子來說,比如說作為老婆來說,她可能就會想:“我長得這麼漂亮,年紀輕輕的嫁到你家裡來,你就得要寵我,你就得要愛我。我只要負責給你們家傳宗接代就可以了,其它的事你自己承包。

  什麼苦活累活!誰叫你是當老公的,你就得要承擔。所以,作為妻子她可能就是往這方面多想一點點。多想一點點以後,她就會發現到,誒!自己的老公剛開始對自己還挺好。

  但結婚幾年以後,他就開始把心思往事業上去考慮得多一點了。疼她、愛她、呵護她的話語就會少了。這樣減少了以後,她就開始會不依不饒。你以前對我怎麼怎麼好,你現在怎麼一句關心體貼的好聽都很少了,甚至於都沒說了

  開始就天天耍脾氣等等,女方就會這樣。她是站在個人的角度去思考,個人沒有得到愛,沒有得到關心,沒有聽到好聽話等等等等。

  因為站在個人角度思考得多了,就會忽略掉鞏固整個家庭和睦穩定,就破壞了家庭和睦的氣氛,這是女方這一方我們要思考。

  男方這一也要思考。可能男的也會想:“你嫁給我了,你就是我的老婆了,從今而後一切都得聽我的了。”

  然後不知不覺當中變霸道了,跟以前戀愛期間,還有剛結婚期間,那一種甜蜜的感覺,那一種樣樣遷就的心態沒了

  以前怎麼都會遷就老婆,結婚幾年以後就不遷就了。為什麼?他就認定,你嫁給我就是我的了,你什麼都得聽我的了,就變得大男人主義,變得非常霸道了。

  這也是站在個人的大男人主義的角度上,忽略了保護家庭穩定,這樣又把家庭和睦氣氛,被他的個人自私狹隘的大男人主義給破壞掉了,又把這個“和”破得一干二凈,這是夫妻倆的事。

  還有小孩子,小孩他也站在個人角度。他怎麼想啊?爸爸媽媽生我養我,你就得養我,你敢生我,就得敢養我。那怎麼養呢?吃的、穿的、用的,我一回來你就得要提供提好好的我一下課回來的時候,你要是飯菜沒煮好,我就吵啊!鬧啊!

  小孩從來沒有想到過:“我也家庭一份子,爸爸媽媽工作累了,下班回來還得為我炒菜、煮飯、洗衣服、拖地板,一大堆家務活。

  既然我也家庭一份子,我為什麼不幫忙呢?為什麼不幫他洗洗菜呢?幫大人干點家務活呢?

  假如能有這種心態家庭不就和睦了。大家為家庭考慮,這樣家庭和睦了;為社會考慮,社會和諧了;為國家考慮,國家和平了,乃至於整個世界都是如此。

  所以大家千萬千萬不能老是站在個人角度去思考,要學站在整個團隊的角度,也就是所謂的大局觀念,一定要有大局觀念。這種觀念一建立起來,和睦和諧和平,通通都能得到。這是從事上我們要去判斷誰有理的標準

  假如站在個人角度上,好像說得大家都有理,老太太老太太的理,小孩子有小孩子的理。這些自私的理,假如以這個理破壞了和睦,有理也變得沒理了。

  所以做人做事,都得要有大局觀念。我們要站得高一點,看得遠一點,這樣才可以。不能只看到個人的得失利弊,個人的興趣愛好。把個人看多了,那麼整體就會受到忽略。必須要看看整體,再看看個人。

  在能夠維護整體的情況下,偶而撒撒嬌等等,這都關係的。假如破壞整體的氣氛之下,你撒什麼嬌都是不好的。這一點我們一定要知道,這是事上要以“和”作為判斷對與錯的標準

  理上呢?是要以“中”作為標準,中是什麼?中道啊。佛家說的中道儒家說的中庸之道

  一切都以“中道”為標準,不能偏左,不能偏右,不能偏上,不能偏下。反正上下左右都不能偏,必須要中道這是從理上必須要這樣。

  理在哪裡呀?在心裡面,在思想當中。我們內心裡面,思想當中都要“中”。要中才能正,假如不中就不正

  為什麼?就像一根竹竿,我們插在地上的時候,假如竹竿插在中間點,它就很正。假如不中的時候,可能就偏了一點點,叫作歪。

  你看中國文字,歪怎麼寫啊?歪寫的時候,就是上面一個不要的不,底下一正確的正。意思就是,不正了叫做歪。那麼不中就不正了,在中間就正了,所以中正

  有中才能正,沒有中就不能正。我們首先自己的心要擺正,就要處處與中道相應,你的心才能擺得正。心一擺正以後,說出來的話,做出來的事,才能真正促進家庭和睦國家安定

  所以理上要做到“中”,事上要做到“和”,“中”跟“和”兩個字就是判定的一個標準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燈雲比丘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