滌華禪師:滌華禪師說——坐禪

滌華禪師說——坐禪 

   若問打坐法門者。內心無動,外境莫可入也。心無塵相,坐即平常無塵相者,內無諸妄,外無諸相。平常者,心無雜念,意不顛倒也。其他甚繁,當自解,而自悟,自證而自徹,其道義無窮。即與道無違,與理而無背也。

   倘若,句句說破者,即是與道有礙也。有礙者,難悟,而更難證也。所謂,說破如草,自悟自證者,喻無上至寶也。平平常常者,是無上之禪也。平平常常,其意甚濃。而非世間平常之可能,與比也。其道義而無止,希其,自參,自悟而自得,其妙義也。

   若心無相,在行住坐卧之中,舉止動默之間,無不是禪。此禪者,是無我之禪也。此禪者,是最上之禪也。所謂,六祖說。常伸兩腳睡者,是大禪也者。大禪者,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之相也。

   其次,坐者。①凡夫,如常坐②羅漢,方便坐③菩薩,單趺坐④道性,雙趺坐。菩薩者,初二三果也。道性者,大阿羅漢也。如來,無坐,無不坐。其道義,希其自參,倘參透即悟。

   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示方便門,現自在坐。是度不能趺坐,之人者,而說法也。自在坐者,隨便坐也。所謂六祖言。常伸兩腳睡者。其道義,一如是也。諸如是類,諸如是坐。亦是世間,有為,有執,有想,有相,之禪者。當參透,而悟徹。

   無我相,亦無世間相。仍無非無相。即名為真禪也。亦無無相者。當徹,世間之禪,與出世間之禪。非一,非二,亦非中間。能明是禪者,即如來之禪也。其妙義無窮,當自悟而自證之。

   其次。初參,初學,禪那之人者。能方便坐者,當爭取單趺而坐之。能單趺坐者,當爭取,雙趺而坐之。能坐短時間者,當爭取,較長時也。能適宜單趺,十分鐘時。當忍到,二十分鐘。適宜二十分鐘時。當忍到三十分鐘。適宜三十分鐘時。當忍到四十分鐘。如是類推多月多日,一月一日,日日夜夜,時時刻刻,分分秒秒。每逢坐到最疼痛麻脹之際,是真禪也。倘若,見痛見苦,即時放腿者,即是不能證得,無上法忍,波羅密道性感。倘能一忍到底者。「即是自定之時刻。」當知,真正世間法,倘能無我相時。有為,有執,有想,有相,之禪。亦是,無上之真禪也。

   學大禪者,不明空色之義有無真理者,非禪也。當知,疼、痛、麻、脹之際者,能治全身,全心之病也。由疼痛故,而能息滅,顛倒顧慮,諸妄諸執,諸是非相也。諸是非相者,妄想執也。妄想執者,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也,及諸塵勞夢想也。


   坐禪者,坐無坐相,亦無非坐相,是第一禪也。可惜,初參,難明其義。是故,初參甚廣。余以世禪而言之。其坐如鍾,其鍾者,不動亦不偏也。其鍾之面,而有三針,其三針者,一速,二轉,三緩也。此三針者,周轉而無停也。此禪者,大禪也。汝等,仍不可明其義。倘明,即悟也。

   今以,通俗之禪,分別如下。通俗者,如意坐、單趺坐、雙趺坐也。如意坐者,是平常坐也。以雙腿,屈膝,而坐者。為如意坐也。單趺坐者,左腿腳放在,右大腿面上。倘若,時間較長,吃受不住者,亦可將左右二腿調換下。倘若能,受持得住者,宜乎不調,為妥善也。雙趺坐者,以左腿腳,放在右大腿面上,復將右腿腳,翻在左大腿面上。雙腿越緊越好,坐其座上,其雙膝,以本人手,用大中二指揸開,核對,以三揸,為合標準。坐定之時,宜不動為善。在不動中,腰直而面端,體正而自如。不歪不躺,不偏,不扭,不傾,不斜。前不伏案,後不倚靠。趺坐之時雙手自由放在大腿面上。若在嚴寒之時雙手抄插,在袖筒里,最為合宜。若在,暴暑之間,宜用竹性,行香板。其雙手心,按住此行香板,適意很多。所謂雙手心,而得竹性清涼其心安然。切不可,以右手背,壓在左手心上,而結彌陀印,放在胸前。何者。倘結彌陀印,非禪者,凈也。凈者,是從此,窮世界,而轉到,富世界裡,去享福也。何者不出世界者,其生死,從何而能了耶。世界者,此岸也。而非彼岸之人也。「欲了生死者,非禪莫及。」此禪者,外禪也。

   內禪者,眯眼,而觀其鼻尖,鼻復觀心。所謂,眼鼻心,三者,打成一片也。其鼻呼吸,須微細,而較長,適意者,為最善。在呼吸之間,當參其禪味。禪味者①禪機話頭持咒④憶經⑤數息⑥白骨觀。等等。

  首釋。參於禪味者。參之者,審之也。審其是耶,非耶。虛耶,實耶。善耶,非善耶。參者,擇也。擇其善者,從之,用之,而證之。其不善者,舍之,去之,遠之。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善者,是我師也。從彼學之,仿之,效之。其不善者,亦我師也。知彼之非,扔之,掉之,棄之。其善,與不善者,以慧眼觀之,實是,參者,之試金石也。亦名,諸佛,試其參者,之道性,有耶,無耶,是耶,非耶。倘能發堅固心,行不動道,以智慧眼,選擇而用之。以無退,無轉,無我之心,而證其秉性者,善者也

   禪味者,道也,義也,明也,心也,定也,慧也,見性之基也。味者,禪定之中,風味也。其禪,之妙味,勝過一切,諸味之上。其風味,即無可比,而與衡量。禪味者,其境界庄嚴,妙湛,而靈感,之味也。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他人,莫可及也。莫及者,他人莫可知,其妙味也。其風味,甚濃,莫可盡宣。未悟證者,反之也,反者何,其心,沉悶,疊疊而遮其,真心也。

   禪機者。猶如我佛,如來,夜觀群星,而大悟。當參,悟在何處。當參,一莖草。一手指。一缽水。一碗飯。以及行、住、坐、卧。在馬路上。在跳舞廳里。在西廂記,書中。在紅樓夢,小說中。在淫窟里。在匪窩內。在王侯、將相府中。在貧窮,討乞里。在生死,屠殺,之坊里。甚至,在刀山,火海,地獄,鬼,畜牲中。皆能觸機,而大悟。當知在在,處處,無有不是,如來法身說法之處之道場。無有不是,如來正法性身,之體之處大悟者,遇如是機,觸開如是處。故名,為禪機也。禪機者,無窮無盡亦無言說也,倘若說破者,草也,自悟自得者,寶也。

   持咒者。持此神咒,威嚴密力,而能成就,靈覺妙心,到於彼岸之地。持者,堅持到底也。持者,無舍無逸,亦無放斷也。持者,持此神咒,威神之力,而能降伏,一切妄也。持者,使妄歸真,到於覺地也。持此神咒之威力,能轉五蘊,成五妙力。能使五根,在見聞知覺中,無有不是真心本性之處。持者,持到心、性、識中,無有持咒相,亦無非持相。以咒,輔禪者,宜短而鮮之。略說少許,與學者,參之,選之,用之,而能成就之。參者,以智慧力,用密咒印,使妄歸真,從迷入覺,亦無歸入相。選者,選其適也。不可,貪多,圖廣,貪多圖廣者,三昧,莫可成也。選者,符合本心,所宜之句也。選者,針對,我妄,深穴之處下一訣針也。選者,選一,不選二也。選者,選其無相,不可選其妄想執著是非相也。用者,見聞知覺,耳目無染,心無所住也。用者,用其一句,最多一偈,之義也。用者,印我真心,無妄,無相,使我生清凈心也。用者,以此密咒威神之力,來一斬一,來雙斬雙,斬盡斬絕,斬到,無所斬處。是名非斬,而斬盡矣。至此大道成已,而無所成相,亦無非成相,更無非非相。選之者,略標少許,希諸參者,自選一則,終身用之,不忘亦不息也。用者,何也,綿綿印於真心,續續秉承本性,永無竭止,甚至一剎那間,亦無間斷,倘能如是,三昧(翻一心)必成,性光畢露,靈覺妙心,不求自得。選者,略舉幾則,希諸學者,自選一則,終身持之,而用之,證之,而成之。

無我相。三個字,能破一切妄,一切執也
摩訶般若波羅密多。此一句,能得大智慧,到彼岸
③若見諸相,非相,非非相。這三句,能滅妄歸真亦無歸真之處
無我、人、眾生、壽者。這一句,包括四句偈也,能持,能用者,必得其果,而證其道也
念佛是誰。這一句,專對常期,堅持,久念,阿彌陀佛之人,頂門一針也
⑥推父落水,逼母改嫁,該當何罪。這三句,專對,推父逼母,之人而用者,倘無其事,即不可用也
⑦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這四句者,是心經中神咒。其神咒,最適合,禪機,其神咒,威力無所不及,「神咒靈感無所不應。余舉這幾則,以便參者,「自選」,而自用之。其妙感,而無窮極。

   憶經者。參禪之人,在,行,住,坐,卧,中,一切,舉止,動,用中,於般若經中,與大乘經中,其義,適合本心者,常憶其要之人,亦是,助禪之道義也。

   數息者。入座,趺坐,與行住坐卧,作諸事業之時中,均可能,以鼻端,出息、入息者,而數之也。按照出息、入息,一往來者,為一字,或按照,出一字,入一字者,均可能也。其字者,宜合其人,本心真性中,合適者,為妥當也。其名為,數息。復名為,數息觀者。觀者,以心,觀其鼻端,出息,入息,之意也。論言,數息觀者,寄此止妄也。倘能止之,復再滅之,其大道竟成矣。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