滌華禪師:《金剛經註解》二十一

滌華禪師金剛經註解二十

菩提⊙若善男子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即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此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1、須菩提⊙讀經人2、若善男子女人⊙有善性慈心男女者3、於後末世⊙在年老欲終時4、有受持讀誦此經⊙能信受奉行金剛義5、所得功德⊙即得菩提心6、我若具說者⊙我若說透7、或有人聞⊙倘聞此經義8、心即狂亂⊙無慧性人、聞必驚慌失常9、狐疑不信⊙猶如狐狸多疑、邪不入正10、須菩提⊙聽斷語11、當知是經義⊙當徹悟真常12、不可思議⊙真常之義難解難說、難悟難證13、果報亦不可思議⊙如同電視機、發射什麼、見什麼。問見么……

佛言須菩提。是提醒讀者意。若善男子女人。遍十方裹三世、亦有某甲焉。於後末世。其人內心多障、外境多逆、其地其人、窘迫之謂也。而非教相所言。離佛較遠、正當末法之期、作諸法相、法執之謂也。然而諸經所言、是以相法、度諸中下根之人也。倘能無一切相、諸後末世、無有不是如來常住心地。其人行住坐卧、吃飯喝茶、大便小解。無有一處、不是如來說法之處。能見即名見性。問有污佛法否。答弗也、汝是門外漢。傳燈錄中。有大德言,佛字、吾不忍聞、倘若會見他、一棒打死、與狗子吃。能么、能者、見性之人也。有受持讀誦者、能無四相之人也。此經者、本心也。所謂功德者、無功德相也。我若具說者、真心而無邪也。或有人聞者、少智無慧之人也。心即狂亂者、識心熾盛之人也。狐疑不信者、業深障重之人也。須菩提者、當發菩提心也。當知是經義者、邪則無明正則明其義也。不可思議者、無可言說、無可比喻也。果報亦不可思議者、善惡二途、為人自造其所也。

爾時菩提白佛言世尊8善男子女人8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8雲何應住8雲何降伏其心8


1、爾時菩提此時須菩提2、白佛言向佛而言3、世尊8佛耶4、善男子女人8世間上有信心人5、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8彼已發起菩提心之人6、雲何應住8怎樣能將菩提心、住在真心中7、雲何降伏其心8怎樣能降伏、一切妄相心耶

爾時者、開卷讀經之時也。須菩提者、讀經之人也。白佛言、閱讀之人、白其正義也。世尊者、遍諸世間、無有不尊、自性自正自覺也。善男女者、善者、無有不善之處也、男女者、本心慧命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發者能也。能心無妄想、無雜念、無諸有無一切相是。雲何應住、不住人我相也。雲何降伏其心不生是非心也。

其二

菩提復請世尊者。若讀者說、此節重復也、答言。猶如琢玉、非一時而能、琢成佳器也。亦喻幼兒、依賴乳食、而能生長成人、而非一日二日三四五日、而能成其壯年也。千喻萬譬、而不可在、竹木二筏之間、分別何筏能渡也。試問汝心、能住清凈處么。汝心能降伏五陰六欲諸妄么。倘若不能、不可說菩提、重復而啟、如來之義也。倘能在無住其心中、而能常住其心。在無降伏其心中、而能常降伏其心。汝倘若能者、此經此解、莫需讀也閱也。怎麼講。即汝能轉此經也。不需再轉他佛之經也。其名為如如佛心亦名到彼岸

偈雲

雲何應住住覺地 降伏其心降妄心

雲何應住住無相 降伏其心歸真

雲何應住住法界 降伏其心境界

雲何應住住無諍 降伏其心慧命生

雲何應住住無為 降伏其心不動

雲何應住住妙湛 降伏其心總持人

佛告須菩提男子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


1、佛告須菩提記錄見聞語2、善男子女人⊙無惡性男女二性者3、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能發無上正等正覺之人4、當生如是心⊙此人應當生菩提心5、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我應者、真我應該也、滅度一切眾生者、滅掉一切眾生相也。6、滅度一切眾生已⊙既然滅掉一切眾生相7、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眾生喻水上漚、漚謝仍然是水。滅掉一切眾生相時、即全漚謝盡為全水。水喻本來、漚喻眾生相。既無漚相、即名為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

佛告須菩提、佛答須菩提、前言啟請意。即雲何應住、雲何降伏其心之義。其二。佛告須菩提、這一句、讀者、應當回光反照。照明其心、盡諸法界、塵塵剎剎、無有一處、不是須菩提、耳觀目聞。如來說法道場。汝見么聞么、倘能見聞已、更當再進步。修其果、而證其道。勿可停於、旅遊園中、當作是故鄉。耳觀目聞、是六根互用

偈雲

何謂旅遊庄嚴我相堅 求名利求福 幻緣當故鄉

汝能徹么。善男子女人、凡是無惡性、天人阿修羅、均可稱為善男子女人。其二、某甲真心本性中、無有一處、不善之處、是為真善男子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發者能也。阿耨多羅者、最上也。三藐者、正足也。三菩提者、正慧也。者字、真心明也本性見也。其二、發者、善根已熟之時。阿耨多羅、無貢高心也。三藐無邪見心也。三菩提、無迷惑心也。是究竟歸覺地也。其三、發者、生也、無貢高心、即生無上心。無邪見心、即生正等心。無迷惑心、即生正覺心。者字、其道成也。其四、能發菩提心菩提者、人人具足、個個無差、在凡無減、在聖無增、凡夫不見菩提者、只因我執堅固、由於諸妄而迷惑真心。是故而不能、得見於菩提。其五、是諸眾生、從無始以來、由於二業三障、所遮於本心而不能得見於菩提。二業者、共業與別業也。共業者、人人共同有貪瞋痴、三障、障於菩提心也。別業者、人人各別、有貪瞋痴三障、障於菩提心也。三障者1、爭奪取2、貪瞋痴3、邪怒妄4、殺盜淫5、見聞思等。若初發菩提心之人問、名字甚多甚難修持。答弗也、五句十五字中、能有一清凈者。其他十四字自然冰消、所謂一含多義、多即一義。亦名法門雖廣、得其一者、可證菩提心也。若淺學而言、某無殺性、當得菩提心耶。答、如見聞思中、有瞋愛二相心者、即含有殺性義、汝能無瞋愛二相心耶

復以譬喻觀牛、而明菩提心之義

一喻凡夫、欲見其牛、耳目之前、見有八尺高牆、遮於耳目所視、故不得見牛之身、亦不得聞牛之義凡夫者、少智失慧之人也。欲觀其牛者、欲見菩提心也。耳目之前者六根六塵六識不能凈也。見有八尺高牆者、諸妄之中、現有八識、與貢高邪見之心也。牆者、三業二障遮於本心而不得見於菩提性也。遮於耳目所視者、根塵識遮於、菩提心也。故不得見牛之身者、識心分別故、不得見於菩提之道也。亦不得聞牛之義者、妄心不可能、得聞菩提真性義也。是故凡夫、不得明於菩提真心亦不得見於菩提之本性也。其二、復喻初果之人、欲觀其牛、耳目之前、見有六尺籬笆所遮。雖不見牛之身、而從籬笆空隙之間、已見牛影、知定是牛、而不明顯。其三、復喻二果之人、欲觀其牛、耳目之前、見有六尺、竹籬所遮、竹籬之間、卻有橫三豎六分寸空隙。於空隙中、窺見其牛、仍有竹籬所障、而不得透也明也。其四、復喻、三果之人、欲觀其牛、前無所遮、後無所礙、見大白牛、在大道上、自由行動、三果之人、恭立道旁、而觀其牛、行動住止、而不能橫跨豎騎其牛之背、游於四方。其五、復喻、大阿羅漢、道性之人、常見是牛、純白無雜、且高其大、身壯而步穩、曾常跨是牛、穩步而回鄉。參千家詩、兩句雲。牧童歸去騎牛背、短笛無聲信口吹。此所謂、得菩提、用於菩提是也。諸佛如來、於此白牛、非見非不見、非騎非不騎、非得菩提、非不得菩提。在非非中、常見菩提亦無常見之相、在無相無見中、常住菩提亦無常住之相。所謂無相菩提、能吞一切相。所謂北祖

偈雲

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

六祖按義 改寫曰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希有大德、將予之註解之義。改寫下。予當然心香、而頂禮、是予之願也。其二、予喻初二三果、道性至如來。予未加解。希有大德加解附於此注之後。其三、若有其他錯處誤處希其更正為盼。予之願望焉。應當生如是心當生滅度心、當生無相心、當生無住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者、即我當真心本性、滅盡一切、眾生相心。滅度一切眾生已、滅盡九類心、即是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能無一切心相、既無眾生心、能無諸心相、亦無滅度心。眾生者、世間眾生、為共業所造、心中眾生、由別業而成。倘無二業、即無三障、既無業障已、即本性無礙、真心放大光明。照天照地、照於世間、所照之處。無見心內心外、有一眾生相、亦無滅度相。其名為、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

偈雲

當生如是滅生相 我應滅盡諸是非

無見滅生滅諸相 亦無滅度是非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