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覺法師:禪與凈

禪與凈
禪體凈用佛道同 心圓土現不施功
老和尚開示於國際會議中心弘法大會
 

禪宗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凈土宗講「花開見佛悟無生」,
這二句話意義完全一樣。
開悟、明心、見性,就是見佛;
凈土宗念佛方法達到一心不亂、契悟無生,就是見佛,
所以禪、凈本來就是一體。
不過凈土宗多半是果上說、事上說,
禪宗則完全從因上說、理上說,
雖說不一,卻殊途同歸。
不論禪也好、凈也罷,
只要本著這個道理,從心上努力用功
便是真正的凈土

  各位知識,今天我們有這么一個很好因緣在這個地方研究佛法,乃是由於有台灣這么一塊福地。現在世界各國有許多地方都在動亂、飢荒、種族仇恨當中,我們今天有緣得聞佛法,實在是過去生中修來的福德在這里,我希望大家要發個大願:「把佛法推廣到全世界,使全世界的人都能聽聞佛法使我們的世界成為人間凈土!」

即是凈,凈即是
兩者皆是佛的心要
都必須在因地上去努力
心地上去修
  現在我所要講的題目是「禪與凈」。關於「禪與凈」的道理,只要對佛法有研究的人都能有一些了解。中國佛教一千多年來,對於禪與凈,最初開始時就各立門戶,各有見解,彼此互相毀謗、排斥,一直到現在還是有這種趨向,為什麼呢?就是對禪與凈的根本道理沒有圓融與貫通。不知道禪即是凈,凈即是禪,禪凈不二之理,兩者皆是佛的心要,都必須在因地上去努力,澄清當前這念心。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那修禪、修凈都是一樣的了。

  修行學佛無論修任何宗派,舉凡禪、凈、密、律、教等都必需從因上來轉,從心地上去修。若不知道從心上用功,那不論怎麼修,與佛還是隔得很遠的。那麼今生只是種個善根很難得到佛法真實利益。所以我選擇這個題目,來解答「禪」與「凈」間的疑問。佛法就是要斷疑生信,假使我對於佛法有一點點疑問,就很難從中得到利益。那我們的道業也就很難有所成就了。

禪者佛之心
佛的智慧慈悲定力福德、種種功德
乃至神通妙用
這一都是從何而來的呢?
  其實修行就是要學佛的心。經上說的非常清楚:「禪者佛之心也,教者佛之口也,律者佛之身也」。我們現在就來談「禪」─佛之心也。佛所說三藏十二部經典,乃至一切語言動作都是從我們當前這念心產生出來的。現在科學這樣發達,一般人只知道崇拜科學,並未注意到科學是我們人類智慧的結晶;而智慧的產生就必須要清凈的心,心要安詳,要自在寧靜就如諸葛亮所言:「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想要得到智慧,就必須保持清靜、明白的心。

  「禪」就是佛的心要。我們修行學佛,就是要向佛菩薩看齊,就如儒家所說:「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我們的目標是在成佛。學習佛的智慧慈悲定力,乃至於佛的福德,以及種種功德乃至神通妙用。而這一都是從何而來的呢?是從心當中生出來的。這個心不是凡夫心,不是散亂心,不是貪心、瞋心、痴心、慢心,更不是嫉妒、仇恨,那是個什麼樣的心呢?就是「禪心」。「禪心」,在一般人聽起來非常陌生,有的很嚮往,有的認為「禪」高不可攀,一聽到禪就倒退三步,甚至還發生誤會。不但不懂佛法的人誤會,就連佛弟子也不少人誤會。什麼原因呢?由於近來在中國,很少人提倡「禪」,所以對禪非常陌生。一般人說修禪會落空,會走火入魔,非常危險,所以對禪很嚮往的人不敢去修,因此始終無法入門;故對「禪」─真正佛的心,始終是無法落實。禪就是告訴我們如何定心、凈心、悟心、明心,這是最重要的。

  學禪會走火入魔的說詞,表面上聽起來,好像有些道理,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就是說他修禪的時候,認識不清楚、觀念錯誤、走錯了路頭,誤認邪知邪見的人為師,以致於一盲引眾盲,所以就產生這兩種毛病。我們首先要明白什麼叫作走火?什麼是入魔?明白以後,就不會產生恐懼也不會認為修禪容易落空。

走火入魔
走火入魔與「禪」是毫無關系
  「走火」是屬於生理上的問題。我們知道,生命是由大部分所組成:一種是物質,一種是精神精神是指我們這個心,物質是指色身。每一個人都有眼耳鼻舌身,都有四肢五官,佛法就把這四肢五官分成為四大種:地大、水大、火大、風大。大家都知道,道家安爐煉丹,就是要先守丹田,運氣引導,存想一個定點。這個定點就是我們肚臍下面一寸三分的地方,用我們的意識心念集中於此,那裡就會發燒、發熱,這就稱之為「火」。把火集中在那個地方,然後用意識來引導這個火,打通任、督二脈,甚至於轉小周天、大周天。如果業障太重心情過於急躁,方法拿捏不穩,就會生氣血逆流,致微細神經受損,甚至發生嘔血,或者半身不遂,嚴重者因此死亡。佛法中根本就不修這個法門,是不會發生走火的毛病的。

  再來講「入魔」。什麼是「入魔」?現在有很多打坐的人,坐沒打好,反而變成神經兮兮的,什麼原因呢?就是有所求。希望佛菩薩加持;希望上師加持;希望耶穌加持;希望濟公活佛神明加持等等甚眾。白天如此祈求,晚上也是如此。長此以往幻境來了; 或夢到上帝上師,或夢到菩薩,或夢到種種神明來同他講話,這時候他就信以為真了,乃至於告訴他種種法門吉凶禍福等。最初有些感應,慢慢愈信愈深、愈執著。以後,在白天彷彿也聽到有人跟他講:他是媽祖他是上帝他是觀音,是濟公等等,乃至說自己是羅漢菩薩、佛來轉世度眾生的。

  漸漸地,左右的人誤以為他得了神通,而他說出來的話也似乎有些靈驗,有些似神通樣子。現在就有很多這種人。經過一年、二年、三年,這種感應慢慢不靈了,而且晚上失眠、頭痛,甚至於精神失常。這時候旁邊的人告訴他:「你是著魔了,不是得了什麼神通!」他一想,確實認為著魔了;產生恐懼煩惱,失去以前的信心晚上睡覺也睡不著精神恍惚。於是就到處找師父,求上師加持、念咒,用種種方法來降伏魔惱。不降伏還好,一降伏,問題就愈嚴重了,為什麼呢他不知道這些境界意識變化出來的,是自己心當中生出來的幻境這一降伏把心分成了兩邊,成了對立兩種境界,自己和自己作對;慢慢地就變成精神失常。天下無事,庸人自擾之。社會上,這種人似乎是愈來愈多,這就是一般人所說的「著魔」。我們了解什麼是「走火」、什麼是「入魔」之後,就知道這些與「禪」是毫無關系的。

神通自在其中
神通智慧不是外面求來的
而是我們心的本能
  我們這念心,因為有了妄想煩惱、所以沒有靈感。假使我們把煩惱化掉,執著破除,那麼這念心就好像一潭止水一般,紋風不動,像一面鏡子一樣,不落一點塵垢這個時候才真正是有智慧、有神通。因為神通智慧不是外面求來的,而是我們心的本能每個人都知道,我們這念「心」潛藏有無窮的智慧力量。我們修禪的目的,就是在開發這種潛在智慧力量,亦即禪宗所說「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使我們的貪心、瞋心、痴心、慢心等種種煩惱化掉,啟發我們本具的智慧,轉識成智,圓成佛道。這些煩惱化掉以後,心就安定來了身體自然就會健康。照著這樣的方向用功,就是道、就是禪了。

禪,就跟水的源頭一樣
把水的源頭找到了
這股
始終是用不完
  「禪」就是三昧,就是正定。亦即金剛經上所講的「無住心」。我們這念心達到安詳自在。如一潭止水,這就是真正的禪。到這個時候,說出來都是一種名相,一種方便譬喻。這種境界只有自己能夠了解與體會,禪宗祖師所言:「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譬如說我看到月亮,用種種方法來形容它;假使你沒有見到過月亮,任憑我怎麼形容它;假使你沒有見到過月亮,任憑我怎麼形容,始終還是一知半解。禪心也是如此。到達這個境界,稱之為不可說不可思議,但是也可以思、也可以議、也可以說。說了以後不執著,思了以後不去攀緣即是而無思,念而無念。我們一天做了種種計畫、種種安排,這就是思,而後把這能思能念的心放下,心放下來就是禪。你若真正悟到了,那麼行是禪,坐是禪,思惟也是禪,一切生活言行都是禪。所以禪宗師說:挑柴運米,無不是神通妙用這就是真正悟到禪心了。「禪」就跟水的源頭一樣,把水的源頭找到了,這股水始終是用不完的。但這是一潭活水,不是死水;簡單句話,找到本心,就等於找到水的源頭

  我們心當中本具的一切功德智慧,和佛陀完全是一樣的。經上說:「在聖不增,在凡不減。」成了佛、成了菩薩,這念心不加一絲一毫。一切眾生,乃至於蟲子畜生,這個本性也並未減少一絲一毫。要想把塵封已久的心屝打開,必須有方法佛經上有八萬四千法門就如八萬四千支鑰匙。我們每個人的心都被塵勞封鎖了,所以用八萬四千支鑰匙來把心門打開。明白這個道理,就知道佛法值得每個人去追尋。禪的意義就是這念心的凈化與提升,由相對達到絕對,由粗的心達到細的心。經上說,眾生的心是粗中之粗;菩薩的心是粗中之細;佛的心是細中之細。因為它細中有細,所以看每個問題都看得清清楚楚,也就是達到絕對的心,只有一念,沒有第二念。而這念心在什麼地方就是我在這里說法,諸位聽法這念心。

月涌大江流
這念心
悟了就是道,迷了就是眾生
起了邪見,就變成魔了
  這念心,一般人不知道去用它。中庸里說:「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就是說把這念心放開來。整個三千大千世界、整個宇宙都在這念心當中;。把心收回來,什麼人都找不到小偷偷不了,強盜也搶不了。佛法上講,放之則周沙界,收之則一微塵;確實我們這念心神通妙用不可思議這就是道。道是什麼?這念心悟了就是道,迷了就是眾生,起了邪見就變成魔了。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不但是國家主人翁,而且是宇宙主人翁。如此,活在這個世界上不是大富大貴嗎,這么一想,心馬上落實下來,人生更充實更有意義了,這就是禪的道理

  剛才講過,禪到了最高境界就是不可說大家都知道歷史上有個陶淵明,他有一首詩:「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這就是禪的意境。這里所說的山氣是什麼?飛鳥是什麼?飛鳥是指這念心的自在,山氣指的就是心境。而「此中有真意」,真意就是佛法所說真心自在。「欲辯已忘言」,說出來就不是了,但也不妨說一說。

  禪的意境有深有淺,淺有淺得、深有深得,就好學問成就的次第一般,從幼稚園、小學,一直到大學。悟境也是一樣地,深淺迥然不同。古人有所謂大悟幾百次、小悟幾千次,就是指心境開拓的層次,和對宇宙人生看法的突破。如何融洽心與境,這就是屬於禪的問題。(禪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廣義的,一種是狹義的。廣義來講,是指這念心對外面萬事萬物看法,一個是事,一個是理。)悟到「禪」。事與理就能圓融自在,則挑柴運米、迎賓送客無不是道。外境雖然千變萬化,心境卻始終一如,了了常知;這就是中道這就是實相。中道是指我們這念心達到這個境界,雖是不可說,但一說出來就是恰到好處;雖然不經過思慮,卻是無思而得,此即是禪的妙用

山河大地如來
對每一件事能夠觀察入微,明察秋毫
東西南北面面俱到
你現在就是四面佛
  禪宗所說:心與境有四種層次。那四種層次?一種是奪境不奪人,一種是奪人不奪境,一種是人境俱奪,一種是人境俱不奪。也就是說,在什麼時節,人存境不存;在什麼時節,境存人不存;在什麼時節,人境俱不存;在什麼時節,人境俱存,這些道理假使悟到了,想想看,人生是不是很自在?假使沒悟到這些道理,有了一點煩惱,心就打不開,看什麼都不順眼;悟到了,則可感受「溪聲皆是長舌大地無非清凈身」。

  現在有些人專程去請四面佛。聽說四面佛很有感應,所以很多人都爭相參禮。想想看,四面佛在那裡?要知道,佛佛平等,法法平等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葯師佛,乃至於十方諸佛統統是一樣的,他們的智慧神通福德定力慈悲,均是達到最高的境界,若是悟了禪心,對每一件事能夠觀察入微、明察秋毫,東西南北面面俱到;假使能夠如此,你現在就是四面佛,這是屬於廣義的禪法。而狹義的禪,就是指當前這念心。以念佛來講,念到一心不亂這就是禪;乃至於誦經、持咒、修習止觀靜坐參禪等種種行門,不外乎是幫助我們轉識成智,把身心統一,達到一個絕對的境界;此即是狹義的禪。

  總之,不論廣義也好,狹義也好,既然是禪,不離當前這一念心。若能時時不離自性,處處都能作主,這就是禪的妙用了

一切唯心,法從心生
法界
當中就是一個「心」字
天堂地獄都是從這念心生出來的
  現在談「凈」。先講「凈土」這兩個字,首先講「土」。什麼叫「土」?一般修凈土的人,只知道「事」,而不知道「理」,認為凈土就是七寶宮殿,就是十方諸佛所在的清凈國土,他把這個凈土看得非常遙遠、非常狹義,把它當作是心外的境界去追求。

  所謂的土可以先從因上來講,第一、土者出生義。我們這念心就好像土一樣,它能生長一切五穀雜糧、金銀財寶,所有金礦、銀礦等等都在「土」當中。佛說法界圖,當中就是一個「心」字,假如我們這念心起了貪心便落入餓鬼道,起了痴心就落入畜生道,貪瞋痴太重的人就墮入地獄道。所以,地獄餓鬼畜生都是從我們的心生出來的。

  假使現在想要受持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此五戒功德就從心而生,當下就不墮入三途惡道而變成人道了。有的人觀察人的世界是苦多樂少,認為天堂最好,例如有很多宗教都嚮往天堂、求生天上。從佛法來講,有兩種方法可以生天:一種是修十善,一種是修四禪八定,假如沒有修四禪八定,也不十善要想生天,那實在是不容易的事情。所以說天堂地獄都是從這念心生出來的。

修行要從因上、心上用功
才是一條正路
  天界雖然快樂但也有一定的壽命譬如說四天王天的天壽為五百年,忉利天的天壽為一千年,夜摩天的天壽為兩千年,兜率天的天壽為四千年,化樂天的天壽為八千年,他化自在天的天壽為一萬六千年,此是欲界六天壽命。其他如色界天、無色界天的天壽長短又各各不同,所以佛法不生天,而是求證道果。修四諦法門便可證得聲聞果,修十二因緣便可證緣覺果,修六波羅蜜即是菩薩果,修六波羅蜜圓滿,就成佛了。由此可知,聲聞、緣覺、菩薩、佛等聖人果位,都是從我們這念心生出來的。古德雲:「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又雲:「一念不生,萬法無咎」。經雲:「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所以,修行要從因上、心上用功才是一條正路。要知道凈土即是凈心,心凈即佛土凈,是謂之凈土

  觀無量壽經上講,必須具備三個條件才能往生凈土:第一、孝順父母恭敬師長慈心不殺;第二、正受三皈,受持眾戒,不犯威儀;第三、發菩提心,讀誦大乘經典迴向。能夠把這三個條件做到,將來果報就是西方極樂世界,這樣修凈土就會很落實。帶業往生與消業往生

  「往生」有帶業往生與消業往生兩種。我們這一生當中,身口意造了種種惡業,希望臨終的時候見佛來迎,往生凈土這是帶業往生業障消盡,自然往生凈土謂之消業往生。「帶業」必須要定力能帶得動業障,假使沒有定力,就隨業流轉了。而念佛就是修三昧,就是修禪定臨終十念往生必須要定力。我們有了病,心就妄想顛倒,作不了主,叫苦連天,何況臨命終時,四大分散,痛苦異常。所以若要靠臨終十念往生,必須現在修禪定,達到一心不亂,如此才有希望帶業往生

  一般人說,只要具足「信、願、行」三資糧就可以往生凈土了。但所謂的「信、願、行」也有深有淺,等於到美國一樣;一要有機票,二要有入境證,三還要有路費。有了這三資糧,到了美國的居住時間有多久?生活情形如何?這些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如果有才能又有福報,在美國自在無礙,稱心如意。否則的話,東躲西藏,打工過活。所以修凈土要有福德禪定彌陀上講得很清楚:「不可以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又如凈土五經中觀無量壽經所說在我們這個世界修一天一夜,超過西方極樂世界為善百年。相信每個人都會精打細算,現在好好的用功修福修慧,將來果報就是庄嚴凈土。西方極樂世界是有的,現在種因,未來得果。現在不種因,只是等待彌陀來接,這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情

法雨普潤心苗生
動也動得,靜也靜得
最後達到動靜一如
即是不動
  第二、土者,不動義。吐一把口水,土不會煩惱;拉一泡小便,它也不生氣強盜小偷在地上往來,土也不怨嘆;佛菩薩在土上走過,土也不會高興,這就是不動故。大家知道宋朝有一位東坡,他講「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八風」就是:稱、譏、毀、譽、利、衰、苦、樂。人家贊嘆你、毀謗你,事業成功或者失敗,這些境界都能熬得住,等於祖師所說的「瞋風吹不動,喜風吹不生」。

  明白佛法以後,首先要學不動。學不動就要修定,修定的方法很多,如參禪、打坐念佛、誦經等。所以「不動」義,不但是指坐著不動,就是與外境接觸,心也不動。如古人所說:「十字街頭好打坐」,先從靜中養成,動中磨練;動也動得,靜也靜得,最後達到動靜一如,即是不動義。

  第三、土者,負荷義。橋梁、道路,乃至於城市聚落,都營建在土地上。無論放多重的東西,它從未怨嘆過,因為它有負荷載重的能力。我們的心也是如此,心願廣大就能忍辱負重,承擔如來家業。這念心具足了以上這三種功德凈土就在眼前。

  有一位凈土宗祖師講:「念佛即是自心自心是佛莫他尋。現前一念皆靈照,晝夜六時演法音。」正如禪宗祖師所說:「有佛處亦不住,無佛處急走過。」有也不住,空也不住,不住空、有兩邊,這就是真實的。我們看到糞便覺得它又臟又臭,狗卻認為糞便是香的;糞坑裡的蟲子自己覺得很愜意,我自己卻覺得污穢不堪,如果把它們移到清凈水中,不久這些蟲子都會死亡,究竟這些是凈是穢?

穢土,不一定指污穢不凈之地
凈土也不一定就是極樂世界
  法界本就是一體,沒有對待的存在。因為我們的心起了執著與分別,所以即使很近的地方也變成很遠地方;有了智慧,便可把煩惱轉成菩提,把穢土轉為凈土穢土不一定指污穢不凈之地凈土也不一定就是極樂世界,一切都在於我們這念心。起了我慢,生了愚痴,這念心就成穢土;時時刻刻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起心動都是善念,所做所為都是善行,當下這心就是凈土,故經雲:「心凈佛土凈」。

禪凈不二圓證教

  現在談禪的修證與凈土的修證。禪講開悟-- 悟到這念心,所以禪宗講破三關這是禪宗特別的法門。若依圓覺經來講,「圓覺」就是指我們當前這念覺性,分有四種層次:第一、凡夫隨順覺性,第二、賢位菩薩隨順覺性,第三、地上菩薩隨順覺性,第四、如來隨順覺性。先從凡夫地修起,有了進步,由凡夫進入賢位菩薩;繼續用功,修一切善不執著一切善,等到事理圓融,契悟了中道實相,就成了地上菩薩;再用中道實相觀破除無明無明分分破,法身分分現,最後究竟成佛,證入色空一如,境智雙融,常寂常照,常照常寂,這就是如來隨順覺性。當下這念心如不動,了了分明這就是常寂光凈土這就是如來。所以,由凡夫到佛的境界,有這四種層次差別

禪宗要達到成佛境界,必須破三關
即初關、重關、生死牢關
  就禪宗的修證而言,要達到成佛境界必須破三關,即初關、重關、生死牢關。開悟就是破了第七識,就是破初關,等於見到初一的月亮;破重關,就是破了八識田中的法塵種子月亮漸漸光明了;破了生死牢關,即見到了如來光明藏,等於十五的月亮圓滿了,這就等於凈土宗所說的常寂光凈土凈土宗祖師講:一句阿彌陀佛,就是一個定水珠、定火珠、定風珠。我們的貪心是水、瞋心是火、痴心是風。心當中起了欲愛、色愛,念一聲阿彌陀佛,弭平心中的貪念,這就是定水珠;人家罵我一句,瞋火即將上升時,念一句阿彌陀佛,把心念一轉,這就是定火珠。起了邪見生了愚痴,念一句佛號,轉化這念痴心,這就是定風珠。所以,念佛即是禪定目的亦在於定心、凈心。

凈土分有四種
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庄嚴土、常寂光凈土
  若從果上來講「土」,凈土分有四種:第一、凡聖同居土:就是我們這個世界,有凡夫也有聖人。不一定念佛人才能去,凡是修行學佛的人都能去;就是不信佛,但只要是好人賢人,一樣可到凡聖同居土。第二、方便有餘土:凡聖同居土帶業就能往生,而方便有餘土必須消業才能往生。只有證到阿羅漢果,貪、瞋、痴、慢、疑、邪見─六根本煩惱完全漏盡時,才能往生到方便有餘土。第三、實報庄嚴土:真正發菩薩心的人才能生到實庄嚴土。也就是修一切善不著一切善,即經上所說:「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我們做了一件功德而能不生驕傲,功成不居,並將一切功德迴向眾生罪過自己來承擔。能有這種心量,就是真正發菩薩的人將來果報就是實報庄嚴土。第四、常寂光凈土,就是成佛境界。「常寂」是指這念心達到不變不動也就是達到寂滅;當下便得見阿彌陀佛的法身這就是常寂光凈土。此乃佛教每個宗派都想達到的境界,所以佛法上講:「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凡聖同居土及方便有餘土等於破了初關,實報庄嚴土等於破了重關,常寂光凈土等於破了生死牢關。

雲雨飄渺棲長空
參禪即在這念痴愛心上,轉識成智
念佛,就是念自心
  凈土有五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彌陀經、大勢菩薩念佛圓通章普賢行願品,這些都是要靠智慧才能得證的三昧境界。假使不了解佛法,始終就是執著、鑽牛角尖,執著那一宗、那一派。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都是在告訴大家斷煩惱、證菩提也沒告訴我們一開始就求生凈土。佛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方便,無非是來對治吾人心當中的煩惱。明白了這個道理,就絕對不會執著,門戶之見也就一掃而空了。

  我們從歷史上來觀察。佛法最興盛的時代是漢唐,而唐朝是禪宗最興盛的時期,所以禪是佛法的精髓。由於禪法能與中國文化相融合假使沒有禪的存在,恐怕佛法很難延續至今,由此可知禪的重要性。真正凈土宗祖師是絕對不會排斥禪宗的。憨山大師說:「念佛本是超生死,先須識得生死根;痴愛即是生死根,不拔痴愛難解脫。」念佛本來就是要超越生死、擺脫老病死苦的,但是先要認識生死的根本。一般人認為人父母而生是生,一口氣不來、兩腿一伸是死,這種生死沒辦法了的:我們心當中的煩惱才是生死。把煩惱斷盡,心清凈了,什麼生死都能了得干乾淨凈,憨山大他就是悟到了這個道理

  他說每個人都有愚痴和貪愛,「愚痴」是我們人生顛倒的根本,「愛」更是生死的根源。「愛」就是貪,貪愛財、色、名、食、睡;「痴」是不信因果,不知道佛性人人本具。假使念佛、參禪不在這念痴愛心上來轉識成智的話,就是走錯路、走遠路了。他說:「痴愛即是念佛心,即將念佛念痴愛;痴愛若能漸漸斷,心心彌陀全身現。」痴愛心就是念佛心,把念佛這念心拿來念痴愛,用這句話迴光返照。起瞋心時,看到起瞋心的那個地方,念一句阿彌陀佛!這一念,功德不可思議。假使執著這句佛號,念來念去念溜掉了,結果佛號佛號、貪瞋痴是貪瞋痴,始終還是個眾生-- 口念彌陀散亂,喉嚨喊破也徒然。所以,念佛就是念自心

  假使用念佛方法,把貪瞋痴減少了,心當中的光明定力神通妙用就會現前。等到念佛功夫得力了,一句佛號就能產生種種不可思議感應。因為心清凈、歸一了,便可轉識成智,一切神通妙用都是現成的。彌陀在那裡?無量光、無量壽在那裡?我在這里說法,諸位聽法這念心便是。憨山大師他確實悟到了這個道理

  「念佛本是超生死,先須識得生死根;痴愛即是生死根,不拔痴愛難解脫。痴愛即是念佛心,即將念佛念痴愛;痴愛若能漸漸斷,心心彌陀全身現。即此便是真精進,不可一念便忘卻,凈土就在心中,不得向外別尋求。」憨山大師是凈土宗祖師,他講的就是禪、就是凈,他的開示無非告訴我們「禪凈不二」的道理

  現在有些學密的人愈學愈迷,學凈的人起了執著,學禪的人心生顛倒,究其原因,就是源於對佛法的根本不了解。假使明白了這個道理,則八萬四千法門無一不是凈土法門,無一不是在於定心、凈心,所以禪凈是一如的。

法界隨心現如來
使污染的心,變成清凈的心
使相對的心,達到絕對的心
使迷失的心,變成覺悟的心
這便是真正的凈土
  由於每個人的根機、智慧均不相同,所以佛說的法也就不一樣。有的從「事」、「理」上來講,有的從「因」、「果」上來談。譬如有一個人已到了窮途末路,事業完全失敗,精神頹喪,這個時候他什麼都不相信假如這時你跟他說西方有個極樂世界念佛將來可以往生他有這么一個希望,馬上就開始學佛了。過了一段時間善根成熟,豁然開悟了,他這才了解到,西方極樂世界原來不離當前這念心。所以佛說一切法,皆是方便說、應機說。

  禪宗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凈土宗講「花開見佛悟無生」,這兩句話意義完全是一樣的。開悟、明心、見性,就是見佛;而凈土宗是用念佛方法達到一心不亂,契悟無生,就是見佛。最後,借用虛雲老和尚的一副對聯來說明禪凈一如的道理。上聯是這么寫的:「東西誠實語,南北佛誠實語,上下佛誠實語,為我護念見此佛。」下聯是這樣寫的:「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問君買餅點何心。」我們把上下聯對照一看,就可以發現意義完全相通,禪凈本來就是一體。不過凈土宗多半是果上說、事上說,而禪宗則完全從因上說、理上說,這是不同的地方。說雖不一,卻殊途同歸。總之,不論禪也好,凈也罷,只要本著這個道理心上努力用功,使污染的心變成清凈的心,使相對的心達到絕對的心,使迷失的心變成覺悟的心,這便是真正的凈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