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生脫死
在講經之前給大家說一說,引引路。
佛法就是專門研究心的,心法,更沒有其它。佛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三界唯心,欲界、色界、無色界唯是一心作。雖然有三界六道的差別,果報上的差別,都是因心成體。體是一個,都是依本覺佛性、本有真心而隨緣顯現的。
但就我們六凡法界,就是三界六道,是依著我們一本有真心,隨緣顯現的。真心呢,我們本覺佛性有隨緣之用,依一真心之體,隨眾生的迷惑、濁惡、染污因緣就發現,因心成體,發現三界六道的果報。因為眾生迷惑、濁惡、染污的程度不一樣,所以有六道之分,重者三惡道,輕者就是三善道。離開我們的本覺佛性、本有真心,三界六道無所依據,不得建立。
關鍵在於我們是迷惑還是覺悟,迷了就依真起妄,起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輪迴流轉六道生死。悟了就返妄歸真,回歸自性,恢複本來性,得成無上道。不但六凡法界,就是四聖法界也是這樣,也是因心成體,隨著我們覺悟凈化的程度不一樣,而有四聖之分。十法界唯是一心作,體是一個,我們的本覺佛性,但是隨悟迷染凈的因緣不一樣,所以在用上顯出差別相,十法界的差別之相。所以我們要想覺悟、凈化起來,就必須得修學佛法。
佛法是講心的,研究心的,就是心法,必須得把心研究明白,參學透徹。三界唯心、三界就是六道,唯是一心作,依一本有真心隨著眾生的迷惑、濁惡、染污因緣,發現三界六道的根身器界。內之色身六根,外之依報世界,都是因心成體,心是根本。我們要想出離三界六道,在心上解決問題,從心上把它根除。上面給大家說了這個三界大概的意思,以後還要詳細講。
"萬法唯識"和"三界唯心",這兩句話是重複而說,三界唯心就是萬法唯識,萬法唯識也是三界唯心,重複而說,只不過語言文字有所變換,說的是一個道理。識就是心,心有三名:心、識、意,各有所側重。萬法唯識,萬法包括十方世界的一切事物,不但我們三界六道、六凡法界,就是出世的四聖,也是識變,萬法唯識,六凡、四聖,十法界包括無余了。
萬法唯識,也就是唯心所現,一心所作。識就是心的意思,萬法唯識也就是三界唯心,但是三界唯心呢,這句話單提出六凡法界,後面這句萬法,不但包括六凡法界,而且包括四聖法界,都是唯心所現。"萬法唯識"包括了十法界,人、天、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牲,這是六凡法界、三界六道,這是世間;出世間的聲聞、緣覺、菩薩、佛。萬法,就包括十方世界的一切事物。法就是一切事物,包括精神世界方面的,屬心法,包括物質方面的色法,萬法都包括在內了,唯心所現,萬法唯識就是唯心所現的意思。
識就是心,把它解釋開來、識有了別義、分別義。心是聚集意,我們的本覺佛性,八識田中,心能聚集染凈種子發起現行。能聚集凈的種子,我們信佛、受戒、修行,慈悲喜舍,修諸佛法,增長善根,這是凈的種子。這得遇到佛法因緣,遇到佛、法、僧三寶了,才能種下這個善根。因為有這個種子了,再遇上三寶,遇到佛法因緣,種子就會發起現行,生信、皈依、受戒、修行,這是凈的種子。另外還有染的種子:貪、瞋、痴,殺生、偷盜、邪淫、妄語、斗亂、危害。聚集染凈種子,能發起現行,遇緣就能發起現行。
識,小乘講六識心,大乘講八識,就佛來說、一真法界,佛法界還講一個第九識,就是凈識、佛識、庵摩羅識、清凈識。識總指心說的,我們的本覺佛性。眾生都具有不生不滅的本覺佛性、本來佛,因為佛性在纏,被生滅妄識、無明妄想糾纏,真心在妄,在生死妄想之中,就像金在礦,不得受用。所以我們現在用的心,就是真心被妄心覆蓋,真妄和合之體,梵語就叫阿賴耶識,翻譯過來就叫第八識,也叫含藏識、神識,它是我們的總報主,真妄和合之體。我們現在用的這個心就是阿賴耶識,佛經里也叫神識,世間叫靈魂,就是我們這個真妄和合之就體,真心和妄心和合之體,佛性在纏,真心在妄,就像金在礦。
我們這一個八識之心,被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意就是我們的心臟,它都是色法,所以這一個阿賴耶識映在六根門頭,借根稱名,在眼根就叫眼識,通過眼根向外照了前境,能見種種物;通過耳根能照了種種聲音、聲塵;通過舌根能照了味塵,苦辣酸甜;通過鼻根能照了種種氣味,香氣、濁氣等等;通過身根能照了觸塵,冷、熱、澀、滑;通過意根,我們的心臟這個門戶,能知種種法,是佛法,是世間法,是好,是壞......都是阿賴耶識映在六根門頭,借根稱名,在眼根就稱眼識,在耳根就稱耳識,在鼻根就稱鼻識,在舌根就稱舌識,在身根就稱身識,在意根就稱意識,這是六識。另外還有第七識,染污識,它把前六識攝取六塵落謝的影子落在意根,然後由它衡審思量,決定取捨,儲藏在八識田中。除了第七識還有第八識,在我們眾生分上,用的都是這八識之心,都叫識。如果我們破除這個識心以後,佛性出纏了,恢複本來性了,業種枯乾,不能發起現行了,就像大地的種子霉爛了,不能長出草木萬物來了。恢複本來性,就是我們的本覺佛性,本有真心,就是我們的本來佛,這個也叫識,本覺佛性就叫清凈識、凈識、佛識,也叫第九識,在八識之外還有一個第九識,就是佛識。識就是指心的意思。
十法界都是因心成體,隨著悟迷染凈的因緣而變現十法界法。體是一個,依一真心之體,隨悟迷染凈之緣而發十法界之用。這是什麼意思呢?做個比喻,比如黃金最貴重、尊貴的,七寶之一嘛,依據一金之體,隨工匠之緣能做種種金器,雖是黃金,這個材料質地是金的,最為貴重,本來能夠發起不可思議的利益,使我們趕走貧困,富貴起來,生活幸福,但我們得正確認識,正確對待,才能發起利益,如果認識錯誤了,它就會發起危害。金也能發起危害呀。它的質地是金,但它有隨緣之用,金體是一,但隨工匠之緣既能做凈瓶裝甘露,也能做酒瓶裝毒藥,既能做刀去危害人,危害眾生,也能做佛像去覺悟利益眾生。不管是做凈瓶,做酒瓶,做刀,做佛像,體是一個,都是黃金,但是隨因緣不一樣,它在用上就顯出諸法的差別相了。依一金之體顯現不同之用,有利益之用,有危害之用。我們這心也是這樣,十法界唯是一心作。我們出家僧人和在家居士,學佛了,看佛書了,能經常看到"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這兩句話,我就把我知道的給大家說說。
都是一心,離開一本有真心更無十法界可得,十法界就沒有依據了,不得建立了。十法界中,唯佛法界是一真法界,純一真實,更無虛妄。去此以外,其餘九法界,六凡法界、聲聞、緣覺、菩薩,都不能稱為一真法界,程度不同地都摻雜虛妄,所以不得佛的受用。我們修學佛法首先要學法,使心覺悟起來,然後才能夠規范、凈化自己的身、口、意三業,最後恢複本來性,更無一法新,性成無上道。 "即心作佛,即心是佛,離心無佛。"我們的佛是由不生不滅的本覺佛性作得,三世諸佛都是悟明本具的本覺佛性,依之修行,究竟成佛的。佛是先覺覺後覺。要知前方路,先問過來人。佛是過來人,佛把這個路子告訴我們,把出離生死,成就覺道的道路指示給我們,我們得自己覺悟、實行,靠自己去承辦。我們穿衣、吃飯、走路這日常生活的小事,別人都不能代替,得靠自己去實行,何況成佛的大事,誰能代替呀?各不相代。必須得自己覺悟,自己去實行、自己去成辦。
三世諸佛是我們的殊勝因緣,我們有正因佛性,本來是佛,佛依據這個給我們作外緣,緣因佛性,我們依據佛說的法,了因佛性就是我們修行證得了,藉助佛的殊勝外緣、助緣,這是相資而成的。 我們沒有正因佛性,光有佛的殊勝外緣不行;我們有正因佛性,沒有佛的殊勝外緣也不行,我們沒法覺悟,就是緣因佛性,然後依之修行,依法修行,就是了因,滿足修因,達到果地,恢複本來性,性成無上道。都是依一真心而起的。這個一金隨工匠之緣,雖然體是一金,做凈瓶,做酒瓶,做刀,做佛像,這個器皿是有差別相,但體是一金,不能說酒瓶就不貴重了,我們把酒瓶、刀毀掉還可以造佛像啊。我們斷除生死妄想,斷除生死惑業,我們還可以恢複本來性究竟成佛。這就是"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意思。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一切唯心造,沒有離開一心單獨存在的事物。若向外求佛,心外無佛,心外無法,心外無魔,心外無眾生,是空想,是妄想,盡未來際想要成佛無有是處,因為心外沒有我們要成的佛,三世諸佛都是發明本心,究竟成佛的。得覺悟凈化自己的心。縱然我們修凈土法門,念阿彌陀佛,這也是依法修行,也是覺悟凈化我們心的方便辦法,最後到極樂世界還得繼續聞法修證,悟明本源心地,恢複本來性,性成無上道,這是必然的過程,就是這樣完成,這樣建立的,離開這個都是虛想,那就沒有實際了。
這個萬法,不但包括三界六道,而且包括出世的四聖。萬法,雖然用萬字表示,但是就包括無余了,不能說單指三界 六道,出世間也包括了,十方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在里許了。這話是重複而說,加深我們的理解、領會。比如我們說這種事物太好了,真好。太好和真好不是同一個意思嘛,重複而說,都是贊嘆這種事物,讓我們認識這種事物,它好在什麼地方,真好好在什麼地方,太好了好在什麼地方,加重語氣。
我們內之身心,對內來說是正報身心,正由業力感報此身,此是業果;外之世界,依報世界,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依賴生存的這個物質世界,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嘛,都是因心成體,唯心所現。依一本有真心,隨著我們迷惑、濁惡、染污因緣現出我們的身心世界,因心成體。另外又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和這個是一個意思,諸法就是萬法,一切事物。唯心所現呢,都是依據我們一本有真心隨緣顯現。現就是顯現,因為我們的本覺佛性有隨緣之用,隨染緣就現六道,隨凈緣就現四聖。就像我的口似的,隨著佛法的因緣說種種佛法話,說種種善話,世間善、出世間善。口是體,但是要隨著世間濁惡、染污因緣說種種惡話。口是話之體,話是口之用。體是一個,以一口之體隨不同的悟、迷、染、凈因緣能說不同的話,利益話、危害話、清凈話、染污話、佛法語、世間語,關鍵在於覺悟還是迷惑。諸法就包括世間、出世間、十方世界、十法界的一切事物了。怎麼生起的呢?唯心所現,顯現的。就像一金能做種種器,這個器皿有差別之相,都不一樣,但都是一金所現種種器皿之相,但體不離一金,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些虛妄相都是生滅性、無常性、可壞性。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金剛經》說"離一切相即名諸佛。"別認物為己,心被境牽,取相按名,種種憎愛取捨。要在心上下功夫,很好地覺悟、凈化自己的心,這就真實不虛了。
諸法所生,唯心所現。這句話與上兩句是一個意思。因為佛講法的因緣不一樣,在每部經,聽法的因緣、時節因緣不一樣,但是說的義理是一個,重複而說,其實佛說的話都是一個意思。
"若人慾了知",要明了知道什麼呢?"三世一切佛",世,是表示時間的,過去世不可窮盡,無始劫來生生世世,不可計數了,無法計算,不能用數字表示,現在世,我們現在此生此世,都是相對說的,三世沒有絕對的,都是相對而言。未來世不可窮盡,生生世世,未來際不可盡。過去世沒有開始,所以叫無始,無始劫。三世表示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三世諸佛就是一切諸佛,這也是重複而說。一切諸佛包括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嘛。
"三世一切佛",過去佛已成佛,像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乃至十方已經成就的,已經證得本心究竟成佛的過去佛。我們先說過去佛,過去佛就是已經成就的,出離兩種生死--六道內的分段生死、三界外的變異生死,究竟成佛的。凡是已經成就的就叫過去佛,百千萬億恆河沙數,不能用數字表示,太多了。那麼現在佛呢,現在正在斷除最後生相無明而證入妙覺的,證得本心不可思義之覺,究竟覺、圓滿大覺的。就像造汽車似的,已經造出來的汽車和正在出廠的汽車。就像我們現在修學,不停的有無量的眾生經過修學,一個接一個的有無量,今成佛,今,就是指這一生說的,這也是相對說的,他在五點鍾成佛,他在五點零一分成佛,就他那個時節因緣就為今,每剎那都有無量的修學之人,得成無上道,究竟成佛,這就叫今成佛,就是現在佛。過去佛是已成佛,現在佛是今成佛,現在佛也百千萬億恆河沙數。說成佛的人數我們看不見,修行的人多,成佛的人少啊。十方世界、十方國土充滿整個虛空,國土尚且不可計數,那眾生更就無量無邊了,修行佛法成就覺道的也不可計數。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我們都有佛性,《圓覺經》說:眾生本來是佛。就因為我們有正因佛性,本來是佛,我們在座的各位,包括六道眾生,地獄、惡鬼、畜生,都是未來佛。大家不相信嗎?這不是我說的。造業雖然嚴重,迷惑、濁惡、染污、不善,迷惑得太嚴重了,業太深重了,幻造幻受,業報完了,佛性不減,返到人道見佛聞法修行,還能成佛。一切含靈眾生,包括六道眾生在內,都是未來佛,都要尊重,都要慈悲喜舍,都要恭敬。所以未來佛百千萬億恆河沙數,就是指我們這一切眾生說的,未來佛既不是已成佛,也不是今成佛,是未來他終究有覺悟的那一天,他要成佛的。那更是不可計數了。
"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已成佛、今成佛已經成佛的因緣,佛法界、一真法界的這一切事物,佛的正報身心、依報世界,佛的願力,得兩種殊勝,三輪不可思議,三德密藏,這一切法想要明了知道。今成佛,現在成佛的這一切因緣,包括未來佛,三世佛,我們六道眾生都是未來佛,是什麼因緣,想要明了知道,就是十法界一切事物我們要明了知道,那得怎麼辦呢?"應觀法界性",應觀,應當正念觀察,法界就是十法界,六凡、四聖,就包括已成佛(過去佛)、現在佛(今成佛),未來佛(當成佛),都以佛相稱。法界性:不管六凡法界還是四聖法界,十法界,應觀法界性,正念觀察,諦審觀察,那麼怎麼來的呢,"一切唯心造"。都是依一本有真心,一心而作,離開這一心也沒有過去佛,也沒有現在佛,也沒有未來佛,一切唯心造,都是依一真性而起,依照眾生的悟迷染凈因緣得以顯現十法界的差別相。盡管有十法界的差別相,但體是一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但離一切相,不取於相,如如不動,自然伏滅妄識,回歸自性,性成無上道。"一切唯心造",這語言文字雖然有所變化,但意思是一個。
另外佛還說,十方世界的一切事物因心成體,乃至草木山石也是唯心所現,因心成體。這就是說,沒有離開一心而單獨存在的事物。心是根本,就像大樹似的,根和本,有了根有了樹干,枝葉才能茂盛,沒有根,光有枝葉,你再澆灌它也不能生長,依根而得建立。十法界都是依一本有真性而得建立。所以我們要想就路還家,究竟成佛,就得明白這些道理,心外無法,對於十法界的一切事物什麼都不妄想執著,自然回歸自性。
那麼佛說的法是幹什麼的呢?佛說的這一代時教三藏十二部教典,經藏、律藏、論藏,說法四十九年,三百餘會,這一代時教來教化我們在迷眾生。一部藏經讀誦就得六年,還不用解意深入地研究,就像讀書似的,一天不做其它,就得六七年的時間。佛說的經藏全部收在一起,如果全的話得一萬多卷。那麼佛說這么多法是做什麼呢,我們下面就來說說這個意思。
下面說根本,說心,佛法就是研究心的,就是心法,別離開心去研究佛法,去修學佛法,全憑心上用功夫,得對心有一個正確認識。那麼法是幹什麼的呢,佛說的三藏十二部教典,佛金口宣揚的一切法,經藏、律藏、論藏。世間善,五戒十善法;出世間善,聲聞緣覺法;妙善,就是菩薩法、佛法,因為菩薩所修之法就是成佛之因了。所以佛法是超越世間和出世間的。佛說一切法呢,就是佛說的三藏教典,人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乘是運載意,能把我們從生死的此岸,渡過煩惱的中流,運到涅槃的彼岸,船筏,否則我們就不能度過這個苦海了。
佛說一切法就是佛的一代時教,那麼佛說這么多法幹什麼呢,法是方便辦法、道路,佛說一切法的目的、願望、宗旨就是為治一切心。治是整治、治理。我們眾生有種種心,這個心不外乎三種,一個是善性的發心,一個是惡性的,再一個是不善不惡性的,就是無記的發心,這三種形式。對治一切心,就是為了治這三種心的--善、惡、無記,都是生滅妄識、生死妄本、無明妄想、虛妄相想、六塵之影,沒有真實。就是讓我們認識,然後依法治理,就是治心的。
佛法是治心法,佛說的法是說心的,縱然說山河大地這一切也是說心的。我們的著眼點要放在心上。講這些都是讓大家明白佛法是心法,不是其它,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如果我們的妄心都歇滅了,狂心若歇,歇即菩提,那法也就沒有用了。心是生死的病源。因為對病施葯才說種種法,法葯嘛,心是病,法是葯,對病說葯,說了八萬四千法門,三藏教典,一代時教。
下面這句:"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因為心上的生死惑亂沒有得到整治、治理,所以還需要法,成佛了,沒有病了,那麼也就不用法了。就像健康的人,沒有病了,就不有葯了,過河之後不能背著船走,就得舍掉船筏,沒過河之前就得找船。
這個法是治心的,所以我們不用法治理我們的妄心,降伏其心,那學法就沒有用處了,就有名無實了。為治一切心。另外佛親自給我們作證明,三世諸佛也是經過治理自己的心最後得成無上道的。從初發心到果地,得經過三大阿僧祗劫,先覺覺後覺,我們的本師也是經過治理心上的惑亂,最後得成無上道的。因為有過去佛呀。我們的本師也是從眾生當中修得。
所以佛說么:"我與心斗",我就是指自己,是指佛說的,就是我也是這樣,和妄心斗,和生死怨賊斗,心即生死妄本,就是我們現在用的這個生滅妄識,生滅妄心,不是不生不滅的本覺佛性。我與心斗,斗是治理的意思。"其劫無數",劫是表示時間因緣的最大單位,其劫無數就是得經過三大阿僧祗劫的治理,最後把妄心鬥倒了,發明本源心地究竟成佛。其劫無數表示時間久遠,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承辦的。所以我們修學佛法要髮長遠心,不要一時感情沖動:這佛法真好;被種種世緣牽扯、障礙、就淡泊了,甚至消失得無蹤影了,這就不行了。髮長遠心,直到成佛而後已,其劫無數,經受了時間的考驗不退卻。
佛說:我與心斗,其劫無數,今得成佛,獨步三界。這是我們本師用自己的經歷給我們在迷的眾生作證明,不但三世諸佛經歷多劫修行,最後發明本心得成無上道,我和三世諸佛一樣。這個意思就是告訴我們,法界眾生要想出離生死輪迴得成無上道,也得與自己的無明妄想斗,斗呢就是降伏其心,以佛法來整治、減損、斷除自己的生死習氣。
佛說"由聞思修入三摩地",我們聽聞佛法,開發智慧之性,理上開解,依理發起正思維,發明善巧智慧,然後進行躬行實踐,實際修證,減損斷除生死習氣,發明本源心地,究竟成佛。聞慧、思慧、修慧,這是必然的過程。整個過程,聞思修入三摩地,聞、思、修都是在修因地,不管是聞法、思法或者修法,這過程都是和心斗。我們坐在這里聽法也是和心斗,我們得把我們的妄心,牽掛世間心、障礙心歇下來,身心才能安住在這里,接受佛法。
我們重法勝過重於世間,所以才能安住這里聽法,如果重世間法超過重於佛法,我們就會到世間去了,就不能在這里安住了。也是經過較量、較正的,也是與心斗。斗,就是修行,治亂,我們聽聞佛法也是治理心上生死惑亂的過程,依文解義。說我與心斗,以自己心證,給我們作證明,與我這個生死怨賊斗,也就是聞慧、思慧、修慧,最後斷除愚痴暗昧之性。鬥了多長時間呢?其劫無數,這個無數不是不可計算,是三大阿僧祗劫,在這中間始終方向明,路子不錯。在修因地,生死習氣是無始劫來生生世世貪著世間積習而成的,積重難返的一種習慣勢力,所以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把它減損斷除的,得經過修學佛法,就是經受了時間的考驗。今得成佛,最後佛性出纏,出離生死妄想、無明妄想的糾纏。就像金似的,我們採取方便辦法進行冶煉,去掉礦渣析出純金,就得純金的受用了,得有個過程。
今得成佛,獨步三界。我們的本師,三世諸佛,十方世界哪個世界眾生機緣成熟了,堪於接受佛法了,佛因機施教,就到哪個世界去設教。像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百千萬億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所以眾生更無量無邊。"獨步三界",就是說從必然達到自由,得大自在,大解脫,大安樂,超越一切業力的系縛和限制,於一切法得解脫,法王,隨心所欲,極樂、苦海、人間、地獄,隨心所欲,願意到哪去就到哪去。因為佛具足六神通,有大智慧、大光明、大神力,就像觀世音菩薩似的,這就叫獨步三界,超越一切事物的限制,得大自在。
我們受業力的牽引,不來三界不行,是逼迫性,是循因結果,循業受報,不得自在,不得自由,不得解脫。佛來到我們這個三界六道,甚至到地獄去,是依本願力,因為佛在沒成佛前就發了無上的菩提大願,要普度法界有情共成佛道。今天成佛了不能發空願,得滿足菩提願。所以佛法不離世間。
修因地已經走完,到達果地了,真正地無學,於十方世界再無所學,不用修了。就像春天種瓜,經過一夏的管理,到秋天瓜熟蒂落了。這就是說我們的本師也是經過聽聞佛法,正思維佛法,然後經過修行,成就法身慧命,都是這個過程。這個心最難降伏,如果把自己的心能夠降伏了,說明我們有本事,如果不能降伏其心,無所能為,就是一個無能的人。佛是最有能力的人,三世諸佛由人道而出,所以以人相稱,覺悟的人。
是知,從以上所說,我們可知一個道理,佛所說的法,就是佛所說的這一代時教,時就是時節因緣,在我們這個賢劫第九小劫半,人壽命百歲階段,我們的本師觀察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眾生的機緣成熟了,所以從兜率陀天內院來到我們世間設教,通過八相成道,轉大*輪。這一代時教就是在這一個時節因緣所設立的教法,說了三藏十二部教典。
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指本師來到世間,從入胎、降生、出家、修道、降魔、成道、轉*輪、入涅槃,整個過程所說的一切法,這一代時教,教化我們法界眾生,直到最後到末法佛法滅掉。因為沒有信佛的了,沒人護持了,甚至誹謗、毀壞,佛法就沒了,那是一萬年以後的事情,空劫,沒有佛法了。所以佛法在這一個時節因緣、就叫一代時教。
三藏十二部教典,每一個字都不是白說的,佛在經里說的經、咒,佛說的話每個字都是有分寸的,不是隨便說的。不像我們說閑話、廢話、濁惡、染污話,佛說的話都是清凈語、利益話,應當說的一定說之,不應當說的就一律不說。佛是有規范的,因為教化眾生強名說法,眾生有病,有生死大病,所以不說法不行。如果眾生都成佛了,無法可說。所以佛說的每個字、每句話,無論經咒、佛號都是這樣。
每段經文乃至三藏教典,它的功能力用是什麼呢?都是講心的,佛法是研究心的,不是其它。每個字、每句話、每段經文都是研究心的。我們可以這樣說:佛法即是心法。我們今天講的這些,重點是讓大家把重心放在心上。得知道佛說三藏十二部教典來到世間很不容易啊,佛說的法是講心的,我們眾生不知道,不認識、,不能悟明,佛告訴我們。
佛法既然是研究心的,那麼就得用佛法治理我們的心,降伏其心,不能離開心去談論佛法。那就顛倒了。關鍵萬法唯心,心是根本,講其它絲毫都沒有用。佛在經里說:欲若凈佛國土,當凈其心,隨其心凈則國土凈。心不覺悟凈化,我們想改變我們這種被動局面那不可能。心不斷地覺悟、凈化,我們的果報、境界因心成體就會殊勝起來,越來越好,不從求中得。因為眾生痴迷,從境界上找,說這個境界應該據為己有,歸我所有,就非理而取,那不是麻煩事兒嗎?適得其反,走向反面,不但自己的不能達到,甚至現有的一切都會全部失掉。就像佛在《涅槃經》中說,這個國王不能安住在自己的國土,他在萬人之上,號令天下,富有江山就行了,他非向外討伐、征伐,馬上失去安樂、自在、解脫,招惹麻煩,而且還有失掉國土的危險。佛用這個比喻是說我們要安住自性,不要向外貪著、攀緣、妄想、執著,自然福壽綿長,得無量壽,永劫富貴,和三世諸佛一樣,再也沒有生死的貧困。
我們的本心一切具足,證得本心以後,三世諸佛、十法界、六凡四聖隨意所化,不但能變現有情,而且能變現無情。觀世音菩薩為度餓鬼變面然大士,隨意所化,變現無情,比如變現這個桌子,就會和這個桌子絲毫不差。人、天、地獄、餓鬼、畜生,聲聞、緣覺、菩薩、佛,隨意所化,具足六神通。所以佛的境界難思議。一真法界、三德密藏,唯佛與佛乃能究竟諸法實相。我們用語言也說不明白、表達不了,心行也想不到。所以,佛法就是心法,研究心的,說心的。這個大家要把它記在心裡,根深蒂固。
佛說的法有兩個內容,佛說的三藏教典有兩方面內容,合在一起就是三藏教典。一是說病。我們心上有八萬四千種生死大病,貪心是生死大病,引取無厭為貪,愛他為貪,別人的一切錢財、名利,一切好的事物都想據為己有。達不到目的,就巧施設計使手段,向外危害,所以它是三毒之一,毒害我們的法身,殺害我們的慧命,使我們長劫輪迴生死,不得出離。貪心必須把它減損斷除。愛他為貪,自愛為慳,自己的錢財、物品、佛法、生命,捨不得施捨給他人。貪是生死的體,必須把它摧毀打破,不摧毀打破就避免不了貪心對我們的逼迫、障礙、系縛,乃至釀成無邊的生死、罪業、痛苦。
如果我們的貪欲不能滿足反而為瞋,恨他為瞋,怨天尤人,向外危害,甚至採取種種方便,動用身口,所以瞋也是貪的另一種表現形式,也是貪,不過各有所側重而已。如果什麼都不貪了,也就不瞋了。我們貪心嚴重到什麼程度,我們瞋恨心就嚴重到什麼程度,它是成比例的。大家說是不是這個意思啊,若不貪就不瞋恨了,一切無所求,還瞋恨什麼呢?自己的願望沒滿足才瞋。自恨為恚。有時候就是自己恚怨自己,自己矛盾,怨天尤人,瞋恨煩惱,它也是三毒之一,必須斷除的。
"痴"是不信因果,惑他為痴,自惑為愚。自己迷惑、染污、障礙,而且還迷惑別人,以迷導迷,自誤誤人。不信因果不昧,不信六道輪迴,不信做惡得惡報,做善得善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認為不造白不造,這就叫愚痴,愚痴也是貪、瞋的另一種表示形式。不貪瞋也就不愚痴了。
貪、瞋、痴嚴重了,就會醞釀成地獄、餓鬼、畜生道。所以達摩祖師說,"什麼是三界,貪瞋痴是。什麼是出離三界,滅貪瞋痴是。"從心上把貪瞋痴性滅了,在心上就根除了,在心上出離。入三界是在心上入,出三界是在心上出。所以不研究心,不治理心不行啊。在空間處所上改變,無有是處,不可能的事情。因心成體。一是說病,我們心上、八識田中有貪瞋痴生死種子,殺生、偷盜、斗亂、危害,八萬四千數量之多,都是無始劫來熏習種在八識田中的。因為眾生不知道自己有什麼心病,我們沒法認識,凡夫都是愚痴暗昧,不能迴光返照,就像我們自己不懂得病理,不能診斷自己有什麼病,得請醫生看。佛就是醫王,專門醫治我們心病的無上醫王。佛說的法就是阿伽陀葯,能治一切生死大病。因為我們不知道,所以佛告訴我們。
說病,殺生是病。佛說殺生的危害,不殺生的利益。我們令眾生命短,我們能福壽綿長得無量壽嗎?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危害心斷除了,自然福壽綿長,乃至得無量壽。你得承認這個真實不虛的道理,把他實行起來。有的眾生去殺生,令眾生流血犧牲受極大苦,來滋養自己,想福壽綿長無有是處,不可能的事情。因為你的發心是危害的、惡性的發心,舉發心的全體都是罪惡,惡業能得到樂果嗎?因不是安樂之因,怎麼能夠福壽綿長呢。佛不說:"殺生者命短,啖肉者多病"么,發心得發的正確,隨順聖教。這是說病。佛說不殺生的利益,所以我們心不殺,口不殺,身不殺,對於這個危害因緣心不想、口不說、身不造,聖人不殺,人不殺,天人不殺,鬼神不殺,畜生乃至飛禽蠕動之類,蒼蠅、蚊子也不殺,甚至正在生長的萬物我們也不去破壞它。清凈比丘於歧路行不踏殺青草,青草雖是無情之物,但是我們為了熏習、成就自己的慈悲心,也不去踏殺它,不斬伐草木,就連微細的危害心都斷除了,我們本具的慈悲喜舍才能油然而發。
佛所說的法一個說病,另一個說葯。偷盜是病,減損別人,利益自己,得愚痴暗昧貧窮下賤之報,嚴重了墮落地獄、餓鬼、畜生道,去償還宿債,所以佛說不要偷盜,說偷盜的危害、不偷盜的利益,這就是說法。一個說病,另外一個說法,就這兩個內容。佛說三藏教典的全部內容。佛法是平常法,實事求是的,不是玄妙沒有實際的,都是從實際說的。一是說病,貪嗔痴等八萬四千種心病。二是說葯,法葯,三藏十二部教典都是醫治我們心病的法葯,八萬四千種病,說八萬四千法門、法葯。一個說病,一個說葯,這就是佛說三藏教典的全部內容,除了說病、說葯,佛沒有另外說。病在心上,說的法葯是對病說的,所以佛說的是心法。
世間說,古今中外無數英雄豪傑,勞費神思,疲勞筋骨,想改變這個世間,建設人間極樂,但是都沒有成為現實,為什麼呢,佛說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因為眾生都在迷,一個人一個心,說一樣話,造一樣事兒,世間相常住,過去這樣、現在這樣、未來也是這樣。所以佛說的法就是要改變我們的身心氣質。世間說要揭示宇宙,"宇"是指空間處所說的,十方世界都包括在內,"宙"是指時間說的。宇宙就是十方世界,世間叫它宇宙,時間和空間這兩個概念合在一起就叫宇宙。"界"是指方位處所說的,"世"指時間說的,過去、現在、未來。要揭示、揭開十方世界的一切事物究竟是怎麼回事,揭開宇宙人生的奧秘、奧妙、秘密,就是不可測的,去研究探索。
那麼這個奧秘在哪呢,大家說在哪兒?對了,不在心外,是在我們的本心。這個奧秘呀,我們這個三德密藏--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秘密之藏,就像《法華經》說的:"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不但我們凡夫六道眾生,就是聲聞緣覺都不可測度,唯有三世諸佛能夠豎徹如理之底,橫窮法界之邊。我們本覺佛性、本來佛的奧妙之處,道理,唯有三世諸佛能夠達法源底。十法界都依一心而得建立,它是根本,我們只能隨順,所以這個奧秘在心上,就在眾生的本心,我們的如來藏、本覺佛性、本覺妙心在我們眾生的心上,不在心外。心外無法,心外無眾生,心外無佛,心外無魔。
心外無法,這個道理我們應該深信不疑。既然這樣,我們佛門弟子發心學佛,最重要的是必須把心參學研究明白。參是參加、參入、修學、研究,把我們的心參究、參學明白,這樣一切就迎刃而解了,研究不明白,這個路走子不通啊。然後依之修證,修是修因,證是證得。依之修證才能和三世諸佛一樣,才能豎徹如理之底,我們本來佛、本覺佛性究竟是什麼道理,整個因緣才能夠透徹明白。 "理"為豎,"徹"是徹悟、透徹、明了、無誤,究盡三德密藏,開發我們本心的奧秘,豎徹如理之底。"如"是平等的意思,平等性理、法性之理,如果不這樣的話,用我們的生滅妄心去測度,那達不到,用我們的語言去表示是表示不了,不可測度。佛在《法華經》里說:"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佛佛道同,三世諸佛才能究盡諸法實相,才能夠豎徹如理之底。
我們證得本覺佛性了,一切明白了,體具妙用,具有無量光無量壽,不可思議的神力,六神通:天耳通、天眼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一得永。這不是得的,本具的,被無明妄想遮蓋了,不得開拓,現在斷除生死惑業了,慧日開拓了,就普照法界一片光明。六神通不可思議。"宿命通",百千萬億劫,過去、現在、未來的法界有情作什麼業,說什麼話,一切心行,佛在一時都明了不誤。因為佛得大圓鏡智,都在裡面現。受什麼果報、什麼因緣,皆在裡面現。"神足通",不假車乘,不用什麼運輸工具,到十方世界之外,屈伸臂間,從此至彼。"天眼通",不離此處,十方世界的一切事物如同現在目前,就像看桌上的佛像一樣,就那麼親切,不用到跟前去看,高山大河不能障礙。所以佛的功能力用不可思議。豎徹如理之底,橫窮法界之邊。在具體的事物上,理為豎,法界為橫,十法界六凡四聖,十方世界的一切事物無所不知、無所不見,了無障礙,得大自在。地獄是個什麼因緣,它是什麼法則、生活方式、習慣,它的依正二報,都是什麼因緣,心明眼亮,我們人道是個什麼因緣,這就叫橫窮法界之邊,十方世界下雨的頭數佛都一一分明,十方世界下多少雨佛都明了無誤。這是經上說的。松樹為什麼是直的,荊棘為什麼是彎曲的,鴿子為什麼是白的,烏鴉為什麼是黑的,因緣果報佛都一一明了。得大自在,一切法不能系縛、逼迫、障礙,橫窮法界之邊,沒有達不到之處,沒有遺漏的地方,就是所說的慧日之下無有暗處,圓照法界,圓滿地照了,圓滿的大圓鏡智,都在裡面現。無量壽、沒有生死,出離兩種生死。《心經》里說:"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指我們本心說的,常恆沒有變異,無量壽,不是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結束生死輪迴。
因為我們的本心沒有生也沒有滅,正如祖師所說的:悟得心性時,當我們認識了我們心的時候,就不可思議了,即是妙。"思"就是思想,心行不可測度,"議"是語,用語言表達不了。就像祖師說的,禪宗不有句話么,"妙高頂上從來不許商量",妙高頂就是我們的三德密藏,因為我們的本覺佛性清凈心體離一切相--虛妄的心行之相和具體的森羅萬象,離世間相,離出世間相,自相也離。所以妙高頂上不能用相來表示,我們用再巧妙的語言,再善巧的思維,也不能測度,不能表達。我們的本覺佛性離心緣相,用我們生滅妄心攀緣不到,離言說相,用語言表達不了,離文字相,就是說一真法界是超群品而獨妙。所以祖師說,妙高頂上從來不許商量。你用心想,用話表示是說不出來的,就是說三德密藏不可測度,唯佛與佛乃能究盡,我們凡夫、聲聞緣覺還達不到不可思義的境界。
那麼我們現在說佛法,採取方便辦法,我們可以趣向我們的三德密藏、毗盧性海,就是這個妙高頂我們凡夫是攀登不上去的,是不可測度、不可思議的境界,微妙難思議,那麼我們怎麼去開拓知見發起這一大事因緣呢?還得究竟證得,真地證得,登上這個妙高頂,登峰造極,就是說第一峰頭不可商量,妙高頂,就像世間人說的,真是太困難了,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現在我們有了佛法,因為有了方便辦法,上天就有路了,因為有了天梯了,我們也可以上天堂了。好好修學五戒十善,好好修學四禪八定,不能解決的問題在佛法當中都能夠承辦、完成。所以佛給我們說種種方便辦法,解決我們不能解決的問題,使之能夠成為現實。
第二句話,是禪宗的話語,"第二峰頭,諸祖略容話會。"說種種法來表示妙高頂,因為這個理是證悟邊事,心領神會,真正悟了就沒有什麼可說了。第二峰頭,諸祖略容話會。佛說的法都是隨順世間因緣說的,通過說種種法顯示三界六道虛妄,知道妄了,我們反其道而行之,反過來就是真,破妄顯真,破妄本身就是顯真,就是說種種法,佛說的法是標指,標是指示方向的,就像因指見月,如果這個人不知道明月在什麼地方,我們知道,我們指給他,這是標指,說明月在哪個地方,因指見月,就知道明月所在的位置,但不要把指當成明月,指是讓我們得見明月的方便辦法,目的是為了讓我們能得見明月。"第二峰頭祖師方可話會",通過種種開示、言說,來顯示妙高頂,讓我們契合本心。
實相呢,離一切虛妄之相,既然離一切虛妄之相,沒有妄境可對,你說你說啥吧?你說什麼都不是,說有一物即不中。那就不說,一切都不說了,狂心歇了,那麼妄心、妄境,心境不偶了,心境雙亡了。妄心生了,妄境現前了,心境纏縛即是生死的妄緣、生死的全體。我們心境不偶了,心境雙亡了,妄心、妄境是生死妄緣,妄緣空處即菩提,妄緣沒了,緣所遺者就是我們的本心、本來佛。說種種法來顯示佛的不可思議的境界。這部《楞嚴經》是開悟的楞嚴、見性的楞嚴。若欲成佛,須是見性,若不見性,無有是處,性成無上道,我們的本來佛還不認識怎麼成佛呀,無有是處。要想成佛,得知佛所在處,佛在什麼地方還不知道,那怎麼成佛呀?闡述我們的心性,致微致細徹法源底的,唯有《大佛頂首楞嚴經》,說兩種根本,一個生死妄本,一個菩提真本,具足聞、思、修、證,所以經題就說了:《大佛頂如來密因修正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經題十九個字,加"經"字共二十個字,是最長的經題。《楞嚴經》是從密宗教典擇錄出來的,先說契經,後說神咒。先從理上開解,然後以密咒把它完成。
修學佛法,必須理事圓融,不能空談空理,我們的實際修行得跟上去,不能違背聖教,就是說"事不違心"。一切事物不違心了,"道方合節",才合乎這個節奏。我們所想、所說、所做的不違聖教,不違自心了,理上才能證得。事由理而真,理由事而顯,離事無理,離理無事。有事有理,理事圓融,才是佛法。事不違心,道方合節,所以我們要想在具體的事物上不違背自心、自性,就應該把心裡想的、口裡說的、身體造作的,納入佛法的規范,去掉非理錯謬,改往修來,校正、修正自己,使我們正確圓滿起來,乃至究竟成佛。糊弄別人就是糊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