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法師:破迷開悟 離苦得樂(德行法師)

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德行
 
2002年7月19日,福鼎佛教協會會長德行法師來到九峰寺禪定靜修苑,探望暑假期間正在度假避暑進行三周禪定學修的全體同學,有閩東佛學苑男眾班和女眾專修班師生,佛協文教部人員和來自各地的小住居士們,德行法師為大家講了開示,下面是法師所講全文(小標題為編者所加)。

幾年,大家對佛教有了深刻認識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各位居士,大家好。今天我是第一次到九峰寺來,這個地方是一個修行的好道場,山青水秀啊,實實在在我覺得在我福鼎可能也找不到第二個地方在這地方靜修是非常之好。佛教協會文教部的各位老師同學,來到我們福鼎已經有好幾年了,這幾年來在傅老師領導下,大家在弘法利生方面做了不少工作。這幾年,還為閩東佛學苑教課,辦《音聲海》,每逢佛菩薩聖誕作一些表演等等,為福鼎佛教作了很多貢獻,我代表福鼎佛教界表示感謝,希望文教部今後再為佛教事業多作貢獻昨天文教部小林叫我來這裡和大家見見面,和各位師生談談學佛的一些心得。我感覺到這幾年來,福鼎佛教啊,特別是對於初學這方面,在傅老師和各位師生的努力下,大家對於佛教有了深刻的認識,我們學佛總算有一目的。我看文教部他們也不平常的人,幾乎都是大學畢業,他們為了佛教舍棄了一切,也不拿什麼工資,真心真意為佛教事業貢獻,這種精神真的值得我們學習,我表示非常地感謝。

錯了叫迷,破迷要覺悟

學佛目的呢就是有個字是為了「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什麼叫什麼叫悟,這點我們一定要認清楚。迷就是我凡夫看法,看錯了,這就叫作迷;我們思想裡面的想法,想錯了這也叫作迷;我們日常這個身體的造作,做錯了,你不懂得這就叫迷;我們的言語方面,說話錯了,你不懂得這就叫作迷。佛經裡面,無論佛說什麼法,他的目的是指出我們思想上的錯誤見解方面的錯誤,行為方面的錯誤,希望我們要改正,這才叫修行、破迷啊,覺悟就不會再做這些錯誤事情

為了身子的享受,去造種種業

我們日常第一個錯誤嘛就認為這身體是我,應該要把這個身體看作怎麼樣的享受好啊,就做出種種的業來。因為這個身體是我,用盡辦法要把這個身體享受好,就用種種的方法去外面殺、盜、淫、妄,做這些事情是為了這個身體,所以這是身見的一種錯誤

要大徹大悟,才和佛一樣

我們有一個真正的真我。這個假我和真我,我們要弄清楚。《華嚴經》里講,佛開悟的時候講了一句話:「奇哉奇哉,原來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分別執著,一切智、無上智、自然智,我們的自性裡面和佛的本性是一樣的,但是要通過修行才能證得你不通過修行是沒辦法證得的。雖然佛經裡面經常有講,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心跟佛,眾生,這三種說到差別是講我們的自性,我們的佛性和佛是一樣的。你迷的時候叫作眾生,你大徹大悟的時候那就和佛一樣,就沒有兩樣,但是你要開悟才能夠三無差別。你聽了這句話,認為佛與我一樣,沒有差別那就錯了,要等到你大徹大悟的時候才沒有差別我們現在差別太多了。

覺悟了,就不會犯錯誤

所以破迷開悟目的,佛目的是要我們樣樣都要覺悟。無論是想法方面,我這想法有沒有錯誤啊,時時刻刻要覺悟我這看法對不對呢,要覺悟我一到晚這個身體有沒有犯過失呢,要覺悟;我的言語,講出來的話有沒有錯誤呢,都要覺悟,不覺悟就犯錯誤。所有犯過失錯誤都是為你覺悟,你覺悟就不會犯錯誤了。

不管你是各界人士中哪一個,學佛都非常重要。學佛是學覺悟,迷是苦的因,因為迷惑才會造作不善的惡業將來隨著你的業,隨業各自受報。

任何事都沒有生死事大

我們從無始以來捨身受身,生死輪迴沒完沒了,所以這個生死事大啊。過去有的人皇帝不做,舍掉,出家去修道;有的當官的官不做;有大富翁,舍掉去修道;有的年紀輕輕舍掉一切享受去修道,目的是為了生死大事。我們從無始以來,到現在捨身受身生死輪迴,沒完沒了,因此任何一件事情都沒有生死大事這么大

離苦得樂要通過修行才能證得

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離什麼苦呢?離生死的苦,得到涅槃快樂,就是離苦得樂。「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是我們最終要達到的目標,要通過修行才能證得

改掉錯誤就叫修行

修行這兩字嘛,修就是修正,為什麼要修正呢?因為我們有錯誤要改正,我們照佛所講的所指出的,改正我們錯誤想法看法做法說法,改掉了就叫修行你沒有改掉等於沒有修行修行就是修正我們的行為,修行不分出家在家,每個人都要修行,任何人都要修行,不一定是出家了叫修行,我們在家就不修行,不是這個意思。

信解行證是學佛四個階段

學佛,要經過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信,「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你首先要這個信。我們不是盲目的信,我們所信的是佛經真理,不是信這個泥土塑的,也不是那個木頭雕刻的,也不是信神,也不是信人,更不是信這些邪教,我們所信的乃是佛經真理,這個非常重要。

信了以後,你單單知道這部經的名字還不行。比如說這部是《金剛經》,你首先要了解《金剛經》裡面講的內容是什麼,好比單單知道這個人叫什麼名字,不知道他的來歷、他的歷史,你對這個人也沒有了解。我們單單一個信也不行,信了以後要進一步了解佛經裡面講的什麼,每一部經裡面都有真實道理,信了要解,信解。

然後呢,知道了修行方法經驗那就要靠你自己修行了。修行就是要按照佛經裡面,佛在經里怎麼樣指導我們去修,我們要照做。

信解行證,證就是證果啦,你最終達到你的目的地。如法修行,最終就成道成道就是證悟,成就

不懂佛法,盲修瞎練,危險

單單一個行,也不行,很多人就是盲目修行佛經內容方法經驗不懂。有的在家的居士家裡一跑出去,也不經過三皈依跑到山林裡面蓋一個小茅篷,他自己住在裡面就叫修行,自己做自己吃。我們福鼎經常有人弄個小茅篷在裡面,這樣叫盲修瞎練,也不行。比如有腳,沒有眼睛,這個人亂走路,就會走到哪個深坑掉下去,很危險哪。
 
沒照佛法做,當然不能證悟

有的人也知道一點佛法道理修行方法經驗,但是他做不到,不照做。不照做也不行啊,比如說我們來這個九峰山,這條路我已經知道了我就站在福鼎城關底下,九峰山就在上面,但兩個不走路,就永遠不能到達九峰山,這就叫作沒有照做。沒有照做當然不能證悟了。

要解行並重,才能成就

要想證悟,解行兩種都不能缺少,缺少一個,你都不成就,所以說解行並重,同樣的重要。比如眼睛和腳,你說我很需要眼睛不需要腳,那不行;我需要腳不需要眼睛,那也不行,兩種都需要。解行並重你才能成就

如果說我學佛不經過這信解行證四個階段,那你學佛就學錯掉了

戒的性質是防非止惡

學佛的總歸納為戒定慧三學,三藏十二部包括起來也不超過戒定慧第一個給我們講戒律戒律它的性質就是防非止惡,它目的就是把不對的地方止掉,要防,不讓它以後再犯。

戒的範圍很大,法律制度都要遵守

戒的範圍包括很廣,不止五戒十戒比丘戒菩薩戒,凡是佛在佛經的教訓,我們都要遵守,都要照做,這是教誡。除這戒律以外,國家法律規章,我們也要遵守,不遵守你就犯法了。還有地方風俗習慣道德觀念也要遵守,才會受這地方人的歡迎。你這個守法的人到任何一個國家,到任何一個地方,人們都歡迎。比如到新加坡香港,那邊的什麼規矩,我們也要遵守。他們那邊把口水吐在地上還要罰款幾十塊,你不遵守,你自己吃虧啊。每一個單位裡面都有它的規章制度,這也是個戒律都要遵守。

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就叫

進一步,有戒肯定你內心就有定了,守法的人他這個心很靜啊,心靜下來慢慢你就得定了。《圓覺經》里說:「屍羅不清凈,禪定不現前,無量清凈慧,皆從禪定生。」這句話就把戒定慧三種聯帶起來,好像寶鼎一樣,離開了一個,這個寶鼎會倒下。戒定慧三學很重要,第二個就是定,這個定功你們做得比我好,我講不來,講到禪定老師得很好。你們這一時間都是聽講禪定方面,你們聽的也比我多,各方面的知識也比我廣。真正講到禪定這兩個字就是說「外不著相,內不動心」,這樣的定才是真正的定。外面所有的種種境界,我們不執著這就是禪;內心裡面見到外面種種的境界內心裡面不會動,那就叫作定。

禪定內容很廣,有深有淺

禪定如果能做到這個地步,這是很不簡單的事。過去有很多大德,有的菩薩故意到這個城市鬧市裡面,在熱熱鬧鬧的地方禪定,不管什麼境界現前,在他的面前財、色、名聞、利養等等,他根本不會動心,他要做到這樣的程度禪定是很深很廣的,有淺有深,但基本內容就是「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如果做到這幾個字,那你這禪定功夫是很深。

分別邪正、是非,就是有智慧

智慧的「慧」,是說能分別邪正,決定是非哪種是邪的,哪種是正的,哪個是是的,哪個是非的,這個人就有智慧。有智慧的人就能分別得出來,這種是邪教,這種是正教,這種行為是正的,那種行為是邪的。是非、邪正他看得清楚,這人就有智慧,所以我們學佛要學這個智慧

內心煩惱伏下去叫「伏煩惱

我上次到福鼎城關,有個居士問:「我們佛教裡面什麼叫煩惱?」他有看到這樣的書,但是他不懂煩惱和斷煩惱。伏煩惱就像一桶泥水,很臟,泥沙一大堆,這堆泥沙就是我們的煩惱,要過一段時間,這泥沙慢慢就沉下去了。我們內心裡面的貪嗔痴慢疑以及見思煩惱等等,就等於這個泥沙一樣,這些像泥沙那樣的煩惱,你把它伏下來,不讓它作用。又好比石頭壓草一樣,把這草壓下去,不讓它再生上來,這就叫作伏煩惱

煩惱斷了,叫「斷煩惱

煩惱是更深的功夫,斷煩惱就是這一桶的泥沙全部清除得乾乾凈凈,桶裡面的水都是清水,從上面看下去,就看得清清楚楚。你把煩惱盡了,等於把這泥沙全部拿掉,乾乾凈凈,這個時候叫作斷煩惱

你把這樣的煩惱全部斷盡了,證了阿羅漢了,叫作無學的地位,證了阿羅漢就無學了

知識難遇

過去古大德一句話這樣說:「欲知山前路,須問過來人。」你要想修行,首先要問這些祖師大德,他把修行經驗都寫在書里。現在這樣的大德少了在這世間不能說沒有,但我們很難遇到。能夠遇到這樣的大德他是過來人,他有經驗告訴我們這樣修行就比較容易成就你要去九峰山,有來過九峰山的人,你問他九峰山從哪裡走,從哪裡拐彎。我們按照成功了的經驗修行,就容易成就這叫知識,善知識很難遇的。

修行修心,成佛是心成佛

修行主要就是修心,成佛是心成佛,這個身體不能成佛,無論佛說什麼法,他的目的就是幫助我們把自性裡面的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這三大類的障礙除掉,除盡了你就成佛了。

修行目的,是要修心。一天到晚觀察這個心,不讓這個心念不好地方去想,那你就有一點修持功夫了。因為我們這個心一不小心就胡思亂想,一亂想就想到壞的地方去,身體和口就要向壞的方面去造業。如果向好的一方面去想,口業和身業就會向善的方面,去造善業。

「業」起於「心」

善業惡業完全是歸於你的心念思想正確,你的行為就會正確思想正確,你的行為就不正確

修行是修心,成佛是心成佛開悟也是心開悟,所以我們放蒙山咒裡面不是有這么講嗎?「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都是唯心造。天堂也是我們這個心造的,地獄也是心造的,作十善業就是天堂,作十惡業就是地獄這都是我們心去作的。

心是身體主人

所以我們這個身體是我們的心去用,心是身體主人,要叫身體作善,身體就作善業。要嘴巴講善的話,它就講善的話;要嘴巴講壞的話,它就會講妄語、兩舌、惡口、綺語。

身行善身造惡在於會用會用

這個身體看你會用會用會用,是一切善之本;不會用也就是一切惡的本源。做一件善事也靠這個身體,做一切壞事也是靠這個身體

嘴巴也是一樣,看你會用嗎?會用,用嘴巴來講經說法,講好話,講善話,勸人家的話,那就會用了你這嘴巴不會用啊,整天講假話,講毀謗人家的話,自贊毀他的話,講妄語綺語等等,那這嘴巴我們就不用了

錢不害人,害你的是自己的

外面的物質也是一樣。錢也是一樣,有人說我這個手不拿錢,那就錯了,為什麼這個手不拿錢,錢不會害你的,害你的是你自己的心,不是錢。這錢如果會用呢,建寺廟要錢,開條公路你也要錢,印一本經書也要錢,塑一尊佛像也要錢,去乘車也要錢,看你這個錢會用會用啊。會用,這個錢的功德非常大,不會用,這個錢也會造非常大的罪業。世間的人,有錢的人不懂得用這個錢,亂花,吃喝嫖賭,這個錢就造無量的罪過了。

知識不能向壞的方面發展

你可以把你的知識,你所學來的文化向好的方面去發展,那就有用了。你如果把這個文字學來向壞的一方面去發展,也會引導很多人走向壞的道路,所以這個文字也非常重要。就看我們會用會用,如果不會用呢,那這文字也是害人的;會用呢,這個文字有無量的功德

文化弘揚佛法用得

我們文教部師生文化知識這么高,來我們福鼎弘揚佛法,這樣的文化實在用得對。如果不是這樣用,很多人大學畢業去做殺生、偷盜、邪淫這些不正當的事,用知識去發展這些不正業,也就害了很多人

會用時間的人,他很快樂

時間也要看你會用會用,你如果不會用感覺一天到晚無聊會用的人一天到晚時間不夠用,連吃飯的時間感覺到安排不出。除了靜坐以外,還要看經書,還要做些什麼,七安排八安排,他就感覺非常快樂,他內心就很清凈。不會用的人他一天到晚什麼東西也不學,東走走西走走,把時間過了他也無聊感覺到非常煩惱

生老病死誰人替,修行靠自己

句話說「生老病死誰人替,酸甜苦辣自承擔」,意思是說修行要靠自己。別人如果有辦法代替我們修,那我們不必修,佛菩薩給我們度上去,沒這回事必須要靠我們自己去修行,要通過修行你才能證得。用一個比喻來說,生病了,能不能你代替我病啊,你不吃飯我代替你吃飯,這是代替不了的呀。各人的生死各人了,佛只能把修行證果的經驗告訴我們,修行你自己去修,佛菩薩他只能指出道路。

終日數他寶,自無半分文

如果不修行,你就得不到什麼,佛經里有句話說:「終日數他寶,自無半分文,如法修行,其過亦如是。」比喻像銀行里的點票員,一天到晚都在點票,自己連一分錢都沒有。不修行的人和這點票員一樣,一天到晚都看佛經里的道理,但是他不照做,不照做你永遠得不到什麼東西,就是這個道理

慚愧,但要尊重自己

智行法師開示里講:「上慕諸聖,下重己靈,痛念我與諸佛同一心性,彼何以圓證三覺,我何以久輪六道。」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我每個人佛性和佛是一樣的,沒有兩樣。上慕,慕是羨慕,羨慕已經成佛、成菩薩、成阿羅漢的這些聖人,我們非常羨慕他們。下重己靈,我們也要重視我們的佛性跟佛菩薩一樣,要尊重己靈,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要尊重自己不要瞧不起自己。「痛念我與諸佛同一心性」,痛念自己的心性和佛的心性是一樣的,佛菩薩在沒有成佛之前和我們一樣,也是凡夫我們現在還作凡夫,和佛菩薩相比之下我們非常慚愧,要起這種慚愧心。「彼何以圓證三覺」,三覺就是佛,自覺覺他覺行圓滿,這三覺他已經修圓滿了。我們到現在還輪迴六道,這樣一想我們就起慚愧心,就會修行的心。

要反邪為正,轉染成凈

我們從無始以來到現在這心性還在輪迴六道我們現在已經覺悟了,懂得佛法道理了,從現在開始要斷惡修善,反迷皈悟,要反邪歸正,轉染成凈。

修行目的叫我們回頭,回過頭來,現在開始我們不做惡事了,要行善,要斷惡修善。以前種種的迷惑,我們現在覺悟了;以前種種的邪知邪見現在要正知正見;我們要把以前心裡種種的染污去除,要保持清凈心,這就轉過來了,總要轉一轉啊。

生死轉過來就是涅槃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意思是說我們這個心性,一轉過來,凡夫就變成聖人了,原來是有生死的,一轉過來就涅槃了,好像我們手背和手心一樣,翻過來就可以,誰做到了誰就成就

心邪成魔,心正成佛

修行目的就是把這心念轉過來。一念之差就墮落,三惡道的眾生都是心念錯誤。心邪成魔,心正成佛,魔和佛主要在心念上轉一轉。

佛性摩尼寶,輪迴廁所

一切眾生都有佛性,但是我們把自性迷了,到現在流落在六道輪迴,好像一個摩尼寶珠扔在廁所里,經過長時間還在廁所里。現在遇到善知識,說廁所底下有一個摩尼寶珠,我們用盡辦法要把這摩尼寶珠拉上來,把它洗得乾乾凈凈,這摩尼寶珠可以隨你意,你要金銀財寶它就馬上會變化金銀財寶這是比喻我們的自性如果通過修行,把自性裡面的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這三大類障礙全部除掉了這個時候就恢復你本來面目你就有能力千變萬化。本來我們的自性已經具足三身四智五眼六通,但通過修行才能夠顯現,我們的自性等於這個摩尼寶珠流落在六道輪迴里,從無始以來到現在,來受生死生生死死沒完沒了。我們遇到佛法,從現在開始要覺悟,應該去修行,去斷惑證真。

並非沒太陽,是被雲遮住了

再說個比喻,我們的佛性比喻這個太陽。像今天這樣下雨的天氣,很多人說今天沒有太陽,不對,有太陽,你坐飛機從這個雲一上去上面有太陽。我們一切眾生都有佛性,不能說沒有佛性佛性煩惱遮住了,煩惱比喻這個雲,雲把太陽遮住了,太陽不出來。通過修行,突然間一陣大風把這雲吹掉了,那太陽馬上顯現。我們如果遇到善知識來引導,使我們把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斷掉,到成佛時候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就全部顯現,但沒有修行那是得不到的。

這兒的年輕人,將來大法

我們這裡有很多年輕人,有的出家有的是年輕居士。過去有句話說,龍子不可欺,小龍長大了能騰雲駕霧,他力量很大。還有王子也不可欺的,他長大了會當皇帝的。我們年輕的小沙彌也不能看輕他,他長大是佛門龍象,會做大法師的。大家要相互尊重,希望我們今後年輕居士要做居士年輕的小法師將來大法師,最後我希望:文教部師生、各位居士、各位法師弘揚佛教教育,發揚佛教優良傳統,今後為佛教事業做出更大貢獻,謝謝!

(完)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