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平法師:《普賢行願品》偈頌 講記 29

不思解脫境界
——《普賢行願品》偈頌(29)

第三講  ⑤
果平法師 講授      
 
正修菩提願次第

下面我們要講的就是正修菩提願次第。

意樂清凈
正修菩提願次第,首先要講意樂清凈,所謂意樂就是對於菩提這件事讓我們內心歡喜、雀躍,非常嚮往菩提心能在自己內心生起

供佛意樂

第一個意樂,是「供佛意樂」。

我隨一切如來學,修習普賢圓滿行,供養過去諸如來,及與現在十方佛。

前面的七支供養是我們發菩提心的一個准備,現在才是我們真正修行菩提心的次第。

首先要有供佛的意樂,什麼叫意樂?就是自己心裡很高興、很歡喜,不是勉強的,不是說因為誰叫我供佛,我才給他一個面子供佛,不是這樣的。而是自己知道了佛的功德知道了這條菩提道上,有佛作為我們的一盞明燈,可以指引我們到達菩提正覺,我們懷著一種感恩的心,因思憶佛陀功德而深懷感激,以這樣的心態供養佛。

「我隨一切如來學,修習普賢圓滿行。」我要向一切如來學習,一切如來普賢行願為最終大願的歸趣,諸佛如來都修習普賢圓滿行,我隨佛學要像一切如來一樣,去修學普賢廣大願行。

供養一切諸如來,及與現在十方佛」,我以這樣圓滿修法心態,去供養十方過去一切如來以及現在諸佛

未來一切天人師,一切意樂皆圓滿,我願普隨三世學,速得成就菩提

未來一切天人師,一切意樂皆圓滿」,我還供養未來諸佛,我供佛內心是非清凈的、歡喜的,沒有任何勉強,沒有任何雜念內心無有造作,意樂圓滿

「我願普隨三世學,速得成就菩提」,我發願追隨三世諸佛學習,希望我的這種清凈供養,以及我對三世諸佛的虔誠信心,能夠讓我速速成就無上菩提。為著這個至高的目標,我內心充滿渴望與期待

佛土清凈意樂

第二個意樂,被稱為「佛土清凈意樂」。

所有十方一切剎,廣大清凈莊嚴,眾會圍繞諸如來,悉在菩提樹王下。

在修菩提心的時候,要作這樣的觀想,即觀想佛土圓滿。因為菩提心最終的結果就是開悟成佛。那我們現在就要對佛的境界非常熟悉,雖然我們還沒有證悟到那種聖境,但可以依靠自己對佛菩薩信心,把將來證悟佛果清凈境界,拿到現在來觀想。這也是一種善巧,雖然我們現在是在因地,是在凡夫位,但是我們可以把以後的殊勝境,拿到現在來享用,當然這是內心的享用。

這是佛度眾生的方便,其實我們現在開悟成佛境界還很遙遠,但是我們可以善用自己的心,運心作觀去意念佛土的清凈在我們每天的意念中,升起對諸佛菩薩信心就像我們修凈土法門的人,雖然我們現在還沒有到西方凈土,但我們可以常常意念西方極樂世界,它是一種怎麼樣的狀態是怎麼樣的清凈身邊這一道友是怎麼樣的蓮花化生等等。通過西方凈土經文的描述,我們把自己以後要去地方,拿到現在來觀想,讓自己再再地熟悉它。這是凈土法門的善巧。

在這兒,也就是把自己最後成佛境界,拿到現在,讓我們還在凡夫位時再再地去熟悉它。當我們這樣觀想的時候,可以免去自己很多的雜念。因為我觀想都是清凈莊嚴的佛土,身邊是海會菩薩圍繞,當我們這樣觀想的時候,就不會去責怪見到的人如意,遇到的環境不滿意了。因為在當下意念裡面,一切都是圓滿的,殊勝的。

這也是去掉凡夫分別雜念的一個善巧法,因為一顆圓滿內心,是不會去分別外境的假相的,也因此借著這種圓滿觀想,讓自己的心慢慢變得清凈起來。當心清凈純熟時,實證凈土就會現前。

「所有十方一切剎,廣大清凈莊嚴」,所有十方剎土,在普賢行願中,講佛剎時,我們注意到了,從時間上來講,總是說三世,從空間上來講,總是說十方。這是時空最大的概念,即所有的佛土,沒有遺漏。所有十方剎土,皆是廣大清凈,美妙莊嚴,無有塵垢,遠離染污殊勝祥和。

「眾會圍繞諸如來,悉在菩提樹王下」,在所有清凈的佛土,佛在菩提樹成道,有海會眾菩薩圍繞在佛的周圍。

這就是佛土清凈意樂。當想到這種清凈境界時,自己就歡喜,就高興。

我們如果沒有朝過聖地,但可以想像到,在菩提迦耶佛成道的金剛座,有很多修行的人,圍繞在菩提樹周圍修行,他們或在禪定,或在經行,或在頂禮,或在贊誦。想到這些,對於一個對聖地充滿虔誠的人來說,是不是會法喜充滿呢?

現在,聖地就在自己的內心,我們在內心建立起清凈莊嚴的佛土,有佛在菩提樹成道,有海會的菩薩圍繞在佛的四周。當哪一天內心清凈的佛土,代替了自己世俗的分別念,我們就可以真正安坐於菩提樹下,安坐於金剛座上也會有海會的菩薩圍繞在自己的四周,這是多麼地殊勝啊!想一想,是不是會歡喜雀躍。

利益生意

第三意樂,「利益生意樂」。利益眾生就是發菩提心,對大乘行者來說,在念念之中,除了要念佛,還要念眾生

十方所有諸眾生,願離憂患安樂,獲得甚深正法利,滅除煩惱盡無余。

「十方所有諸眾生,願離憂患安樂」,我祈願十方所有的眾生都能夠遠離憂患,得到恆常的安樂

這個可以稱作發菩提心。發心的對境是十方所有眾生,這是指我們的對境廣大殊勝發願所有眾生得到什麼呢?能夠遠離憂患,恆常安樂。到什麼果位才能恆常安樂呢?只有究竟成佛才能永遠安樂啊,這其實就是發願我要幫助所有的眾生讓他都能究竟成佛這就菩提心。

「獲得甚深正法利,滅除煩惱盡無余」。這兩句說我們要利益眾生,要給他們帶來什麼樣的利益呢?一個是希望他們常享安樂,第二個是希望他們獲得甚深正法利益,第三個是希望滅除眾生所有的煩惱

我們要給眾生帶來這么大利益,只有自己開悟成佛以後才能圓滿現在的發願,所以誓言可以變為修行目標那就是:為利眾生成佛。這個目標如果在內心真實生起,就是菩提心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