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平法師:《普賢行願品》偈頌 講記 9

不思解脫境界
——《普賢行願品》偈頌(9)

第一講  ⑨  
果平法師 講授
時間:2007年8月26日——29日
地點新加坡居士林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其實有一點可以斷定,雖然學佛,但我們的心態並沒有轉變過來。之前可能是因為我們過去生中的善根,讓自己突然一念間有,我要向上,我要修行的這種心態生起。但是如果對這種心態我們不去穩固它,不去加強它,不去強化它,有可能著我們的業力,這種善念會慢慢地減弱,甚至退轉。

也有這樣的例子剛開始接觸到佛法時非常地虔誠,到後來呢?無所謂啦,甚至於還有信「旁門左道」的。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事件,因為在心態上,他的信仰並不牢固。所以說一個修行人,不管修行什麼法門,讓自己信心堅固是非常值得重視的。

佛陀教誡我們:作為一個修行人,具備兩種心態非常重要,第一種是出離心假如沒有出離心,就沒有辦法很好修行。因為在這世間,還有那麼多讓我們去貪著執取的東西,我們怎麼可能一意去修行呢?除了要具備出離心以外,作為大乘行人,還要具備一種心態,就是菩提心。如果沒有菩提心,我們就不願意力氣去救度眾生,只願意「自管自」地作一個自了漢。

作為出離心的準備,有很多思維方法可以強化它,比如思維暇滿人身難得。在經書里對具足條件修行的人就直接稱為「暇滿人身」,在修行暇滿的時候,可能我們很多人會覺得,得到人身有什麼了不得呀!一出到街上到處都是人,人氣很旺啊。

不!其實不是所有的人都會被稱作暇滿人身有的人雖然具有了人身,但是他沒有機會,沒有善因緣來修學佛法這種人身不能稱為暇滿人身。雖然有的人稱得上善良,但是這種善良沒有辦法用來修行,這樣的人身是非常缺陷的。

如果我們用這十八個條件,來衡量一下身邊的人,是不是每一個人都具備這種條件,我們可以扳著指頭算一算看,其實很多的人,看起來不錯,但是具備暇滿人身的人卻是不多的。

所以自己能夠有這樣圓滿修學的條件,是不是應該值得慶幸呢?有比喻說,假如說一個人,他無意間得到了黃金,他可能會覺得自己今天非常地幸運,撿到一馱金子,突然有一個人告訴他,你其實擁有一個比黃金還要珍貴的暇滿人身呀!聽到此話他可能會覺得這樣的人身,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但佛曾說過,擁有了這樣的暇滿人身,其福報比你擁有十億個摩尼寶珠還要寶貴。一個摩尼寶珠就可以讓我們想要什麼就得到什麼,十億個摩尼寶珠功德就更不可思議了。

因為,要得到這樣的暇滿人身,最起碼我們在過去生中,是持戒無犯的。能夠生在善道,必須是持戒修行所感。而且今生還有機會能夠聽聞佛法,證明我們過去生中也有這樣的善根因緣也就是說我們肯定不是現在偶然之間,才開始聽聞佛法的,而是過去生中就有這樣的善根因緣

如果我們相信輪迴就可以推想,在無始的輪轉中,我們得到了多少次人身,又失去了多少次人身在這樣的輪迴當中,我們可能也來到世間,但非常地可憐,成為別人的傭人,或者甚至更下賤生命被人奴役,被人宰殺,甚至直接就在地獄道、在鬼道里受苦。但很幸運,經歷了那麼多苦難我們現在生而為人,也因為有這樣的人身佛陀說了我們才有機會開悟成佛,如果沒有這樣的人身,我們要想修行很難了。

假如說我這一不好好地利用人身修行,最後又讓它白白地浪費掉、空過掉,有可能我們的下一世,將是在惡道里受苦。

因為,如果我們捫心自問反思一下,可能在自己的身口意當中,造過很多的惡業。按照這種惡業果報,我們下一世會流落到哪裡?自己應該有一個斷定吧。在這生命的流轉中,下一會不會今生一樣,擁有圓滿聽聞教法,修學教法機會呢?還能不能親近知識,追隨善知識修行,也許就太難太難了。

所以佛陀告訴我們這一生是我們唯一能把握的,唯一能利用的,並依之修行成就人生。因為只有現在對我們來講是真實的,如果把修行寄託在明天,寄託在明年,這都是沒有把握的。佛告訴我們人命呼吸間,下一刻自己可能就會死去,生命是非常脆弱的,誰也不知道自己死期什麼時候就像經歷印尼海嘯的那些人,他們是去度假,去那裡迎接新年的,結果在那一刻他們卻死去了。在他們匆匆準備行李之前,肯定沒有想到自己的死期已經快要到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