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平法師:《普賢行願品》偈頌 講記 4

不思解脫境界
——《普賢行願品》偈頌(4)

第一講 ④  
果平法師 講授
時間:2007年8月26日——29日
地點新加坡居士
 
說到菩提心我們可以把它分為兩種,一種叫世俗菩提心,一種叫勝義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就是善財童子最初發心時的那種心。也就是說發心者雖然還沒有證悟,但在內心發起了「為利眾生成佛」這樣的大願心。如《大智度論》所說:「菩薩發心,緣無上道,我當作佛,是名菩薩心。」從三乘道來講,首先我要覺悟也就是要能夠自覺;其次希望所有眾生都能覺悟,我們稱為覺他;最後在修學的過程中能夠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前面的自覺,是聲緣小乘;後面的覺他是進入菩薩大乘;最後覺行圓滿,就是究竟佛乘了。

經常我們會聽到菩提心,那麼我們怎麼來檢驗自己的發心算是菩提心呢?它有這樣幾個條件:首先在自己的誓言裡面,我們的終極目標成佛。其次我們成佛做什麼?是要救度所有的眾生這就是說我發心的對境是非圓滿的,包括十方所有的眾生,哪怕是自己的冤家仇人也要去救度。如果說我發心了,但是那種對我有的人我不要去度他。如果是這樣的發心那是不能稱為菩提心的。再有就是發心無有退轉,哪怕遇到再大的違緣障礙也不會捨棄要救度眾生的決心。

這樣說來菩提心的對境是非常廣博的,包括了所有的眾生有我們看不起的蚊蟲螞蟻,甚至是我們看不見的地獄里的眾生。我們有這樣的大心量願意去救度他們,讓他們脫離苦難讓他們最終也能成佛。檢驗一下自己的發心,第一是我要成佛,第二是我成佛要救度的對象是所有的眾生。第三是發了這個大願永不退轉。

所有大菩薩都有這樣很宏偉的誓言。像地藏菩薩說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就是地藏菩薩菩提誓言在我們講《普賢行願品》的時候,我們還會體會到,普賢菩薩也有這樣的大誓言

以上三個條件是檢驗是否為菩提心的重要標准。如果在發心上我們這樣想:我不成佛成佛的路太遙遠了,我只當一個自了漢,如果是這樣的心態就不菩提心。如果在發願的對境上,如果說我只關心人類,甚至我只關心一部分人,只關心自己的親人,如果是這樣發心的話,也不菩提心。如果在時間上,如果只有一時間發心,比如這段時間狀態特別好,突然感覺到眾生很可憐,自己願意去救度他們,但是當遇到一件讓自己生氣煩惱的事時,又覺得眾生很可恨,於是又退心,這也不菩提心。

講到這里有一個關於發心故事有個小和尚跟著自己的師父去雲游,他的師父已經證得羅漢了。跟著師父出行的小和尚當然是當侍者,要給師父背包。這樣背著包一路走著,小和尚看到路邊的眾生為生計而奔波特別地可憐,於是他發了一個願:我一定要好好修行,來救度所有的眾生。當他的這個願望一發起,他的師父馬上就知道了,因為阿羅漢神通嘛。於是就叫他的徒弟說:「你把給我,我來背吧!」小和尚得很奇怪。

繼續往前走,走著走著,小和尚又想:哎呀,我要救度這么多的眾生,現在沒有能力呀?我現在什麼度生的本事都沒有,算了吧,這個願我不發了小和尚念頭一起,他師父知道了,把包遞給小和尚:「包你背著吧。」

繼續往前走,小和尚又想:發願嘛,就是應該發大一點,這是自己的目標。當他這樣想時,師父又說:「把包給我吧。」

走著走著小和尚又覺得自己不行,畢竟自己現在什麼都沒有啊。談成就,好像成就的一點氣息都沒有;談自己有多大的功德也不過剛出家而已。那拿什麼來救度眾生呢?小和尚又開始退心了。他一退心,師父知道了,說:「拿去,包該你背。」

這樣折騰來折騰去,小和尚得很奇怪,忍不住問他師父說:「師父啊,您剛才為什麼一會兒叫我把包給您,一會兒又叫我自己背,這樣做是什麼意思呀?」師父就說:「你一發菩提心,就是發心菩薩了,我只是一個小乘人,你的地位當然比我高,所以我應該來背包。但你的心一退呢,你就不如我了,我已證果而你現在是一個凡夫,那你當然該給我背包了。」

從這個故事說明,有一菩提心發起,其功德都是不可思議的。對於菩提心的眾生,據佛經講,人天都要恭敬的。也就是說這樣的發心眾生,不但人道眾生恭敬,連天道眾生也要恭敬。當然我們說這樣的發心是有三個標準的:第一個,是果位殊勝發心是希望成佛;第二個,對境殊勝發心是希望救度所有的眾生;第三個,時間殊勝,從一開始發心直到成佛為止,發心無有退轉。我們如果真正發起了這樣的大願心,那人天都要來向我們恭敬頂禮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