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靜法師:《佛說阿彌陀經》慧靜法師講經弘法系列一

各位大德法師居士菩薩慈悲 

從今天起,我們在報慈寺舉行一個講經法會,能夠有這樣的殊勝機緣,確實非常難得。在此,本人深深感恩參加法會的各位大德法師護法居士古人說,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劫難遭遇。在當今這個末法時期,能夠聽聞正信的佛法,說明我們都是有福德因緣的人,而且這個因緣不可思議

    本人慚愧,雖然學佛多年,但對經典律儀研究很少,在日常修持方面,一心專念阿彌陀佛。一直以來,我專修念佛法門,2005年,我擔任報慈寺住持後,也是堅持弘揚凈土法門,我深深感受到,在當今的時節因緣下,凈土法門是我們佛弟子修學的最為殊勝法門。今天我們追尋先祖的足跡,聚會一處,通過宣講《阿彌陀經》弘揚凈宗法門,實在是一件很有意義事情。實際上,我對阿彌陀經》的研究很膚淺,但我願意把自己的一點心得體會與各位分享,目的是起個拋磚引玉的作用,敬請各位大德指正。

佛說阿彌陀經》是凈土宗的主要經典之一,歷代都有大德講述。這部經典大意用一條軸線貫穿,這就是個字:信、願、行。但如果依照這條軸線講解,對經文的介紹可能會顯得不是很精細。考慮再三,我想用逐句解說的方式解說這部經典。 

下面,我們看經文,第一句如是我聞,這四個字含義非常之深,裡面含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是「斷疑故」,第二個意思是「息諍故」。這四個字的意思是說如我親聞,聞佛所說真實不虛,而且不增不減,正能夠順應一切眾生的心。

 「我聞」這兩個字,「我」就是指阿難尊者他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他記敘佛講經的內容,為什麼不稱弟子,而要稱「我」呢?這其實是「隨俗稱我」,我們知道,佛法包括大乘佛法小乘佛法學佛先要破「我執」,佛法智慧之法,是覺悟之法。如果我們破了我執」,就會破迷開悟,我們要把覺悟障礙破除掉。而覺悟障礙,就是執著就是我執與法執,這兩種執著是一切障礙的根本。

 古來的一些大德,無論在家出家學佛三,五年就有相當的成就我們現在學,學幾十年,學一輩子,很難成就原因在哪裡呢?因為這兩種智慧我們很欠缺,我們也沒有認真去修學這兩種智慧,所以走錯了方向,始終不得其門而入;如果方向正確,怎麼不入門呢?怎麼可能說不成就呢?這是我們應當要反思的,那就學佛必須要認真地在戒、定、慧上下功夫;如果你是真正持戒,等到你「定」成就了,「慧」自然就現前了。這個時候那就是像善財童子一樣,參訪知識,博學多聞成就圓滿智慧。這個道理甚深境界尤其不可思議希望大家能夠細心去體會。這是「我聞」兩個字的大意

   緊接著介紹的是時間,經裡面都是講的「一時」。時,這個時間不是確定的,這兩個字活活潑潑,而且人人皆有份。說法時間說法的主人是佛,這個說法的主人是本師釋迦牟尼佛。「佛」本身的意思有「自覺、覺他、覺滿」,滿就是自覺圓滿了,覺他也圓滿了,是「人天大師」。「大師」是對佛的尊稱,一般人是不應該稱的。唯有佛稱大師,但是有一個例外,就是凈土宗祖師大師那就特別顯示出這一法門是特別法門,所以這個法門祖師大師這是一點基本的佛學常識,我們要懂得。

   下面這個「在」字,是「應機示現,所以有在」的意思,就是佛在什麼地方。我們知道,整個娑婆世界都是佛的教化區,他這個教化區的范圍比一個國家大得太多太多了,你怎麼能說佛住在某個地方?不能。如果說他方世界說佛住在哪裡?他住在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大了,我們在娑婆世界裡面,這個佛在哪裡?因此這有應機說法的意思在。

   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這個就是把說經的處所,很清楚、很明白地說出來了。我們看這個舍衛大城,這個地方很有名氣,物產豐富。所以對比來看,人非常有智慧,有聰明,聞名於世,物資豐富。這個也可以拿今天的話來講,文化水準很高,人很聰明都有智慧,那麼可見得這個地區是非常好的一個所在。

   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那麼什麼叫比丘?「比丘」是印度話,佛門出家具足戒者稱為比丘具足就是圓滿出家男子,一共是二百五十條戒;二百五十條戒,每一條都受了,這個叫具足戒,稱為比丘女子出家要受三百條戒,稱為比丘尼,「尼」就是女子的意思,這是家人的稱呼。僧是「僧伽耶」的略稱,僧伽耶是梵語,翻成中文意思是「和合眾」。佛在經典裡面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僧的意思,它是有理有事,一共是六種和合。其目的就是要「同證無為解脫」。我們出家或者在家學佛,為佛弟子,我們乾的什麼事情?就是要證無為解脫,要證一心不亂,這個是學佛目標之所在啊!

   我們大眾在一生活,不是個人,是個團體。既然是個團體,在佛法這個僧,叫僧團,團體,四個人以上叫僧團。那麼團體當然要有團體生活的公約,這樣才是一個真正和合的團體。眾就是現在講團體。那麼必須要守住六條共同的生活規範。這個六條是釋迦牟尼給我們訂的,所以這個也可以算是基本的戒律

    第一,「見和同解」,拿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見解思想要相同。如果大家的見解不相同,怎麼能夠同住呢?怎麼能夠共同生活呢?所以說一定要見解相同,志趣是一樣的。那麼這個見同解,與理相應,我們大家都是這么一個見解都是這一目標都是這個想法都是向這個方向去走,這見解相同,也就是說我們這個思想是統一的。

    第二,「戒和同修」,戒是佛給我們制定的戒,是生活規範,我們必須要遵守的。小乘戒律是自律,是你私生活的規範。大乘戒律菩薩戒,是團體大眾共同的生活規範。所以戒律是這兩大類,一個就是你個人的生活,一個是團體生活這是小乘兩種戒律生活規範,我們要遵守。

    第三,「身和同住」我們住在一寺院,一個精舍比方說,我們報慈寺,二聖寺,還有我深圳佛緣佛堂住的這些出家法師,能夠安定地住在一起,就是身和同住。

    第四,「口和無諍」,互相在一塊的時候沒有爭執。

    第五,「意和同悅」就是思想和意見統一了,每一個人心裡面都感到身心愉悅,法喜充滿。

    第六,「利和同均」,「利」是利養,十方的供養,大家是均等,人人都有份;沒有厚薄,不是說哪個住持當家的,他要得的多一點,沒有,這個是大家平均的,利同均。這樣就叫「六和敬」,符合這六條標準的,就叫「和合僧」。

   那麼,這個大比丘僧團,人數有多少呢?有一千二百五十人,實際上還有五個人,因為這里是算一個整數,那五個人就包括在裡面了。這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是佛的常隨弟子,是一生跟隨佛的,佛走到哪裡,他們就跟到哪裡。因此在一切經裡面,佛講這個聽眾都是把他們列在前面,他們等於說是固定的聽眾,一個人也不會少,一次也不會缺席,這是佛的基本聽眾,所以把他們這個人數標出來。這些上首弟子中,各有各的特長,標哪一個人,這個經裡頭就有什麼意思在。譬如舍利佛,智慧第一,這個經上有他,那這一部經代表智慧的意思。目犍連,神通第一,這個經上有他,那這個經裡頭有神通的這個意思在。所以諸位讀金剛經金剛經裡頭有須菩提須菩提是解空第一,那你曉得金剛經所講的道理,空的道理,是用解空第一來說的。所以一看到經上列的這個名字,就曉得這個經的性質,他是代表這個經的性質。在《阿彌陀經》裡面,聲聞眾有十六位,它所代表的意思,可以說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