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靜法師:《佛說阿彌陀經》慧靜法師講經弘法系列十二

下面一段經文,要講阿彌陀佛成佛到現在有多久了,這也是我們很關心的問題。請看經文舍利弗,阿彌陀佛成佛已來,於今十劫。
       這一段話,諸位要好好地記住。佛的壽命是無量無邊阿僧祗劫,他現在成佛才十劫。我們打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實際情形,比這個還要殊勝。比如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它有一萬年的歷史了,像我們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有這么長遠的歷史,而它現在建國才只十天,剛剛開始。諸位想想,這正是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時候,為什麼呢阿彌陀佛建造極樂世界,不久,才開始啊!現在去正好,將來在西方極樂世界,老資格。第十劫他就來了壽命是無量無邊阿僧祗劫。第十劫他就來了,豈不是老資格嗎?
       先講此地這個『劫』,十劫就是十大劫。劫有三種這是大劫。在華嚴經壽量品里有這一經文,說:「娑婆世界一劫,為極樂世界一日一夜。」娑婆世界是我們這個世界,由此可知,如果說是以我們這個時間來講,才十劫,極樂世界才開幕啊,不過十天而已。所以,佛壽無量,今僅十劫,現在說法,真是時逢其會啊!一個有智慧的人,應當趕快發願往生,到極樂世界去。
       這是阿彌陀佛成佛之因,成佛因緣這一是從諸經所說彌陀因地,舉出這一大乘經典裡面,佛所講的這個阿彌陀佛因地。這個第一:大本,大本就是無量壽經凈土三經之一。無量壽經里說:法藏比丘,舍王位出家,對佛發四十八大願,即今佛是。經上說,在定光佛之前,有五十三尊佛,定光佛前面,第五十三尊佛,這一尊佛的名號叫世自在王佛。世自在王佛住世度化眾生的時候,他有一個護法是一個國王,護持他的。這位國王非常地發心,聞法歡喜。於是他舍棄了王位,將王位讓給了兒子他自己出了家,這就是法藏比丘他在自在王佛前就發了弘誓,很大的誓願,一共有四十八條,我們稱之四十八願。無量壽經有好幾種的翻譯本,一般現在流通讀誦的都是四十八願這個本子也有二十四願的,二十四願和四十八願是開合不同,它有的時候把幾個願歸納為一願。一般我們都講四十八願。法藏比丘,就是現在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前身。前身,這是久遠劫之前的事情,我們從無量壽經裡面看到的。
       其實阿彌陀佛因地的修行,實實在在不是我們能夠想像的,修行多劫,實具無量因緣不可思議。但是,在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講的這幾段經文裡面,可以看到佛在過去因地修行當中,他做出家人、也做過家人出家人裡面,他做比丘,也做過法師。在家人裡面,他做王子做過國王、也做過轉輪聖王。實在說我們在華嚴經,看到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幾乎是無論什麼樣的境界順境也好,逆境也好,都是他參學的處所。由此而知,諸佛菩薩教化眾生,無論是在因地,或是在果地,悲心愈是深重六道當中,沒有一道不現身,沒有一道不化眾。佛在經上所講的,我們剛才所看到這個八段,都是在人間。其餘的幾道沒有說,雖不說,我們可以想像而知。這一點,確實給我們很大的啟示,值得我們認真的去效法。我們要有佛一樣的弘願。
       由此可知,諸佛菩薩教化眾生,無論是在因地,或是在果地,悲心愈深重六道當中,沒有一道不現身,沒有一道不化眾。我們要有佛一樣的弘願。生生世世不忘自己的弘願,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你的願力薄弱,你的煩惱很重,這一投胎、一轉世,必定有隔陰之迷。將你前一生,或者多生多劫之前所發的弘願,忘得一乾二淨,那就可惜了。你的本願要是忘掉之後,又造無量無邊的罪業,這個時候,業報力量強大,現前了,免不了又要三塗受苦。什麼時候你從三塗出來,再遇到佛法才會想起你過去的本願。其實每一位學佛同修,我們大多數都是這種情形。你學佛這一生的嗎?決定不是。你一定是與佛一樣,多生多劫的因緣。這個話,佛在大乘經裡面講得太多太多了。佛在金剛經所說的,末法時期眾生,如果聽了金剛經,不畏不怖,你還能歡喜心。佛講,你的善根不是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種的,你過去已經親近無量諸佛,我們哪一個人不是在過去生中,親近無量諸佛?為什麼我們今天還在做薄地凡夫還在生死輪迴呢?就是一轉世,一投胎,把前世本願忘得干乾淨凈,不能再繼續修學,原因在這里。然而,那些諸大菩薩們,時時刻刻,關心這些初發心的人也就是關心這些小菩薩。當他一轉世,有隔陰之迷,在適當的時候,來給他作增上緣要把他喚醒,從迷妄當中喚回頭來,這是菩薩護念小菩薩,為小菩薩作增上緣。我們就是這些初發心的小菩薩。這些諸大菩薩常常提示我們、常常在喚醒我們。問題是我們自己必須要猛然警覺,繼續以往的願行,再精進、再努力這一就有決定性的成就。但是,只有往生西方凈土,才稱得上是決定性的成就。可以說我們過去生中,自信心太強了,認為不往生極樂世界我一樣可以斷煩惱,可以了生死、證菩提。這個一念是錯誤念頭,無論你修學哪一個法門,都沒有辦法超越生死輪迴假如,我們過去發了願,決定往生到了極樂世界,今天也就在此生死輪迴了。所以,我們今天必須要覺悟,要知道過去的想法作法是錯的。從今天起,統統把它改正過來,一心一意專修凈土,專念彌陀。希望在這一生中,決定不再錯過,不會再誤失了,一心一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這才是真正的成就
       請看經文舍利弗,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諸菩薩眾,亦復如是
       這一段,是介紹極樂世界的諸上善人當中的兩大類。一類是聲聞弟子,一類是菩薩弟子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導師,這些人都是佛的學生。諸位看了經文,也許會問,西方極樂世界怎麼會有小乘聲聞?從四十八願里我們知道,他方世界,定性二乘都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法門純粹是大乘法,所以說極樂世界沒有小乘人,小乘也不會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此地所講的聲聞,或是阿羅漢,名稱與小乘相同,其實都是真實的大菩薩。前面已經說過,天台所判的四教,有藏、通、別、圓。賢首則判為五教,所謂小、始、終、頓、圓。那麼別教七住菩薩、圓教七信的菩薩都是斷了見思煩惱。就斷證上來說,與小乘阿羅漢是等齊、相當的;但是,在願力、見解修行上來說,要比小乘阿羅漢,高出太多太多了。所以,名同實異啊!然而,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那些人,依然是帶著過去生中的習氣,必須在西方極樂世界,逐漸的斷除。如果在他方世界,以往都是修學小乘小乘習氣很濃厚,一下子除不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後,阿彌陀佛一定是先以小乘教義教他。就是順著他的習氣,順著他以往所學這就更是契機契理了。而後,再逐漸把他境界往上提升。這一點意思,我們必須要懂得。所以,也有這個阿羅漢的意思在。比如講先修小乘的人,並沒有斷見思煩惱他是伏斷煩惱,伏了煩惱之後,發願帶業往生。到了極樂世界之後,當然先斷見思,斷見思就是事一心,證得便有餘土。習慣上來說,是證得阿羅漢果。這是講他方的習氣,說之為阿羅漢也未嘗不可。這個數字太多太多了。諸位想想,不要說四果羅漢,就是初果的聖人小乘初果之人在我們的世界都是相當稀有。而在西方極樂世界太多太多了,幾乎是數不盡的。這個庄嚴也就可想而知了。在四十八願里的第十四願,佛曾經說,假如成佛,我國中聲聞弟子,三千大千世界悉成緣覺,這是一個比喻,三千大千世界裡面所有的眾生,都證到辟支佛的果位,用百千劫的時間來計算,要是能統計出這個數字,我就不成佛。現在阿彌陀佛成佛了,西方極樂世界聲聞弟子,不要說是我們凡夫沒有辦法計算,就是三千大千世界那麼多的辟支佛,也無法計算出來。不獨聲聞是這么多,菩薩往生數字,也是多得無法計算。所以說,諸菩薩眾亦復如是。菩薩功德無量無邊。
       請看下面經文舍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庄嚴
       這個地方經文,與前面完全相同。但意思與前面不一樣。前面講的是成就,依報庄嚴。這里說的是成就正報庄嚴阿彌陀佛是以光壽無量為庄嚴。他老人家學生,是以數量眾多無法計算為庄嚴。這個地方,我們也能體會到一點意思。法會殊勝,一定要人眾多,才顯得它的殊勝。可是佛法,特別是大乘佛法,更難得的是一乘了義的大乘佛法,真正如古人所謂『曲高和寡』。這也說明,我們的社會,從科技上來講,是一天比一天進步;從道德上來說,現在整個世界道德觀念,一天比一天低落;從學問的水準上來說,民眾的一般知識不錯,而在高深的哲理,確實不如以往。佛法,在以往由於國家的護持,國王大臣的擁護。所以法師講經,會場上有幾千、幾萬人的場面出現,的確非常的庄嚴。這樣的盛會在今天已經是不多見了。西方極樂世界這種殊勝法會庄嚴的場面,絕對不是我們能夠想像得到的。這個依正庄嚴都是阿彌陀佛願力、行力所成的。行願是能成就,光壽無量,聲聞菩薩無量無邊,這是成就。與阿彌陀佛因地裡面所發的大願完全相符合。由此可知,願力不可思議這是幾句要緊的,我寫在此處,希望諸位能夠紀住。阿彌陀佛願是講他的四十八願,行是講他累劫修行,才能成就佛自己光壽無量,他的學生們就是化伴,學生無數,這是庄嚴的。
       請看經文舍利弗,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我們先把『阿鞞跋致』作一個簡單的解釋。這是梵語,中文意思是『不退轉地』,包含三個意思,即指三不退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我們已經知道了極樂世界環境人事、種種庄嚴。實在講,這個經上講得簡單了,認真的講,說不盡!這些話的目的是教我們生起信心,應當有信心發弘願,求生凈土在一切行門里,帶業往生,橫超三界這一殊勝超絕,不可思議法門,在八萬四千法門當中,是最為稀有難聞的。如果不是多生多劫修福慧,你怎麼能夠聞到這個法門?因為這個法門,你果然相信了,發願往生西方凈土就能夠圓證三種不退轉。
      下一段是講西方極樂世界補處菩薩很多,顯示出這個地方特別的庄嚴。請看經文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祗說。
       這個數字太大太大了!其中,就是指這個三種不退,就是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這個當中,多有一生補處菩薩菩薩,稱之為補處,換一句話說,菩薩的地位到頭了,意思就是候補佛,哪個地方佛出缺了,他就到那裡去成佛了。由此可知,補處菩薩與佛,只是有在位與不在位的差別,除此之外沒有差別也就是說他的修證已經圓滿了,與佛實實在在沒有兩樣,故稱之為補處菩薩。像我們這個世界,候補釋迦牟尼佛成佛的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現在住在兜率天的內院。釋迦牟尼佛的法運過去之後,在五十六億萬年以後,他降生到我們這個世間來,示現成佛為賢劫第五尊佛。同樣的,西方極樂世界觀世音菩薩是候補佛,將來阿彌陀佛滅了,由觀世音菩薩在那裡候補。
       佛在無量壽經里告訴彌勒菩薩說,此世界中(指娑婆世界,是講一個大千世界)有七百二十菩薩,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一菩薩,每一位都曾經供養無量無邊佛,就像彌勒菩薩一樣。由此可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菩薩眾無量無邊。我們如果真正覺悟了,發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怎麼曉得,你不釋迦牟尼佛所說菩薩數目當中之一呢?你也是啊!就看你什麼時候覺悟
      請看經文舍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這一句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苦口婆心地勸我們「應當發願」啊!「眾生聞者」就是人人有這個緣份,聽到釋迦牟尼佛說這一部經。我們今天有這個緣份,我們也是聞者之一。現在佛勸我們應當發願,要發願「願生彼國」,為什麼呢?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好處在這里,前面跟大家講的彌勒菩薩,十方諸佛菩薩都在西方極樂世界,你只要能往生了,這些上善之人諸佛與這些補處菩薩你可以跟他們聚會在一起。跟他在一起,你怎麼不開智慧、不長學問呢?你怎麼成佛道呢?所以說,這是本師迫切、苦口婆心勸勉我們,應當要發真正的大願,這個大願就是願生西方凈土。我們看「應當」這兩個字才能夠深深體會到,釋迦牟尼佛的苦口叮嚀,唯恐我們聽了之後,像耳邊風一樣,聽過就算了,而沒有從聽聞而生信心,由信心生起往生的大願,由願力,而能認真的修行。所以本經是以信、願、行為三資糧。所謂三資糧,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必須具備的三個條件也可說是往生三要素。我們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三個條件,缺一個都不可。信願行一定要具足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