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福法師:《金剛經》系列開示 35

上常下福法師金剛經系列開示

什麼叫妄,如何去妄?

什麼叫妄,如何去妄?妄是獨立的,是了不可得的,絕對不是有來有去的,如果有來有去的話,哪個妄不就真實了嗎?佛像在這地方你說我們的妄是不是佛像?如果妄是佛像,妄就有來有去,難道妄有來有去嗎?完全是在佛像上建立一個妄見,大家想一想,這個佛像是一個還是二個?如果是一,不應該到我們心裡面去,如果每個人心中都有的話,難道佛有無量嗎?無量個或一個,這個東西不可思議的,我們的妄見裡面,你看到的佛像和我看到的佛像是一還是二?你不知道我心中佛像樣子我也不知道你心中佛像樣子,證明我們心中佛像不是一;妄完全是你看到外面的相後心中所產生的一個執著意識;而這個意識獨立的,是虛無的,無來無去、無老無少、了不可得的;是徹底的一個空。我們把這個空,把這個妄當作有了。我們把這個佛像當作我們的妄,看到凳子,認為凳子就是我的妄,看外面一切相,都認為是妄,其實不是佛像、不是凳子是妄,是你附著產生的那個執著意識是妄,不是外面的東西本身是妄。我們執妄為有。現在學佛人100個中90個認為見境即妄,外面的境就是我們的妄。如果你的妄中有外境的話,那就不叫妄叫有了;這真是大錯特錯;它妄的體什麼也沒有,你把妄除掉了,全體即真;有我就有分別見,有妄才建立我與你的對立如果你妄沒有了,對立就不存在了,因妄而起我見,因我見而起法的對立,人見,有人見,才有眾生的分別、好壞、善惡這都是你的妄見在作怪,壽者見過未來都是如此。

有沒有現在過去未來呢?難道妄裡面有現在過去未來嗎?妄裡面有現在過去未來還叫妄嗎?現在過去未來中沒有妄的體,是你的妄見,你的識當中沒有妄,但你認為有個現在過去未來,除去妄,你的現在過去未來本體都是清凈的;這裡面很多人都不知道,所以在後面除妄的體裡面講得很清楚,山河大地是一合相,一合相皆不可得凡夫之人以為有個一合相可得;所以我們錯解了,認為真裡面還有個妄。真如實相裡面還有妄的體?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妄體,是真如實相裡面出來的,這不奇怪嗎,是不是。再者說我們妄裡面還有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有來有去,有現在過去未來,這不也奇怪嗎?妄裡面還有這些東西存在?你仔細看看你的妄裡面有沒有?實在沒有眼耳鼻舌身意,沒有色聲香味觸法,所以妄就是妄,了不可得;我們是無明眾生,所以產生對立,產生分別,產生虛妄;所以這裡面,如果你聽懂了,就會有個強大的超越,如果你不懂,就只能還在妄裡面搞呀搞。只要你分別,你看到的見到的聞到的統統都是妄的;你看才是妄,不是你看的是妄,不要弄錯了;看到的不是妄,是你能看的體是妄;所以外面沒有妄,妄在內,了不可得。妄要是有實體就不叫妄了。認識到這個道理你就不可思議了。就可能做理事圓融

如何現量證得山河大地清凈體性

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氣,有時候我站在外面就想,如果我妄裡面沒有山河大地,現在的山河大地是怎麼樣?山河大地到底在哪個地方?如果山河大地在我們的妄見裡邊,你仔細的觀察,你會發現這個世界真正的很清凈。但是他不斷的微細的妄還在哪個地方。還需要不斷的破。

菩薩摩訶薩,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去妄顯實,還是個方便。

如何做到一切三昧現前?

你必須摒除一切對妄的執著放下來,才叫做戒,如果你與妄相應,都是屬於犯戒。般若是直接顯示出我們的真實戒,究竟戒,而這個戒生出定,因戒生定,因定生慧啊,戒能生實能摒妄故,你的福德不可思議還能生無量的福報;定,就是一個止觀;能觀察金剛,能摒除所有的妄緣,此定為大定;因大定而生無量定,是故所有的定都從這里出來;為什麼呢你把這個抓住了,一剎那這個世界清凈了,上會於諸佛的所有三昧,下會所有菩薩眾生三昧利益一切眾生三昧都會現前;大定攝小定,在一切處都會清凈,其實人家出家是一種定,也是一種三昧;念經也是一種三昧打坐坐禪也是一種三昧;吃飯有三昧睡覺也有三昧如果你這個大三昧現前,所有的三昧都會現前;真的會現前的,知道吧;所有的三昧都在佛心裡面,如果你把佛心給抓住了,把妄給摒除了,安住這個裡面,所有的山河大地都變成清凈三昧、變成福德三昧、炎王三昧;一行三昧、一相三昧都會現前;還有普賢三昧,一念遍法界都能相應;所以這一念心何等之重要。所以小福養大福,大定攝小定,能能空,所就能空,能所雙亡啊,寂滅寂照,寂的體就是大三昧;照的體就是所有的小三昧都會現前。你看吃飯、穿衣、睡覺都在三昧裡面;大三昧是在佛的三昧之中;也就是金剛三昧,法報化身一念成就,這個體是不可思議三昧現前;所以我們這個金剛經真正研究透了,很多三昧都會現前。

何謂止何謂觀?慧何來?實相如何現前?一切境界不可離,與應無所住是否矛盾

首先要如是降伏其心很多人修行對觀察不十分重視,因為止觀為定有止有觀,觀是觀經,止是止於心啊;觀到這部經典所說,能觀,定是法界啊,觀與慧相應,觀對前來講是經,對後來講是慧,對中間來講是定。定能定於一切三昧現前。後面能生慧,前面有戒(是經);金剛經能使你將妄心摒除,降伏其心,會於實相;在如如不動的體裡面,觀能生慧;觀不離不開止,止不離開觀;止者止於佛心,觀者觀佛性,觀一切妄不真實故;一切妄不真實,你的慧就現前;你的實相現前;而實相現前,就生定;變成止。所以觀不離止,止不離觀;離開觀不可能有止存在。就像在這個燈照著我,燈為觀,我在光底下,我因光而見像;如果我不太陽怎麼能見到萬物呢?所以見到萬物叫做定,萬物都是我的心看到的,如果我定了,一切三昧現前,善惡不生,但是萬象還是具前,什麼東西都了了分明,但不粘不留,無染無著,不擾心故;妄心不生故,因妄心不生,一切外面的善惡是非都不會生出來;沒有此燈什麼都看不見了,所以止不能離開光,光也不能離開於止,不舍妄,實相自然不能現前。實相無相不可以觀到的,只有你離相才能見到實相,就像百尺竿頭再進一步,那個地方才是見實相的。你觀無相,你坐在哪裡空蕩蕩的,那還是一個妄見。只要在妄見裡面,告訴你怎麼坐都見不到實相;只有離妄見才見實相。這個實相是無相,所以你只有離開我見人眾生見壽者見,才能夠與實相相應而已;相應體而不離諸境,一切境界不可離,離境的話不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離開境就偏向空,偏空偏有都是偏見。所以不可以離開我現在看到的這個境,只是妄摒除了,境不離故;離開此境,你就不能覺,不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什麼呢,此經是空有不二之法,是一切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本你把這個本去掉,就偏空;是偏見不正道,這裡面非常的微細,學過教理人才知道;這需要非常微密的觀察,一般人落到偏空裡面還不知道。有的人落到有裡面也不知道。所以微細的觀察就能知道了

如何把妄真正找到?破執去妄求真與棄妄顯真的表述有何根本不同?為什麼說真說妄皆是方便之談?何謂無住之體?

金剛經裡面講的很清楚,只要你把妄真正的找到了,其它很容易的。如果你抓不住真妄,總認為外面的「花」就是妄;那是個妄的體,那個妄裡面是沒有「花」的;你緊緊記住,妄是了不可得東西,那個「花」跟這個妄一點關係也沒有,但是你會認為這個「花」就是我的妄見。所以外面的境會認為是妄。一旦你了解了這個妄,當體即斷,但是如果你不離開這個妄,你怎麼修都做不到,你以為外面是妄,你想離開它,逃避它,拿刀砍它,你怎麼也沒有用;都是刀劈虛空沒有用的;因為你不識真故,不了解妄心在哪裡,你就不知道真在哪裡;你不知道真在哪裡,那就完蛋了。你說這個「花」是真的,還是妄見;因為真是不可見的。你認為這個花是真是假都是錯誤的,這些無非都是無聊的爭論;都是妄見在作怪,你找到這個妄的時候,只要你棄妄當體即真,為什麼呢?因為這個裡面沒有我了,誰在講花啊,你講這個花就是妄見。佛教里有句話「借假修真」,借你現前的假髮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如果沒有這個假,根本沒有辦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所以叫除妄顯真,妄是個方便之談,一般了解妄的時候,全部的妄即是真,你看到花,誰看到花?我看到的這個體是妄的,為什麼講無住之體呢?根本沒有一個「我」住,叫無住之體;有我在住,那叫假住,那還是妄見的體裡面;你在外面一天做到晚,不知誰在做;為什麼呢?全妄即真;妄的心找到了,那個地方有我住呢?所以叫做無住之體。你說這個花是假的,你就是排斥了它,排斥它就是斷見,你有了它,就變成有見,有了空執我執都是錯誤的,沒辦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所以都還是沒辦法落在法上面去了。就是發也只是嘴巴上說說而已,不能夠摒除妄念。應該要降伏其心,降伏妄念。大家應該好好意會到這一點

金剛經是信門啊,信者如來實知實見。如果你不信實相無相的時候,什麼叫無相,沒有我就叫無相你說外面無相那是無聊的辯論而已;那都是妄想在辯。我的妄斷的時候,那個才是無住了;花滅了,花無住,這些都是沒有意義的。你談這些東西,不都是意識在動嗎,不都是妄想嗎?你不了解這個東西,那不就是大----麻煩了;你一直在枝末上做文章啊。如果你找不到內相,一直在外相上打轉;永遠不能悟道。一旦你找到那個體,那個體就不可思議了,什麼人都可以開悟;什麼人都可以見道。如果你了解體,就應該生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如果你不出這個心,那就是挺麻煩的。

我們要對這部金剛經生起止觀之念。遮止觀察,止觀雙運。由止生福,由觀生慧,空有不二,中道思想你不能說,我不要佛,但又不執著;止中有觀,觀中有止,它是不可以分開的。就像釋迦牟尼佛有32相,80種好;止者,心清凈故;觀者,32相者;你不能說32相是真是假的呢?此相是化身化身是了不可得,但是了不可得是什麼?就是實相;實相就是了不可得不可以說,我把這個相去掉,再找個了不可得,就是頭上按頭。了不可得就是妄,你在動這個妄念的時候,那個是了不可得如來實相了不可得時,是32相80種好的這個念沒有,叫了不可得;沒有這個念,哪來的32相80種隨形好呢?它是一種福啊,福從哪裡出來的,他從止從觀裡面出來的,有止就有福,有觀就有慧;觀是32相80種好,止中有觀,必定有慧;觀中有止,必定有福止觀是一體的,你不可以舍這個取那個,舍那個取這個。如果你舍一個取一個都是錯誤的。所以32相80種隨形好,這是不住自己的妄想而已,妄不生而已。釋迦牟尼佛32相80種隨形好擺在我面前,是真的是假的?這無非是我們動妄念而已;妄念不生的時候,你跟他是不二的。你有一天32相現前的時候,就是你的止觀不可思議境界它是一個化身佛陀化身就是報身,報身就是法身法身就在報身裡面,報身就在化身裡面;三相一體。所以你不能說這個化是假的,化是假的報身就是假的,報身假則法身假。但也不能執有,否則法報化就變成偏執法身無相的,報身是無住的,化身眾生心中

如何直接契入文字背後的實相?如何與實相相應?而不是與文字相應?舍妄即無我嗎?有妄能無我嗎?有我能與法相應嗎?

這部經典是化佛所說,不能說是文字,難道化身佛不是報身佛嗎?難道報身佛不是法身佛嗎?文字、觀照、實相是一體的,不可以說斷滅相;「花」不可以斷滅的,斷滅的是妄識妄見。說斷,嘴巴上說也是方便說,事實上它本來就是了不可得,怎麼斷呢?斷什麼呢?妄的就是妄的,怎麼斷呢?所以說降伏妄心,這個很重要。以名言,觀實相。名言是化佛說,說而無說,無說而說,無非說實相故;這部經典裡面有實相故。說什麼呢?就是跟實相相應的這個體,什麼是跟實相相應呢?就是除妄。妄就是你的觀照;因為除妄,無妄可除,實相現前啊;實相現前,全部是實相的體,也就是心經里講的「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也就是六祖所講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金剛經裡面講「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後面加上:「眾生以為一合相」,眾生對立,跳出來了,以為是講別人不包括自己在內的;他自己不是到裡面去,他認為一合相是山河大地的一合相,其實這是比喻說法你是其中的一個分子而已啊;如來在講的時候,已經把我們講在裡面了,但是我們眾生為我們在外面看一個東西似的,執指為月,本來是講你的,你執著指頭或以為還有另外一個月亮可求;不是把自己融進去,而是這個一合相的體裡面,已經將你放進去了,我們眾生以為有一個妄可舍,不知道妄舍之時,就是無我之時

一切是佛對嗎?一念覺的不可思議之處何在?

一切是佛對嗎?其實還是一妄念我對立的時候就不是了。以為我見是佛,我見是個妄的體。一盆花叫一,一個一個的花叫多,多即一一即多,有相與無相哪有差別呢?佛是個多還是個少呢?是一還是異呢?說是一它又多,說多它又是一盆花,哪個是佛哪個不是佛呢?執那個一多又不是,你執那個多一又不是,總是兩邊執著眾生就是妄執。佛是個什麼呢是個無住之體,不可以用定相來見佛,佛陀是一念是一體的,在無相之中。化身說法是從哪裡來呢?你說是在有裡面,我們的煩惱痛苦難道是佛嗎?不可以用一來決定於佛,不可以用多來決定於佛,不可以用你的妄識來定相。只要你的妄去了以後呢,全體即露,那個就是不可思議妙法也就是現前的體,也就是六祖大師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體。所以這個一念覺是不可思議的。

剛剛發心的人,還有很多的妄心存在,很難降伏;其實聞到這部金剛經一念就可以去相,你不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可不可以呢?因為你有這樣的心態,是故佛陀有方便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一相名言,這個名言起什麼作用呢?方便故令我們攝心故。不然的話,我們發無上成佛的心,無眾生可度,無佛可成,空有不二的體當體即顯,你就是佛了。但是我們無始以來習氣太重有很多執著佛陀以種種方便來安立,我們的習氣不是一下子能夠放棄的。

打坐時如何思維妄能夠讓真心現前?何謂止觀?舍妄後將會是怎麼樣的狀態打坐如何能進入一相三昧、一行三昧

剛才講了,我們在一覺悟的一剎那,這里的一念其實也是妄心,我們只要存有一就叫妄心。眾生「但盡凡情,別無聖解」;要把自己的妄情斷盡不要求有聖解,你妄心斷即聖義現前。你坐在這地方不斷的思維這個妄,一切外緣屏掉,什麼事情也不做,然後就不斷的想,在一切法里不斷觀察我這個妄,沒有諸法,一切法不在我妄裡面,我就沒有了,這個時候還有你自己啊?這個叫做止觀,知道吧;這個止觀是個妄念,這種妄念的方便可以見到我們的真心真心顯露的時候,舍妄很容易。但是你不可能一下子舍妄的,如果一下舍掉,你就證入三昧了。頓時整個世界空寂的,這個世界非常輕安。那你的行住坐卧完全可以變樣,真正悟了金剛經,那你就吃飯、穿衣、睡覺,非常的獨立、無私、無事,「斷四相,解百非」;我見人眾生見壽者見都沒有了,一切是非都沒有了。此時正所謂「寂照現前」,寂靜妙心,照即湛然;這個世界就變成你的光所照射一樣,一切法與你心相應故,完全是與心法不二的體相應的一種微妙狀態你不是用識用妄來相應的,完全是用你的心,就是你那個清凈體來顯現的,沒有一獨立妄見存在的時候,外面一切法給你清凈體相應的那個一剎那,整個世界都變樣了,從一相三昧來講,就是你的實相,就是行住坐卧、吃飯穿衣睡覺都是自在;從一行三昧來講就是自在體,就是大圓鏡智,你心裡面如如不動沒有任何妄起的存在,如如不動自在的體住在你心中。有人住在這邊住寂靜地,視一切萬法猶如牆壁;有人住在那邊與一相三昧相應,行住坐卧、吃飯穿衣睡覺都相應。

打坐時如何修金剛經?進入諸佛現前三昧眾生動念何以如來能悉知?妄念斷為何即能契入佛性?如何現量獲得妄念剎那契入佛性的體驗?

我們修金剛經還是適當找一個空緣,找一個房間,自己在那個地方打坐,把所有的攀緣、妄心斷掉;然後因為法已經現前了,山河大地虛空在我面前,這些東西可以說已經夠多了,能夠在這個體裡面除妄,然後外面的實相與你的心完全相應,中間無妄故;你那個真正的心就顯露出來了。原來這個心就是法身就是報身就是化身;法報化現前的時候,法身就是不可思議的那個體,和你的報身及現前的化身,三體合一之時的一剎那你可以進入諸佛現前三昧。大家坐在房間里可以觀察一下,以這種心態來觀察,坐在那裡不斷的除妄,觀察到我的妄裡面沒有所看到的一切東西;眼耳鼻舌身意一切皆無。我的妄念里有色嗎?有聲音嗎?有香味觸法嗎?如果有色,我看到的與你看的是一還是二呢?如果是一,那我看到的應該就是你看到的;如果是二,難道佛陀法身能分出二嗎?如果是二,不是有來有去嗎?有來有去還叫如來嗎?無來無去證明我的妄念裡面肯定是沒有色的。同理,也是沒有聲音,沒有香味觸法的;那麼妄念什麼呢妄念不是色,如看到房子房子有一個,房子不是色;但是我們這么多人心中所看到的房子有無量個,這個心中所看到的房子一定是妄念好好的想一想,如果是一,我看到的一定就是你看到的,我看到的一定能夠印在你心裡面去;因為你是妄啊,為什麼諸佛能夠會一切眾生呢?如來能了知一切眾生是怎麼回事?他沒有妄啊,你看到的都是如來看到的,如來看到的全是你看到的,他是不二故;這個房子能印一切眾生的心。但我們看到這個房子卻不了真相。為妄所迷。如來和這個房子絕對是不二的。因不二故,所以這個房子印到我們心中去的時候,就是如來印到我們心裡面去。難道如來是二嗎?是三嗎?我們每個人心裡面都有一房子概念如果你成佛的哪一剎那,那我看到的房子就是你看到的房子你看到的房子就是我看到的房子,為什麼呢眾生動念如來悉知。所以如來能映眾生心,眾生看到的如來都知道,為什麼呢如來法界是不二的,他是一;一能分多相,多相它是一相,一相多相。說多相是每個眾生的妄見,因妄見建立凳子桌子房子等等名相,那都是依我們妄見而顯現的名相;當你會到一的時候都是如來啊;都是一個體。眾生心中是多體,在佛陀看來是一體;一體能化無量身,無量身是眾生的心在化。當有一天你徹底的妄念沒有的時候,化就沒有了,就變成一體了,但一體又是眾生心中的無量體;那我們得度的體又是什麼呢你不能取斷見啊。他不眾生,實際是在眾生的;他的果德上面是不度眾生的,他的因地上是度眾生的;我們的果德上面成佛了,果上面是沒有度眾生的體,但因地上面還是在眾生。所以如來法身眾生心中如來度無量眾生,但還是如來一心;所以眾生心就是佛的心,因為眾生心有差別故,認為自己的心不是佛心。一旦你斷了妄念的一剎那即可契入你的佛性

所以你不斷的思維,一剎那時間可以出來,如果你把我話聽懂了,然後你住茅蓬去,你要閉關,到終南山去住上幾年出來,我保證你會見道的,有不可思議境界出來,你到終南山、五台山去住茅蓬,摒除萬緣,斷一切妄念你看看後來是什麼效果,一定會有很大的利益就像憨山大師有一天,忽然身心脫落,整個世界掉了、虛無了,虛無之體啊!以後你自己跟實相相應了,可以來度眾生啊,但如果你自己不這樣做,還是隨著自己的習氣毛病,吃飯穿衣睡覺,好吃懶做;又不肯幹事,你一天到晚就為了吃,為了穿,你一定要這樣為兒子孫子房子拼搏一輩子,有什麼話說呢。

120歲出家為何也不遲?喜歡給別人講也是一種妄?覺後起修的狀態有何不同?

如果大丈夫立出來,所有的妄心都摒除掉,120歲出家也不遲啊;身體的這個妄心啊你管它幹麼呢?120歲出家也不遲啊;真心裡面沒有壽命啊,一旦你悟到了,馬上就會出家的;道心馬上就會生出來了;為什麼呢?你已經找著道心了,已經找到這個體了找到修行感覺了,知道怎麼去修行了,你馬上就有受用啊;隨便在大街上走路,一觀察你都會有受用。因為我一直在思維這個問題,如果這樣會怎麼樣?如此不斷地觀察思維與道心相應是很快很快的;你找到這個道心與你心相應的一剎那,就非常不可思議了,如果你不斷的相續,那還得了是不是。與世無爭了,不要給別人講,不要給別人爭論,我現在給你講,你不需要給別人講的,你先修一段時間,不要急迫的給別人講,你就變成妄見。我在講的時候,我內心確實是想這樣做的,你也想這樣去做,那你就跟他相應;你不要講,我懂得這個道理將來告訴別人,那你就麻煩了,妄中生妄啊,好像知道好多似的,其實無非妄見,無非妄中生妄而已。跟實相相應,經過觀察跟慧相應才對啊!戒能生定,定能生慧,定就是思維觀照出來的,觀照生實相啊,實相就是慧啊,跟解脫相應了。如果你不經過觀照,你實相不能現前,那個文字就變成妄了,觀照體都是妄的,到實相體才是親證啊!其實真正的修是很輕松的,越修越自在的,是非快樂的,不是很辛苦的。只要你一念覺就可以了,一念妄捨去了時候,當體即真;你就在這地方如如不動,當體相應了;吃飯穿衣睡覺,一直守著那個心,一切外緣都摒掉。

如何每天觀照於體?如何能在法裡面,證得法的妙用

所以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不允許出家人做事的,出家人不幹活的,干什麼呢,每天觀照這個體,他每天生活在這個體裡面。那我們要做寺廟,其實都應該開了悟以後來做的。現在還沒開悟就開始來做寺廟了。從我內心來說我沒有想做的體,我有個殊勝地方是,都是人來著我做,但我有這個心在說明我還有一善根在。如果你還沒有出家就想去當家啊,做寺廟啊,那你就完蛋了,你本身就在攀緣之中,怎麼跟智慧相應呢?有機會你能夠一天兩天如是觀照,如果你要這樣的去閉關這叫做初關,觀照的時候叫重關,你聞到法的時候就是初關,然後你一天出關了就不可思議了。重關就是你在思維,你已經找到這個關口了。然後這個關口你不斷地去進去,這個法的受用就現前,有一你就道法妙用。一旦你得到法的妙用以後啊,那你在法裡面,那種快樂那種自在,那種解脫

出家人為什麼會活得好累?學佛三年何以佛會從眼前跑到天邊?為什麼還俗的人最難度?

現在學佛的人,剛剛學佛歡喜學佛幾天就會煩惱,剛剛學佛的時候有神秘的現象學了一段時間以後就疲倦了。以前到廟里來挖土啊,幹活啊,特別有勁。我以前剛剛到無量壽寺來挖土啊,那後面的山,那些地都是我們自己挖的。現在我叫你們去挖地,挖得了幾天嗎?那個時候一直是在挖,那個寺廟從做,從頭到尾都是我們自己搞,現在呢,為什麼現在都不願意了呢?學佛三天,佛在眼前,學佛三年,佛在天邊。佛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出家人也是這樣的。剛剛出家,頭一剃歡喜啊,我終於出家了,好清靜啊,好解脫自在,好快樂啊。學了幾年以後呢,就是這樣子嘛,沒什麼意思啊。到最後疲倦,拖著這個身體,啊好累啊。到最後面,啊學佛沒有意思啊。怎麼辦已經出了家剃了頭了,又不能還俗。還俗的出家人都沒有什麼好報,為什麼呢?因為出家還俗不信因果是非常的多,他因為什麼都知道了他就無所謂不像家人他知道一個因果,他內心還很慎重,出家以後再還俗,那就麻煩了。因為他廟里住過啊,他什麼都知道啊,回家是一肚子知見就出來了。所以出家還俗是最難度,最麻煩的一個人,像這樣的人很難度。又不能還俗,還俗又沒有意思,但是在廟裡面過一天又那麼累,那就這樣過吧是不是。在家裡面還可以講講是非,還可以談情說愛,在廟裡面這些東西都沒有,如果你精進修行,對法上面又沒有興趣,那你學法多累啊。那你這樣下去還有什麼信心啊,所以很多出家人佛學到後面,一點味道都沒有。在我們這個地方講法當然要好多了。外面很多的,簡直在廟里住得無聊。他覺得廟里一點意思都沒有。每天趕經懺賺錢,過一天算一天。心裡面又沒有法,念阿彌陀佛念一個小時,啊終於念了一個小時,獲得一點清靜。每天打板的時候強行過去多累啊。每天早上拖起來上殿,一下子又拖你念佛,一下子又拖你做這個做那個,你覺得好累啊。你被人家拖那就麻煩了,那你出家很累很累的,你要主動啊。這樣的出家一輩子那很苦啊。在家裡還有父母來安慰你,你出家了哪個來安慰你啊,沒有人來安慰你的。寂寞之中也沒人來安慰你。這樣的出家就沒有意思了。

怎樣觀照於自己的信心?為什麼有好些個出家人對法上的信心會退失?信心退失的現世果報是什麼?

所以對法上面要生起信心,所以我們一定要修行,一旦你學佛法覺得好累的時候,你就應該迴光返照,這樣的下去不是個路子。貪後面有嗔,嗔後面有痴。先是皈依三寶學佛出家快樂,很舒服,過一段時間,累、疲倦出來了,疲倦之後呢,把你拖啊拖疲了,反正年紀大了,就這樣過吧,痴就是過一天算一天,一直到死。死的時候肯定是不安心的,死的時候就很累,他平時對法上不感興趣,所以在房間裡面搞自己自私自利東西,然後心不光明磊落,所以內心藏了很多污垢,所以到死的時候他放不下來。所以有人說,哎呀我看到那個出家人老了死的時候那個樣子,我才不想出家呢。那是對於不修行的人來講的。真正修行的人,他死的時候一定很自在

「跟法性相應的一剎那」其背後表的是什麼理呢?如何能夠使這一剎那相續下去?何謂妙光?光之內射與外照有何不同?何以妙光內照?我們如何截留了妙光而成就煩惱

所以學佛啊,一定要跟真心相應,所以我們要除妄,要了真如要了分明,我們要妄盡情空,妄盡了,你的感情也就慢慢的淡泊。我們有止就歸於本覺,有止就有本,只要你止進入了,本覺就現前,止本不二故。就像你到房子裡面來了,其實整個的房子就已經得到了。房子是本,你到房子里來叫止,止覺即是本覺。但是一念悟入,你就是全部是它。所以藕益大師講啊,在你悟入的時候,那個全部的你就顯現出來,你不信你看看,你在妄心除的那一剎那,你覺得很清靜不?那一清靜就是跟法性相應的那一剎那。你覺得所有的萬物都在變化。打個比喻來講,在你對外面的色生起瞋恨心的時候,你的色相就非常難看;但是你對色相生起歡喜心的時候,你的相貌很好看,果報上面也是這樣。為什麼對色相歡喜相貌難看?你對聲音起分別將來那個耳朵難看,對香味分別心重那你將來鼻子難看,你嘴巴貪將來變成豬的嘴巴,也很難看。那外面的色,跟我們那個身心有什麼關係呢?因為我們這個妄心由外面的色就是由真心所起。沒有這個真心事實我們現在這個妄還不會顯現出來。這個妄雖然是妄的,還是從真心裡面那一念迷和覺,因為妄心當體,起這個無明的時候呢是由它而起,離開了它,只要你法相應,你這個妄念轉出來的這個福報,都一定不一樣,你都會歡喜都會清靜如果你對這個真實生起嗔恨心,你恨它,它會影響到你的妄念煩惱,一些不好東西會顯現出來。所以這個好的東西不好東西,現前上面都是跟這個實相相應不相應。如果你徹底的排除於妄念,跟真心相應的一剎那,你非常清靜,這個清靜就是妙光。這個光也是那個地方出來。如果你無明生起,你就不清靜煩惱。如果你在無我的時候,清靜的時候,跟法相應的那一剎那,你外面顯現出來的是清靜的光,光是內射,不是外照。不像外面的光向外照,而佛光是內照,向我們心裡面照的。我們妄心生起來的時候呢,那個內照的光就有煩惱的顯現,其實光是清靜的,但是你有妄啊,所以那個妄好像有煩惱,但是一旦妄斷掉了,那個清靜光還複本源,就是清靜的體。所以光是內照,不是外照的,所以我們在接受都用妄來接受,不是用真實接受故。

何謂妄的一剎那?妄的一剎那與真的一剎那是二還是一?如何分證妄的一剎那?何以會有分證?如何能夠實現徹證?

在了解妄的一剎那,有分證,首先妄去掉以後真的顯現出來,你會產生一個清靜,首先是跟知見相應,然後跟解脫相應,跟清靜相應,跟法上清靜庄嚴相應,跟究竟空相應,跟究竟的法身相應。不斷的慢慢的趨向這個真實的實相。如果你不修就沒有辦法如果你要是修,它肯定有次第在裡面。後面講到,我們金剛般若到底在哪裡呢?在次第之中。次第又在哪裡呢?次第是講心。是講我們的妄心歸於真實的那個體,在你一念明了的時候,現前得受用,因為妄心沒有斷盡就有次第啊,妄心轉為清靜體,就像化身啊,菩薩啊。在你妄體沒有全斷之前,它有分證,這個分證過程之中,這個妄體它本身是了不可得,但是我們那個境界裡面,會出現不可思議境界。比如來講,在華嚴境界,有十住、十行、十迴向,乃至於十地,這叫次第。我們的金剛般若,我們的實相在哪裡呢?就在十地裡面。離開十地,離開這個三賢,離開我們現在六道,就沒有另外的法身可得,報身可得化身可得,實相可得就像我們現在凡夫見到這個花,這是一種境界天人見到的是琉璃世界菩薩看到這個花是六度阿修羅看到這個花是斗爭工具,阿羅漢看到這個花是空。

對立,必有六道嗎?沒有對立絕待絕對法身就會現前嗎?境界何種情形下一定是真的,何種情形下一定是假的?

法身以上的,這個花都已經一體了,從六道都是對立法身是絕對而不對立,但是絕對裡面還有一點妄在那裡微細無明在動,微細的那個一剎那的念的中間,比如來講,我們發現自己很清靜了,其實你跟它相應的那一剎那是一個相應的體,這個體產生了萬物的變化,好像外面有變化,其實是一,就是金剛,所以金剛在哪裡呢?就在我們那個妄念裡面。看到房子,在妄念裡面,離開這個妄念,全部的妄是假的,但是房子是真的。所以這個房子妄念體裡面,安立了這個房子,因為這個房子安立的這個妄念妄念全部是假的,但是妄念不斷的上升到清靜的時候,解脫的時候,到了跟法身同體的時候,那個妄念是不是全部沒有了呢?這個轉妄叫轉識成智,轉為智身,就變成妙觀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大圓鏡智,就轉智身了,轉為智身就是化身法身是沒有智的,化身裡面才有智。一切智安立,在你明了的那一剎那它已經安立了智,這個智是什麼呢?本身無亦無得。但是你明了的那一剎那,你一念覺性,覺性雖然是不可得,但是這個境界裡面安住了次第。我們在這個次第裡面如如不動就像過去禪宗裡面參禪一樣,參「念佛是誰」,但是在你參的過程中你會出現很多境界,但是禪宗里一再強調,一切境界不可以住,為什麼不可以住呢?它並不是不可以住,境界一定是真的,但是不可住,是實相,如果你不住的話就是實相,如果你住了,你就違背了實相。實相是如如不動,如如不動之體是終始不變。但是一切變化的境界不可以住,住了就離實相。你要住到這個境界裡面,就離開了實相。你以為說,你把這個境住了,以境為實相,然後變成妄見,有獨立一個我出來了。所以呢,這裡面的實相不斷的相續,出現種種境界,達到最後成佛境界,到究竟的境界。所以在華嚴裡面肯定有次第的。我們每個人不可能沒有次第。就像我們了解金剛經以後,你吃飯、穿衣、睡覺,都有變化了,但是你在實相智慧的觀察的體裡面是如如不動,但是在事實的相上面,它是有變,有變和不變的體啊。如如不動就像無所而生其心一樣。應無所住是不動之體,應無所住這句話,是動與不動空有不二之法。見一切法是叫眾生,如如不動是叫佛。佛就是眾生眾生就是佛。這個心叫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這種心建立在不動的這個體裡面,但是度無盡的眾生,無盡的眾生在這里度了。這一剎那,無盡的眾生在那裡度,度而無度,沒有一眾生可度。但是在度無盡的眾生。為什麼呢?因為念念是圓滿故。所以度眾生不疲倦故。不會感覺到很疲勞。為什麼呢?因為你無住故。因為無住沒有疲勞,你就安住,不疲勞就有力嘛,有力就可以破一切魔嘛,破一切障嘛,就可以生實相,實相現前就生法界法界就是你的實相,在一心之中顯現出來。說不變它又變,說變它又不變。終始不變,終始在變,只要你終始不變就終始在變,在變是在不變體裡面,不變在變的體裡面。如果你迷了就變到地獄餓鬼畜生了,變三惡道了。如果你不變你覺悟了,那就真如法界,跟解脫相應了。解脫,與解脫知見清靜庄嚴都是不斷的生出來。在迷覺之間,它都有變化。迷了它有一種變,覺了它還有一種變。比如說貪心貪心體有嗎?貪心體是空的,但是貪心為什麼會下地獄呢?貪心下地獄叫變。但貪心體不可得故,它就不變。如果你貪心,就必定下地獄如果你要是真心覺悟的心,它一定成佛這是個相對而言。它有變的體有不變的體。不變是悟到不變的體。如果你永遠貪下去,那就下地獄了。如果你覺得我不應該貪了就可以轉。也是一樣,如果抓住這個不變的體,一定成佛。這個過程之中,它一定會存在。如果你要是把這個東西不抓住,真如實性你沒認識到,那這個次第就不存在。

雜心是信心上的夾雜,依雜心而修是謂雜修;雜心雜修,修必無力,魔必能入,業必現前。何謂願波羅蜜?如何起修?

你就雜心,也就是雜修,就這個意思。為什麼叫雜修?雜修並不是今天念阿彌陀佛,明天金剛經,後天又是念什麼,一般人認為這個叫雜修。雜心就是什麼呢,你今天信一下,明天不信了,這個叫雜心。這個心如不動的安住下去,沒有另外的一個心,這個叫做不雜心,跟佛心相應。如果你今天這樣的跟佛在一塊,明天不跟佛在一塊,你的不動體不能如如不動的安在你自己的心裡面,你跟這個實相不能相應,你妄不能除,那麼你怎麼會產生變化呢?你怎麼會產生次第呢?就像妙法蓮華經,一發菩提心,即成等正覺。但是安住不動,實相就見證了。首先住,住能生力,力能破魔啊,就變成行,行能生力啊,你的行為可以除魔,把你所有的冤親債主,無始以來的習氣毛病啊,不斷的除掉,然後進入八地,進入迴向位,願成就了,你的願體成就了。願體就是,願而無願,無願而願,就是功德之體顯現出來。所以呢,有願即法界,無願即一心。你一心迴向法界的時候叫有願,它法界本來就是一心,又叫做無願。為什麼到八地菩薩叫願成就呢?叫願波羅蜜呢?願波羅蜜就是願而無願,無願而願,所以有願即無願,無願即有願,是故呢叫願波羅蜜。不是我們執著的那個,我們要發願啊,那個波羅蜜,那不是願波羅蜜。真正的願是達到無願的體,跟實相相應故,無願會於諸佛,有願是會於眾生,會於眾生功德成就,會於諸佛無相成就。所以無相空有不二故,這叫做八地菩薩,那就叫無畏不可思議境界。從十住的時候,信的時候就已經安住在一不亂的這個佛體了,有人勇猛精進故,或者有善知識誘導故,一剎那時間可以證八地菩薩。但是沒有精進故,你不斷的相續在那個地方,你也可以慢慢的進入到十住、十行、到十迴向,然後慢慢走。

六祖的精進與我有何不同?如何增強我們的精進力?

金剛經,把你的真實給它顯現出來。釋迦牟尼佛為什麼成道快呢?精進力量大,這個精進並不很疲倦的。像我們末法時代眾生,不可能這一心抓著就不動了,像六祖大師再來一樣,一剎那時間可以趣入,但是我們還需要種種方便。事實上我們有幾個人能真正的產生修行狀態呢?到這一狀態呢?基本上還要持戒啊,趕經懺,還要做佛事,念念阿彌陀佛,如果你真正把金剛經搞懂了,真是超情離相,那麼你可以獨立去修了,你不需要跟我在一塊了,你真的是自己在哪個地方都可以修了,跟我在一塊幹嘛。跟我在一塊無非是護持你一點善根而已。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