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福法師:《金剛經》系列開示 65

上常下福法師金剛經系列開示 

如果你通達於無為法,就能開顯我們的般若波羅蜜。如果你不了解無為法,聞到般若波羅蜜但不落於心,不進入無為,不能開顯智慧;不能開顯智慧就是妄念。離開攀緣相絕妄。在我們內心中攀緣體,我們識裡面一個攀緣相、一個愚痴相、一個分別相。什麼叫愚痴相?般若不落於心。所以無為變成有為;智慧不能落於心,不能見到實相。我們從名言上面總是認為這個體不是吧?另外有一清凈法身吧?我們有一圓滿法身吧?我們還有一個千百億化身吧?你念佛還老是求境界,這些都是攀緣,就是妄識。「如來說法無法可說」就是捨去我們攀緣體,了知我們現前的當下,把你的攀緣心斷掉。是故一切法不可以求。

般若智慧一直在你心中安住著這個體,我的身口意全部奉獻給佛了,所以你的身是清凈身,你的口是圓滿的法,你的意是一個總持,你吃飯穿衣睡覺一直安住著,這樣的下去,不離吃飯穿衣睡覺這個體。釋迦牟尼佛就是從吃飯穿衣睡覺開始講這個道理

性體本空,空其妄念。聞般若實相,其性本空故,有山河大地,說有佛可成,有眾生可度,有房子車子,都是我們的妄識,妄識就變成有,如果你了解你捨去你此身,身供養給佛,你就清凈身,你的清凈身空掉了,那你的心就空掉了。以無為為命,以法界為你身,那你不就空盪盪的嗎?身空,你感覺的是外面這個世界清凈體,即法身為身。法身空,那你境界是無住體。第二相空,你的口舍掉,整個法界變成你的口,你無處不在說法這個時候你就不需要講話了,你不講話,但天天在講話,天天講話但毫無執著,為什麼呢?一切法是我口法,法空,報身一切處在說法。沒有身口意的執著自然身口意就空掉了。意不執著身體,你的意就空掉了,你的意攝取了清凈法身圓滿的報身,你的意完全超越了這個身體,那你意不就是空的嗎?然後整個的空間整個的法界整個的意都變成清凈體了。空其妄念,空的是執著的這個識,然後跟如來相應。把身口意舍掉就是把妄念掉了。這個身是四大合和的五蘊之身,舍此身可得清凈法身我見舍掉,就變成佛陀的法見,佛陀的法是無住之法,與法界相應;你的意跟法相應,你的妄念就舍掉了。舍其妄念,空其執著。所謂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性體本空故,叫般若波羅蜜,說是這個名字,其實沒有這個名字如來無所說,空其心中攀緣如來所說無所都是當下,也就是名字相,離言說相,在你念頭斷的一剎那真如就顯現。

我們眾生還是聽不懂呢,所以佛陀打了比喻:「須菩提。於意雲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世尊打了二個比喻:一個講境一個講身,一個講身體32相80種好;一個講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微塵為小,三千大千世界為大。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是為多不?這裡面雙重意思,大小是一體的,如果你真的了解這個道理,大小是不二的。須菩提,於意雲何它是解釋前面一段話,為了解眾生般若波羅蜜,從這個說法上講般若相應的體。前面講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後面講如來有所說法不?無所說;它這二個體是相應的,它是解釋非般若波羅蜜,它是令我們眾生不要產生二種極端。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不要我執著名字,後面「如來無所說,」不要我們離開此相。因為我們不執著名字,又會離開相,不執著於這邊就執著於那一邊,眾生就是這樣子的,所以金剛經裡面左說右說無非為此故。就像六祖大師講的,你說我說空,你說我說有,三十六對;為什麼?眾生執著於有就執著於空,二邊執著,所以釋迦牟尼佛講金剛經也是繞過來繞過去的說,就是怕眾生執著於邊見,還是讓我們建立中道思想,那麼這樣說我們就很明了了。

 佛說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微塵,三千大千世界叫相,微塵就是一毛端微塵。對人來說一粒微塵能分成90根頭發,一根頭發還能分成90份,就是說我們人的心量;在這個非想非非想天,一個毛端裡面能住五百天人佛陀微塵中能見大千世界。說大亦小,說小亦大;這個大小又有什麼區別呢?三千大千世界又是個什麼樣的國土呢?像山,這個山是什麼做的,是微塵做的,所謂的山只是個名字而已,山你把它分開來就是微塵眾,哪個地方是山呢?它不過是名字而已。你到微塵中拿一個石頭過來叫山嗎?拿一個頭過來,叫山嗎?拿一個樹過來叫山嗎?就是你找不到一個山的體,沒有一真實的山存在,山是怎麼做的,山是微塵;這個微塵是小,山是相,但是我現在看到的就是一個山,小到極點的時候是沒有,什麼都沒有。這是一個念。這個山就是微塵微塵就是山。說這個山是什麼做的,前面講,佛陀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山即是微塵,沒有山可得你不能說真的有個可得。這個山是微塵眾,在這裡面可以看出來,山是個抽象的東西微塵是個細相。般若在哪裡呢?般若並不是抽象,叫細相。什麼叫月亮呢?天上有個圓的叫月亮,你到月亮裡面去以後,原來沒有月亮;原來是一塊石頭,一塊水,都是月亮的一個體,你到月亮上面去,根本找不到一個月亮的真實體月亮是個名字而已。這就是佛陀摩訶般若波羅蜜」「則非般若波羅蜜」。如果你在遠遠看著說,你從來沒有到那個山裡面去過,你不理它不管它不去觀照它,對不對呢?這個就是「非般若波羅蜜」。你必須到裡面去,才叫則般若波羅蜜。你不到裡面去就不是了。比如說,你要到山裡面去,發現山沒有了,你到廬山裡面去發現廬山沒有了,到處都是石頭樹木,大家懂得這個意思嗎?也就是你現在看到的所謂兒子眼睛兒子嗎?鼻子兒子嗎?身子兒子嗎?哪個地方兒子呢?兒子只是你身上的一塊肉而已,這里哪有兒子名字呢?這個兒子做了爸爸,即然是兒子,你的孫子為什麼不叫他爸爸兒子呢?證明只是名字而已。那你是爸爸還是兒子呢?是個抽象的是兒子而已。所以說這個名字是害死人的,叫名言。我們觀照實相的時候呢,了解他這個體是微塵眾,細細的觀察這個微塵,了不可得。三千大千世界,是代表佛陀知見微塵在三千大千世界裡面來講,是小到極細;就如說一個山(即三千大千世界),那可以抓一把土(即微塵)過來。三千大千世界代表佛的知見,來衡量微塵。用佛的知見三千大千世界來建立微塵就是了不可得

第二個,如來說法,有所說法嗎?須菩提說:無所說;這句話什麼意思呢?說三千大千世界,是所有微塵,是謂多不?你不要認為說我離開這個地球,離開這個三千大千世界,再找般若波羅蜜,所以此相就是說法。此三千大千世界是謂大相,微塵是小相。說大和小是對於世尊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這句話說的。後面講的和前面講的又是不一樣。對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謂多不?就告訴我們三千大千世界微塵眾。「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這個裡面建立什麼?建立如來之見,是以如來心來衡量微塵。我們離言說相,說是相也好,微塵也好,不就是一個意念嗎?你意念裡面大千世界,你意念微塵難道不是一念嗎?大千世界是你的一念,微塵也是你的一念,一念的微塵與一念的大千世界難道有大小的區別嗎?你好像有大小,其實念裡面是沒有大小的,大千世界微塵,名為大千世界微塵,其實不要離開大千世界也不要離開微塵,無非都是心的一念而已。

此念無非是心,這個世界就是我的心,我們的心大和小無非是一體。所以大與小之相,這個就是說法無所說是說法說法是謂無所說。這個說法告訴我們一個什麼樣的問題呢?如來開顯我們不要離開其相,其相就是般若波羅蜜。我們看到月亮的時候不執著了,又想另外找一個東西當你不再另外找一個東西了,而現在看到月亮就了解是微塵的時候,正好是如來知見如來不離相,般若波羅不離你現在看的這個月亮。這個微塵眾非微塵眾,和後面「如來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是名世界和是名微塵它是一樣的,都為假名

什麼叫假名呢?三千大千世界是我們立出的一個名,這叫說相,不離相而立假名,立假名是名不離開這個名,就是說不離我們現在的這個名,因為離名,就像離相一樣,離開這個相不能說相。三千大千世界實在是我們看到的體啊,如果你現在看到的這個體,比如這個山啊是名為山,說我現在明明看到是山,你說這個不是山,我另外找山嗎?我現在看到,就像我們說身口意,你進入般若智慧的這個體的時候,你身口意屬於佛的法身的時候,清凈之相無非是法界法界無非是庄嚴不離世界,只是舍除妄見而已;此相還是此相,只是此相是你的心,此身是你身,你這個妄身已經沒有了,變成法界就是你的身了;你已經換到那邊去了

所以你現在看到的月亮那是不一樣了,你看到三千大千世界他已經融到世界裡面去了,融到法界裡面去了,山是我清凈之身,樹木草花是我之口,你融到這個山裡面去了,山跟你是一體的;你的心跟山相印了。整個法界他就是一個比喻說法,整個三千大千世界我一心所顯,這裡面告訴我不離實相,說微塵微塵,是名微塵。雖然是名微塵而不舍故。前面說三千大千世界就是微塵,是般若的觀照,後面說微塵微塵是名微塵,是假相釋迦牟尼如來有所說法不?如來無所說;無所說就是說,為什麼就是說呢?大千世界無非說法,雖然是說法但是如來無所說,實相現前。也就是說非微塵是名微塵;既然是名微塵的話,證明說微塵就是我的心,我心就是微塵;沒有一對立微塵微塵就是我的心;世界我心我心世界

大千世界是空相是清凈的,是我的清凈心。山在哪裡?是我清凈法身樹木草木風水在哪裡?是我口。三千大千世界是空相的,哪個地方搞個山出來?名言即空;名言是空的體。南無阿彌陀佛在哪裡?是一個空叫清凈法身南無阿彌陀佛又在哪裡?無量光明無量壽命是他的報身。所以叫持名性空,持名立相,是種種微塵微塵就是山啊、土啊、水啊、草啊,即名微塵是法。三千大千世界是佛,裡面很多的草木山水,,這叫做法此法我心法,此名是我心名,是我清凈法身,是我圓滿的報身,是我們的意,你這個妄體已經沒有了。說世界世界是名世界,這裡面佛陀打了比喻說法:說微塵微塵是名微塵,證明說微塵代表法的,我們往往執名呵。

我們的妄想從哪裡來呢?就是說我有一個家,其實你那個家只是個名字而已,這個名字是空的,這個叫做法身,但是你到那個家裡面去,那個家什麼都不存在。有兒子,有孫子,有房子,有傢俱,有豬馬牛羊,叫做塵,很多塵積到一塊,叫做家,事實找不到哪個地方是家。沒有地方的家代表家是空的,叫做清凈法身家裡面的很多塵,那叫法。你心中執著於法,不知道你心中妄執於塵,是由於與法對立來了,所以我是我,法是法,不知道這個家裡面所有的法,就是我的心啊,就是我的塵,是我的口業,(口就體表法)。你知道你這個家是無所得故,知道你家裡塵是你諸法故,報身。那麼你在這裡面,你的身口意是整個的一個家,大千世界是一個家,所以此小家此大家,無非法故。過去我不寫了一個偈子嗎:無量壽佛名清凈法身,無量大願即報身,如來迴向化身什麼叫迴向呢?法身與報身迴向我們的心就是清凈化身;所以我們的化身在法報裡面。你沒有家,你沒家裡面的種種的塵,就沒有法,沒有身體,沒有這個眼耳鼻舌身,那來的意念呢?你意念沒有東西執著啊,執著也不得到啊。

家裡的塵丟掉了,法的執著也忘掉了,那你自己也就沒有了;你的意念完全是在妄裡面,在塵裡面,所以呢意念由法報生出。無住之體是我大慈父,無住之相是我大慈母慈父慈母能化育我,我這意念從哪裡來呢?法報而立,沒有法身,沒有報身就沒有我們現前的化身。沒有家沒有塵,你家裡面沒有爸爸媽媽兄弟姐妹,那你從哪裡來的,所以由塵而出。如果你沒有家根本就不成立啊,所以家是空,塵是有,有塵有有就產生意,意即化身,這個化身來自於塵,來自於根本。

如來所說不離此相建立真如。所以你們回家以後就應該知道了,此走路非走路是名走路,此世界世界是名世界,走路的人呢,此人人是名人;此眼睛眼睛是名眼睛;此耳朵非耳朵是名耳朵,都是叫名,叫做塵相。塵裡面內斷,相上外斷,外斷就是身心清凈。你走路沒有個走路體,你走路哪個腳在走路呢?腳怎麼會走路呢?腳上面沒有走的哪個相,你一直這樣觀察。所以佛教里為什麼要經行呢?我們生活在經行之中,你每天這樣走的時候,不斷的用般若智慧來觀照,此大相非相,系我之法身,此塵是非塵,是我之妙法,身舍意,你這意念舍於法故,所以我意從此生,從清凈法身生,我意從此生,是我報身,所以我們是從法報身裡面出來。我們現在是從那個地方出來,而是從那個地方執著眾生向外面走,不知道從外而向內走,所以我們微細的相也好,還是粗相也好,應該如是觀照。

須菩提,於意雲何,可以三十二相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他這句話是一起說的,前面他用三千大千世界以境來說,來作為比喻;現在他這一句話,把二個放到一塊了。「於意雲何,可以三十二相如來不?不也世尊。」這句話是一個也就是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三十二相如來不?如來無所無所去,以三十二相如來對不對呢?三十二相是我們執著的相,可以以我凡夫境界來見如來嗎?能以這個相我們來見如來嗎?我們眾生執著啊。因為前面講的,世界掉了微塵掉了,沒有如來所說,沒有法相可立,沒有般若波羅蜜可立,依實相,沒有名字。接著呢說世界不立,微塵不立,微塵不立就是不立我們的一切諸法我們現在所見到的世界不立,大不立,大不立沒有如來可得;塵境不立,小不立,小不立是法不立,沒有如來所說這個時候眾生就會產生一個疑啊,就執著了:如來三十二相是真的還是假的呢?眾生以三十二相庄嚴。後面說:「可以三十二相如來不?」和「以三十二相如來」是不一樣的。以三十二相如來,他認為三十二相就是佛,三十二相滅的時候他就看不到了;就是說你現在看到的釋迦牟尼佛三十二相,見如來不?因為眾生執著啊,以為三十二相可立,釋迦牟尼佛馬上就破除眾生疑惑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這裡面有二個體,如來的三十二相圓滿相,是來自於釋迦牟尼佛百劫修福,是無住之相,無住之圓滿體,是無生法忍裡面無住相生出來的,三十二相的體就是無住體;有住,三十二相就是住體。如果你有住於三十二相如來,那怎麼可能見到如來呢?

如來講,我們不通過般若實相觀照,直接說月亮是圓的,你就月亮是圓的,你就能說見到了月亮了嗎?你沒有見到月亮。我畫個圖形跟你講是三千大千世界,那能證明說你已經見到三千大千世界了嗎?三千大千世界是個名字而已。我把這個山的名字在你心中建立了,你說你見到山了嗎?沒有見到山,但是你見到山的時候,又離開了這個山嗎?沒有離開這個山,但是你又沒有見到這個山,為什麼呢?山的體裡面沒有一個山的體,在你意念裡面就是個形狀,是空性的,但是呢在這個形狀裡面,你找不到一個形狀的體,你沒找到。所以我們眾生,可以三十二相如來不?不也世尊

般若波羅蜜已經觀照了實相,才能夠得三十二相;三十二相是無住生心裡面顯現出來的,因為三十二相化身相,是眾生心中出來的。現在我出家相,從有住的體裡面出來的。因為我們有住,住色。每個人相貌好看不好看,都跟你有住有關係你有貪嗔痴,你的眼睛就非常難看;你耳朵聽聲音,有貪嗔痴有好壞,有善惡之分別,耳朵肯定會難看;你鼻子聞到的味道,你取善相取惡相,對你鼻子他一定有影響。

大家想一想,為什麼見色而起貪念的時候,那你將來相貌一定有貪的這個相出來,就像佛像的人,他像佛,如果那個人呢,修神像他就變成神。為何修什麼像什麼,因為他們有住故;有住就有相,此心與此相一定是相應的。釋迦牟尼佛三十二相,從無住相中生,你執著於以三十二相如來,因為你不是跟無住相應的,你當然見不到三十二相了,見不到三十二相,那麼你就不能見到無所無所去,因為你依三十二相修行,永遠見不到如來的。三十二相眾生的心相,心中有執,三十二相就見不到。後面不是講: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阿難尊者因見三十二相出家的,住在色上面,因為住色,他必定還有迷惑,證不到阿那含;釋迦牟尼佛在欏嚴經裡面破了他的色相以後,才證阿羅漢果,他以前只在初果裡面,他還被那個摩登伽女所迷。為什麼呢?因為他注重相。如果以三十二相如來,我們見到三十二相,就不應該被迷啊,為什麼阿難尊者見到三十二相,以三十二相出家,還不能破色呢?因為三十二相併非如來,三十二相是我們眾生心中色相執著於這個色相,你最多隻能是阿那含。佛陀在破心的時候,把這個三十二相掉了,住的心破掉了,三十二相是他的實相的時候,他徹底的破除了我見,三十二相是非相。以無住之心,以般若之體來修三十二相才是對的。以無住相,以實相,以般若智慧才能見到三十二相,如果你沒般若這個智慧,三十二相是得不到的。

如果你想見三十二相你必須要舍我,必須要捨去我見我執,然後跟觀照實相相應,才能夠般若相應。所以釋迦牟尼佛在欏嚴經裡面七處尋心,心在裡面嗎?心在外面嗎?心在中間嗎?心在眼睛嗎?……釋迦牟尼佛最後罵阿難眾生迷惑啊,以為真有可得阿難啊,你無始以來,六道輪迴原因只為你有可得,其實無心可得啊,用你那個心找你那個心,沒有心怎麼找呢?你心一空法界即空。原來一切色是我色,一切聲音是我聲音如果你無住的清凈跟實相相應了,跟般若相應了,此身此境此心相應了,那就是三十二相十種好。如來三十二相十種好,無住與法界相應,三十二相即是眾生相,眾生相就是三十二相

三十二相與一切眾生心不取不舍,不會有眾生可得也不會離開眾生。因為如來證到無住之心的時候他成佛了,三十二相就是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所以釋迦牟尼佛對三十二相執著的,他色聲香味觸法同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是不二的;為什麼呢?大千世界我心故,清凈法身;外面的相是我相故,圓滿報身;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變成他的意,千百億化身。所有的色跟法界的色是相應的,此色通達於外色,此聲通達於外聲,外面所有的色聲香味觸法,與他的眼耳鼻舌身意是一體的,依法身報身成就他的化身。所以釋迦牟尼佛常在定中做佛事不離法身不離報身,就是化身。但是我們眾生以為佛陀是佛身是佛身,是法身法身,報身是報身,化身化身

我們以為如來是拆開來的,其實如來三身不拆,他的清凈心是盡虛空法界的。如來在這個經典上面很多地方得很清楚,此手達於佛手,就是說這個手伸出來了,十方諸佛的手通達無礙;他把這個手一伸出來,和十方諸佛所有的手都可以握手;為什麼呢?因為他的身遍法界故;他所有的聲音,所有的諸佛都能聽得到。因為佛佛相應;所有法,法與法相應故,佛身是一體的,佛陀的法就是一體的。所以佛陀到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聽到佛陀聲音,此聲音無礙;佛陀此口是眾生心,依眾生心能會於清凈。是故手與十方諸佛的手相應,以此口說法,所有諸佛而無礙;證明他以此身與諸佛法相應,與報相應,此化身與法報不二故。所以眾生以為離開此相有另外的佛可得,不知道此身就是佛身。所以後面講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就是說不離此相,建立彼相。

這後面講「如來說三十二相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就是叫我們修般若波羅蜜,是無有立名,離名言之,就是離開文字而說。這個三十二相的名,是從這個相的體裡面出來的。因為如來無所無所去,不離三十二相;三十二相是粗相,三十二相裡面拆開了就沒有三十二相了;三十二相單獨的體是找不到的,三十二相開了,每個相有每個相的相好,一百劫修這個三十二相;那一百劫里有三十二相的體嗎?當然又不離三十二相了,三十二相就是百福,百福就是三十二相;所以。這個相是不二的。

眾生修行不能偏,應走以中道思想修行;所以我們眾生修行,從境界上講不可以三十二相如來的,必須要觀照,必須要修無住之心,但是又不離開三十二相,此相是法報化的一個體。因為眾生心裡面有三十二相化身清凈法身佛與佛見;圓滿報身是菩薩見,三十二相眾生見。眾生見到的三十二相,就是菩薩見到的無量相,而菩薩所見就是如來清凈法身;所以法報化他是一體的,既然是一體,不可以迷。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南摩阿彌陀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