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僧法師:《六祖壇經》行由品直講5 佛教的祖師與思想

六祖壇經》行由品 直講5

佛教祖師思想

   前幾天我碰到個師兄說現在要禪凈雙修,我問什麼叫禪凈雙修呢?他說禪是禪宗、凈就是凈土宗,這樣雙修才穩當呢!我說:什麼是禪?什麼是凈?哪個是佛說宗旨釋迦牟尼佛沒有立那麼多宗!只是一個教一個是宗。教是三藏十二部,對眾生不同的根基而施教化,讓明白一個宗旨一個道理:就是自性自證的道理......
    這個宗是禪。禪是指心呢,就是指我們的自性。是佛傳承自證自性的心宗。
    那位說從廬山慧遠大師開始建立凈土宗那是祖師,他前幾天講完凈土十三祖。我說我不知道有十三祖?我只知道有三十三祖。從釋迦牟尼佛的衣缽傳承,怕人不信不認可,所以釋迦牟尼佛把金縷袈裟傳給迦葉尊者迦葉尊者又傳給阿難,以這個為證明為證據,代代相傳到二十八祖達摩祖師達摩祖師中國,就傳了五位中國的第二代祖師,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然後六祖惠能。    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傳承的祖師有三十三位,怎麼又跑出那麼多祖師來呢?每個宗派都有祖師?到底哪個是佛法?哪個是正法?哪個是宣說釋迦牟尼佛的思想宗旨呢?為什麼其他宗派也有祖師呢?除釋迦牟尼佛傳承之外的其他宗派,是中國本土沒有見到釋迦牟尼佛的傳承思想而自己成立的宗派。後來人們明白了,但仍然不想捨棄自己的宗派而歸向佛的心宗。所以形成了「歸原無二路,方便有多門」的思想,應注意的是祖師只有「迦葉至六祖惠能」。「方便多門」不是究竟。古來大德開方便門是為了接引眾生,最後還得歸向不二門見性成佛。      我這么說他沒話說了釋迦牟尼佛為什麼不讓禪凈雙修呢?不讓禪凈密三修呢?就是人們學了多年,知識非常豐富,教理非常通達,可就是不明白一個很簡單的中心思想凈土就是凈心,心凈則佛土凈。
    禪也是在凈心,你心妄了心不凈就見不了自性,心不凈充滿貪嗔痴,體現不出凈土來。你那個五蘊思想裡面色受想行識充滿貪嗔痴就沒有凈土,只有穢土。八萬四千法門每宗每派歸向的是什麼呢?歸向自性呢!
    自性是什麼?自性就是凈土
    所以不知道的人要禪凈雙修,他又念佛打坐這叫修行嗎?打坐念佛目的不就是凈心嗎?
    達摩祖師當年說了衣缽至六祖就不傳了,為什麼?就不再用衣缽為證來傳承思想了,因為人們能夠接受了
    佛法印度起源,在中國發展,六祖大師門下四十三位開悟祖師(稱開悟者為祖師,只是稱呼,不是傳承的真正祖師),明心的人不計其數。
   《六祖法寶壇經》的重要在於傳承了釋迦牟尼佛的思想宗旨。到第三十三代六祖大師這里,用中國人的思想中國人的語言來宣說了,稱為「六祖法寶壇經」。壇是壇城,就是修行修法地方也就是道場三藏教理無上的法寶就容在這本經裡面了。
    所有祖師所有大德宣說的言教理論不能稱為經,中國唯一的一本經,《六祖法寶壇經》可稱為經。他是代佛宣法的。這不是沒有根據的,有衣缽傳承的,釋迦牟尼佛的衣和達摩祖師的缽,到此為止不往下傳了。
    我們現在社會上有形象代言人,釋迦牟尼佛的代言人是誰呢?前三十二位和六祖大師,這個佛陀思想寶藏就落到中國了,就落到這本法寶壇經上了。解讀三藏十二部,不明白的從這里可以找。能找到根源,你就會知道釋迦牟尼佛的思想宗旨了,就能明白釋迦牟尼所說的言教是什麼內容,是什麼思想精神。所以至重至貴的這么一本經就是《六祖法寶壇經》。是三十三位祖師脈脈相承傳承下來的。
    這不是六祖大師憑空造出、憑空想像出這個思想宗旨釋迦牟尼佛,十方三世諸佛,過去現在未來都是宣說這個思想眾生的心本來是有覺性的,本來是自凈的,因為妄執起貪嗔痴,這個心變為眾生了
    六祖大師說了,「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自性是本凈的,是因為眾生妄執,才離開正覺,不知道的人要去修,就像神秀大師說思想是:『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他用自心清凈覺悟來去掉妄執的貪嗔痴,而去成一個菩提。心是一個,貪嗔痴是覺性迷了以後出來的。六祖的思想佛教宗旨自性本凈,不用妄想執著就是修行。在清凈心上妄執一個心來去掉另一個貪嗔的心是以妄逐妄,是頭上安頭。因為心是一個,不迷就是覺,不妄即是凈。就像水不攪自清。如黃河渾濁的原因是因為從上往下不斷地奔流,它在流的過程中帶起了泥沙。你要想讓黃河水清,把奔騰的水停下來,他就會變清了。
    我們自性也一樣,是我們妄執起了貪嗔痴,所以迷了。
    萬法建立在哪呢?有個菩提滅掉貪嗔痴,它還是在自性的本覺上起妄了,這是以妄對妄呢。
    佛教思想自心本凈不要住妄,你放下妄,它自然就是凈,這個道理就是頓悟的原理,「菩提自性本來清凈,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