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不入宗教
談到宗教就離不開信仰禮拜和固定形態的儀式和儀規等,宗教是用信仰傳承了向善的理念,也同時用信仰來完善人格和道德思想教育的。人沒有覺悟之前對自然界和命運有著許多迷茫和困惑,總希望在精神上得到安慰和依靠,而宗教正是在人們思想困惑的時候用信仰來引導人們走向改惡崇善的道路。
佛教誕生在印度一個宗教信仰非常濃厚的國家,也融合了印度的宗教傳承和理念,通過信仰能使人們認識到人生與自然界善惡因果,輪迴無常的運行規律,從而化導人們去覺悟自己本有的覺性和智慧。釋迦牟尼佛在教化眾生的思想言教里,有著兩種不同的教化方式。一種是應用了傳統的宗教形式,用信仰引導眾生克己復禮依教奉行,然後達到自覺自悟的境界,另一種是教外別傳直示自性的覺悟道理。佛教里起初沒有什麼宗派,只有化導眾生的言教稱為「教」,以自覺自證為宗旨的稱之為「宗」。在後來的弘揚發展中產生了許多派別,因有各自不同觀點的覺悟思想,所以有了不同的宗派,雖然宗派很多,但是達到的覺悟是一樣的。佛教的八大宗派里,天台,賢首,三論,唯識,律宗,密宗,凈土,這七個宗是在佛說的經.律.論.三藏言教中分立出來的宗派,屬於教內所傳的。唯有『禪宗'不屬於三藏教理中所傳,而是佛陀在言教外別傳的心宗,以體悟自證為宗旨的法門。
佛陀為什麼要另傳心宗呢?在佛陀說法的四十九年中都是在應眾生的根基而說法,眾生的思想認識不同所說的法不同,而教外別傳的心法是直對大乘根基的人,以不設方便的『頓悟』般若法來明理以及證悟自性的。這一心地法門是釋迦牟尼佛親傳迦葉尊者,阿難尊者乃至馬鳴,龍樹菩薩至二十八祖達摩祖師,以心印心代代相傳一直綿延至今,人們稱為禪宗,是心宗的意思。禪宗從印度到中國始終沒有融合宗教的信仰崇拜祈禱等形式,以本來具有的清凈『自性』為修行的方向,在五蘊:『色.受.想.行.識』的覺知中『直見』本有.不染.不動的諸法本體實相。
佛陀在說法的四十九年中,二十二年是在說般若法,而禪宗就是經過觀照般若直顯實相般若的法門,大藏經里所有的般若經典也都是在開示禪法,開顯智慧的般若經典也是修禪的理論依據。為了使學佛者不迷於追逐外相而忘卻了自心的覺悟,禪宗始終是「以自心為導向,以無妄念為宗旨,以無相為體,以無住為本」,在禪修的過程中沒有禮拜,念誦,祈禱等宗教儀式,只在行.走.坐.卧四威儀中觀照自心離妄悟真,而至破迷開悟明心見性。
所以釋迦牟尼佛說:吾有一「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法』傳於迦葉尊者」,這即是心宗後稱之為『禪』是純正的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