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因法師:嶺南第一寶剎——南華禪寺

嶺南第一寶剎——南華禪寺             釋惟因     南華禪寺座落在曲江縣馬壩南郊曹溪之畔,是我國著名的佛教古剎,又是禪宗六祖惠能弘揚禪寺的發源地。始建於南北朝梁武帝天監元年(公元502年),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八十多年歷史。     據史料載,梁武帝天監元年,印度高僧智葯三藏航海至粵,北上途經曹溪,「掬水飲之,香味異常」,「四顧群山、峰巒奇秀」,「宛如西天寶林山也。」遂建議在此建寺。時韶州牧侯敬中,將此議表奏武帝。天監三年寺建成,梁武帝賜額「寶林寺」。     相隔一百七十年,即唐高宗儀風二年(公元677年)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來寺弘法,南華禪寺成為禪宗道場。唐代萬歲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女皇武則天特賜水晶缽盂磨衲袈裟等物。唐中宗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將寶林寺賜改為「中與寺」。神龍三年又賜改為「法泉寺」。宋太祖趙匡胤於開寶元年(公元968年)敕賜「南華禪寺」沿稱至今。     六祖惠能,誕生於唐貞觀十二年二月初八日,是廣東新興人,祖籍北京房山。其父廬公早亡,老母孤遺,艱辛貧乏,於市賣柴度日。年二十四,往湖北黃梅武東山禪寺參禮五祖學佛法,舂米八月余。一日,五祖命門人各作一偈,若悟大意,即付衣法,為第六代祖。時有神秀上座,書偈於南廊壁間,呈心所見。偈曰: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祖知神秀入門未得,令門人盡誦此偈,惠能不識字,聽了亦言有偈,請江洲別駕張日用為書。惠能偈曰: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書此偈己,徒眾無不嗟訝。次日,五祖潛至碓坊,見能腰石舂米,乃問曰:「米熟也未?」惠能曰:「米熟久矣,猶欠篩在。」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能三鼓入室,聞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遂啟祖言:「……何期自性能生萬法」。祖知悟本性,印證受法,便傳頓教及衣缽,為第六代祖。回至四會,避難於獵人隊中十五載,後到廣州光孝寺剃髮受戒。     六祖惠能到曹溪南華禪寺,傳授禪法三十七年,得法弟子四十三人,傳播全國各地,形成河北臨濟、湖南溈仰、江西曹洞、廣東雲門南京法眼等五宗,即所謂「一花五葉」。法眼宗遠播於泰國、朝鮮,曹洞、臨濟盛行於日本雲門臨濟更遠播於歐美,故南華禪寺有祖庭之稱。     唐玄宗先天二年八月初三日,六祖示寂於新興縣國恩寺,次年遷真身並所傳衣缽回曹溪,師春秋七十有六,門人法海集《六祖法寶壇經》流行於世。事跡載於唐尚書王維,刺史柳宗元、剌史劉禹錫等碑。     唐憲宗謚大師曰:大鑒禪師,塔曰元和靈照。     宋太宗加謚大鑒真禪師。     宋仁宗加謚大鑒真空普覺禪師。     宋神宗加謚大鑒真空普覺圓明禪師。     梁考天監初,智葯尊者化曹侯開山建寶林寺,其基地似在左邊,即今南華精舍之下。唐儀鳳初年,六祖來此,已閱一百七十年,舊寺隋末兵火所燹已定,山場歸陳姓管業,六祖欲恢復舊寺,時陳亞仙先人墳地已葬寺之右邊矣。六祖感動天王定界,亞仙乞留祖墓,保存至今。故當日六祖造寺,其寺牆外為陳亞仙祖墳,墓右為龍潭,六祖降龍脫化,欲湮其潭,以建僧舍,工未半而祖入滅,後弟子奉祖肉身築塔於亞仙祖墳前。     萬曆二十八年庚子秋,憨山清公,入山重與祖庭,閱時八載,工程及半,以魔事去,後雖重來,不久示寂。     康熙年間,經平南王尚可喜重修,填塞龍潭,將全寺殿宇移置陳亞仙祖墳右。靈照塔下,即為空地。     民國23年(公元1934年)虛雲和尚承李漢魂居士邀請,從福建鼓山來住持南華寺。新建大雄寶殿,將舊日清代康熙年間平南王尚可喜所建之大殿拆卸,向東移建新大殿於塔前,即以靈照塔作殿之靠背。     經過十年建設,除保存靈照塔及六祖殿外,計自曹溪門,至卓錫泉,由南至北深一百五十一丈;由東邊寺牆至禪堂西壁,廣三十九丈五尺,總計新建殿堂房宇庵塔約二百四十三楹,塑造大殿及兩序大小佛像共計約六百九十尊,內有五丈高全身大佛三尊。     築殿基時,土中挖出千佛鐵塔一座,高尋丈為清代雍正時造,移鐵塔於鼓樓下。建香積廚時,土中挖出千僧大飯鍋一具,元代物也,移置大殿後,觀音菩薩前。大銅鍾,為宋代物,埋土中,出而懸之鍾樓。     設立禪堂靜坐打禪七,以續慧命;設戒律學院,培植僧才;建無盡庵,以為女眾清修之所;建海會塔並念佛堂,以利冥陽;訂立規章制度,俾資遵守。     民國32年(公元1943年)虛雲和尚移錫雲門寺。南華禪寺由復仁和尚住持。     南華禪寺殿宇屬古代建築,歷代幾經修建,現寺內所存的建築物,除靈照塔外,其餘殿宇,乃是1934年虛雲和尚修建,以後陸續做過修繕。六祖殿在1981年重修。全寺建築面積有一萬二千多平方米,整體為中軸線平面布局,分為曹溪門、放生池、寶林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靈照塔、六祖殿、方丈室,還有鍾樓、鼓樓等建築群組成。寺後有卓錫朱(俗稱九龍泉),傳說是六祖浣洗袈裟的清泉水,終年流通不絕,清徹冰涼。寶林山中,周圍古樹繁茂,環境幽靜,鳥語花香,特別是幾株稀有的老水松,生長期數百年,高數十米,直插雲天,更是引人入勝。     這座千年古剎,還珍藏著許多有價值的歷史文物,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是中國寶貴的文化遺產對於研究我國文化和古建築、碑銘、玉雕、木刻、泥塑、刺繡、銅鑄、冶煉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還有清刻《龍藏》一部,《磧砂藏》一部。     解放後,人民政府對座古寺和寺內外歷史文物很重視,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曾多次撥款修繕,並發布命令採取各種措施,加以保護。現在這座千處古剎,依舊「禪光普照,佛日增輝。」它既是佛教徒眾的活動場所,又是人民群眾參觀遊覽的勝地。     感謝政府關懷,本寺僧人,有機會學習,還有人民代表,政協委員,落實宗教政策,每天早晚課誦、禪堂靜坐生活安定,辦有僧伽培訓班,培育青年僧人。近年傳戒三次。每年農曆二月初八與八月初二、兩個香會,接待遊客過萬,有齋堂,供應遊客飯菜;有招待所,方便客人住宿,保護歷史文物,作出貢獻,評為先進單位。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