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法師:趣品《圓覺經》之三

趣品《圓覺經》之三

(經序) 

如是我聞。
 

這個「如是我聞」呀,不是佛說的,而是在佛陀涅槃以後,第一次結集佛經的時候,阿難尊者,坐在法座上面,開口,第一句就說這個。

為啥呢?因為呀,這位阿難尊者長得太英俊了,是一位當時著名的大帥哥,往法座上面一坐,那真是光彩照人呀!他不光帥,長的還特像佛陀,咋個像法呢?據佛經記載,佛陀具有32種好相,哦,就是32種有別於常人的,而且分外莊嚴相貌特徵啊。

阿難尊者呢,他竟然具有其中的30種,那不就太像佛陀了嘛!所以呀,當阿難尊者坐在法座之上,如果開口就直接說法的話,人家還以為,您阿難尊者成佛了呢。因為,您所說的法,和佛陀完全一樣呀!

所以呢,這阿難尊者,每登法座,說法之前,先聲明,下面我所說的法呀,不是俺自己的,而是俺從世尊那裡親耳聽來的,這些,都是佛陀以前所說妙法呀!

——「如是我聞」呢,就是這個意思。

同時呢,這四個字也不阿難尊者自己發明的,而是在佛陀即將涅槃的時候,由大阿羅漢阿那律尊者,提醒阿難尊者,特別向佛陀問了四個最重要的問題,專業術語叫做「四事問佛」,請佛陀解答,這是其中之一。

 

——哪四個問題呢?佛陀是怎樣回答的呢?

學佛的人基本都知道,因為太重要了那就是:

一、佛涅槃後,將來結集佛經的時候,經文的最前面,應當用哪句話才能夠區別於外道經典,並且讓大家相信是佛說的呢?

——對此啊,佛陀的回答就是:如是我聞。

——如果依照《大般涅槃經,遺教品》呢,佛陀的回答還要多一些:「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某方某處,與諸四眾說是經。」

因為當時的印度外道們呢,他們祖師留下的經典,都用一些「阿」之類的咒音開頭,比較玄乎。於是,佛經用「如是我聞」這樣平實的語句開頭,就顯得既莊重,又真實了。

——啥叫「外道」呢?心外求法,名為外道。這個詞本來呢,是中性詞,並不帶有歧視性,因為,它只是表明了,大家所修行方法教義內容是不一樣的而已。佛法,究其根本,處處不離心性,處處反境界歸心,所以也叫做「心法」,也叫做「內明」。

——哎,咱佛法是內省、內觀、內明、內覺之法,正和其它那些印度修行人大不同啊!所以呢,相對於咱的內覺,就把它們叫做「外道」啦。

在咱們泱泱中華大國,儒家有一個流派,那就是宋明之際的陸、王「心學」,南宋的陸象山先生倡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甚至主張治學應當「不立文字」。乃至其後的集大成者,明代全能大儒,王陽明先生,標立「聖人之學,心學也」,一同被尊為「心學」宗師。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們是從佛教當中多有借鑒哪!

佛陀統稱為「外道」的那些印度修行人呢,雖然也很了不起也有禪定也有學問也有咒語也有法術,等等。但是,他們最終並不能夠完全回歸心源頭,不能夠從心性當中獲得徹底的覺悟,仍然對於某些事物極為執著,與佛法有著根本的差別。因此,佛陀才依據他們的教義把他們叫做「外道」啊。

 

二、佛在世時,弟子們以佛為師,那麼,佛陀涅槃以後,弟子們應當以誰為師呢?

——對此啊,佛陀的回答是:以戒為師

這個戒,梵文叫做「波羅提木叉」,佛陀在《佛遺教經》當中,說得特別明白:

「汝等比丘,於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暗遇明,貧人得寶。當知此則是汝等大師,若我住世,無異此也。」

——那麼,出家比丘,也包括比丘尼,等等,咱以戒為師,應當不要幹些啥事兒呢?哪些事情,是佛陀不允許我們去做的呢?

這些內容,本來屬於戒律范疇,不允許家人學習的,也不應當公然講說,因為這是內部文件,不宜公開呀!

 

大唐盛世的時候,咱們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李世民先生,他就很清楚佛教的這個規矩,雖然是皇帝,他也不敢去破壞。為啥呢?那顯得自己多無知呀!連佛教常識都不知道,哪有資格做天朝的皇帝呢!太丟臉啦!

——於是,他很煩惱。為啥呢?因為,按照歷朝歷代以來的慣例,和尚家了就不再交稅了。而且,只要他不違犯國法,您任何官員,都沒有資格管他,就算他整天吃喝玩樂,不修行——這不犯法呀!您竟然拿他沒辦法

——這咋行呢!將來這地痞、流氓都混到了和尚隊伍裡面,嗨嗨,您還管不了他,這,這不亂套了嗎!

哎,天無絕人之路,咱太宗皇帝手下那是人才輩出哇!有人就稟報啦,說陛下呀,佛教戒律咱的確是不能學的,偷偷看都不行,那叫「盜法」呀!

但是呢,釋迦牟尼佛他未卜先知啊,他早就知道有這一天,所以呀,他特意給陛下您准備了一部佛經,嘿嘿,佛經咱是可以看的呀!裡面呢,把和尚尼姑們,不應該做的事情,都講出來了,特意請您這部經來管理他們的呀!

——嗬嗬,有這等好事!哎呀,阿彌陀佛佛祖慈悲呀!趕快把這部佛經,去給朕請來!

——於是,唐太宗李世民,就看到了這部《佛遺教經》,仔細品讀之後,龍顏大悅呀!命令御書房抄寫數千冊,責令各州縣官員人手一冊,仔細學習,並以此來約束轄區內的僧人如有違反者,送僧官(咳,就大略相當於咱現在的佛教協會吧。不同之處呢,僧官都由高僧任職,享受國家待遇的)查辦。情節嚴重者,先革其僧籍,恢復俗人身份,再依照國法懲處。

 

所以呀,這部《佛遺教經》,既是佛陀弟子們的遺囑,同時呢,也是用它來讓大家監督出家人修行的呀!

關於出家人不該做些什麼,怎樣才叫做以戒為師,《佛遺教經》當中,基本上都說清楚了。歸結起來,與當今社會現狀有關聯的,大約有下面幾點,咱用白話文把意思寫出來,供大家參考:

(一)出家人持戒不可以生意不可以房子、買地,不可以養殖或者放牧,也不可以種植農產品,總之,應當遠離一切財產財寶就像避開火坑一樣;

(二)也不可以開荒種地,不可以開葯看病,不可以算命、看風水,而且,生活要簡朴,少吃少用。那靠啥生活呢?依靠信眾布施供養為生,佛陀這叫做「清凈自活」;

(三)出家人不可以參與國事,不可以做外交使者不可以學習鬼咒畫符,不可以煉丹葯求長生不老,不可以喜好結交權貴富人;乃至於對於某些人特別親近,或者對於某些人特別輕視,都是不可以的;

(四)那麼,出家人應當做啥呢?應當隨時端正自己的心念,尋求解脫不可以故意掩藏自己的缺點,而用自己修行得到的神奇本領去炫耀,迷惑信眾們。對於信眾供養飲食衣服卧具和藥品,不能貪婪,基本夠用就行,也不應當大量地儲存起來。

——佛陀說了,這幾點就是出家人持戒的基本要求啊!

其實呢,還有最重要的五條,佛陀沒講,因為講了無數遍啦,不必再重複,那就五戒呀!但是要把其中的「不邪淫」,改為「不淫慾」才合適。

 

當我把這些內容,都清清楚楚地,按照文言文的意思,用白話文寫出來以後,肯定有不少人都在罵我,這個超然小子,真該死啊!你存心想斷了俺的生計不成!

——各位大爺,您多包涵哪!不是俺存心要寫的,只是,這不寫出來,俺對不起釋迦老子的栽培呀!

 

三、佛在世時,弟子們依止佛陀而安住修行,那麼,佛陀涅槃以後,弟子們應當依止誰而安住呢?

——對此啊,佛陀的回答是:依四念處而住。

本來呢,有些弟子,問這個問題,是想請世尊指定一個接班人,那不就好辦了嗎?以後,聽他的就可以啦!

——當時,有沒有夠資格的接班人呢?

——太多啦!一抓一大把,菩薩羅漢,證果聖僧,不知道有多少啊!您說五百羅漢?嗨,那隻是冰山的一角呀!

 

然而,佛陀並沒有讓大家,以後,依止某個人來安住修行,反而,卻把弟子們,統統交付給了一個法門——四念處

——為啥呢?因為這個人哪,他都有缺點都有毛病,除了佛陀以外,沒人敢說自己,沒有習氣毛病的,是圓滿的。所以呢,人哪,是靠不住地。哎,其實不是靠不住,而是呢,都經不起別人挑刺兒這一挑,您哪,就不完美啦!

——而法就不同了,它看不見呀!沒膚色,沒個頭,不吃飯,不屙屎,不撒尿,不會說話,不會放屁,不是男,不是女,不在東,不在西,各位,請您挑挑它的毛病吧!

——哦?您不挑啦?對頭,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呀!

 

啥叫「法門」呢?很簡單,就是一種修行方法,它可以把大家引入佛陀境界,像一扇門一樣,一旦打開了就可以大搖大擺,登堂入室啦!

是個人就知道,這佛法呢,有八萬四千法門,多得數不清呀!那麼,哪個法門,最有代表性,最適合所有的佛弟子們,安住修行呢?

——哎,就是這個「四念處」。

——漢傳佛教、南傳佛教、藏傳佛教,所有的大德高僧們,對此啊,都沒有異議。因為呢,這是佛陀所授記的,聖言量啊!

 

——好,咱一塊兒來看看,啥叫「四念處」呢?咋修行呢?

所謂的「四念處」呀,就是四種正心念的觀察方法。第一呢,叫做「身念處」,觀察的方法呢?就是「觀身不凈」;第二呢,叫做「受念處」,觀察的方法呢?就是「觀受是苦」;第三呢,叫做「心念處」,觀察的方法呢?就是「觀心無常」;第四呢,叫做「法念處」,觀察的方法呢?就是「觀法無我」。

 

這第一身念處,咋觀呢?為啥身體不凈的呢?

「身念處」,顧名思義,就是要觀察咱自己的這個身體,看看哪,它是清凈。咋觀察呢?您哪,先研究一下自己的身體是從哪兒來的。哎,這一研究就清楚了,咱不是孫悟空啊,不是石頭縫裡面蹦出來的,而是從母親身體裡面,經過十月懷胎以後呢,分娩出來的。

那您出來的時候,是啥景象呢?是隔著娘的肚皮,用騰挪大法,一下子閃出來的嗎?哦,一般人還沒功夫。是啊,順產的話,咱們都是母親,拼盡了全身的力氣,楞從產道裡面給擠出來啦。不容易呀!娘不容易,咱也不容易呀!

再看您出來前後,陪伴您的,先是紅色的血水,又腥又臭;然後胎衣破了,羊水流了出來;再然後,母親開始疼痛,收縮,經過了幾個鍾頭的努力,順利的話,您的腦袋,終於擠出來了——唉,大半個

紅彤彤的,為啥呢?這生存壓力太大啦!磨損也挺嚴重的呀!從裡到外,裡面是溫暖的羊水,外面是涼嗖嗖的風,您不由得感慨:唉,來了這么多回,這地球啊,環境越來越惡劣啦!

後面咱就不說了,總之,咱出來的這個環境人人都一樣,實在是算不上清凈呀!哎,專業名詞,這叫做「來處不凈」。

虛雲老和尚,還有過去的大德們,把這里叫做「血窟窿」,不算文雅,但是呢,還挺貼切地。一旦有弟子修行偷懶,虛雲老和尚就會罵他:我看你是血窟窿還沒鑽夠!

——那麼,這血窟窿,咱是咋鑽進去的呢?

——那您得往前面,再觀察一下了。

往前到啥時候呢?那要追溯到投胎的時候,就清楚了。

細節呢,咱不必多說,不合適呀!概括一下呢,《楞嚴經》上面說的明白,當時,咱的父母呢,那是「欲氣粗濁,腥臊交媾,膿血雜亂」啊!

佛經裡面的文字含義非常深廣,非常精微。咱就說其中「腥臊」這兩個字,相當準確呀!指的是啥呢?是說父精母卵,以及它的氣味。男子呢,是腥臭;女性呢,是臊臭;總之呢,就是臭味相投呀!

咱自己呢?也是一樣,人家臭味相投,和咱有啥關係呀!本來沒有。可是,咱有點兒不安分,多生多世的慾望心起來了,於是,咱就加入了進去,唉,嗖地一下子——咱的中陰身,投胎去了

於是呢,「腥臊」的父精母卵,加上咱的中陰身,就成為了咱們的身體種子。毫無疑問,它也不上清凈,專業名詞,這叫做「種子不凈」。

在「種子不凈」和「來處不凈」的基礎上,咱再仔細觀察,會發現:「食物不凈」,都是地里的糞、尿、泥土等等長出來的呀!「組成不凈」,人人都會流汗,皮膚等等最終都會轉變成為污垢啊!「排泄不凈」,大小便,確實不凈呀!「究竟不凈」,唉——找了半天,沒找到清凈地方呀!

這樣一觀察,結果很清楚,咱的身體清凈。無論是美女,還是帥哥,身體都不清凈,於是乎,還有啥好貪愛的呢!這個淫慾心呀,慾望之火啊,也就隨著咱的觀察,慢慢息滅了

 

這第二「受念處」咋觀呢?為啥感受最終都是苦呢?

「受念處」,顧名思義,就是要仔細地觀察一下,咱們的感受,到底是樂還是苦。

——有人會說了,感受嘛,當然是有樂有苦啦!

您說的很對,不過呢,還不全面,也不深入。咱看看佛陀是咋說的吧。

先說這個「受」,啥叫「受」呢?是的,就是感受。誰感受誰呢?五根感受五塵。那第六意根對於法塵的感受,咋不算在裡面呢?因為,它屬於後面的「心念處」,咱後面再討論。

好,這個「受」,就是咱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感受境界當中的色、聲、香、味、觸。

哎,咱的眼睛,一旦面對著色相就會感受到它的形狀、明暗、色彩、大小,等等,不一而足哇。如果面對著的是美景呢?心裡就會感到愉悅,這就是「樂受」;如果面對著的是慘象呢?心裡就會感到悲傷,這就是「苦受」。如果面對著的是平常景象呢?心裡就沒有明顯的苦樂感受,比較平淡這就是「不苦不樂受」。

三種呢,就是佛陀對於「受」的簡要分類。然後,通過進一步地深入觀察,佛陀幫助我們認識到,這三種「受」,最終都是苦,最終都沒啥樂趣可言呀。

 

各位兄弟姐妹,當您面對著災難等等悲慘景象,心裡產生了有些悲傷的「苦受」的時候,您是否會覺得苦呢?哦,只要不是心理變態,正常人都是的。是啊,專業名詞,這叫做「苦苦」,逆境之苦,本來就苦啊!

當您面對著美麗風景,心裡產生了愉悅的「樂受」的時候,當然啦,此時,您是不苦的。不過,很快,您是否會在心裡感慨:「唉,好花不常開,美景不長在呀!這美麗的風景,太少見啦!不在俺的窗戶外面呀!」——此時,您的心裡,實際上已經丟失了剛才的「樂受」,它被破壞了,轉變成為一種遺憾,甚至是傷感了,於是,就不再是「樂受」,而是「苦受」啦!專業名詞,這叫做「壞苦」。

——人們哪,所有的歡樂,都將會一去不復返呀,都是無常的呀,可大家,為啥偏要追求這無常而短暫的,沒啥意義的「樂受」呢!

當您面對著平常景象,心裡沒有明顯的苦樂感受,比較平淡,處於「不苦不樂受」的時候,實際上,咱們的人生當中,大多數情況都是如此啊。此時呢,表面上您是不苦的。

但是,仔細觀察一下呢,您就會發現,心裡的感受,雖然似乎不苦也不樂,卻還是非常豐富的。哎,咱面對的,一會兒是人,一會兒是物;一會兒是紅,一會兒是白;一會兒簡單單,一會兒繽紛萬象。咱這眼睛裡面呢,難得消停呀!心裡的感受呢?千變萬化,有點兒亂啊!以後會咋樣呢?心裡沒底呀!有意思嗎?沒啥意思,無聊啊!

——這種情況時時都會發生,此時,您心裡其實就是一種相對輕微的苦受,一種無奈,一種漂泊之感,一種沒有辦法停下來的遷流變化,專業名詞,叫做「行苦」。

 

以上呢,是眼根對於色塵的感受,其它,耳根對於聲塵,鼻根對於香塵,舌根對於味塵,身根對於觸塵,觀察的方法和結果也都是一樣的,無非是「苦苦」、「壞苦」和「行苦」啊!咱就不再重複啦。

 

這第三「心念處」咋觀呢?為啥說心念無常的呢?

心念處」,顧名思義,就是咱來觀察一下自己心中念頭,看看它是否長久,是否能夠持之以恆呀!

啥叫做「心念」呢?哎,它就是咱自己的第六意識對於法塵境界,進行的思維分別。「法塵境界」是啥呢?差不多,就是一切外在事物吧,當然,也包括這些事物,留在咱心裡的那些素材——行話叫做「六塵緣影」。

各位兄弟姐妹,當咱的第六意識也就是咱的思維心,面對著種種法塵境界的時候,您會發現它會迅速地進行分別思考,會得出種種數不清的「結論」——就是咱的看法呀!

但是呢,咱真有一成不變的看法嗎?

您回想一下,小時候,咱看故事片,閱讀童話書,把人呢,直接分成了好人」和「壞人」。如今呢?您看看自己,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呢?

——說自己是好人的,到了沒人地方,多半兒會心裡沒底,難免發虛呀!說自己是壞人的,嗨,也真壞不到哪兒去呀!

——這人哪,遠遠比好和壞,要復雜千百萬倍呀!

所以說,咱這心裡的念頭,以及心念思考所得出的結論和看法,它不是一成不變的,它不長久呀!甚至,每天,每個小時,每分鍾,每秒鍾,都在不斷變化當中啊!

——哎,這就叫做「觀心無常」。實際情況,確實如此。

——因此呢,咱就不應過分堅持自己的看法,因為,它會變。也不應當過於相信自己對於事物的認識,因為,它往往並不全面呀!

——這樣的觀察,可以破除咱們對於心念的執著,實際上,也就破除了對於自我」的執著,行話呢,叫做「我執」。因為,人們哪,往往會把第六意識的這個思想心,當做是「自我」呀。而實際上呢?它並不完全可信。

對此,佛陀在《四十二章經》裡面說的很清楚:「佛言: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與色會,色會即禍生。得阿羅漢已,乃可信汝意。」

——那咋辦呢?咱還沒有得阿羅漢果,那咱應該相信誰呢?

——作為學佛人來說,咱應該相信佛陀,相信佛經,相信真正的善知識。這樣呢,咱就有了主心骨,有了人生方向,在漫漫長夜裡,有了曙光呀。

 

這第四「法念處」咋觀呢?為啥說一切法最終都沒有主宰之「我」呢?

「法念處」顧名思義,就是咱來觀察一下,一切法,也就是萬事萬物,到底由誰來主宰?有沒有個不變的主宰者——「我」呢?有沒有固定的屬性——「我」呢?

啥叫「我」?其一是指主宰者;其二是指固有的屬性呀!

好,各位兄弟姐妹,咱仔細來觀察一下,萬事萬物,背後的那個「主宰者」在哪裡?萬事萬物,到底有沒有「固有的屬性」呢?

 

——有人說了,有啊!這天地萬物,都由萬能的「上帝」做主啊!

——好,既然您這么說,咱來觀察一下。首先請問:這位「萬能的上帝」,它是不是愛護一切世人,愛護一切生靈呢?

——當然是啦!上帝世人啊!

——啊,假的,假的!為啥呢?因為既然上帝是萬能的,同時它又愛世人那人世間不應該有災難了呀!要知道,這災難也是萬能的上帝創造的呀!這說明,它有點兒壞呀!它不愛世人呀!它是假的呀!

——may god! 願上帝寬恕你這惡人吧!要知道,上帝創造災難,就是懲罰你們這些惡人的呀!

——嘿嘿,還是假的!為啥呢?如果說上帝創造災難是為了懲罰惡人那就說明,所有的那些,在災難當中死去的人都是惡人啦!於是,唐山大地震當中死去的幾十萬人都是惡人;汶川大地震當中死去的八、九萬人都是惡人印尼海嘯當中,被海浪捲走的二十萬人都是惡人。等等,等等。這樣看來,在上帝眼裡,都是惡人呀!這位上帝的心眼兒,也太小了吧!

——may god! may god! 您寬恕這個魔鬼吧!

——嘿嘿,俺還有最後一個問題,請問,人的生死,是否由上帝做主呢?

——當然啦!一切都由萬能的上帝做主呀!

——嘿嘿,假的,假的!完全假的呀!為啥呢?既然上帝是萬能的,它就可以主宰人的生和死,如果它真愛世人的話,那為啥不讓世人都長生不老呢?為啥,它要把世人一個個都弄死呢?這不完全是假的嗎!

 

——很清楚,所謂萬能的造物主,根本就不存在呀!否則的話,萬物由它創造,它由誰來創造呢?它不由別人創造,那憑啥,它就可以創造別人呢?荒謬呀!

 

——有人說了,啊,佛陀開示過,萬法唯心造,大概,這個「心」就是主宰者吧?

——您說的是哪個「心」呢?

——如果說的是思維心,哎呦,那太棒啦!心想事成啊!俺擁護您做老大!俺需要啥,只要這么一想,它就來了,真好呀!咱這兒可以比得上極樂世界啦!只不過,嘿嘿,這本事,恐怕連您也沒把握吧!

——如果您說的是清凈心,真如本性圓滿覺性,等等。嘿嘿,據俺所知,那裡面恐怕沒啥造作吧!它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太會去創造出啥東西呀!一創造就有生滅了呀!況且,它一造作,就是染污就不清凈了呀!還叫啥清凈心呢!

——在這倆心之外,您找不到別的心了。所以呀,萬法唯心,是說萬法唯心所感、唯心所現呀!而一切的感應和顯現呢,也都離不開因緣,並不是說有個心,可以主宰世界呀!

 

——那麼,萬事萬物,有沒有自己的固有屬性呢?

——不可能有呀!因為一切都在變化當中,都是無常啊!

——有人忽然明白了,一拍腦門,哎,對了,無常和空性,就是萬事萬物的固有屬性呀!佛法,就是永恆不變真理呀!

——放屁!純粹放狗屁!為啥呢?這「無常」要是固有屬性的話,那為啥佛陀在《大般涅槃經》裡面,說佛性具有「常、樂、我、凈」四德呢?難道佛陀會打妄語嗎!

——如果「空性」是事物固有屬性的話,那麼,您用拳頭,狠狠地捶水泥牆一下子,看看它空不空呢!是不是可以像六祖大師那樣,刀可以穿過脖子,刀和脖子都沒事兒。您的拳頭可以穿過牆壁,手和牆壁都沒事兒呢?

——如果說,佛法當中真有什麼永恆真理的話,那就簡單了,佛陀要把這個永恆真理教給大家,咱一下子就成佛了,還用得在這輪迴嗎?

——要知道,這個「空」和「空性」,一旦到了咱凡夫的分別心裡面,它就不空了呀!它就變成「有」了呀!要知道,這個佛法,和其中的種種妙理,也不是實有的呀!

——所以說,一切法,也就是萬事萬物,都沒有背後的主宰者,也都沒有什麼固有屬性呀!

——哎,這就叫做「觀法無我」,本來就如此啊。這樣的觀察,可以破除咱們對於事物實有的執著,專業名詞,叫做「法執」。

然後呢?諸法皆空之處,靈知不昧,得大自在呀!

 

關於依「四念處」而住,咱就先品味到這兒。下面,是阿難尊者問佛四事的最後一事。

 

四、佛在世時,惡性破戒比丘,由佛陀來調服,那麼,佛陀涅槃以後,由誰來調服惡性比丘呢?

——對此啊,佛陀的回答是:默摒之。

——啥叫「比丘」,啥叫「惡性比丘」呢?

——「比丘」就是指已經受了全部出家戒律僧人,女眾則稱之為「比丘尼」。這個比丘呢,意思是「乞士」,這個詞很有意思,哎,大不同於「乞丐」呀!因為呢,「士」的意思很豐富,既可以指知識分子,又可以是未婚男子通稱,還可以是對某些人的美稱,總之,是指一個有身份地位的人。比如,當我們在說「各界人士」的時候,往往指的是人群當中的精英分子呀!

因此呢,比丘雖然依靠乞食為生,哎,就是要飯呀!但是呢,卻完全不同於乞丐,而是一位有尊嚴的乞討者——因為,我們並不是由於好吃懶做,或者是國破家亡才乞討的,而是呢?遵照佛陀的教導,遵行無為之法,為了自己和大家的解脫而乞討的呀!

——有人就說了:你、你這和尚真能忽悠,還、還尊嚴呢,討、討、討飯能有尊嚴呀!

——哎,您別激動,這就是您哪,少見多怪咯!

各位兄弟姐妹,您到過印度嗎?見過印度民眾所尊崇的「聖人」們嗎?

——嘿嘿,那些,都是些討飯的修行人呀。

——只不過呢,唉,國情不同啦,這比丘到了咱天朝大國,挨家挨戶去討飯,老百姓們哪,都直翻白眼兒呀!沒轍,大德高僧們,看看這條路行不通,就只好走佛陀允許的另一條路了,哎,那就是在寺廟修行,等待信眾們的供養。其實呢?和乞食一個道理呀!都是無為解脫之道啊!

——那麼,啥叫「惡性比丘」呢?

——就是指那些,雖然受了全部出家戒律,但是,卻毫無廉恥,故意不遵守的人。尤其是指對於根本戒律,比如,男女之間的淫慾行為,也包括同xing戀行為。只要故意違反,行為發生,立即就失去了戒體,失去了僧格。還包括那些大量貪污寺院財產的人,無論你是方丈,還是當家,等等,故意偷盜大量的常住財物品,就違犯了根本戒律,失去戒體,轉變成為惡性比丘

——各位學佛者,請遠離這些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啊!

——有人說,嗨,這事兒啊,哪能讓別人知道呢!神不知,鬼不覺呀!

——哎,惡性比丘就是這樣想的。明知故犯,藏污納垢,裝作很清凈樣子,為啥呢?繼續混飯吃呀!

——這些人,佛陀把他們叫做「獅子身上蟲」,從根本上破壞佛法的,就是這些無恥的人呀!

——又有說了,食色性也,這事兒,人他需要啊!你們這佛教也太不人道了吧!

——恰恰相反,佛教非常人道,因為,佛陀不曾強求任何人受戒,或者出家,等等。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完全自願的基礎上的。而且,您出家以後,遇到了心愛的人,想還俗成家,沒問題呀!哎,只要履行一個很簡單的小儀式,捨去戒律,您就可以絲毫也不破壞戒律,清清白白地,回家過日子去了

——這樣的人是很令人尊敬的,因為,他做啥像啥,光明磊落呀!

——最可惡的是那些「獅子身上蟲」,明明不遵守戒律,還要在佛教裡面混,無知而可憐呀!他們不知道,抬頭三尺神明,別人不清楚他們的底細,金剛護法神們一清二楚哇!回頭,您就等著上刀山火海,下油鍋吧!嘿嘿,到時候,哥們兒,叫聲小點兒啊,別影響了俺睡覺呀!

 

實際上,當時,佛陀也叮囑了阿難尊者,如何代替佛來教化某幾位知名的惡性比丘,由於他們還算有些善根佛陀授記呀,將來,他們還是會獲得解脫的。

但是,對於再往以後的,更多的惡性比丘來說,教化將會變得異常困難,徒勞無功呀!因此,佛陀才告訴阿難尊者對於無法教化的惡性比丘,應當採取兩種措施:

一是沉默應對,不和他們爭吵;二是果斷地將他們「擯」出僧團。

這個「擯」是戒律當中的專用詞,也叫做「擯除」,指的是在僧團當中,如果有人故意違犯根本戒律,這個犯戒的過失太大了,按照律文,不允許再進行懺悔,直接失去戒體——也就是比丘的資格,同時,僧團應當開會,大家共同把他驅逐出去——就是開除僧籍了。

 

在這里,我們可以體會到的,是佛陀慈悲與嚴格。為啥呢?因為,沉默應對惡性比丘不和他們爭吵,就是一種慈悲啊!同時呢?也不和他們共住,捨棄他們,讓他們自謀出路,就是戒律的嚴格呀!

然而,到了如今的末法時代持戒比丘們,固然應當沉默應對惡性比丘,因為這是佛陀的教導啊!但同時呢?雙方的力量對比發生了極大變化,無論數量,還是地位,都與往昔截然不同啦!

比如說,假如超然小子到了一座寺院,住了沒多久呢,發現啊,裡面多數是惡性比丘,而且呢,寺院里的住持也是惡性比丘,執事們呢?基本都是惡性比丘

——那咱該咋辦呢?對,第一是沉默。第二呢?咱把他們都遷單?嗨,估計呀,那俺就該屍骨無存啦!人間蒸發的可能性比較大呀!

——所以呢,識時務者為俊傑,咱哪,就不「擯」人家啦,還是「擯」咱自己個吧!

——拜拜,您哪!

 

以上是關於「如是我聞」的一些內容,緊接著,阿難尊者繼續講述,親耳從佛陀那裡所聽聞妙法,咱們呢,兄弟姐妹們,一塊兒接著品味,其中的趣味和宗旨吧。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