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法師:《大乘起信論》白話(三)

大乘起信論》白話(三)

(七)真如自體之體相用三大

「還有,所謂的真如自體和自相,是指從一切凡夫,以及聲聞、緣覺,直到菩薩諸佛,都共同具有的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也就是真如一心。它在聖位不會增加,在凡夫不會減少;不是過去所產生的,以後永遠也不會消滅;是究竟恆常而不變異的。它從無始以來,在真如自性當中本來就圓滿具足一切功德。就是說

真如自體具有廣大無邊的智慧光明(法身周遍,本有光明)的緣故

能夠遍照法界(照一切義理,遍一切事物)的緣故

能夠真實地認識明了一切(圓滿覺心普照一切,遠離虛妄的對待分別)的緣故

真如自性就是本來清凈心(自性遠離一切無明、迷惑、污染等等)的緣故

具有常(從過去到未來,沒有變異)、樂(於一切境界自在)、我(經歷一切生死變動,而如如不動)、凈(經歷九法界一切境界而不會污染)四德的緣故

具有清涼(永離煩惱燥熱)、不變(念頭雖然有生滅,而真如心體不會變化)、自在(一切業力無法束縛)等功德緣故

因為真如自體,圓滿具備這些超越恆河沙數量的,不會離開真如自體的,從未有過間斷的,平等一味的,不可思議佛法功德緣故;乃至於圓滿具備,沒有任何欠缺的緣故;所以叫做如來藏,也叫做如來法身。」

問:「前文曾經說過,真如之體究竟平等,遠離一切相(言說相、名字相、心緣相等等)。為什麼又說真如自體有這樣多的功德呢?」

答:「真如自體雖然確實具有這樣的種種功德,但其本質並沒有體和相的差別。而是等同一味,只是唯一的真如而已。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真如自體本來就沒有分別,遠離一切分別心和分別相,所以是平等無二的。」

「那麼,又因為什麼道理,而可以說有這樣多的功德差別相呢?因為依賴於無明業識所發起的生滅念當中,有無量染法差別緣故;轉染為凈以後,方便對應地說,有無量的功德差別之相。」

這是什麼道理呢?因為一切染法和凈法本來就是一心而已。在真如自體當中,本來沒有念頭境界,因為忽然不明了純是真如一心,所以有了妄心。因為不覺一法界緣故心動而起念,顯現出了種種境界,所以叫做無明。與此相反,心性本來如如不動,不曾起念,就是所謂的大智慧光明功德緣故。如果心動而有了念頭生起了能見相,同時也就會有不見之相(不見真如平等之妙性)了;相反,心性本來遠離能見所見,純是一心明了,就是遍照法界功德緣故。如果心有了動念,雖然好像有了認識和明了,但已經不是真正的認識與明了了。能知和所知都沒有實在的自性,所以是非常(有生有滅)、非樂(攀緣境界而不自在)、非我(隨念變遷)、非凈(處處沾染境界)的。總之,動念之心當中充滿了煩惱燥熱和無常變化,所以有種種的不自在,乃至於具有超過恆河沙數那樣多的虛妄染污之法。相對於這些染污法來說,真如心性本來如如不動,就會有超過恆河沙數那樣多的種種清凈功德之相得以顯現。」

「如果心有動而起念的話,就有了能見相和境界相;再進一步,以為當前有真實境界可以去分別和攀緣,就反而會有所缺少(因為無量境界難以窮盡緣故)。反過來,如上所說清凈法的無量功德之相本來就是一心;而且沒有能念所念的分別,因此不會有所缺少,而是圓滿具足,所以叫做法身如來藏。」

 

「另外,所謂的真如之用是說諸佛如來,在因地修行的時候,常常發起廣大的慈悲心,勤修六度萬行,攝受教化一切眾生。樹立廣大的菩薩誓願,要完全度化整個眾生界,使其得到解脫也不局限於世間劫數,而是窮盡未來。因為對待一切眾生如同自己的緣故,同時又不執著於實有眾生相。這是什麼意思呢?是說菩薩已經如實知道,一切眾生以及自己,本來就是平等真如一心,本性沒有差異緣故。」

「因為有這樣如實知的大方便智的緣故,能夠除滅無明,顯現出本有的真如法身(初地以上)。自然會有不思議業相的種種妙用,與真如法身平等地遍一切處,而且沒有妙用之相可以證得(因為真如離相,妙用同樣離相的緣故)。」

(問:「為什麼真如不思議業用,卻沒有用相呢?既然沒有用相,如何能夠利益眾生呢?)

答:「為什麼呢?因為諸佛如來就是法身智相之身(清凈法身猶如虛空,沒有形相,凈智圓滿)。純是第一義諦(法性本然之妙義,也叫勝義諦,遠離生滅念,超越對待和次第的緣故),本來沒有世俗諦(隨生滅念而顯現的一切因緣法)的境界,遠離有為造作。只是隨順眾生各自不同的因緣,令眾生生滅心當中或見或聞(猶如千江有水千江月),而得到利益,所以叫做真如妙用。」

「這個真如之用分為兩種。哪兩種呢?第一、依賴於分別事識,在凡夫和二乘人心中所顯現的,叫做應身佛(即具備三十二相的應身如來)。因為凡夫和二乘,不知道一切境界都是意當中的轉識所變現的,就會見到應身佛在心的外面,並且會執著於應身佛的種種庄嚴色相,進行分別,反而不能夠完全明了的緣故。」

「第二、依賴於根本業識,在諸位菩薩從初發心住,直到十地後心的過程當中,於三昧心中所顯現的,叫做報身佛。」

「所現報身,其身具有無量的色法,每一色法當中具有無量的形相,每一形相當中具有無量的相好。佛身所住持的依報(外在環境和受用物)和果報(佛的身、口、意三業,也叫正報),也都具有無量的種種美好庄嚴,隨應著菩薩三昧心而示現。本來沒有邊際,無法窮盡,遠離分別生滅之相隨順著應現的機緣,能夠恆常住持(所以稱為無量壽),不會被破壞,也不會缺失(因為法身不生不滅,所以圓滿報身不毀不失,如影隨形)。」

「如上所說的一切功德,都因為菩薩廣修六度等無漏妙行資熏真如,以及真如本覺的不思議內熏所成就的。因為圓滿具備無量的自在功德之相,所以叫做報身佛。」

「而凡夫生滅心當中所見到的佛身,屬於粗色法。隨順六道眾生不同的機緣所見也各自不同(六道眾生見佛,往往是自己的同類)。因為示現為種種不同種類眾生相的緣故,受到身形所拘束,不是無量自在的受樂之相,所以叫做應身佛。」

「另外,初發心住等三賢位的菩薩所見到的報身佛,是因為深信真如心法緣故,在三昧當中見到報身佛的部分相好庄嚴。這些菩薩已經知道,報身佛的無量相好庄嚴,不屬於生滅相,沒有來去變動,超越於分別心念,只是依賴於心體而顯現,無法離開真如性體。然而,三賢位的菩薩,仍然會在自己心中進行分別,因為尚未證入法身位的緣故。如果菩薩證得初地凈心地(歡喜地),所見到的報身佛就會微妙無比,不思議業用顯現,更加殊勝。乃至於到了等覺菩薩後心,證入佛位時,最終能夠見到究竟圓滿的報身佛(即是菩薩所證妙果)。

「如果遠離無明業識以後,就沒有佛相可見了(真見法身)。因為諸佛法身就是真如一心妙體,遠離生滅心念,所以沒有彼此對待的色相境界生滅相可見的緣故。」

問:「如果諸佛法身遠離於色相的話,為什麼又能夠顯現色相呢?」

答:「這個法身(真如一心)就是顯色之體的緣故,因此能夠隨生滅念而現色。所以說從無始以來,色法與心法是無二無別的。因為色法的本性就是分別智的緣故,所以把色法體性本空(分別智不是實有的),無形無相,叫做智慧法身。因為分別智的本性就是色法(沒有色法,就無從分別)的緣故,所以說法身遍滿一切處。智慧法身與所現的色法,平等一體,不能分開。因此,法身隨著心念就能夠示現遍滿十方的無量世界、無量菩薩、無量圓滿報身,以及無量的種種庄嚴(都是色法而已),各個千差萬別。這一切都與法身平等一體,不可分離,而又互相不會妨礙。這些不思境界,不是識心分別能夠了知的,因為是真如法身本有的自在妙用緣故(離分別念,證入法身才能夠了知)。」

 

(八)生滅門入真如

「另外,顯示從生滅門當下回入真如門的法義。」

「就是說通過思維觀察色、受、想、行、識五陰當中,無論是色法還是心法,以及六塵境界,終究不是念頭可以企及的。因為真如一心沒有形相緣故,所以即使向十方去尋找,也終究是找不到的。如同有人迷失了方向緣故,把東當作了西,而方位其實不曾變化。一切眾生也是如此,因為無明而迷失了的緣故,把念頭當作了真心,而心體其實不曾有任何動相(真心離念)。如果能夠仔細觀察,而知道心體本來就沒有念頭的話,就能隨順無念心體,而回入真如門的緣故。」

 

第二、對治邪執

「所謂的對治邪執,是說一切邪見執著,都依賴於我見執著而有;如果離開了我見執著的話,就沒有邪執了。這里所說我見兩種,哪兩種呢?一是我見(此處特指教內初學大乘之人執著於自己實有五蘊主宰者);二是法我見(此處特指已經斷除人我見的二乘人,仍然執著五蘊等一切法實有體性)。」

一、人我見

「所謂的人我見,依賴於一切凡夫來說,共有五種。哪五種呢?」

「一、聽聞佛經當中這樣說道:如來法身,終究寂滅無形,就像虛空一樣。因為不知道,這是為了破除凡夫菩薩執著(法身實有色相)的緣故,而方便說的;於是,以為虛空就是佛性。怎麼樣來對治呢?應當讓他明白虛空相就是虛妄法,其體性無所有,是不實在的。只是相對於色法來說,說有虛空,相對於色法的『有』來說,就見到了虛空的『無』,讓修行者的心隨之產生了分別色空的生滅心念。正因為一切色法,本來就是心,由生滅心念而顯現,在心念以外,並沒有真實存在的色法。如果心外連色法都沒有了的話,也就沒有了虛空之相。就是說一切境界,只是因為心妄動而起念才有的,如果心開了無明妄動的話,一切境界就會自然消滅。一切的一切,只是真如一心而已,真心沒有不周遍的地方這就是一切如來大法智慧的究竟含義,並不是像虛空那樣的。」

「二、聽聞佛經中說道:世間的一切法,畢竟體性本空;乃至於一切涅槃真如之法,也是畢竟空;因為從無始以來自體本空,遠離一切實有之相緣故。因為不知道,這是為了破除凡夫,以為涅槃實有之執著緣故,而方便說的;就以為真如涅槃本性,只是斷滅空而已。怎麼樣進行對治呢?應當明白,真如法身的自體不是空無所有的,而是圓滿具備無量自性功德緣故。」

「三、聽聞佛經中說道:如來藏不會有任何增減,其中具備一切不思議業用等種種功德妙法。因為不理解的緣故,就以為如來藏當中,確實有色法和心法的種種自相和差別。怎麼樣進行對治呢?應當知道,如來藏沒有增減,是依賴於真如自性的法義來說的;而具備一切功德妙法則是對應於生滅念的種種示現,而說有種種功德差別緣故。」

「四、聽聞佛經中說道:一切世間生死染污之法,都是依賴於如來藏而有的,乃至於一切萬法,都離不開真如法身。因為不理解的緣故,認為如來藏自體當中,確實具有一世間生死染污之法。怎麼樣進行對治呢?應當知道,因為如來藏,從無始以來,只是具有超過恆河沙數那樣多的種種清凈功德,這些清凈功德如來藏既不會分離,也不會斷滅,都與真如自體無二無別的緣故。因為超過恆河沙數那樣多的煩惱染污之法,只是如來藏隨應著生滅心念而顯現出的虛妄存在,其本性毫無真實可言。從無量劫以來,煩惱染法從來不曾與如來藏相應的緣故。如果如來藏自體當中確實有虛妄生死法的話,又能夠使證入如來藏的修行人永遠息滅妄想,根本是不能成立的。」

「五、聽聞佛經中說道:依賴於如來藏的緣故,而有生死輪迴;依賴於如來藏的緣故,而證得究竟涅槃。因為不理解的緣故,認為眾生界有開始的時候;因為認定眾生生死輪迴有開始的緣故,又認為如來證得涅槃,有結束的時候,如來會再眾生。怎麼樣進行對治呢?應當知道,因為如來藏根本就沒有開始的時候,所以無明生死等相也不曾有開始的時候(只是如來藏當中的虛妄顯現而已)。如果說在三界以外(就是涅槃當中),還有眾生無明生死會開始的話,就是外道《大有經》所說邪見,不是七佛所說正法。而且如來藏根本不會有消失的時候,因為諸佛證得涅槃,只是與不生不滅如來藏相應而已,所以涅槃也永遠不會有結束的時候。」

 

二、法我見

「所謂的法我見是說依賴於二乘人根機遲鈍的緣故(不能直接承受大乘空妙之法),如來只是為他們講說了無我的法義。因為所說的法義不究竟,所以二乘人執著於實有五陰生滅之法,因此而畏懼生死輪迴,誤認為實有涅槃可以證得。怎麼樣進行對治呢?應當知道,因為五陰生滅之法(純是虛妄假相),其自性(即是真如一心)從來不生也不會滅,本來就是究竟涅槃緣故。」

「另外,所謂的究竟遠離邪見執著。應當知道,一切染法和凈法,都是因為心念對待分別而有的,沒有真實的自相可以講說。因此,一切法(所言法者,謂眾生心)從根本上來說,既不是色法,也不心法;既不是智慧也不是心識;既不是有也不是沒有;終究不是可以用言語來表達的。而又要進行言語表達,應當知道,這是如來的善巧方便,只是假借言語表達,來引導眾生罷了。其中的宗旨目的都是為了讓一切眾生,能夠遠離虛妄念頭,而回歸於真如一心。因為只要思念一切法,就會讓心有了生滅,所以無法回入實相智慧緣故。」

 

第三、分別發趣道相

「所謂的發趣道相,是指一切諸佛所證入的覺悟之道;以及一切菩薩發心修行,所趨向的不同成就。」

「簡略地說來,菩薩發心三種。哪三種呢?一、信成就發心(指眾生修學大乘,十信位圓滿,入菩薩初住位);二、解行發心(指十行位圓滿,入菩薩迴向位);三、證發心(指初地以上的菩薩)。」

一、信成就發心

「所謂的信成就發心是指依賴於哪一類根機的人,修什麼樣的法門,而得到信心成就,能夠發起真實信心呢?是指依賴於所謂的不定聚眾生(指信心不確定的凡夫)。」

「這些眾生因為具有真如教法兩種善根熏習力量緣故,相信生死業力因緣果報,所以能夠發起十善業的修行(人天善心),逐漸厭離生死輪迴之苦(出離心),想要求證無上菩提的妙果(菩提心)。」

「這些眾生開始有了信心緣故,當他們遇到諸佛出世的時候,就會前往親近、奉事和供養。像這樣逐漸修學增長信心,經過一萬大劫左右,信心已經基本成熟緣故諸佛菩薩就會教導他們發起真實大乘信心。有的人,因為具有大悲心的緣故,能夠自己發起真實信心;有的人,因為佛陀正法將要消滅,由於擁護佛法緣故,能夠自己發起真實信心。像這樣獲得信心成就,得以發起真實信心的人就會進入正定聚(心常與真如相應,即菩薩初住位),在成佛之路上獲得究竟不退(位不退,不會退入凡夫位中)。叫做常住如來種性當中(也叫做佛子),與正因佛性相應的緣故。」

「如果有的眾生自己善根微少,久遠劫以來的煩惱習氣比較深厚。雖然也遇到了佛陀出世,也能夠進行供養,然而所發起的卻是人天乘的信心種子或者是二乘的信心種子。即使有發起大乘信心的,其信根則往往動搖不定,有時進步,有時退步。」

也有眾生已經供養諸佛,尚未滿一萬大劫,在中間遇到了某種因緣,也可能會發起信心。所謂的見到佛陀庄嚴色相,而發起信心;或者因為虔誠供養眾僧,而發起信心;或者因為二乘修行者的教導,而發起信心;或者學習別人,而發起信心。像這些種種的發心,往往都不確定,一旦遇到逆境因緣,就可能退失,而退入二乘人的發心境界。」

「另外,所謂的信成就發心,發的是什麼心呢?簡略地說,有三種。哪三種呢?第一、直心,就是常常正念真如一心之法的緣故。第二、深心,就是喜好修學一切種種善行緣故。第三、大悲心,就是想要拔除一切眾生無量眾苦的緣故。」

問:「前文說過,法界就是真如一心,諸佛法身沒有二相。為什麼不只是專念真如一心呢?何必還要修學一切善法呢?」

答:「就好比一個大摩尼寶(如意寶,能夠滿足一切所求),它的體性光明清凈,同時也有一些礦物雜質。如果人們雖然常念它的清凈本性而不用各種方法進行打磨的話,終究也不會完全清凈的。同樣,眾生本有的真如一心之法,它的體性本來空寂清凈,同時有無量的煩惱污染之法。如果修行人雖然常念真如自性而不用種種方法進行熏修的話,也是不會真正證得清凈本性的。因為煩惱習氣的污垢遍布一切法的緣故,所以要修行一切善行來進行對治。如果有人能夠修行一切善法,自然就會回歸、順應於真如清凈法的緣故。」

「在信成就發心當中,簡略地說,修行方法四種。那四種呢?第一、行根本方便(心中觀行的根本方法)。就是說常觀一切法的自性沒有生滅,遠離於妄想執著。這樣就不會貪住生死輪迴假相。還要常觀一切法都是因緣和合而顯現,因業而感果,不會壞失,所以要發起大悲心,修行一切福德攝受教化眾生。這樣就不會貪住涅槃清凈無為。因為隨順於真如法性本來無所住修行緣故。」

「第二、能止方便(停止惡心惡行)。就是說經常能夠有慚愧心,勇於悔改自己的過失。這樣就能夠停止一切惡法惡行,不讓它們增長。因為隨順於真如法性本來遠離種種過失修行緣故。」

「第三、發起善根增長方便(信敬三寶,增長善根,求無上道)。就是說經常能夠供養禮拜佛法三寶,贊嘆並且隨喜三寶的種種功德,勸請諸佛菩薩以及善知識常轉妙法之輪。因為敬愛、尊重三寶內心純凈仁厚的緣故信心得到增長,於是能夠發起真實大願,求學諸佛無上正覺之道。又因為佛法三寶功德力所護佑的緣故,能夠消除種種業力習氣障礙,成就不會退失的善根。因為隨順於真如法性本來遠離愚痴障礙修行緣故。」

「第四、大願平等方便(發願度盡一切眾生)。就是說要發起廣大願力,希望窮盡未來,教化解脫一切眾生。而沒有任何眾生被遺漏,都要幫助他們到達究竟解脫的無餘涅槃。因為隨順於真如法性本來不會斷絕的緣故,也因為隨順於法性廣大無邊,遍布一切眾生平等無二,沒有彼此差別之念,究竟寂滅的緣故,而能夠發起這樣的平等大願。」

菩薩發起這些深廣願心緣故就能夠部分見到真如法身(入初住位)。因為見到法身緣故,隨應著菩薩的願力,能夠示現八相成道(示現成佛)來利益眾生。就是所謂的一、從兜率天退(准備降生人間);二、入胎(入王宮,做王子);三、住胎;四、出胎(出生);五、出家;六、成道(成就正覺佛果);七、轉*輪(運轉妙法利益眾生);八、入涅槃。」

「然而,這樣的菩薩還不能夠稱為法身菩薩。因為他們過去無量生生世世以來,所積聚的有漏業力習氣還沒有徹底斷除。隨著這些菩薩示現在生死輪迴當中,就會有少量的苦相伴隨。但也不會被業力所束縛(不同於凡夫),因為具有廣大悲自在之力(大願與真如相應,所以具有自在之力)的緣故。」

問:「既然這些菩薩已經不同於業力凡夫,為什麼在經教當中說(在《本業經》當中,說七住位以前的菩薩,有可能會退失,甚至墮落於惡道當中),他們當中也有退失並且墮落到三惡道當中的呢?」

答:「並不是真地會退失。這只是為了那些初學菩薩(初住位以上),尚未證入無為正位(初地,也有一種說法是指八地),卻產生了懶惰懈怠而說的。讓他們由於恐懼害怕,而勇猛精進修行緣故。」

「另外,這樣的菩薩一旦發起真實信心以後,就會遠離種種怯懦退縮之心。再也不會畏懼退失菩提心,而墮落到二乘境界。如果聽說自己需要經歷無量無邊數不清劫數,勤奮修行種種難行的苦行才能夠證得正覺涅槃也不會產生怯懦退縮之心。因為初住位的菩薩,已經能夠完全相信和明白,一切法從無始以來,本來就是涅槃緣故。」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