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海(惟傳)法師:《阿含解脫道次第》第0章 前言 問答

《阿含解脫道次第》第0章 前言 問答

十二、什麼叫迷信型、信仰型、智慧型的宗教?各佔比例多少?

答:迷信型:不斷祈求各種神、各種佛、各種菩薩加持消災、保佑、發財,佔60%。

信仰型:精神的寄託,心靈的安慰,佔30%。

智慧型:重視求真求證,覺悟宇宙人生真理實相,回到自依止、法依止,佔10%。

增補:

1、何謂四部阿含?

答:①、《雜阿含》;②、《中阿含》;③、《長阿含》;④、《增一阿含》。

2、什麼叫阿含解脫道次第?

答:空海師父依據《阿含經》,給我們總結、歸納、整理出的修習解脫道的方法、步驟。

第 1—6章是屬於人天善法,培植善根福德因緣階段

第 7—17章是屬於聞思正法的主要內容方法

第18—27章是實修的內容方法

第28—34章是實證,證果的內容方法

第35—36章是解脫道跟菩薩道合一的具體展現。

3、為什麼修行解脫要把握現在呢?(3頁)

答:學佛修行不要說:等我什麼時候修行,等我事業有成之後再修行,等我退休之後,等我幾年之後……未必有那個機會啊!修行解脫是在現在,要把握當下,把握現在。

4、凈土思想是怎麼形成的?

答:西方凈土思想是佛滅後五百到七百年間所醞釀出來的,當時在印度西北部,由印度文化波斯文化,羅馬希臘文化,中國文化,在這裡成了一個文化的十字路口,也是文化的大熔爐,因這個地區是屬於游牧民族,他們飄泊不定,又寄望於來生會更好,需要用最簡便的方法,讓心靈得以安慰。佛教化俗的法師們,為適應這種需要,只好運用權說,用一些方便法,讓大家來聽聞修行,讓當地人念佛,求生西方凈土,待因緣成熟後,再告訴他們究竟法,然而到後來,竟然拿方便當究竟了,後來人不知道以前的實況,於是凈土思想就形成傳播開來。

5、佛教歷史上十分遺憾的事情是什麼?(6頁)

答:玄奘大師生命求法,然而帶回中國的卻是唯識體系,並沒有挖到原始佛法的寶貝,這是很可惜的事情,我們今天有因緣能學習到原始佛法,比玄奘大師幸運多了,所以大家應好好地珍惜

6、空海師父對我們的三個承諾是什麼?

答:①、如果大家有心在實修實證上下功夫,你給我一年,我給你至少證初果的回饋。

②、真正具有正知正見之後,進入實修,不用幾個月,就可以實際體證到三法印、四聖諦

③、如果能夠好好下功夫來聞思,這半年到一年時間,可以節省修行十年的時間

7、空海師父對大家的五點希望是什麼?

答:①、希望大家能夠以最短的時間就能切入掌握到佛法核心、掌握到究竟法、掌握到真正的解脫道,然後又能包容一切的方便法,進入到超越一切宗派視野、胸襟、這樣就不會有小乘之分,也不會再宗教宗派之爭。

②、希望大家學習讓過去的歸零,這是每天要學習、要做的。

③、希望大家好好跟著釋迦牟尼佛所走過的解脫道的次第、步驟、逐步深入,我們本身要真正見法、證果、體悟到身心內外宇宙人生真理實相,更徹底把生死大事、生死之謎、生死輪迴完全解開,到達究竟解脫

④、希望我們這一門課程,不是屬於學術的探討,不是一些知識知見的傳授,而是讓我們了悟宇宙人生的實相,真正要邁向解脫

⑤、希望大家要有科學家求真求證的精神,打破砂鍋問到底,不要迷信,更不要盲目相信,除非經過你實際去求證、去體悟、你才相信。

8、空海師父給我們的建議是什麼?

答:如果你決心要修行,決心要解脫生死輪迴空海給你由衷的建議。先花一些時間、下功夫好好深入熟讀這本書,然後進行實修、實證當你證到初果再回來看這本書,你會有更深的體悟,也會發現到更多的寶藏這是無上甚深微妙法的寶藏圖,這是涅槃彼岸寶藏圖。

9、證初果的前提條件是什麼?(6頁)

答:證初果之前,一定要有慈悲心,沒有大慈大悲柔軟心,是無法證到初果的。

10、什麼叫開悟?(7頁)

答:能夠體證到三法印的無常無我,對苦無我有深層的體悟,這樣才叫開悟也就得法眼凈。

11、為什麼說真正的菩薩道一定要建立在解脫道上?(8頁)

答:只有自己真正體悟到佛法,為法做見證,才能夠告訴眾生什麼叫佛法真理實相,才能引導眾生去看到法,看到真理實相。如果沒有實修實證,容易形成以盲引盲而不知道,只有自己真正見法證果,體悟到身心內外宇宙人生真理實相,更徹底把生死大事,生死輪迴完全解開,到達究竟解脫才可以幫助苦難眾生出離苦海,因此、真正的菩薩道一定要建立在解脫道上。

12、無常法印來自於什麼?(9頁)

答、來自於諸行無常,因為現象界的一切都在變,每個剎那都在變異,都在動、都在動態之中,諸行無常生滅法,所以科學家才有測不準定律

13、佛陀是如何爆發出修行動力的?(10頁)

答:佛陀觸及到眾生的老病死情景,把皇太子的位置都放下了,因為他體會到,如果沒有解開生死之謎,縱然當上國王,對生命的黑洞還是沒有辦法超越,縱然有再多的國土江山,也沒辦法避開死亡黑洞,這就佛陀看到世間的老病死,然後爆發出修行動力原因

14、究竟你為誰辛苦為誰忙?(10頁)

答:這一生忙忙碌碌,我們的人生目標到底是為了什麼?能否看到你的老前輩,當他們面對衰老的時候,所發出的對生命的無奈與惶恐,能否去提前體會到,尋找到生命意義在哪裡?自己將來面對死亡的時候,不重蹈前輩的覆轍,而是很安詳,很快樂,很自在自如的面對一切的無常,所以當我們在忙碌的時候,要停下來去反觀,反省自己人生目標意義在哪裡?

15、為什麼同一件事、大家會有不同的看法呢?(13頁)

答:一是個人的歷史文化,背景觀念有所不同,於是看出來的就不同。二是會隨著每個人不同心鏡的凹凸程度來呈現,因為看到的都是自己心鏡所投射出來的角度,對事情看法沒有辦法如實觀。

16、學佛修行怎樣才能進入阿含解脫道次第呢?(13頁-14頁)

答:就是讓我們從麻雀智慧提升到人類智慧,從人類智慧提升到佛陀智慧,從而去看清宇宙萬事萬物身心內外的實相,當我們能夠看到實相,就能夠遠離顛倒夢想解脫自在

17、何謂自依止?何謂莫異依止?(14頁)

答:自依止:是回到自己內心寧靜,回到內心貪、瞋、痴的止息,一定要徹見法,對三法印、四聖諦有真正的體悟。

莫異依止:就是不要去心外求法

18、什麼叫三輪體空?

答:①、從度眾生上講,三輪是我、他、還有度化這件事情,體空:度人不為名利無我無私,在做的時候沒有我是,我能,我慢,默默無聞,無怨無悔去做,就是三輪體空。

②、從根塵識上講三輪是眼(根)看到物質(色塵)落入受,打結產生(識)迎拒,三輪體空是說在六根接觸六塵的當下,保持觸滅,不迎不拒,保持一種空觸,沒有任何的貪瞋迎拒。

③、從布施方面講,我、他、與布施這件事為三輪,體空就是沒有布施的我,我布施也不求什麼回報,再把這件事也忘掉,做了馬上了事。

19、怎樣才能做到三輪體空、如如不動?(15頁)

答:所謂的如如不動,也一定要經過一些錯誤的跌跌撞撞以後才能慢慢做到的,真正作到三輪體空、我、我見、身見一定要破除,至少是證初果,在沒有證初果之前,我們的慈悲喜舍都還容易落在有為法的世界裡。

20、在修行的路上,我們每天要做事情是什麼?(17頁)

答、就是每天都要歸零,不要說我今天要歸零,明天又恢復到原來的習性窠臼裡面還不知道,這是每天都要做的工作,每天都要提醒自己歸零,除非你自己已證到阿羅漢,就算你證到初果、二果、三果、還是要一樣歸零。

21、什麼叫法無定法?(19頁)

答:世間法方面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在二元對立世界看你站在哪一個角度,喜歡哪一個方面,就會排斥你不喜歡的那個角度,但是你有你的喜好他有他的喜好,你的角度跟他的角度在看呢?對美醜、是非、好壞、高低、善惡、大小、就沒有絕對的標準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