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海(惟傳)法師:《阿含解脫道次第》第二章 善人、慈悲喜舍 問答

《阿含解脫道次第》第二章 善人慈悲喜舍 問答

十六、慈悲為什麼要先對自己慈悲

答:先對自己慈悲,才能擴及到家人;善待家人,才能善待親屬朋友、左鄰右舍,再擴展到整個眾生慈悲自己就是接受自己內心的苦,看到自己的貪瞋痴,不迴避,不掩飾,承認自己的不足。慈悲自己就是讓自己的心靈不斷成長,從心靈的囚牢里解脫出來。真心對待自己,就是愛護自己,就是慈悲自己,然後才能慈悲眾生慈悲自己是邁向解脫的重要步驟。

十七、四無量心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答:慈悲喜舍。慈:慈心善心,是予樂。

悲:拔一切眾生苦。

喜:把僵硬的心柔軟下來,柔軟才能靈活,才能正面取角, 不會堅持己見。(見善行歡喜)

舍:能提得起,也放得下,離開二元對立。(不執著,不起愛憎)

十八、怎樣才能接納別人的不足?

答:先承認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的臉沒有比別人白。真心接納自己,才能將心比心,接納別人的不足。

十九、怎樣生起慚愧心?

答:回來如實發現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的貪、瞋、痴;看到自己的臉黑,真誠的面對自己,放下種種的虛偽、種種包袱。寧要真的丑,不要假的美,才能生起慚愧心。

二十、什麼是花開見佛悟無生

答:花開,就是智慧的開展。心柔軟、放開、歸零,了解生命意義;了悟生死大事,所有的不安、所有的苦消失,把過去的種種框框、界線不斷的破除掉。這樣,生命就會不斷的開花、開花。見佛,是體悟到了實相、真理。見佛不是見到某某佛像。悟無生,是體證到無我,進入到不生不死世界

二十一、什麼是惑、業、苦?

答:惑:是無明;業:是因無明而造作;苦:是因造業而受苦報。

二十二、修行用功的著力點在哪兒?

答:就是要看到貪瞋痴的心態,只要沒有解脫每個人都有貪瞋痴。修行用功的著力點,就是在歷緣對境之中,隨時回來看到我們貪瞋痴的展現,能看到才能斷除。

二十三、修「慈悲喜舍」四無量心的作用

答:軟化僵硬的心,開擴狹窄的心,有助於進入四禪八定。

二十四、修「慈悲喜舍」哪一個在先?

答:悲心在先,就是看到自己的苦;看到眾生的苦;看到不可抗拒的老、病、死。最重要的是看到自己內心的不安,才能產生悲心——悲憫眾生

增補:

27、如何理解仁者無敵?(27頁)

答:我們內心的不安,是來至於我們有很多不想要的境界,還有很多敵人,很多逆境,當一個人能夠慢慢擴展我們的心胸、界限,你的敵人也會為你朋友,於是很多的擔憂不安會消失於無蹤,當你的心量擴展到無量無邊,你就沒有敵人

28、修行如何,家人是首先的檢驗者的認識是怎樣的?(28面)

答:一個人真正在修行,隨時都會散發出一種柔和安詳的氣氛,家人會感受到你的改變,原來你是一家之主,常常展現大男人主義,現在慢慢柔軟、轉化,讓家人真正能夠感受到自己的那一份柔軟安詳這就是在學佛方面,具體展現你的聞思修,家人是一個很好的檢驗者,慈悲要從自己開始,從自己家人開始,我們往往很容易外人慈悲,很不容易對家人、對自己慈悲尤其是不容易對自己家人慈悲

29、黑洞的容量有多大?(32頁)

答:可以裝得下你的所有財產,所有的名利地位,所有的國土江山,裝得下你所有的一切,這就是黑洞的厲害。

30、生死輪迴的重點原因是什麼?(34頁)

答:就在於貪、瞋、痴、因為有三毒煩惱才有生死輪迴,你要了生死輪迴,必須針對貪、瞋、痴著手。

31、歷緣對境怎麼解釋?(35頁)

答:歷緣就是在日常生活、在工作、在待人處事之中,所經歷的各種緣,對境就是面對各種境界也就是在一切的行、住、坐、卧、日常生活工作之中面對所呈現出的各種境界,隨時回來看到自己貪、瞋、痴、的展現,當你能看到的時候,才能斷除,如果看不到,沒有反觀能力就不可能斷除。

32、什麼叫三妙行?(37頁)

答:修行的行就是代表我們的身、口、意行。口行是講話,身行是動作,意行就是意念當我們身心柔軟、祥和、慈悲就會展現出三種美妙的身、口、意之行就叫做三妙行。

33、怎麼破除身見結?(38頁)

答: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一定是要身見結破除以後才能做得到,因為他看到自己跟眾生是一體的,看到眾生在茫茫人生苦海里,沒有辦法真正的安心,再加上當他慢慢走上正法之路解脫之後,回來看眾生苦海中浮浮沉沉,他那一種悲憫之心生起,必然是由衷而發。因為你的悲心是來自於見到眾生的苦,這時候才能夠身見結破除,你才能夠條件,無所求慈悲一切眾生,才能真正慢慢來到無我

34、怎樣才能做無我?(39頁)

答:《阿含經》里處處都有講到無我,從五陰、六入處、六界方面解析無我,這是在理論上知道無我,而這里是要真正實際做出來。真的在日常生活中,去展現無我、無私、無條件、無所求、這樣就是為法做見證,實際體悟佛法的精髓,然後又展現出來。你的悲心展現,處處所作所為是為世間少苦離苦,考量點是為眾生,為世間這樣能做多少,你就去做,不是為了個人的名利也沒有其他動機當你真正具足慈悲之心才能夠把身見結漸漸破除掉,當你的身見結破除掉之後,才能真正慢慢切入無我

35、什麼叫二元對立?(40頁)

答:就是不斷在分別是非有無、優劣、大小……目的是襯托出己大人小,己優人劣,己高人低,比如修行人,認為別人修行不好,自己才是正法,自己才是正派的人,別人就不是,異於我者就是外道,順我則是,逆我則非,這些都是二元對立

36、看一個人是否在修行有什麼檢驗標準?(40-41頁)

答:所有的修行,要能夠有助於斷除我們的貪、瞋、痴,如果你修行辦法讓你在歷緣對境的時候,來檢驗自己的貪、瞋、痴,來斷除貪、瞋、痴,那就是在世間法裡面繞,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檢驗標準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