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講因果。從果地探討因,又從因地推論到果。
答:修行要破除的是自我意識,而不是去破除那個覺知。體證無我的人,覺知還存在,他清楚的知道外境 ,但不被外境所轉。他不抓取外境,而是與外境溶為一體。
答:一般人以為雷電,好像是有一位雷公在天上操控,其實雷電是因緣聚合才會有。雷電不是本來就存在,不是從外來加入的,在兩大團不同的雲未會合之前,雷電是不存在的。識也不是從外來加入名色的。識是一個種子,都是地、水、火、風、空所組合而成。色(四大)與名(空)未聚合之前,「我」是不存在的。
答:在精蟲和卵沒有結合以前,生命是不存在的,精蟲和卵都是單獨的生命體,一樣會動,有識別能力,但是當二者結合之後,產生的生命體就不一樣,裡面有很大的緣起變化,這是「無我」的真義。本來「我」就不存在,這個「我」是因緣錯綜復雜的變化而產生。在大自然運行過程中,四大聚合,復裹於空——「識」就產生了,有形的身體就逐漸成長。
三o一、請畫出圖表來解釋「心、意、識」三者的關係。
三o二、十二緣起在講什麼?
答:講集諦,就是苦的因。苦諦是苦的果。
識緣名色:有前意識投胎。
名色緣六入:因為有身心。
六入緣觸:因為有六根的存在。
觸緣受:來自於接觸。
受緣愛:因為有樂受。
愛緣取:因為有貪愛(壞就壞在取上面)。
取緣有:有顛倒夢想的抓取。
有緣生:因為有生,才有老、病、死。
生緣老死:煩惱苦。
答:此有故彼有。
三o四、十二因緣是從果的現象去找因,每一層都互為因果,請畫出圖表來解析流轉門、還滅門。
三o五、錯解「無明」的後果是什麼?
答:認為自己是受報而來,業障深重,背負著原罪在修行,內心低下不健康,缺乏自信。
三o六、十二緣起有八個是中性的,是哪八個?
答: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
答:眾生的愛是有條件、有所求的,解脫者的愛是無條件、無所求的。
答:先緩衝下來,留出一個空間,用時間換空間。內心冷靜,觀察變化,用智慧來處理。
三o九、什麼是法?
三一o、為什麼從果地起修容易形成狂禪?
答:是用我慢在斷慢,是用頭腦在理解「無我」,而沒有深入體證「無我」,結果我慢越修越大,導致狂妄。
三一一、什麼是法住智 ?什麼是涅槃智?
三一二、x是由非x所組成,請用此公式舉例。
增補:
(下冊)
答:解脫最主要是把我們內心的那些不平,把我們內心那些苦消除,在怎麼高的一個解脫者,不可能讓外面的世界沒有衝突、矛盾、二元對立。解脫是講我們自己內心的苦、內心的衝突矛盾、二元對立的那些沒有了。解脫要從自己開始,然後慢慢去擴展。
答:當一個人要起心動念,先有一個意向,一開始會有一個波動,即是意願開始起動、意向一出來、就從心裡起功能、起作用。就會產生意向、波動,當你的意向、波動一出來,就會進一步去做,二元對立的區別、分判、識別,就是在是非、好壞、對錯、大小……,就越來越粗,越向外。所以我們修行都是在這個「識」上面也叫識神,用頭腦思維在作意、分別、想像……都是識跟意的兩個層面上,這就是起心動念的過程。
226、為什麼上面說的識是每分每秒都在流動變化的?(4頁)
答:因為六根與六塵接觸之後,就產生我們這個識,我們的六根,身體這個根不斷在變化,六塵也是不斷在剎那變化。我們的識更是剎那在變化,識是每天、每分、每秒都在流動變化的。
227、什麼是常見?什麼是斷見?(11頁)
答:一般人容易產生常見,在於有一個自我在造作、自作自覺,就會形成有一個靈魂、有一個造作,有一個我在造作、在造業、靈魂不滅等就是常見。
如果認為你的命運等各方面都是受別人主宰、別人掌控、這就是斷見。
答:因為任何事情的產生,都可以去了解它背後的深層原因,不是在那裡怨天尤人,因為此有故彼有、你有抓取、有貪愛、有得失、你的痛苦,煩惱就跟在後面。
答:中道智慧,它是一種善觀緣起而處在一個靈活的平衡點上面。你要能夠平衡,否則你的身心就難以協調或者說你的身與心是分離的,這樣,你就會有苦,就會有用力,就會有抓取,你沒有辦法全然的放開。
230、什麼是慧解脫?
答:在未到地定的這種情況,就可以見法、就可以開悟、就可以證果。這樣初果、二果、三果上來,這一種情況所到達的解脫、就是屬於一種慧解脫。
231、什麼是真常唯心的思想?(12-13頁)
答:簡短來說,你是用頭腦的知見去理解無我,用我慢在斷慢,但是你的內心裡面,確實很怕無我,核心裡面都是一直要抓住一個不變的我,一個恆常的我,這是很微妙、很微細的,大家要慢慢去看到。
232、為什麼聞思基礎非常重要?(13頁)
答:有了正確的聞思基礎,後面的實修才會知道重點要放在那裡。因為眾生就是習以為常的在抓那個自我不放,真正的生死關頭是在這里,如果聞思基礎不夠、修行這一關很難突破!不然落入到真常唯心而不知道。在修行路上,很容易在抓一個恆常不變的我而落入真常里。
233、在平時生活中檢驗苦與煩惱不安的原因在哪裡?(15頁)
答:我們的聞思要運用到平常生活中,檢驗苦不安煩惱的原因在哪裡?包括十二緣起,包括你在家裡跟人家起衝突,或是上班的時候,跟人家起衝突、起煩惱,要去解析其中的原因,但要站在比較客觀的立場來解析,不要解析到最後,總是怪別人不對,這就是不如實解析原因。你要站在「明行」、「明覺」的角度來解析,這樣才能把苦的根本原因找出來,以後就可以避免我們在無明沖動、無明造業、於是後面受苦而不知道。能夠在你產生痛苦以後,就能夠覺察到是很好,問題是一般人不容易做到,都是在沖動發生之後、你面對這些檢討然後找出原因,如果能夠在事情還沒有衝突以前就去看到,修行的定力就要越加深,你的觀覺察力要有,你要有止觀雙運的實力與能力,如果定力不夠,就要繼續用功。
答:就像以前一發生衝突都總是怪別人不對,現在回來看到自己的無明、沖動,看到自己的臉黑,這也是四念處方面的應用,把身受心法這些實際來體會、來做,包括身口意、身心的柔軟,包括名、色分別這些,都是能夠實際去體驗出來。當你有這些實際體會之後,將來你在歷緣對境時的沖動,就會漸漸減少,而且因為你身心的柔軟,那一種沖動又自然減少。如果你只是在苦的時候,去觀察這個苦,沒有去找出苦的原因,只是現象發生,你就是接受,總在那裡無奈的挨打接受,而沒有看到苦的原因,這個苦就白吃了。所以四念處方面的修行,必須要有前面聞思的整個基礎,這樣你才會去消化,才會去找出原因。四念處要修行有成,一定要有前面的聞思基礎、一步步去聞思修證,這樣你才能夠進一步去看到苦的原因,這樣苦果、痛苦與煩惱的現象、就漸漸不會發生了。
235、法跟法界的主要不同處在哪裡?(21頁)
答:法就是三法印、四聖諦、緣起法、還有空,法界就是大自然現象界,空,所以法包括語言文字。法跟法界的主要不同,一個是體,一個是用。法是人類頭腦所思維、所歸納出來的法則,是屬於概念性質的,法界是實相的存在。
答:就是要我們去了解整個法界的實相,因為實相方面是非常微細的,如果你的心不夠寧靜,你是沒辦法看到的,你只是看到膚淺的外表而已。整個的修行是讓我們的身心靜下來,然後去體悟大自然所呈現的法則,如果你的心不夠寧靜,就會違背大自然的法則,就會產生顛倒夢想,就會產生苦。
237、如何理解佛佛道同?(22頁)
答:所謂的佛佛道同,是說只要是有相同的證量、相同的體證、相同證悟的人,一定會來到相同的結論,這就是佛佛道同的意思。
238、為什麼心要柔軟?(22頁)
答:因為實相跟你原來顛倒夢想所抓取的、是有很大的差異、如果你不是為解脫而來,我跟你講實相,你沒法接受,會反彈的。因此你的心要柔軟下來,真正為解脫而來,真正為認清實相真理,我就跟你講事實,這時你才可以接受。
239、佛陀不是一個權威的偶像,他是要告訴我們什麼?(22頁)
答:告訴我們他是怎樣走出生死苦海?就是因為了悟大自然的法則實相,然後歸納整理出的「三法印」、「四聖諦」、「緣起法」、「無常」、「無我」這些,希望大家如實去了解。早期為什麼他們修行成就解脫這么快?他們並不是透過語言文字在哪裡鑽研,不是透過經藏在那裡鑽研,都是在大自然裡面實修,佛陀會跟大家講述我們身心的這些現象是怎麼樣?大自然法則是怎麼樣?然後大家實際去體悟,從大自然的實際教材裡面,講什麼樣的現象,讓大家實際去體悟,使大家真正回到法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