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海(惟傳)法師:阿含解脫道次第 原書教材 第二章 善人、慈悲喜舍

第二章  善人慈悲喜舍            

          
   一                     增 四四三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有眾生修行慈心解脫,廣布其義,與人演說,當獲此十一果報。雲何為十一?卧安,覺安,不見惡夢,天護,人愛,不毒,不兵,水、火、盜賊終不侵拄,若身壞命終,生梵天上。是謂,比丘!能行慈心,獲此十一之福。

  爾時世尊便說斯偈:

   若有慈心亦無放逸行;

   諸結漸漸薄,轉見於道跡。

   以能行此慈,當生梵天上;

   速疾得滅度,永至無為處。

   不殺無害心,亦無勝負意;

   行慈普一切,終無怨恨心。

  是故,比丘!當求方便,行於慈心,廣布其義。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法義分享】

◎具體力慈心慈善可得種種善果,自利又利他。

   二                      中 二七

  多聞弟子心與慈俱,遍滿一方成就游。如是二三四方,四維上下,普周一切,心與慈俱,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游。如是悲、喜、心與舍俱,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游。是謂,陀然!世尊、知、見、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說四梵室,謂族姓男、族姓女修習多修習,斷欲、舍慾念,身壞命終,生梵天中。

    【法義分享】

修行慈悲喜舍四無量心,可軟化僵硬的心、打開狹窄的心胸--擴展至無量無邊。「慈悲喜舍」是從世間法邁向出世間法的重要橋梁。

   三              雜  七五五(七四三)

  諸外道出家言:「沙門瞿曇為諸弟子說如是法:『不斷五蓋惱心,慧力羸,為障礙分,不趣涅槃。善攝其心,住四念處,心與慈俱,無怨無嫉,亦無瞋恚,廣大無量,善修充滿,四方、四維、上、下一世間。心與慈俱,無怨無嫉,亦無瞋恚,廣大無量,善修習充滿。如是修習,悲、喜、舍心俱亦如是說。』我等亦復為諸弟子作如是說我等與彼沙門瞿曇有何等異?所謂俱能說法。」

 時,眾多比丘聞諸外道出家所說,心不喜悅,默然不呵,從座起去。入黃枕邑,乞食已,還精舍,舉衣缽,洗足已,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以彼外道出家所說廣白世尊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彼外道出家所說,汝等應問:『修習慈心,為何所勝?修習悲、喜、舍心,為何所勝?』如是問時,彼諸外道出家,心則駭散,或說外異事,或瞋慢、毀詆、違背、不忍,或默然萎熟,低頭失辯,思惟而住:所以者何?我不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天、人眾中,聞我所隨順樂者,唯除如來聲聞眾者。比丘!心與慈俱多修習,於凈最勝;悲心修習多修習,空入處最勝;喜心修習多修習,識入處最勝;舍心修習多修習,無所有入處最勝。」

    【法義分享】

◎俱正知正見慈悲喜舍與世間法的慈善義行是有所不同的。

◎修習慈悲喜舍,絕對有助於修習禪定與開發智慧

   四                   中  五二

  是為具惡人已,便具親近知識;具親近知識已,便具聞惡法;具聞惡法已,便具生不信;具生不信已,便具不正思惟;具不正思惟已,便具不正念、不正智;具不正念、不正智已,便具不護諸根;具不護諸根已,便具三惡行;具三惡行已,便具五蓋;具五蓋已,便具無明;具無明已,便具有愛。如是此有愛展轉具成。

  是為具善人已,便具親近知識;具親近知識已,便具聞善法;具聞善法已,便具生信;具生信已,便具正思惟;具正思惟已,便具正念、正智;具正念、正智已,便具護諸根;具護諸根已,便具三妙行;具三妙行已,便具四念處;具四念處已,便具七覺支;具七覺支已,便具明、解脫。如是此明、解脫展轉具成。

    【法義分享】

◎「路--解脫道」是人走出來的。種惡因,得惡果;種善因,得善果。

◎若想要「明」--了知宇宙人生實相,想要「解脫自在」,平常要多累積各種善根福德因緣

人天善法,是邁向解脫道的第一步。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