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7月24日)
今天是夏令營的第四天,按原定計劃今天行腳,上午我們已經爬了一次山,剛才又吃過了午餐。從大家的表情上、語言中,我已感覺到大家很辛苦,但我還想問一問你們是以什麼樣的心情來用這頓午餐的?大家都知道《金剛經》一開始就描述了釋迦牟尼佛生活的真實情況:中午,佛陀穿上袈裟去托缽化緣,回來吃完飯,把缽洗好,衣服疊起來,盤上腿給弟子講開示。從這段經文里,我們可以感受得到,偉大的佛陀就在人間,他也和我們一樣,每天要穿衣、吃飯。但是也應該認識到,佛陀在衣食住行的生活之中與我們有截然不同的內涵。佛陀在生活中是保持一顆覺悟、不迷茫的心,而我們在生活中則是一片迷茫,是黯淡的、沒有智慧的。所以我們在吃飯的時候,會挑肥揀瘦,好吃的就多吃點,不好吃的就少吃。這種種表現,種種心理狀態,就體現出我們還是一個凡夫,還淪陷在生死輪迴里而不能證得圓滿的智慧,根本原因是我們迷失了自己的本性,讓自己的智慧得不到顯現。因此,希望大家在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當中,能夠保持一顆覺悟的心,這也是大和尚提倡生活禪落實在生活中的一個重要步驟。
一提到行腳,在我們每個出家人的內心都是感到很神聖的事情。大家知道,佛陀在世時,吃完飯就去經行,就是圍繞居住的地方走路,邊行邊思維、觀察,可以講這是行腳的一個源頭。佛教能從印度沿中亞、古絲綢之路推進到中國,並在中國這片土地上開花結果,生根發芽,這與我們歷代的祖師大德們不畏艱難險阻,昌著生命危險地探求、耕耘及播種分不開的。所以,我們今天還有幸在這樣一個高科技迅猛發展、生活節奏極快的時代,能聽聞佛法,受到佛法的薰陶,我們不應該忘記為了求得真正佛法而付出艱辛努力的祖師大德們。在我們今天的行腳過程中,也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情。
行腳在中國佛教、特別是禪宗里是一件很重要的修行。「趙州八十猶行腳,只為心頭未悄然。」這首偈子講的就是趙州老和尚八十歲還要去行腳,為的是要解決自己心裡的問題。我們今天出來不只是單純的旅遊,我們肩上有重大責任,就是要用心去體會過去祖師大德對佛法的體證、體驗,還要用心將這種體會再傳給千千萬萬個眾生。所以希望大家在行腳時要注意這顆心,注意每個念頭,注意你的腳下,注意你的當下。心理學研究認為心律的博動是很有節奏的,有時也很紊亂,原因是內心沒有寧靜,安穩下來。請大家注意在行腳時,把這顆心收攝起來,與腳的節奏合上拍,使心不紊亂、不散動,而保持沉靜、安寧的狀態,這樣的行腳才會有意義,與普通的旅遊就不完全相同了。
在座的營員來自不同地方,多數生活在城市裡。其實,城市裡的喧鬧、繁雜、躁動給我們內心世界帶來極大的不安,今天來到大自然的懷抱,希望大家把從前的不安、焦慮、煩惱與困惑統統拋到腦後,讓那顆心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去體會我們的生命與大自然交融在一起的那種感覺。讓我們能在現在、當下體會到生命的和諧、大自然的寧靜,讓我們在自然的空間里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地去行動。蘇東坡有首詩寫著:「溪聲儘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請大家好好體會這兩句話的意境。一會兒我們去的山上將會有溪流、有水聲、有綠色,讓我們好好去聆聽流動的溪聲,七種微風吹起的濤聲,讓自然的美妙與我們的生命交融在一起,成為一個很安祥、自在的和諧體,我們的生命將會得到一次凈化與升華。如果在這次行腳過程中,大家有一點點體驗,這次行腳才變得更有意義,今天護持供養我們行腳的功德才變得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