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運法師:不讀《華嚴》不知佛富貴 二十六

不讀《華嚴》.不知佛富貴(二十六)

   ──寬運法師西方寺「華嚴吉祥法會」午齋過堂開示

菩薩於「一切佛所勤求佛法」,處於清凈深心行三昧之時自然能獲得七種益:

  第一速成行願益

  第二法印同佛益

  第三以德成人益

  第四智德包含益

  第五身威超勝益

  第四智德包含益

  第六令他圓滿

  第七轉作佛事

  這七種益都是殊勝又不可思議的。其中的「第六令他圓滿益」與「第七轉作佛事益」,其意與我娑婆世界眾生修行關係尤為密切,故在此要特別加以說明:

  第六令他圓滿益:

  「佛子菩薩摩訶薩得此十種清凈威德身已,能令眾生十種圓滿,何等為十?一者能令眾生得見於佛;二者能令眾生深信於佛;三者能令眾生聽聞於法;四者能令眾生知有佛世界;五者能令眾生見佛神變;六者能令眾生念所集業;七者能令眾生定心圓滿;八者能令眾生入佛清凈;九者能令眾生菩提心;十者能令眾生圓滿佛智。」

  菩薩修行能令眾生所得十種圓滿功德

  第一是「能令眾生得見於佛」,因為我都是眾生,都還是凡夫境界,因此如果菩薩能令眾生可以見到佛,這是多麼殊勝功德啊!

  第二是「能令眾生深信於佛」,見到佛還不夠,而且要令眾生深信於佛,所謂「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唯有信才能起行。

  第三是「能令眾生聽聞於法」,由於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所以眾生見佛就能生起恭敬,但是眾生迷妄的心,實在需要佛法的引導,所以必須要聽聞於法」;然後聞而起行,悟而起修。

  第四是「能令眾生知有佛世界」,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十方法界其實都存在著無量無數諸佛國土,好像我們西方的阿彌陀佛極樂凈土、東方藥師佛琉璃凈土,還有南方寶生佛的凈土、北方不空成就佛的凈土,乃至中央毘盧遮那佛的清凈世界,這些都是菩薩能讓我們了知的凈土世界

  第五是「能令眾生見佛神變」。「神變」就是變化無窮的意思。如我們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他有無窮的神變,而其變化乃根據不同眾生的根性與因緣就好觀音菩薩一樣,所謂「應以何身得度者,則以何而度之」。

  第六是「能令眾生念所集業」,就是令我們眾生明了苦、集、滅、道的真義,最終才能夠了生脫死,這才是菩薩度化眾生目的

  第七是「能令眾生定心圓滿」,定心必須經過戒、定、慧三無學的實踐,我們有戒才有定;有了定才能生起智慧;我們的心就是妄想紛飛,浮動不安,所以無法得定,佛菩薩就是教我們要斷除妄想,持守凈戒,安住不動,所以能得定心圓滿

  第八是「能令眾生入佛清凈」,所謂「入」者就是「契入」、「悟入」佛之知見,見佛之本懷,證得和佛一樣的清凈境界

  第九是「能令眾生菩提心」,這個「菩提心」實在非常重要,「菩提心也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心;正如經中所說:「忘失菩提心,是名魔業。」如果我們沒有菩提心,就生不起大悲心;如果我們沒有大悲心,就不能學菩薩道;不能學菩薩道,就不圓滿佛果;因為福、慧圓滿的佛,他不但因地成就,而且果地圓滿;所以菩薩行者要徹底覺悟圓滿,才能稱之為佛。

  第十是「能令眾生圓滿佛智」,佛的智慧是最圓滿的,所以我們學佛不但是學佛的行持,而更重要的是學佛智慧當我們修行修到和佛的智慧一樣的時候,那就是真正的圓滿

  經文繼續說下去:

  第七轉作佛事益:

佛子菩薩摩訶薩令眾生十種圓滿已,復為眾生十種佛事,何等為十?所謂以音聲佛事,為成熟眾生故;以色形作佛事,為調伏眾生故;以憶念作佛事,為清凈眾生故;以震動世界佛事,為令眾生離惡趣故;以方便覺悟佛事,為令眾生不失念故;以夢中現相作佛事,為令眾生正念故;以放大光明佛事,為普攝取諸眾生故;以修菩薩行作佛事,為令眾生住勝願故;以成正等覺作佛事,為令眾生知幻法故;以轉妙*輪作佛事,為眾說不失時故;以現住壽命佛事,為調伏一切眾生故;以示般涅槃佛事,知諸眾生起疲厭故。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七了知一切世界庄嚴三昧善巧智。」

  菩薩行者修行得到十種圓滿之後,並不是住在定中,從始不問世事,相反地而是要更加深入世間饒益無量有情,是故以種種音聲、色形、憶念、震動世界、方便覺悟、放大光明、修菩薩行、轉妙*輪、現住壽命、示般涅槃,以作佛事,如是利樂無數眾生這就菩薩入世的「大三昧善巧智」,也就是慈悲喜舍的精神

所以我們大家誦《華嚴經》,一定要懂得上述的道理;我們從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依次地學習,會發覺次第越來越深、越來越難明白,不過我已經反覆說明過,華嚴境界就是讓我們「入佛知見」、解悟佛之出世本懷,正如《維摩詰經.佛國品》所說的:「菩薩隨所化眾生而取佛土,隨所調伏眾生而取佛土;隨諸眾生應以何國入佛智慧而取佛土;隨諸眾生應以何國起菩薩根而取佛土。所以者何? 菩薩取於凈國,皆為饒益眾生故。」他目的就是化度一切有情,所謂「應攝受攝受之,應降伏者降伏之」,只有這樣才能皆共成佛道,同證菩提,大家最終都能成佛。所以我們誦《華嚴經》一定要懂得這個次第的修行,唯有真的懂得了,我們才能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好了,我們結齋。(未完待續)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