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照法師:《楞嚴大義》見道之八

楞嚴大義》見道之八

第五節 兩種根本

我們上午跟大家一起討論了七處征心,七處征心是因為阿難執著自己這顆妄想的心為自己,所以佛就問他,你這顆心到底在哪裡?問到最後呢,他發現在一處所執著這顆妄想都不對。這個時候,佛就闡明,為什麼我們凡夫執著自己這顆心?執著了自己這顆妄想心以後產生的結果是什麼?就告訴我們這個宇宙萬物人生世界兩種根本:第一種根本是無始生死根本;第二種根本是菩提涅槃這是我們真正的一切萬法之本

1、生死根本

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阿難以及我們大眾都同樣把這顆,東想西想的這樣一個妄想的心,作為我們的自性,認為這就是我的心平常生活當中,大家都會覺得我心很難過,我心很開心,所謂難過,所謂開心的,都是攀緣心,你不攀緣了,就超越苦樂,超越世間輪迴。所有凡夫眾生都會把這個攀緣的心,作為自己。

攀緣心,它表現的狀態三種。第一種狀態,就是第六意識攀緣以後所產生的結果。比如說我現在要想一個東西了,我現在想到這個佛像我這個心就緣到這個佛像上面,感覺我想佛像了,那腦子裡面就出現了佛像的這么一個現象。這個現象的出現,實際上是你想它,它才出現的,你攀了這個緣了,這個相才出現,你如果不想它,你腦子裡永遠不會出現任何的景象。我們攀緣它以後產生的結果,這就是意識心,第六意識。所有的妄想都是我們的根緣塵產生的這個識,這一層呢大家比較容易理解的,就是平常妄想的這個相,打到的那個相,就是意識

二種我能夠想它的這個心。這個就是真正的攀緣心。比如說,我們想佛像的時候,有一個「想」要想了,但是還沒有想出來,你想要想的時候,總覺得是「我」在想要想,這個心還沒有出來,但是我們有一個會想它的這個功能會有想它的這個本事,這個就是「能所」的「能」,而不簡單的指功能,而是指能想它,所想的是所,我能的是我,所看的是你們。

那麼,第六意識生起攀緣心,就是意根緣著法塵,跟法塵接觸了,意根就有能緣的本事。意根,早上講過就是第七識,就是我們的我執。這個第七識,它緣什麼呢它是緣第八識的相分為自我,沒學過唯識的人聽起來就比較糊塗了,實際上,第八識的相分是什麼?就是我們腦子裡面(我們就權且講大腦),我們的第八阿賴耶識,阿賴耶識的這個田中啊,蘊含了很多的習氣種子,這些習氣種子都是有相的,有形相的,只要你形相習氣種子當中,在阿賴耶識當中,那麼我們就會抓住這些相、這些種子,認為這個是我,那個種子是我。所以,緣第八識的這個相分為自我,具體是指什麼呢?我們腦子裡面就是有一個概念,第六意識——法塵概念,第六意識產生分別了,比如說今天,我是我,你是你,比如說,我見到某某法師了,那麼,見到某某法師了這個情景,就蘊藏在我們的阿賴耶識當中了

你所對的山河大地,任何一切萬物,你只要遇到這個緣,你就把這個緣,照相機一樣的拍進來,存在自己的大腦當中。現在,我告訴你想像一下你的家,家馬上就冒出來,就知道那是我想的家,那是我的家。為什麼呢?因為一直以來,就是把這個家的圖像不停地重複地存在你的阿賴耶識當中。我們現在你想家的時候,馬上就會從腦子裡冒出一個家的形相,所冒出來的,當然是一個法塵,是你存進去的東西,那麼,能讓自己冒出來的,就是我們的第七識,就是我們的意根。

意根是攀緣自己過去已經存進去的那些圖像,把這些圖像顯現出來,如果你去想,它顯現不出來的。你不去想家,不去想車,不去想任何事,任何事都顯現不出來;那你只要想到那個事情,那事情就顯現出來了。我們平常想到痛苦事情了,那件痛苦事情就顯現出來,然後我們不能活在當下,直接地面對自己所想到的這個圖像。我們緣到過去的時候,我們會進入自己過去的那個感覺、那個狀態,那個狀態實際上是錯誤的。就像我們現在在這里,其實是沒有痛苦的,現前的當下你沒有任何痛苦。人的一生,真正痛苦時間也不多的,大部分的時間是沒有痛苦的,但是我們由於對過去妄想執著啊,你把過去痛苦的那件事情,反覆地在腦子裡面出現,出現的時候,讓自己的心反覆地去模仿那種痛苦感覺你會模仿的,昨天被人打了痛苦,今天想起來還覺得很痛苦。其實那個想起來,本身是不痛苦的,但是你反覆地在那裡模仿,把自己進入昨天的那個狀態,那個狀態完全是虛幻的。

我們現實的人生當中,大部的人生活虛幻當中。阿賴耶識種子生起現前了,這個種子讓你成為一種模仿它的這種感覺,這種感覺又加深你的下一次的這個種子。所以,一個惡的人他不停地行惡,不停地行惡,這是惡習成性;行善的人呢,他不停地做好事他就善習成性。一個善良的人,當善良成為習性之後,你很難讓他去幹壞事,他放不開的,他會被那個善法捆住;那一個惡人讓他轉過來做善事,也是很難的。惡習成性,善習成性,成為習性了,它就有強大的動力,不停地推你。所以我們的整個人生都是業感緣起,你的習慣成為業習,業成為習慣習慣也成為不停地推動你的這種行為的動力,然後我們就不停地在這輪迴

這個能夠攀緣外面法塵的,我們能夠使自己腦子裡面想出這些圖像的,這個就是攀緣的心。它平時不想的時候不是不在,而是沒有去攀緣,但是能攀緣的這個心,其實是我執當我們認識到這里,表面上看呢,它本身並沒有痛苦,因為我們所想到的是痛苦的情景,才會痛苦,你如果沒有想到痛苦的情景,絕對不會痛苦。所以意根緣法塵的時候,法塵如果是快樂的,你一定能夠感覺快樂;法塵是痛苦的,你就感覺痛苦。比如說我們坐在這里,我們就感受一下,現在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是坐在這七寶蓮花當中,或者就在清凈庄嚴佛陀腳下你就生不起痛苦,因為你的意根所緣的法塵,是個快樂的塵。那麼另外一個呢,我們現在如果感受到天堂快樂,你感受到我現在是處在天堂,我們來到天堂了,那你就感受到天堂快樂天堂是什麼快樂呢?就是沒有貪嗔痴的這種表現,他所貪的是禪定,除禪定以外,對於一切慾望,特別是色界天以上,對慾望都沒有的。那麼這種感覺生起來,是我們意根緣的這種安定禪定的法塵產生的快樂

而這個四禪八定,世間定,它完全都是由我們的意根緣這種沒有慾望的,沒有痛苦的,善法的法塵。四禪八定,它是緣善法的法塵,比如說它需要觀想,坐在那裡觀想身心一片空寂,讓自己再空一下,再空靈一下,不停地加深這種空靈感覺,不停地加深自己這種輕飄飄的感覺。我們有時候覺得,哎呀,您這人簡直高興得輕飄飄了,我們就去緣這個輕飄飄的感覺你就在那裡,整個身心一片空寂,而且很輕松,像雲一樣會飄的,這種感覺生起來了,實際上你的地水火風的四大,就進行良性循環的調節,我們能感覺到禪悅,感覺禪定的愉悅,禪定快樂

所以在世間這顆心,你所緣的法塵是喜的,是憂的,是苦的,是樂的,完全由我們這顆攀緣的心決定。所以一個痛苦的人他會不停重複這種痛苦感覺,哪怕他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下品下生的人,帶業往生他在蓮花裡面,因為下品下生的人到那邊,這個蓮花還沒有開,在蓮花苞裡面,他還會想到自己過去在娑婆世界,某某人欠了我錢不還給我,還打我,在那痛苦,他還會眼淚,在極樂世界還會眼淚,實際上,他就是重複過去那種痛苦感覺。我們學佛,學戒的人你知道要求懺悔懺悔安樂你做了錯的事情,第一次做錯了,馬上想到是錯誤的,改過來,從此以後,腦子裡不要再想到你所做的那件錯誤事情如果你再想到了,那再增加一次這種業習,重新再重複地錯一次,你不停地想,你不停地錯誤,然後,想到最後,自己不能自拔。別人對你不好,有仇恨,仇恨的心在心裡也不停地重複,但你這個重複越來越深的時候,你就成為一個處在仇恨的痛苦當中的人

我們講後悔懺悔兩個概念懺悔是認識了錯誤,以後從此,在心中要消除這件事情,在記憶當中,不要讓它出現,不要讓它再成為一種力量不停地出現。懺悔以後,要把善法在心中生起來,你知道不該這樣做,那你知道怎麼做,該念佛,或者該持咒,該用功,該修行,該安心,那馬上就安心正法上面,把錯誤事情完全從心中消失。那麼如果你做錯了事情,你後悔了,不停地後悔,成為一種憂慮,成為一種不能正常健康生活這樣一個狀態這叫悔箭入心。後悔像一把箭一樣插在你的心上,然後你一想到什麼事情,就覺得自己不行。

比如說有些人他會覺得,哎呀,我業障重呀,我不行哪,經常聽到這句話:「你有沒有開悟啊?」「師父呀,我業障重呀,不行哪,我坐了好多年了,也不行的。」你不行了,為什麼不行了?你是覺得自己過去所做的一切不如法事情障礙住自己了,那麼,如果你永遠都覺得自己不行,你就真的永遠都不行,不可能有行的時候,因為這把箭沒有拔掉。所以,每個人學佛懺悔之後,都要把悔箭拔掉。就是要認識到我一定能夠行,我能成佛的,不能不成佛而不成佛的是妄想的心,是個煩惱的心,顛倒的心,我不能再跟顛倒、煩惱妄想為伴,不能跟它們捆在一起。這樣一來,在心中的所有一負面情緒負面感覺,全部給它消失。負面情緒消失了,這個生死根才能看到。

這個生死的根,就是攀緣的心。所以,我們這個攀緣的心有多厲害!你如果不停地後悔,你的攀緣的心,就是攀緣自己那個不好事情,不停地重複不好事情。那想到佛菩薩,念經或者是觀想或者是持咒都是跟佛菩薩相應的。修禪定,跟天人相應,就是四禪八定。念經,禮佛,都是直接跟佛相應,念佛也是跟佛相應。這樣子,我們用這個攀緣的心去重複跟佛菩薩品德相對應的這些情景,那麼我們就會感受到佛菩薩的感受。你想天人感受的時候,你就天人相應;你如果想到一個正義感的人是非善惡分明的,那你心中是非善惡一定很分明,一定是把是非善惡看得太重如果你心中不停地跟貪嗔痴相應,感到心中的不滿,對環境不滿,對現實不滿,對自己也不滿,那你永遠都跟餓鬼道相應。餓鬼是肚子飢餓,餓就是沒吃飽,沒有滿,所以你如果心裡不滿足,你就餓鬼相應。你對自己家裡人說他不信佛,我看了他就煩,那你就餓鬼你看到哪個不信佛的人不修的人,誹謗三寶的人,如果生氣了,嗔恨,你又無能為力,你又不使他改過來,你一生氣你就地獄相應。你的心攀緣的心,就不攀緣地獄的情景,有一你就要下地獄去了

因,是善因,就得善果。如果你一天到晚都稀里糊塗的,也沒有嗔恨,也沒貪欲也沒太重的分別,也不知道自己安於正念(念佛持咒,觀察自己的心,這都正念),你不道觀自己的心,稀里糊塗的(這樣的人可能比較多)。我們從小到大,在學習佛法之前,基本上都是貪、嗔、痴,這三種在那裡作怪,學習佛法之後,也未必就能舍棄這個愚痴的心,基本上你學習了念佛法門,卻不念佛知道了持咒,卻不持咒知道了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卻不能安住於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在這個時候你沒有貪嗔,沒有貪心,沒有嗔心,這就是愚痴相應。平常的無記心,就是屬於愚痴這個范圍。這跟愚痴相應的,是墮落到畜生道。我們就會自然感覺,這個睡得舒服,就感覺舒服一下,不舒服,哎,這個挺不舒服的,也不去想太多的,舒服不舒服,能感覺得到,但是不去想那麼多,心裡也沒正念這是畜生道的,是愚痴

我們大家要小心哦!特別是出家修行的人,把世間的很多東西貪欲啊,什麼都給它放下了,生氣也不生了,結果呢,還挺愚痴在那裡做,那就麻煩。「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帶角還」。不了道,就是你平時習慣於那種無所事事的樣子。有些出家人也是,無所事事的樣子也不做事,也沒痛苦,人家飯都煮好了,什麼都準備好了也沒快樂,就這么一天一天,瘋瘋癲癲,就這么過了,混了,混到最後呢,他只能來生披毛帶角,做畜生了,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們看到能攀緣的心,我們看你攀緣到哪裡去,攀緣菩薩,我們是上升的;攀緣三惡道,那是墮落的;你不攀緣了,能夠保持人身天道。這個能攀緣的,就是意根,就是第七識,就是思量。

《成唯識論》裡面說:「集起名心,思量為意,了別為識。」思量,參禪的人知不知道?參禪的人妄想沒有打出來之前,不讓自己打妄想,而且是想打妄想,然後不讓打出來,能不能看到?你們大家想一個妄想,想要打妄想了,但是這個妄想讓它打出來,這個時候你就能看到自己的意根。意根就是有那種能攀緣的這個功能,能緣的心,能攀緣功能是有的,能攀緣作用它也是有的,但所攀緣境界還沒攀緣上,一旦攀緣上了,就成為意識。你腦子裡面想一個東西,別讓它想出來,這就是意根,一旦想出來了,就是意識了。沒有想出來之前,我們注意到這個樣子,所以,禪宗為什麼在這里生疑團?沒有想出來的樣子,是沒有樣子的,沒有樣子的,卻能感受到我想要想這個事了,隱隱約約感覺我想要想,但是沒想。所以,在這里,表面上看起來,也是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很清楚,但是念頭沒有起來,因為意識——這個概念還沒有出來,事實上呢,這就是我們想要想的,能所相對的這個能,所以根塵脫落,用功,也是先把塵舍棄開來,先看到這個根。這後面講修道的時候,我們會強調這一點。

那麼第三個攀緣心,就是指阿賴耶識習氣種子當中的這個影像,這個影像什麼呢就叫「集起名心」,集中的集,生起來的起。我現在用我的意根,我想到攝像機了,我跟攝像機必須要聚集到一起;我想自己的家了,那必須跟家聚集在一起。這個腦子裡面有很多記憶,很多的圖像,這些圖像都是集中在一起的,那麼集中在一起以後呢,我們隨時可以拎出一個,你剛才想一個,等下又想一個,你在打坐的時候,你就發現了,這個妄想怎麼這么多啊!怎麼不多啊!無量劫以來,生生世世,照相機一樣,攝像機一樣,每天都在攝景,攝像每天都在攝持外界的情景,把那些情景都存在我們的阿賴耶識——八識田當中。

你在打坐的時候,這個八識田中的影像,一張一張給你翻出來,新帳舊帳一起算,它就是要老的、新的,不管的。那麼,一個記憶力的人,它對自己的記憶是有安排的。打坐的人心靜下來以後,它想什麼是有規律的,就像我們的倉庫一樣,你給它擺得整整齊齊的,貨架都組好了什麼東西給它歸類,那你下次一進去,哪怕沒有開燈,東西都能拿出來,他考試就能考一百分。如果你平常生活沒有規律,東想西想,被子也不疊,然後房間裡面亂七八糟的,你的腦子裡面也一定是亂七八糟的,那麼這個時候,你剛剛記下來的東西,等一下一問你,找不到了,你那個房間太亂了,倉庫太亂了,所以,你的記憶力就很差。房間要是處理得很乾凈記憶力就非常好。

我們看一個坐禪的人,他身心靜下來後,過去很多忘記掉的東西,他又能重新的回憶起來。歲數大的人為什麼記憶會衰退?就是因為幾十年當中,亂想的東西太多了。如果亂想的東西少,你的這個倉庫(阿賴耶識)當中,所蘊含的這些種子,都比較有規律的,那你的大腦老化的可能性就比較小。你看我們上師,九十五六歲,那個時候,他講話,他的那種記憶力年輕人是一樣的,有過之無不及。為什麼人家九十多歲了,記憶力年輕人還好?原因是他平常生活習慣,他的記憶當中,阿賴耶識攝持外面的東西是有規律的。我們坐禪,通過修行以後,你對外界的攝持也慢慢地變得有規律

比如說大家開始修無常觀,你一天到晚想到世間無常你看到任何情景,你只攝取其中無常這一部分。那麼,你對於現實的人生,看到無常這個道理以後——快樂的,你要看這是無常的,不要得意太早;痛苦的,知道這是無常的,不要傷心過度。你用無常這么一個貨架,把所有世間的法,都給歸類在無常的相上面了。當你慈悲觀的時候,你就想,眾生都能成佛你看每個人都有佛性,都那麼活靈活現的,他們的自性就在他們的行為當中展現出來,習氣不同展現不同的樣子你就慈悲心,同體大悲這個貨架建立起來了。所以你在修的時候,看到誰都很慈悲,你的腦子裡所攝取的這個世界東西都是非常有規矩的,你不會亂來的。

平常我們沒有經過訓練的這顆心,你攝取這個世界,分析這個世界,是亂來的,是亂堆的,沒有規則的。你認識人,認識不到根本上,人的行為有千差萬別,你的妄想也變的千差萬別,所以就很亂。那麼一個修出離心的人,他基本上所觀察的,把一切現象觀察為兩類:一類是無常;一類是無我無常現象無我是本質。看到一切都是無我,他心自然安住於無我,所以,這樣的心就很靜,然後對外物,他抓住了根本,心裡不用亂。哪一天你要講法,所有的眾生痛苦,有煩惱,你首先就給他們分類,你就告訴他,這個就是無常的。這是事實,不用講得那麼好像沒有底氣。你看到了自己無我感覺以後,你就告訴他,世間就是無我的,不可能有一個我,認為有一個我,是一個錯覺,怎麼無我的,你把你的感受告訴他,使眾生能夠從無我當中得到解脫。所以,一切法都回歸於自性,那麼回歸自性的這個心,就是阿賴耶識倉庫裡面,它所蘊含著我執染污這部分,這個也叫攀緣心。實際上,這個功用還是真心功用。阿賴耶識,就是我們的真心,但是真心蘊含了一切法的這種功能,我們的真心,是常住不滅的。

阿賴耶識之所以叫做阿賴耶識,是因為它有倉庫的作用,把一切習氣種子都集中在一起,有一個聚集的意思。蘊含的「蘊,」就是五蘊五蘊的「蘊」,就是聚焦的意思,把一切善法、惡法都聚集在一起。因為它有聚集的這個功能,所以叫做生滅法,叫阿賴耶識。這是生滅凡夫的角度去說的,如果不從生滅上去說,從它本質上說,應該叫做如來藏,叫做真如心。真如就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就是真如真如當中蘊含這一切善法、惡法。當我們生起善法惡法的這個種子作用的時候,我們就輪迴凡夫的這個狀態,這就叫做阿賴耶識。所以 「集起名心」,稱為第八識,我們叫明心見性,叫「集起名心」。

那麼集起名心,是什麼狀態呢?當我們妄想的時候,所有妄想的這些想法都是蘊含在我們的阿賴耶識當中。大家閉上眼睛你看一看,能不能看到,你的那個想法是從哪裡冒出來的?從哪個地方冒出來的?它到底是存在哪裡?我們電腦有個軟體,是不是?但是你這個東西到底在哪裡?存在什麼地方?閉上眼睛不想的時候,好像黑乎乎的一片,什麼都沒有,你要想了,它馬上就出現了。你看不到它從哪裡出來,是不是?你不想了,你也不知道它到哪裡去了,不知道它到哪裡去,也不知道它從哪裡來。但是你想的時候,它就來了你不想的時候,它就不來。就是我平常能看到的,閉上眼睛能看到的,就是黑乎乎的一片。這個黑乎乎的一片,就是我們阿賴耶識的大門,就是阿賴耶識。所謂黑乎乎一片,這種感覺是沒有時間、空間,沒有這個物質世界。你閉上眼睛可以想到沒有物質世界你看不到物質世界,閉上眼睛,整個天地萬物任何相沒有出現,這是阿賴耶識的表面現象

那阿賴耶識的表面現象,跟第七識的這種功能是鏈接在一起的,所以,第七識,一般把它比喻為守門的——守倉庫大門的守門員。所有的種子都經過第七識,然後進入阿賴耶識。如果沒有經過第七識的,它不會進入阿賴耶識。任何的想像,只有我過了,我認定了,我認可了,才會進入我的大腦你不認可,沒有從你這里經過,進入不了你的大腦這是一個非常要緊的地方。所以呢,閉上眼睛的時候,我們看不到阿賴耶識,那我們怎麼辦呢?我們只能在六七兩識當中用功夫。那麼在六七兩識當中,參禪的人跟這個念佛的人,在第六意識妄想停下來;第七識,看到自己了了分明,卻不停留在這狀態,一直要鑽,就是在閉上眼睛,什麼都沒有的這個地方,去鑽,鑽,鑽,把阿賴耶識的大門打開,就看到我們的真心。所以,真心是「何其自性,本來清凈;何其自性,能生萬法」。一切法,都是阿賴耶識展現出來的,這就是真心境界

我們看到自己的心,看到心裡面所蘊含的這些種子集起來的時候,這有一感覺,就是我所想到的,那個是我的家,那個是我討厭的,那個是我喜歡的,那個是我曾經認識的,那個事情我是剛剛認識的,你腦子裡這么想的,都蘊含了我在裡面。所以,攀緣心,也可說是第八阿賴耶識的我執習氣我執的這個習氣也在這里。習氣成為暴流一樣,像瀑布一樣非常洶湧澎湃的暴流,習氣之流衝過來了,我們無能無力,只能一天到晚感受到我的存在,感受到我在這個世界上。這就是我執的能緣之心,能攀緣這顆心和攀緣之後產生的這個習氣,然後攀緣之後產生的這個境界攀緣境界,就是意識;能攀緣的心,就是我們的七識;攀緣之後產生的習氣,就是阿賴耶識裡面的種子。我們所有的凡夫,所有的生命,都停留在三種狀態,這就叫生死根本。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