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佛誕節
佛陀是一代聖哲與覺者。他以人間為道場,以生活為實踐,以身作則,身體力行,身教言傳,有如中國的孔子,是人間正法的導師。
他出生於古印度的迦毘羅衛國,身為凈飯國王的太子,榮華而尊貴,但是他因感悟世間之無常,放棄了可享有的權勢、地位與財富,為追求覺悟之道而出家修行。在成道之後的四十九年中,他身著壞色之衣、手持乞食之缽,赤足徒步,千里遠行、風餐飲露、遊行傳道。在當時諸國林立的印度社會中,上至國王,中至工商富豪,下至賤民奴隸,不分種族階級,都是他宣道教化的對象。
佛陀是感悟人生的覺者與智者,所以他是人而不是神,他也是父母所生之身,生於人間、長於人間,成佛於人間。幾乎所有的宗教都以為神與天超越於人,因此有著祭祀天與敬拜神的信仰與宗教儀式。唯獨佛教認為,人是超越神與天的,而人間更是天神所嚮往的再生之處。因為只有人能依著慚愧、智慧與堅忍,透破種種的煩惱,以達成最終的解脫與自在。所以,佛陀強調「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佛出人間」、「人身難得」。在佛陀住世的時候,由於德行的感召,天與神都來皈依佛法、護持佛法,因此,佛陀又被尊稱為「人天導師」。佛陀並沒有如某些經典所渲染的那樣,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無所不在。他也從未宣稱自己有著「金剛不壞之身」;佛陀的色身和我們一樣,也是四大所成,有飲食、會生病、腹瀉、背痛、受傷,會疲累、需要睡眠休息.....終究病逝。
晚年的佛陀,由於身體的老化、衰弱,和平常人一般,受著病痛的折磨。但是,所不同於一般人的,佛陀已斷盡一切煩惱,內心不會為身體的病痛所苦。佛陀於涅槃前,對侍候他多年的弟子阿難,形容自己的身體:年事已老,壽命將盡,有如老朽破敗的車子,行走八十年,即使修理,也只能勉強行走了。偉大的聖哲——佛陀亦不例外於生命必經生、老、病、死過程的真理。佛陀晚年的境遇,並不順遂;他的堂弟提婆達多公開叛逆;他的祖國釋迦族為毗琉璃王所滅;他出家前的獨子羅睺羅、他的姨母大愛道比丘尼及他的兩位大弟子——舍利弗與目犍連,在他之前,均相繼逝世。雖然遭遇這許多不幸,佛陀並未因此而落寞難過,更教導弟子們:「一切因緣生的法、現起的法、無常的法、有為敗壞的法,豈能不壞?想要令它不敗壞,是不可能的!一切所愛念的種種事物與適意的境界,終將消滅,不能永久保有。即使我自己也將不久於世。所以,應當以自己為洲渚,依靠自己,以法為洲渚;依靠法,不可依靠他人。」
佛陀的一生從未賜福於人,也沒有超度亡靈。他只是告誡弟子們,各人未來的吉凶禍福,是由各人現生的行為所決定,而不是依靠祈禱、祭祀、咒術與卜問吉凶所可改變。因此,他要弟子們,依循正法的軌則,努力的去惡行善、修身、修心、修戒、修定、修慧,最後才能達到煩惱止息、清涼自在、究竟解脫的涅槃彼岸。
佛陀告訴我們:「我今亦是人數。」佛陀是人,有七情六慾,也有優點與缺點。他只是覺察出自己的缺點,將它改掉,並將優點發揮到極致而已。他不但凈化自我的身心,更教育眾生如何止惡、行善、清凈自心,所以成佛之道絕不玄妙深奧,遙不可及,只要我們徹底的認識自身、自心、自性;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了,就能稱之為佛。佛陀還告訴我們:「諸佛世尊,皆出人間,非由天而得也。」(《增一阿含》〈等見品〉)不但釋迦牟尼佛是這樣,過去、未來諸佛,皆是如此。佛陀的一生,無非是一種示現,開示我們眾生,如何由縛地凡夫,通過修行學道,出離煩惱羅網與生死漩流;我們只要循著佛陀走過的足跡──學佛所學,行佛所行,一步一步的往前進,最終必能破除種種無明障礙與煩惱纏縛,達到與佛無異的福智具足、光明清凈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