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運法師:如少水魚.斯有何樂?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如少水魚.斯有何樂?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寬運法師彌陀佛七開示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

大家歡喜!《普賢菩薩警眾偈》雲:「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慎勿放逸。」時間就這樣每天一分一秒地過去,我們的生命也隨之而減少,所以菩賢菩薩勸勉我們當勤精進,把握生命,不要放逸。我們前面說了學佛先知苦;知苦才會求斷苦、才會想修道。佛教四諦法是苦、集、滅、道,要想寂滅,就得先修道;要想修道,就得先斷集;要想斷集,就得先知苦。這是佛教的根本教理

人生有種種的苦惱,但佛教所講的不僅是今生今世,而是三世因果。三世包括過去、現在、未來現實人生是非常短暫的,如果說人死如燈滅,一切因果報應就不成立了。但事實上,人不死了就一了百了,因為每個人會隨著各自業力的牽引而六道輪迴三界火宅之中,有三善道:天、人、阿修羅;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若我們今生多做善事,便可能轉生三善道;要是作種種惡業就會墮落三惡道中。如是者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輪轉不息,無有了期,所以人不死後就一切泯滅,所謂「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我們要承擔業力所帶來的果報,我們自己作不了主。這是我們最需要關心的──輪迴之苦是真正的大苦。如果只是現世一生受苦,算不了什麼,可是此苦是延續不斷的、是多生多世、是永無休止的。所以,如果我們想學佛,就首先要發起了生脫死的心。

佛教三藏十二部、八萬四千種法門,全都可以幫助眾生了生脫死。當中我們專講念佛法門,因為它比較簡捷容易,所謂「三根普被,利頓全收」,上智下愚都可以攝受。我們可以通過「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超出三界解脫六道輪迴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永離生、老、病、死之苦,得到究竟真實快樂。如果大家都能以了生脫死為目的發心就能諸佛本懷相呼應。大家都知道《妙法蓮華經》是闡述諸佛本懷的經典,所謂「開權顯實」、「會三歸一」,三乘人最終都能成佛;而念佛法門,憑借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若有眾生,至心信樂欲生佛國,乃至發往生之十念,悉得往生。只要眾生至心信樂,一念到十念皆能往生極樂,故念佛法更能顯出釋迦佛的本懷和阿彌陀佛慈悲

我們今天既然知道念佛的目的是為求了生脫死,那麼應該怎樣來念佛呢?就是要發菩提心;唯有發起真正的菩提心,才能與佛相應。如果發心不夠大,只求人天福報,這樣便有諸佛本懷,就無法與諸佛感應。如果我們單純為了個人的生死念佛,也只是和佛的本懷略有相應而已,因為佛的本懷不單是令自己了生死,還要令一切的眾生皆了生死。所以我們念佛之時,不能只為自己,還要想其他的眾生只為自己的話,範圍太狹小,不過是自了漢而已。漢傳佛教所提倡的是乘法;大乘法就是要普度眾生,所謂「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念佛法門也是大乘法,也是為了普令大眾離苦得樂而施設的方便法門

佛教印度傳入中國,經過歷代祖師大德不斷弘化,產生了十宗,其中包括小乘的俱舍宗與成實宗;不過由於中國喜好大乘,所以此二宗已失傳了。現在的大乘有八宗,包括:天台宗、賢首宗即華嚴宗、三論宗、法相宗、律宗禪宗密宗凈土宗。凈土宗以念佛法門為主,從廬山初祖慧遠到現在已一千七百多年歷史,經久不衰,因為它最能迎合一般眾生根器。我們今天打佛七,過去的祖師同樣有打佛七;佛七的根據是《阿彌陀經》,經文眾生若能於七天念佛念至一心不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便會前來接引。不過如果所有念佛都是只為求一己解脫念佛,相信凈土將來也會小乘二宗一樣地失傳。

我們都知道,念佛法中有往生凈土而發之三種心:深心、至誠心迴向願心迴向願心就是大乘佛法自利利他的心。因此,我們應該以大乘心來念佛,若用小乘心來念佛,那念佛的果也只是小乘。如果我們希望將來生天界,或來世大富大貴,我們所成就的只是人天福報,只能享受人間五欲的快樂;即使到了天界也會有五衰的現象,並不是究竟的。所以我們要用大乘心來念佛將來才會成就大乘的法。而念佛法門隨著每個修行人發心深淺不一,成就也不一樣,其中有世間的、也有世間成就。因為今天是佛七的第二天,所以我們要發起一個成就大乘的心;唯有如此,我們的發心才能與佛相應。所謂「差之毫釐,失之千里」,表面上看來,大小乘差異不明顯,但精神境界卻有高低之別。因此,大家都應該注意自己的發心

剛才說念佛應發菩提心,然而什麼是菩提心呢?大乘的心就是菩提心;「菩提」是梵語,翻譯成中國話就是「道」,光是知道這個「道」是不夠的,因為「知道」只是理論,不過是畫餅充飢、空中樓閣也就是說,把菩提心的理論背到滾瓜爛熟,但卻不發心,還是沒有用的。那要怎樣發起菩提心呢?即是至誠懇切的心求解脫,並實實在在地念佛。因此在這短短的七天里,我們不能「終日數他寶,己無半毫分」──終日數他人家裡有多少的寶貝,自己卻不能得到半分半毫的利益;這樣的話,真正的菩提心如何能發起來呢?因為我們內在並沒有足夠的動力。如果我們明白念佛為求了生脫死,那不用法師勸勉,自己內心也會我要求。老實說,法師講的只是打岔,只會阻礙我們念佛念到一心不亂,但為什麼仍要講呢?就是為了鼓勵大家鞭策自己。所以我們應該老實念佛,不要讓法師再三叮嚀了;其實千言萬語,盡在一句阿彌陀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