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師:《西方確指》速發深心修凈業、持大悲咒、出家要識心

《西方確指》速發深心修凈業、持大悲咒、出家要識心

一時菩薩將臨法會弟子八人,無朽、常攝、常源、定茂、達本、查定宏、陳定耑、查定敏,恭謹顒佇,齊唱佛號。忽聞異香,從空中來。眾皆歡喜,得未曾有。菩薩曰:「善哉善哉!爾等知今日之會,有夙因否?昔梁武皇天監六年,我出家北魏之東都凈因寺,為大比丘。因避亂南遊,住錫雞鳴山麓。時爾八人,依我修學,不久以兵亂各散。我越後二載,示寂於武林天竺。後復於唐僖宗朝,為清河獻王長子,亦棄位出家。今爾八人,同會念佛,亦由我發心,正如往昔無異。但爾等去我以來,八百餘年矣,仍復飄流未反,真為可悲,真為可痛。今為汝等重加發明所修行業,令速成辦,早登解脫。宜各諦聽。」 

請翻開文本,看第十三段:追溯往昔作開示這一段是二十四會裡面比較獨立成篇的一段。我們看到《西方確指》在二十四次的開示當中,由八人裡面的一個弟子——常攝來集中在一起的,也是眾多人記錄下來的,其中就選擇了一些重要的段落來結集這本書。那麼這一段就比較集中,大概就是在一會裡面所做開示,所以就做了一個總標題,下面有八小段。這獨立成篇,甚至又帶有一個經裡面的經一樣,也具有「一時」這樣的表達。一時覺明妙行菩薩降臨在這個法會,與會的弟子有八人,有無朽、常攝、常源、定茂、達本、查定宏、陳定耑、查定敏這八個人。這就是當機眾,也是往昔一個師徒的因緣。這八個人經過前面菩薩的開導,對凈土法門生起信心也有恭敬心。所以他們在這個法會上非常虔誠恭敬地佇立在那裡,齊唱「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就在佛號的時候,忽然聞到奇異的香味從虛空當中而來。那麼這種現象屬於感應現象了。我們現在念佛人如果至誠念佛念得清凈的時候,也會體驗到忽然有一股奇異的香味飄來。而且絕對不是世間的香味,或者你的佛堂裡面並沒有燃香,但聞到了這股香味。

這是什麼原因呢?大家了凈土法門也會覺得是很正常的現象。由於西方極樂世界是由無量珍寶合成的,每一個珍寶百千萬億種寶香來合成的,所以它的珍寶都有香味,包括整個的蓮華都能放出香。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是一個寶香彌漫的剎土。如果我們透過持念這個名號的通道,把我娑婆本土與極樂凈土作一個溝通,那麼極樂世界的那種香味就能透過名號音聲傳達過來。所以這個時候聞到的香味是從極樂世界過來的。古往今來很多臨命終時往生的瑞相,其中有一個就是「異香滿室,天樂迎空」,常常會這么表達。那個音樂也是西方極樂世界過來的,這個香味也是從西方極樂世界過來的。這種感通的渠道一打通,馬上極樂世界信息就過來了。所以這八個人在至誠恭敬唱念佛號的時候,聞到了極樂世界的香味。這些人就皆大歡喜,「得未曾有」。這個是很奇異的現象,但是很真實現象每個人都能聞到。而且這個香味就具有讓我眾生心地清涼、伏滅煩惱功能作用。寶香做佛事

覺明妙行菩薩在這里做開示了。這個開示首先是追溯往世的這種因緣——跟這八個人的因緣菩薩說,善哉善哉,你們——「爾等」就是你們——知不知道今天我們相會在一起不是偶然的,是有宿世甚深因緣的。這個因緣對八個人來說,他(們)不了解。因為我們一轉身投胎就有隔胎之昏、隔陰之迷,把前世事情都忘了。那菩薩宿命通,能了解一切。所以菩薩就說,在梁武帝的時候——「梁武皇天監六年」,在公元507年,「我」——就是覺明妙行菩薩,說:「我出家北魏的東都凈因寺。」這個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有十六國,十六國最後由拓跋燾統一了,就形成北魏北魏政權從祁連山那種地方過來就入主中原,建都有兩個首都。北魏政權都是信仰佛法的,所以當時北方的造佛像、建寺院那是形成一大壯觀的佛教新興時代。那麼覺明妙行菩薩,我們知道他在東晉明帝的時候就已經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個時候是公元322年。公元507年這個時候他又出家,是什麼?這時候他就極樂世界過來的菩薩示現為一個大比丘這就是他隨緣度化的一個身份

住在北方,當時戰亂,南北朝常常打戰。首先,他們少數民族這一部分——五個大的少數民族,叫「五胡亂華」——我們一般叫。他們之間就有持續不斷的戰爭,然後南方、北方有時候也會掀起戰爭,都想統一。所以在北方很亂的時候,就避戰亂向南方而來在這個魏晉南北朝時期,第一次移民的高潮就是北方的人向南方遷移。東晉政權的文化發達:北方的這些貴族、士族南移——就是從黃河以北到長江流域這一帶,使南、北文化做了一個大的交融。慧遠大師實際上也是那個時候避亂南遊的,那時候襄陽,也是發起了戰爭,道安大師遣散弟子,慧遠大師就准備到廣東羅浮山去的——那南方相對比較安定。覺明妙行菩薩這一世做比丘的時候也是向南方走,就住錫在雞鳴山麓。一般南方可能走得最南邊的,就在廣東一代。所以廣東有很多家族,實際上就是從北方移民過去的。在廣東翁源縣連接狗耳嶺的這座山叫雞鳴山。

「當時就是你們八個人依我來修學佛法。但修學不久,由於兵亂——戰亂,又各自逃散。就在兩年以後,我在武林的天竺寺示寂了。」示寂,圓寂了。武林屬於浙江的杭州,叫杭縣。這是一次往昔的因緣,在梁武帝的時候他們結上了師徒關係。後來又在唐朝唐僖宗的時候——那就過了三百多年,大概在公元873年到888年——這是唐僖宗做皇帝年代,覺明妙行菩薩又示現為清河獻王的長子。出生在王侯之家,然後也棄位出家比丘了。「當時你們這些人也在我的座下修念佛法門,也是由我來發心修念佛法門,正如在梁武帝那個時候一樣。」但是在唐朝「修」這法門,也還是沒有解脫。「你們從唐代以來,離開我已經八百多年了,現在還在六道當中飄零,流浪,不得解脫,真是可痛可悲的一樁事情我不忍你們的痛苦,又來到你們身邊,為汝等重新來開發領會應該修的道業,令汝等快速地成辦道業,早日解脫輪迴苦難。你們應當認真地聽聞。」這是覺明妙行菩薩對往昔宿因的一種追述。

示無朽曰:「汝向者雖從事玄門,而能恭敬諸佛,當知即是夙因。今宜速發深心,精修凈業,為諸人唱導,無空擲後此□十三年光景也。付汝偈言:「八百年前有勝緣,今來相遇指青天。已知本地中秋月,莫向長江覓渡船。」

下面就有八段——分別對八個人的開示。對這八個人的開示都是應機的:知道哪個弟子的特點是什麼,根機是什麼,毛病在什麼地方,怎麼樣對治。所以這八個人,我們理解為我們修道人八種不同的根機。我們每個人在這個開示裡面可以找到相應的一段,來落實在自己的心上。第一段就是「速發深心修凈業」,就是快速地發起深切的心來修行佛法門。這是對無朽的開示——無朽是八人當中的頭目,對他說:「你一向以來雖然從事道家修行功夫,但還是能恭敬諸佛。從這個行為來看,就知道你宿世有佛緣。」一般修其他的外道的人對於佛教是很排斥的。但是無朽卻從來不排斥,而且很恭敬這就說明他往世的因緣了。「現在你沒有遇到善知識,沒有遇到好的法門,還在這個道術裡面不能出來,這是很悲憫的。你現在要迅速地發起深信之心。」「深心」就是深信之心。這個「深信」用善導大師的解釋,包含兩種內涵。深信什麼?首先是深信:自己是罪惡生死凡夫無量劫以來常沒常輪轉,沒有出離之緣。第二個要深信:(對)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救度我等,不加懷疑,沒有憂慮,乘彼願力決定往生,要深信這一點。

這里覺明妙行菩薩讓他迅速地發出這種深信之心。深信自己自力修行——尤其修道家功夫,是不能解決輪迴的。要深信阿彌陀佛救度的力量,當生就能解決問題。相信了這個,就能夠一往情深、萬牛莫挽地去執持名號。「你自己老實念佛,信願念佛,而且要以這樣的行持來為他人做開導,引導其他人也信願稱名。你只有這樣做才不會虛度未來一十三年的光景。」實際上這話已經告訴:你的壽命還有十三年,你一定要以念佛法門自行化他,才能夠圓滿十三年的功夫。就給他一個偈子:「八百年前有勝緣,今來相遇指青天;已知本地中秋月,莫向長江覓渡船」。今天能夠遇到一起是八百年前的善因所導致的,這很不容易的。今日來相逢在一起,大家在這里指青天。「青天」是什麼?原來我們也有青天,但被烏雲遮蓋了。現在透過正信、正見智慧般若之風把這個烏雲遣散了,所以青天朗然在前。知道了正修的法門知道了極樂世界這就是「青天」。現在已經知道本地的中秋月:「本地」就是我們的本地風光;「中秋」代表那個月亮圓滿的。我們心地本具的智慧月亮」就在我們的內心。所以就不需要到外面去尋找渡船——莫向長江覓渡船。就是不要再三心二意,不要再修其他的法門,要一門深入,回歸自己本具的故園。這是第一個開示

示常攝曰:「汝常持大悲神咒,雲何而持?」答曰:「所持之咒,歷歷分明。能持之心,了不可得。」菩薩曰:「能如是持,是名真持。有偈囑汝:「汝持大悲咒,應識大悲心。離名亦離相,以此度群生。」

第二段開示是如何持《大悲咒》,這是對常攝的開示。知道他每天的功課是持《大悲咒》,所以就問他:「你常常持《大悲神咒》,是怎麼持的呀?」常攝回答:「我持大悲咒,是所持的咒歷歷分明,能持的心了不可得。」這個也是一定的水平了:這樣的持,也就是他的心和這個咒融為一體了。以這個咒攝住了他的心,所以他全體的心就體現在咒上,這是歷歷分明了。所以覺明妙行菩薩對這個持法加以肯定:「你能這樣持,就叫真持《大悲咒》。」給他一個偈頌:汝持《大悲咒》,應識大悲心;離名亦離相,以此度眾生要了大悲咒是什麼樣的心的展示?這是千手千眼大悲觀世音菩薩那種極度悲心的展示,也就是從同體大悲心裡面所流現出來的陀羅尼。所以大悲咒的體性大悲心,大悲心就是佛心大悲心也是一切眾生本具的心,但是我們由於有分別,有人我,有競爭就把這個大悲心轉成了一種情愛的心,甚至一種狹劣的自私心。當自私自利的心現前的時候,大悲心就沒有了。所以持大悲咒,就是要用觀世音菩薩在果地上成就大悲心,來引發我們自心本具的大悲心。要了這一點。

那麼這個大悲心是什麼?你不可把捉。離開一切名字相,離開一切心緣相,所以「離名亦離相」。離名亦離相,這就超越了「二」的對待,超越了分別、執著;你的本具的大悲就能現前;你大悲心現前,法爾自然就會去救度眾生。因為你大悲心現前了,看到眾生受苦就是自己受苦,看到眾生快樂就是自己的快樂。由於是同體的,你大悲心現前了,眾生受苦,你一定不能在那裡享樂的,你一定會去救度的。這就為什麼觀世音菩薩有三十二應,無量劫以來隨形六道救度眾生,由於觀世音菩薩大悲心故。有這個同體大悲心,他就能生起無量的神通智慧、善巧、辯才來度眾生。所以大悲心現前,就能度化眾生

示常源曰:「汝既出家,要須謙下柔和,敬事師長,虛己請益,增長志氣。莫只坐雲霧中過日。」源不達。復示曰:「汝懜懜若此,可曉得自己的心么?」源無語。乃令誦准提咒一遍。源隨誦之。菩薩曰:「此不是你心,喚作甚麼?偈曰:「見初無心,即汝本心准提一遍,全體分明。」

請看第三小段:出家要識心。識心達本,號曰沙門出家人的這種本分,就是要把當下這一念的覺心顯發出來。所以菩薩開示常源——常源是出家比丘——一個比丘應該怎樣做。「你既然已經出家——出家人要怎麼樣?要謙下柔和。」第一,談到出家人一定要柔和。這個比丘梵文裡面「苾芻」,是一個植物的名稱,這個植物就很柔軟,它的那個枝、蔓、藤就能長得很長。所以出家人一定要身心柔軟,不跟人家去競爭——無諍。你有諍,就是有個「人、我」的對待。出家人遠離名利,要修忍辱就像布袋和尚這樣的,你看他忍辱到什麼程度:「有人罵老拙,老拙直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躺倒」,你要打我,我自己躺到地上去;「有人唾老拙」,有人吐那個唾沫到臉上,也甚至都不要擦,「我也力氣他也煩惱」。如果你擦幹了,對方還以為是你怎麼不滿他呢,讓它自己干。布袋和尚能夠示現這樣的一個程度。他的這種忍辱到什麼程度這就是到家波羅蜜。一個出家人要謙和、柔和到這個程度,才像個出家人

如果一天到晚跟人競爭又是爭名,又是爭利,甚至還動起殺心——現在一比丘剛硬到什麼程度?出現惡性的案件,這些都要加以警覺。我們這個狂暴的心,一點都沒有把它制控住。「調御丈夫」首先要調御自己這顆心。要怎麼調御?因為眾生的心都是剛強的,都是傲慢的,所以一定要用謙下來調和,叫「卑以自牧」。印祖也常常用這句話這是出在《周易》的一句話。用謙卑來把自己剛猛、高傲的心像牧羊一樣地把它降服下來。怎麼叫謙卑?你贊嘆他人,把他人看成是佛菩薩;唯有自己是凡夫,唯有自己業障深重,唯有自己一身毛病——生慚愧心。你這樣才能謙下,自己自覺放在眾人之下。這就是水的性格,水自然地向下流。所以「上善若水」。這樣才像一個出家人樣子,甚至四眾弟子都應該這個樣子居士也要謙下。

在這情況下,第二個要「敬事師長」。對自己的師長恭敬,要奉事。由於出家人師長是他和尚阿闍梨,這就是他的「父母」。因為你已經離家了——如果在家裡你得要孝順父母——你在僧團要敬事師長像對待父母要把自己的架子放下來,虛心來請教法上的利益。那麼阿闍梨是什麼?教了你一四偈的人,就是你的阿闍梨,就是你的師長。你得要終身的恭敬如果你罵了和尚阿闍梨一句話都是造下地獄的因。這樣在恭敬師長、請法的過程當中,增長自己的道心、志氣。一個出家人志向是非常遠大的:當他離開了名利束縛的時候,把「成佛度一切眾生」作為他的人目標。為了實現成佛眾生目標,他多麼的捍勞忍苦,歷盡千辛萬苦,不屈不撓,精進不已。這是出家人的——這叫丈夫氣概——這種浩然正氣。「所以且莫忘記了出家本分,而坐在雲霧里過日子。」坐在雲霧裡面就看不見目標了,稀里糊塗了,每天只知道吃飯、睡覺,甚至懈怠懶惰都把自己包圍了。出家人如果菩提心不能保持得永久的話,就容易坐在雲霧裡面,不知道幹什麼了。出家一年,佛在眼前;出家三年,佛到天邊去了。講叢林裡面這些無所事事的叫粥飯僧,只知道吃飯,不知道一天到晚幹什麼。這要避免。

常源聽到了這個開示,還不是十分了解,就進一步請示、請教。覺明妙行菩薩就告訴他:「你怎麼昏迷、懵懂到這個程度跟你講得這么明確,你還不了解怎麼去做。」就知道他還心性力量沒有上來。就問:「你可曉得自己的心嗎?你的心在什麼地方?」這常源更是聽得莫名其妙,答不上來。菩薩善巧方便,應他這樣的鈍根之機慢慢循循善誘,就教他:「你會不會誦准提咒?」那常源說:「這我會呀。」因為每天早晨念楞嚴咒、十小咒十小咒裡面就有準提咒:「稽首皈依蘇悉帝,頭面頂禮七俱胝,我今稱讚大准提,惟願慈悲垂加護。南無颯哆喃,三藐三菩馱,俱胝喃,怛侄他,唵,折戾主戾,准提娑婆訶。」一般早上都會念這個。他當然也就把它誦出來了——准提咒菩薩開示:「此不是你的心,是什麼呀?」當你在全心念這個准提咒的時候,這就你的心。所以給他一個偈子:見初無心,既汝本心准提一遍,全體分明。有時候我們看得玄妙事情,實際就是很平常事情你能夠「見初無心」——在你一念未生的那一剎,那就是你的本心禪宗講參話頭,這個話頭還沒有提起來的那前面的一個空靈狀態如果你前面沒有抓住,你就是念這個話頭,也到話尾了,話尾就不行了。

有時候念東林佛號,我們會告訴他為什麼東林佛號會中間停頓三個節拍:你要把住這三個節拍,當前面那一念過去了、後一念頭還沒有過來的那個中間的三拍——最空靈狀態,能夠一念不生,就是你的本心,你用這樣一個清凈心去念,它的作用就比你散亂的心要強出很多。但很多人散亂得很長久,一旦面對這種空靈狀態,他沒辦法對付,沒辦法去覺照它。於是他利用那個空間還在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實際上我們是讓你照住那個空靈境界,等到引磬一響,馬上下一佛號起來。你只要真正用功夫用到——照住那個三拍的空靈境界,就覺得法喜充滿了。所以你用這樣的心——用這個本心,來念這個准提咒,包括念這個佛號也都一樣,那麼你自性清凈本心全體就顯現出來——「全體分明」,就在當下。所以這才理解為什麼叫「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那當下你這個心,就是佛嘛!就是你的本心嘛!不是到外面去求的,就在你當下這一念裡面。這樣出家來識心達本,才叫真出家。要不不能在自性上明了,一天到晚不知道幹什麼,想來想去都是五欲六塵的東西,念念都是貪、瞋、痴東西的流毒。那可不叫真出家了那就是坐雲霧中過日子,辜負了出家的大好機緣

                                      ——2009年11月8日大安法師講於秦皇島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