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師:《無量壽經》之寶網樹音

《無量壽經之寶網樹音(一)

佛告阿難:「無量壽國其諸天人,衣服飲食、華香、瓔珞、繒蓋、幢幡、微妙音聲、所居舍宅、宮殿樓閣,稱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一寶、二寶乃至無量眾寶,隨意所欲,應念即至。又以眾寶妙衣遍布其地,一切天人踐之而行。」

先看這一段。這是「寶網樹音」第十九——介紹依報庄嚴的第十九章。前面對西方極樂世界單個的庄嚴都做了詳細的介紹,像七寶、行樹、菩提樹、妙樂、寶池以及凈土天人的顏貌端正這些;那麼這一段就是總結性地讚歎極樂世界的依報庄嚴。所以佛又告訴尊者阿難,講阿彌陀佛的剎土那些天人——天人前面講了,是隨順他方世界的一個稱呼,但是實際上是「非天非人」,也是阿鞞跋致的地位,但隨順他原來往生前身份以及他目前斷惑的水平,指帶業往生凡夫而言,就權且稱為天人——那麼這些天人他自己的這種善業和福德力,是不夠達到隨意自在程度,但是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就不一樣了,得阿彌陀佛的威神、福德、願力的加持,他們一切資生用具都很自在

所以這裡就講出幾種。首先是「衣服」,這個衣服都是種種珍寶合成的,想要什麼衣服自然地這衣服就披在身上。第二是「飲食」,只要念頭一動,種種的百味飲食就會顯現在面前。還有,要在極樂凈土或者到他方世界供養諸佛的「華」,及種種「香」,還有「瓔珞」——包括庄嚴自己的瓔珞以及供佛菩薩瓔珞。「繒蓋」,繒蓋就是用那種絹帛所製造出來的大蓋。你看在古印,它是一個比較熱的地區,防太陽的曬以及遮風蔽雨,他就是用一個大蓋。在佛像上面都有一個寶蓋,或者講經說法法師座上也有一個蓋,所以這個繒蓋就形成庄嚴講法佛殿庄嚴具。這些都是可以做為供養品的。「幢幡」也是我們在寺院里常常看到殿堂庄嚴的用具,好像屬於軍旗一類的東西。幢呢,一般是圓桶狀的,上面寫了經、咒什麼的,它叫幢;如果是長片狀的就叫幡。這個幢幡在我佛教當中,它表法的意思。由於這個像旗一樣的——原來這個古代的國王將軍帶著軍旗之幢,率領他的軍隊打仗所向披靡。那在佛法運用這個幢:佛陀智慧之幢來抵禦一切煩惱的魔軍,所以這個幢表明得勝——摧滅各種魔障的得勝象徵。以後就把它也作為佛教庄嚴具來庄嚴道場,或者供養菩薩這就是幢幡。

到他方世界還得要歌詠、讚歎諸佛功德,所以有「微妙」的「音聲」。他在自己的極樂國土所住地方——就是他的「舍宅」,或者又叫宮殿樓閣」,這些宮殿樓閣可以「稱其形色」。稱其形色,就是這個往生者的身高以及他的顏色——這個宮殿、舍宅跟他相稱。你要高一點、低一點,大一點、小一點,廣一點、狹一點,方一點、圓一點,都能隨心所欲;而且你想在地面就在地面,想升到虛空就升到虛空。所以極樂世界虛空有很多宮殿樓閣,那這此宮殿樓閣或者是一種珍寶合成,或者是兩種珍寶合成,乃至於百千萬億種的珍寶合成。所以《無量壽經》在唐譯本講,十方世界無量無邊的珍寶之精——就是最好的珍寶,都集中在極樂世界——「眾寶中精」。那這些構成衣食住行資生用具的微妙之物,也是隨這些天人、這些往生者的意念,他想要什麼就有什麼。「應念即至」,這就阿彌陀佛成就的願力。只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一願實現,什麼願都能滿足!下至你日常生活的資生用具,終至你到他方世界供佛的器具,乃至於你圓成佛果種種法上的利益,就由於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一願的成就,一切願都能成就

那麼我們看到極樂世界這種「應念即至」,這裡就很快樂了,他離開了我們這個世間的一種苦——叫求不得苦。我們這裡想住點房子那很困難,現在的年輕人就那麼一點工資,要買一套房子可能都非常艱難。他要去貸款,一輩子可能要還二十年、三十年才能還完,沒有房子就成不了家,所以這就是很苦惱的事情。而且房子都是鴿子籠一樣的鋼筋水泥結構,有很多化學東西,還不健康,住得不舒服。就為這點不舒服、狹小的房子你還要奮鬥一輩子。你再想想極樂世界念頭一動,七寶宮殿現前。這懸殊太大了。所以我們聽到這個房價大泡沫、沒房子住的時候,想想,趕緊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找房子住,不需要到銀行去貸款——應念而至。

那在地面上,還有「眾寶妙衣」。這個衣,我們就想到在古印,他的衣不是像我們製作的衣服,比如這個五衣、七衣、袈裟,它都是那一塊布。這個布呢,你看佛陀在世的時候,那些大富長者請佛去應供或者說法,他都要用那個衣鋪在地上,很隆重的讓佛在這樣相當於地毯的衣上走過去。那西方極樂世界它是七寶為地,同時它又鋪上了一層像地毯似的無量珍寶合成的奇妙的衣——覆蓋在極樂世界的地面上。一般我們這個世間在一個很庄嚴的場所、很富貴地方都有地毯,那走在地毯上就有一種尊嚴感、一種富貴感。那極樂世界這樣的福報佛果地上的福報,使一切往生天人走在面上,都有一種庄嚴、一種尊嚴、一種富足,所以自然而然顯現眾寶妙衣遍布在極樂世界的地面上。這些往生天人都能踏上這樣珍妙的妙衣——華麗的地毯上而行走。現在我們走點路,那種坑坑窪窪、那種砂礫、那種骯臟的地面,那你想極樂世界是什麼地方這就表明地面的庄嚴

我們請看下面經文

「無量寶網彌覆佛土,皆以金縷、真珠,百千雜寶、奇妙珍異庄嚴校飾,周匝四面,垂以寶鈴,光色晃曜,盡極嚴麗。自然德風,徐起微動,其風調和,不寒不暑,溫涼柔軟,不遲不疾,吹諸羅網及眾寶樹,演發無量微妙法音,流布萬種溫雅德香。其有聞者,塵勞垢習自然不起;風觸其身,皆得快樂,譬如比丘得滅盡三昧。」

先看這一段。這一段是描述極樂世界虛空庄嚴。那阿彌陀佛願力為什麼要成就虛空庄嚴他在因地看到他方世界很多的剎土,許多的眾生面對虛空那種煙霧、陰霾,那種霓虹、星斗、流星,常常有一種恐懼感,甚至一個隕石下來他都害怕至極。西方極樂世界虛空就不是那樣的——一看灰濛蒙的而不知道是什麼。對於不知道是什麼的那種灰濛蒙的情況是有恐懼感的。那極樂世界虛空是無量無邊的珍寶網覆蓋的。覆蓋在虛空的這些網都是用那個黃金的線綴著無量的寶珠懸掛的,寶網上面又有鈴鐸,又有種種的瓔珞

那麼這些鈴鐸、瓔珞也是百千萬種奇異豐富的珍寶來合成的,這叫「奇妙珍異」——非常奇特,非常微妙,非常珍貴,非常特異。那就表明這一層寶網的珍寶內在特點不一樣——而且它綴的形狀,它的「庄嚴校飾」,它的光和色,珍寶之間內在的配合。相互都在交光輝映——裝飾,然後它就遍布在西方極樂世界虛空的四面。那這些「寶鈴」——珍寶的鈴鐸,也以種種形態垂下來。這些寶網當中,就有百千萬種「光」,顯現百千萬種「色」。光和色交相滲透輝映就給人一種非常富麗的感覺。「晃耀」,光明熾盛之貌。那這些光色晃耀之間,它也能夠變現種種不同的圖案,所以「盡極嚴麗」。盡極嚴麗就是非常的庄嚴華麗。所以一看虛空庄嚴就美不勝收。一方面有審美感,一方面它有安全感,另一方面寶網的寶鈴,又能有這個風吹來顯現各種微妙音聲

在這虛空當中,就有一種無形的但又是能感觸到的風。「自然德風,徐起微動」。這個「自然」就是指法爾自然、無作妙用。那個德風是什麼?在《無量壽經》講,這個西方極樂世界風是八方上下一切風當中之精,也是風裡面最精妙的,它是自然而然地合會在一起。來無所來,去無所去,是變化而生的:大家看這個「自然」。在《觀經》講這個風是從哪兒來的?是從這個大的摩尼寶珠——就是摩尼珠王,它放出很多的光明——無量的光明,這個光明裡面顯現八種清風。那《觀經》講這個摩尼寶珠,它象徵阿彌陀佛願心,實際上也象徵著一切眾生本具的心王,所以這個風是從心王光明裡面顯現出來的。那心王是實相的表達。這個實相,無相無不相,無為無不為的——這樣的一種無作妙用他就用這個來表明是自然德風。所以這個風是從實相的自性裡面顯發出來的。那隻要看到這個風的彌漫之相——風跟光具有同源性,有時候叫風光,光也是彌漫的、動態的,風也是彌漫的、動態的,它們都是從這個同源的心光裡面顯發出來的。

那我們只要了解這個風的來源,再就看看他所描述的風的這種德用,實際上就代表實相的或者五分法身之德的一種表達。所以它就「徐起」,「徐」表明它的安詳——徐徐地起來。不是像颶風,像暴風那樣猛烈的、摧枯拉朽的,那就給人一種恐懼感。這個風徐徐起來,微微地吹動。這個風是自性裡面顯出來的,那麼我們的自性本身是平等的,本身是和諧的,所以這個風表達的情況是非常諧調,非常和諧、和藹。這風吹過來不冷也不熱,溫度適中,就溫和、涼爽,而且「柔軟」。風吹過去很柔軟,我們有時候表達如春風沐浴。春天的風是柔軟的,冬天的風是剛硬的——西北風。這個自然德風是那麼柔軟,它吹過來,速度既不遲緩也不猛疾。你看這些實際上都是代表自性的一種德能,用風的這種形態表達出來。實際上,我們看到這個風的德性它也告訴我們:我們做人也應該這麼做,行住坐卧也應該這麼做。你行住坐卧要「徐起微動」,對人要調和,要溫良柔軟。這都是菩薩做事的一種方式待人接物方式,不遲不疾——中道——中庸。那這個風會做佛事,不僅僅是讓我們感覺到舒適而已。

西方極樂世界五塵都能佛事。從阿彌陀佛願心裏面所顯現的微妙五塵,每一塵都能佛事。當然娑婆世界可能作佛事比較側重在聲塵,耳根——聞性修行。但所謂的觸塵、味塵,也都能佛事。那看這個德風——他首先談音聲問題——它就吹到虛空當中的羅網。「羅網」,剛才講有各種寶鈴,有各種瓔珞,有各種珍珠,它風吹過去都能夠顯現一種音聲。還有極樂世界無量無邊的七寶行樹,這些——風吹的樹葉以及樹間的瓔珞、鈴鐸,也都能發出聲音

這種音聲就「演發無量微妙法音」。風一吹,這些就像一個盛大的交響樂。這交響樂是:無量的珍寶、鈴鐸、瓔珞,它們好像就是一個樂器,每種樂器發出的聲音不一樣,但是又符合著音律——宮、商、角、征、羽五種特點,又非常的和諧。所以它顯的是非常微細奇妙的法性音聲——法音。這個音聲不是一般世間音樂,不是從意識出來的,不是造作出來的,而是法性的無作妙用顯發的聲音。所以前面我們討論這個「清暢哀亮、微妙和雅」的音聲格調,實際上就是實相法性音聲一種特點的概述。這種特點的概述實際上就是實相德能的概述,這實相德能在音聲上表達,自然地就表達了八個特點:清、暢、哀、亮、微、妙、和、雅。

《無量壽經之寶網樹音(二)

那麼這個風吹過來還能夠散發種種的香味。這香味從哪兒來的?我們前面談到阿彌陀佛願力成就,他有一願的保證,就是每一種珍寶裡面都同時具有百千萬億種香——寶裡面有香。那這個風吹過來,各種珍寶、鈴鐸——這珍寶裡面就有各種香氣,這風一吹,就帶這個香吹得更遠,這就叫「流布」。那麼這個香的品類,不是一種兩種香,而是幾萬種香。這些香有溫和的特點,有雅正的特點。聞到這個「溫雅」的「德香」,都能自然人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所以這個香在作佛事了。「其有聞者」,首先是流布到極樂世界的本土,讓極樂世界往生者首先聞到;同時這種寶香也能夠流布到他方世界去,包括我們娑婆世界。只要我念佛——如果念得很至誠的時候,跟這個名號內在的德能溝通的時候,那麼彌散在西方極樂世界的寶香藉助著名號的中介,它也自然地到我們這邊來了這就是臨命終時為什麼異香滿室。異香滿室從哪兒來的?就從西方極樂世界過來的。

跟我們這個世間的香是完全不一樣的,它非常清靜,非常溫和,非常高雅,非常乾淨。我們看看現在的香都害怕都是用化學原料做成的,裡面的致癌物質很多。現在這個末法眾生的共業:本來供香給佛是用最好的香表達自己的一種虔誠恭敬——供養出來,現在那麼多商家為了賺點兒錢,他就用很不怎麼的東西來製作種種非常低劣的香。所以現在一看那些人拿低劣香來,我們不僅生不起讚歎、恭敬心——都害怕,他一點上,趕緊希望把它滅掉,那種味道太刺激了。據有關方面測量,寺院由於燒這個劣質香,它致癌物質多出外面的將近二十倍。所以上次我跟東林村的一位書記說:「我們實在是考慮你們賺點錢,實際是付出了我們出家人身體健康讓你賺點錢。我不讓你燒吧,你肯定生煩惱。」所以我們以後還真的要開發一點這個凈土香,不要讓那些化學性的東西充滿著一個寺院——這已經形成一個普遍現象

所以我們這個世界的香聞到了都生煩惱。不僅生煩惱,可能讓我們身體都受到損害。我們對此一下,形成鮮明的對比。那麼極樂世界這個香讓眾生聞到能夠「塵勞垢習自然不起」。就是我們的煩惱——我們煩惱習氣,由於聞到這樣溫雅的德香——這溫雅的德香剛才講是從法性裡面出來的,它有巨大的降伏煩惱、開發自性明心見性功能,所以我們也自然而然地受這個寶香的薰習,我們的煩惱就會降伏住——自然而然地不起。雖然還有煩惱種子,但是它不起現行。

那這個風接觸到往生者的身上——風吹拂過來——非常的快樂。因為它非常溫良、柔軟,披拂過來很舒適。他所得到的身心上快樂就好像一個比丘得滅盡三昧。「滅盡三昧」,這是指證到阿羅漢果的人才得到。滅盡三昧就是滅盡七識和六識的——這樣的心和心所的——一種禪定。滅盡這個心和心所就是他能夠使這個心安住在無心位,這個無心位在禪定當中屬於九次弟定的境界。那無心在這禪定中有兩種,一種也有無心位就是無想天。外道凡夫也能修這種禪定,能修到無想天——無心位。但是滅盡三昧是一個世間禪定,跟無想定世間禪定是本質上不一樣的,它指向離三界的。所以到了這樣的一個禪定狀況,他的身心狀況非常的安和、快樂。就用這個來比喻極樂世界往生者得到這個風的庇護,就好像證到阿羅漢果這樣的出世間禪定快樂

那這樣一看,這個自然德風就表現著五分法身妙用:比如它說風吹的能夠引發種種法音,這就表明五分法身的慧功德;能夠顯現它的溫雅德香,表明它戒、定的功德;能夠令聞者煩惱習氣不起來,表明解脫功德;那麼能夠讓吹拂到這個風的往生者得到滅盡定的快樂這就表明解脫知見功德。所以這個自然德風也就表明五分法身所起的妙用。由於它是五分法身實相的妙用,所以也就接觸到這種風的往生者,都能得到五分法身功德成就阿羅漢的果。讓大家看這些,是要我們產生一種殊勝的心。在我們這個世間你想到一個心和心所滅盡的無心位的禪定你要經過多長時間修行!然而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個風一吹過來,你就得到了這樣的一個證位。這可不是極為殊勝的快速成佛法門嗎?所以我們要從中了解,阿彌陀佛果地上願力加持的這種殊勝、這種不共、這種稀有難得。這就自力法門修行所得到的效果——動經無量劫,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所以往生極樂世界是快速成佛法門,在《無量壽經》是處處點示這一點。

請看下面:

「又風吹散華,遍滿佛土,隨色次第而不雜亂,柔軟光澤,馨香芬烈。足履其上,蹈下四寸,隨舉足已,還復如故。華用已訖,地輒開裂,以次化沒,清凈無遺。隨其時節,風吹散華,如是六反。」

先看這一段,這還是表明這個自然德風的妙用。這個自然德風它吹種種的寶樹,樹上有華,這個風吹到這個華,華下來就遍滿在極樂世界的地面上。在前面我們討論這個七寶樹的時候,知道這個寶樹也是或一寶、或二寶、或三寶乃至無量珍寶合成的寶樹。那每一個寶它有不同的顏色,有暖顏色,有冷顏色,有交雜在一起的種種顏色,所以「風吹散華」,每一個華有不同的顏色。但是這個風很奇特,能夠把相類似的、同類的華飄在一起——黃色的華在一起,紅色的華在一起……「隨色次第而不雜亂」。除了華那個顏色的分類之外,而且華的顏色能夠自然地搭配成種種微妙圖案就好像這個華鋪一個地毯,這個地毯是有圖案的。這個華是「柔軟光澤」的。雖然這個華是珍寶合成的,但極樂世界珍寶是非柔軟的,不像我們這個世界珍寶是硬的。柔軟到什麼程度就像迦旃鄰陀,就是像花絮那樣非常柔軟狀態。那麼這個華它又有光。因為它是珍寶合成的,所以它能放出熾盛的光,光澤很不暗淡。那這個華吹下來,它又有香——「馨香」,而且非常的芬芳。

那我們可以想像這麼一個景象:風吹的華在地面上形成美妙的圖案,它非常柔軟,非常有光澤,而且放出種種熾盛的香味。那你對這個地面就有一種舒適、好樂、審美的感覺,這種審美的高峰體驗都能顯現出來,自然就想走到上面。當這個往生走在這個華上面的時候,由於華的柔軟度——很柔軟,你走下去,就能夠陷下去四寸。陷下去說明什麼?這個華隨著你踩上去,它能陷下去,那是非常舒服的;它就不像那個剛硬的物體,給你一種抗力。而且隨著你的力向下,它也跟著你向下——隨順你向下的力;那向下但也不能老下去,一下子陷下去把這個人陷到大腿根了,那也不行——那就害怕了。四寸,非常中道了。陷下去一點很舒服,這時候你想拔出來也不費勁。你想再往前走,隨著你的腳很輕松地抬起來,一抬起來,陷下去四寸的那塊地方自然地平展了。如果你踩下去一個坑在那裡,你拔起來一個坑還在那裡那就看了。這個是「還復如故」。

這個是「風吹散華」,它還有「華用已訖,地輒開裂」。「華用已訖」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當一個往生在這裡走過去,觀賞了它那種最好的圖案——最有光輝的時候,它這種妙用自然就完成了。完成了,它這個華會呈現小小的枯萎狀態,當這個狀態一來,它就自然地在地下消失了。這就好像地打開了,它從那個打開的地消失了一樣。它實際上就是變化的沒有了。這個華一下子沒有了,地面上又是很乾淨的,沒有一東西,不染一點塵埃。但是不能老是地面不染塵埃,因為這個華鋪在地面上像高貴華麗的地毯,那是舒服的,有觀賞價值也有實用的舒適價值,所以吹沒之後,自然的風又吹這個華,又鋪到了地面上到時候又消失了,又鋪上去,一天要經過六次。每天經過六次——這個「六反」,在《阿彌陀經》也講到這個問題這是按照古印的晝三時、夜三時來說的。我們中國是十二個時辰——這個晝夜分為十二個時辰;印度時間尺度大一點,它就分為六個時辰。白天——晨朝、日中、日沒,這是白天三時;夜晚是初夜、中夜、後夜:這是三時、夜三時

這個六時,前面講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春夏秋冬,沒有晝夜的更迭,沒有日、月、星三光,那怎樣表達這樣的一個「六反」呢?難道西方極樂世界也有晝夜差別嗎?這裡我們要注意前面一個概念,叫「其諸天人」,天人往生的是在凡聖同居土,有他的習氣。由他的這個習氣所變現的狀態——他還晝夜的這種習氣——所以他所感知的西方極樂世界好像也有晝夜。但是絕對不是像我們感覺到天黑了,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天黑,它整個是光明世界。所以他常常會感覺到:比如蓮華閉了,鳥不叫了,這就是夜晚之相;如果蓮華開了百鳥在叫了,這就白天之相。他會用這種業習的心感知那個晝三時、夜三時的相。所以古德註解這個經典就說,這種描述還是說這個帶業往生凡夫在凡聖同居土的相狀。「如是六反」,我們不要理解西方極樂世界就有三時、夜三時的實際情況它是沒有的。阿彌陀佛他報身所在是一個實報庄嚴土,往生者由他們業心變現分為四土。所以在實報庄嚴土、常寂光土的狀態當中,沒有晝夜,沒有「六反」的差異

看到這個「風吹散華」,它就有種種德用。第一,它是供佛的,阿彌陀佛講經說法的時候,諸菩薩得了受記的時候,或者菩薩相互在講經說法的時候,都會來以華來做供養。那《阿彌陀經》講,不僅這個極樂世界天人每天早上「各以衣裓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而且他方世界天人也會拿著華到極樂世界供養佛。所以極樂世界華的來源,一個是德風吹的七寶樹的華,還有的是他方世界天人在這兒散華供養。然後這個華能夠庄嚴地面,也能流布萬種溫雅德香,來令往生者開發自性,念自性佛法三寶,回歸到本源心地

      ——2009年8月始大安法師講於東林寺第二屆凈土文化進修班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