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方法師:解脫之道講記 a11 印度思想界淺說

「※印度思想界    淺說※ 

釋尊的出現人間,有他的時節因緣也就印度當時的文化環境,有產生佛教的可能與需要。約從公元前十世紀起,學說林立,是印度思想界最活潑的時代。當時有兩大思想系統: 一、婆羅門教與奧義哲學系統 二、六師外道系統。而佛陀思想,是止揚這二大流,另形成了無我」「緣起」正觀的第三系統。」

佛陀出世時期印度,有兩大思想系統:第一是婆羅門,後來發展為奧義哲學這是婆羅門的演變;第二是新興的宗教,即六師外道,從前他們受著婆羅門控制,後來婆羅門教逐漸失去了控制力,新的學說就起來反抗婆羅門思想,而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這六師外道,他們新成立了沙門集團,過著自由修行日子在這時,佛陀思想應運而生,當時社會的主流,就是這三個系統

「當時的宗教家,包括正統婆羅門及所謂的「沙門」。沙門本為婆羅門教所規定的,再生族晚年過著林棲與隱遁期的名稱。由於印度東方不受婆羅門教的限定,不問階級、老少都可以遊行乞食,從事宗教生活,故形成很多沙門團,其中著名的有六師。」

婆羅門教有種族和階級的觀念婆羅門排在第一位,剎帝利第二,商人第三;而首陀羅(奴隸階級)死了就不生了。所謂再生族,就是死了可以回到梵天去而再生,而首陀羅的奴隸階級是一生族,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不可以生了婆羅門教對再生族有規定,五十歲以前過家庭生活。超過五十歲以後,就是林棲與隱遁期,要求用功修行,先到森林裡去隱遁,過著山林生活,然後托缽乞食。後來婆羅門教失去了控制力,不管老少、階級都可以托缽乞食,而形成了很多的沙門團。「沙門」一詞本指婆羅門教的隱棲人,後來所有的(包括佛教)出家人都叫沙門了。

印度東方形成很多沙門團,其中著名的就有六師(即出名而具代表性的集團),當時還有很多所謂的大師,只要認為自己已經證悟,是大師了,別人就會來親近他。他們很注重禪定,如果一個人能展現出那種定力,人家就會認為這個人了不得,是有體證的大師。現在印度有很多叫「巴巴」的,就是尊者大師的意思。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