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方法師:解脫之道講記 b28 滅諦 六 解脫與究竟解脫

「六、解脫與究竟解脫    

二乘聖者菩薩,從證悟而得的解脫,還有不圓滿處。二乘聖者,雖斷盡煩惱而證解脫,但因無始來的煩惱,多且重,深刻影響於身心,所以身心仍然不免遺留有過煩惱習慣性。這種習氣雖不礙於生死解脫,不礙於心地自在,而到底還是一種缺點。如阿那律的時常罵人,大迦葉的聞歌起舞等。這些習氣菩薩已能分分的銷除,但須證得佛果,才能純凈。煩惱習氣銷盡,才能到達究竟圓滿解脫境地──佛地。」

同樣是解脫,為什麼有解脫與究竟解脫之別?阿羅漢、八地或十地菩薩都證悟解脫了,但並沒有十分圓滿阿羅漢還有習性,只是已不再妨礙生死解脫了,也就是說這種習性是不關重要的。大迦葉是非常嚴謹的人還會受歌聲的影響而手舞足蹈,但這與解脫生死是沒有妨礙的。又譬如阿那律時常罵人,其實不是心裡不滿或起瞋恨心而罵人,只是慣性而已。阿那律(有經律或說舍利弗?)過恆河時,看到恆河旁的河神就會呵責他,因為過去世那位河神是他的女婢。河神生氣,就將此事告訴了佛陀佛陀指出阿那律的習性。他知道自己不是瞋恨或看輕,感到是習性,便向河神道歉:「對不起,對不起,女婢。」明明知道自己不對而道歉,但由於習性最後還要加一句女婢。沒有壞意,也不是瞋恨心,只是一種慣性習慣。比如我在上課時,重要處我會加強語氣而大聲講話這就是慣性,但這個大聲並沒有妨礙我的解脫生死。大迦葉非常嚴謹,但他聽到樂神美妙歌聲時,會跟著他動一下,這個動一下也沒有妨礙生死習性雖有沒有妨礙生死,但與佛陀相比就不圓滿了。佛陀是非完美的,他幾乎沒有什麼習性,究竟解脫是說佛陀。無論是阿羅漢或八地菩薩,多多少少還有一習性未斷盡,待習氣銷盡才能到達究竟圓滿解脫境地——佛地。批評阿羅漢不究竟,其實是跟佛比還有一習性而已,但從見法性部分來看都一樣,沒有什麼不同。甚至二乘初果到四果阿羅漢菩薩的初地到十地,他們見的法性與佛陀是無二無別的。所見的法性如果不一樣,問題就大了,那可能要開悟一百二十次了。個人的體會深淺與習性的盪儘是不一樣的,所以菩薩圓滿成佛必須要三大阿僧祇劫來利益眾生,把原來的習性完全清除干凈,就像佛陀一樣。大乘講的不同其實就在這里,認為我要像佛陀一樣圓滿清凈,所以一定要行菩薩道,一生一生來利益眾生,在利他中完全銷盡那些習性這就是理論上的不同。大乘講發菩提心成佛的心,不是只有解脫阿羅漢,不同也在這里。要到圓滿成佛,必鬚髮大願行菩薩道,才能在生生世世的利他中銷盡自己的一切煩惱習性,而達到真正的清凈圓滿不以阿羅漢為滿足。但要注意,千萬不能說阿羅漢悟得不對,只是說習性不夠圓滿盡凈,沒有利他的那種悲心,差別在這里。如果一定要講大乘佛法與二乘不同,就在於發菩提心成佛為究竟,不是到中間就停止了,還要行菩薩道才能銷盡我們的習性,利他的悲心為重,這才是大乘不共的地方要把握清楚真正的不共處,不能混淆了。

「佛與大地菩薩解脫的境地太高。二乘的解脫,與學菩薩行者的少分解脫,已使我們可望而不可及,足夠為佛弟子的贊仰處,而攝引、鼓舞著學佛法者的向前邁進!」

佛陀菩薩及二乘的解脫聖者境界,對眾生來講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真讓我們敬仰讚歎!由於佛陀及過去解脫聖者經驗的展現,我們才發心要見賢思齊。更何況親身體會到生死輪迴之苦迫,我們也想超脫向前邁進。就象《雜阿含經》中所說的,只要我們願意跟著古仙人道跡走下去,一定會同樣證得解脫涅槃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