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現在講第三十二章,「我空怖滅」。
第三十二章 我空怖滅
佛言: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怖。若離於愛,何憂何怖。
【釋】第三十二章說明了人為什麼有憂愁恐懼,就是因為人有愛欲,所以才有憂愁恐懼;若是把愛欲斷了,就沒有什麼憂愁恐懼。
我們人從無始劫以來到現在,妄認四大為自己的身相,妄認六塵緣影為自己的心相,所以就執著貪戀,不願意放下,因此就有種種的麻煩生出來;種種麻煩生出來,就有很多的憂愁煩惱,接著又生種種的恐怖。你若能觀察四大,就知道身體是由四大和合而成,本來沒有一個我。然後,你再觀察六塵緣影也是空的,要知道這個心是無常的,能把愛欲心先斷了,憂怖自然也就沒有了。
所以佛說,「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怖」,因為有愛欲,就有所憂愁煩惱。從憂愁煩惱,就會生出恐怖心。「若離於愛」,若能把愛欲心斷了,或轉變了。「何憂何怖」,又有什麼可憂愁,又有什麼可以恐怖的呢?所以,憂愁恐怖就因執著放不下而來的。
這一段是宣化上人講的,講得非常好。解釋了人怎麼樣生出的恐怖和憂愁,因為他有淫慾心,愛這個、愛那個。你所謂的愛必然導致心理的空虛,有了愛就有了我;有了我,他就執著這個「我」上了;執著我,就有取捨;有了取捨,得到了,生起了一種滿足的歡喜,但歡喜的背面就帶來了更大的憂愁和佔有慾,因為有想就有憂愁,得到了歡喜,得不到就愁。
他這種愛心、這種貪欲永遠沒有止境的,越貪越深,越深越想貪。它本來就是一個下坡路,說「我只滾一步」,它不可能的,站不住的。就像人從山上往下掉的時候,說「我掉在半空中」,它不可能,你在半空中是站不住的,還得往下掉,一直把你摔死、摔爛、摔壞了,這才完事;否則的話,你這個是不會停止的。只要你產生了愛心,它的後果就是憂愁,由憂愁又生出了恐怖,這是一個規律。所以佛講出了,你的恐怖從哪生?就是從這個愛所生。
世間人都講愛,「我愛人人,人人愛我」等等,在社會上雖然有一定的積極的意義,但是終歸還沒有離開這個。我們需要的是慈悲,是布施,所以我們不建立在人那種愛欲的基礎之上,要建立在無我的基礎上,那才能更真實,才是真正的慈悲。人要是建在愛的基礎上,你必然就要有憂愁、有恐怖的。因為法的本體是空相,你離開了這個,反而生出了種種的想法,這種妄想必然越發展越厲害。特別是淫慾的愛,那越發展越厲害,只能是無明轉厚,無明越發展它越厚。
我們不明白,就以為生出一念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就是心裡想一下子,那沒啥。」你不知道,它在內心裡已經起了決定性的變化。當起了決定性的變化的時候,因緣成熟就要發生行為。發生行為了,無明就會越變越厚。無明越厚,恐怖、憂愁都生出來了,煩惱重重。為了發泄自己的煩惱又去貪欲,越貪欲越煩惱,天天恐怖,膽小怕事,甚至連夜道也不敢走。因為我的堅固,所以恐怖就生出來了。
有的人膽大,可能就是淫慾心小,所以我也很佩服這個膽大的人,我說:這個了不起。我一看別人上高,爬得挺高挺高的,他也不害怕,也不怕苦。有時候我就非常佩服,我說:這人肯定是有定力。但願你們膽大的好好努力,利用這種善根徹底把淫慾斷下去,把煩惱斷下去。膽小的,我和大家都屬於膽小一類的,咱也別怕,咱也得努力,膽小那是過去膽小,我們現在不斷地努力獻身,不自私,慢慢的就膽大了。
不貪欲,這個貪欲不光是色的貪欲,就是一個物質,任何的物質你都不能去貪。你有了貪,這種恐懼心就會生起來,因為它是自私的,往下坡路走的。包括一張紙,你都不能貪。一些微小的變化有時候你不清楚,所以你要查。
佛講了,我們生出的恐怖心等等的事情,都是由憂愁煩惱而生。憂愁煩惱就會生出恐怖,晚上不敢走夜路,見個人就害怕。你看看現在,大家在克服害怕心上就比以前強多了。過去在家時,一進屋睡覺,首先得把門鎖上,是不是?插得牢牢的,看鎖沒鎖死,大門都得關著。現在你也不摸錢了、一頓飯了、東西也不攢了,你看那個門,開著門睡覺他都不想了,願意怎麼開怎麼開,不管了。
我們這個恐怖心就是因為貪愛,愛什麼呢?愛「我」。爬高的人,他爬的時候沒有想到「我」,沒有想到掉下來會怎麼的,他那時候沒想。有時候我看到那爬桿的瘦,我心裡可佩服了,他一點都不瘦,比我強多了,我都爬不上去。你看他身體瘦,實際上比我這胖的強多了。你看他身體有病,比我這個心裡有病強多了,遠遠勝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