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破病苦好修道
——佛法裡面主要是修心,我們只有抓住修心的目的,我們才能了脫生死。
⊙妙祥法師講述
人這一生不可能沒有病,作為誰來講都有病苦。我們從出生那天就是帶著病苦來的,因為我們的業力就是這樣,不斷地殺生,不斷地輪迴,不斷地受苦,不斷地忍受。所以我們這個病苦是很自然的一種現象,也是一種虛幻,也是一種業報。我們知道這個方面,應該清楚地知道,我們的身體就是來受報的。在受報之中,我們得聞佛法,我們就可以轉惡為善,利用這種惡報而來修行,除掉我們自己的毛病和習氣,這樣的話我們可以從痛苦中把它變為甘露和糧食。
通過我們很多的修行體會來看,有的人就通過痛苦,產生厭離心,而且對世間不再貪戀,從而認識到生死無常的問題,這都是很好的治療方法。所以人有病,痛苦是件好事,並不是件壞事,關鍵是我們怎麼認識的問題。因為在咱們這里,別說我們修道啊,有痛苦有病,就是不修道我們同樣也有病。而我們現在的條件,修行的方式和接受環境的考驗,要比世間上強得多得多,世間不如我們。雖然他們有五欲之樂,但是他們所承受的損失更大。我們雖然從某個角度來講,好像是我們精進一點。但是從整個來講,我們和世間人比——比如做生意,他起早爬半夜的,不斷地追求,不斷地去努力,我們和他比,我們還不見得比他們苦。我們放棄了很多五欲之樂,這個表面是苦,實際上是一種清凈,這也是我們殊勝的地方。
所以說呢,在修行中有點病苦,跟我們生活中的病苦,都是很正常的一種現象,這個不奇怪。由於有些人對病苦認識不足,特別修道以後,發現自己有很多的病苦,特別是過去沒有,發現現在有了,或過去沒得的現在得了,我們有的人在承受能力上,心裡就變得軟弱一些。有時候得想辦法調整,從某個角度來看,愛護身體是對的,應該有個好身體修道,這都是很正常的。但是有一點,我們究竟是為了身體修行,還是修這個心,這是個關鍵問題。
因為我們知道,雖然身體很重要,能幫我們修道,但它不長久,它是個生滅東西。你要是為了身體去修道,就成了外道了,外道是為了身體,為了長壽啊,不斷地追求,包括氣功都是這樣。一切外道,都是為了修身體而努力的。包括秦始皇也是,求長生不老,身體沒有痛苦啊,為了滿足自己的願望,不斷地努力。最後的結果呢,反而加速他的死亡。很多人為了達到自己身體健康的目的,採取種種的方式,有的是以飲食求得自己身體的健康,有的是以葯物調整,使自己延壽,但是結果都是虛幻一場,又不斷地輪迴。而且這個不斷地輪迴以後,將來更痛苦,因為他執著於草木,把草木當作他生命的源泉,或者把草木作為他想像的目標,最後墮落到外道里,或是一些畜生道里,或是到植物里,做一些樹神啦,鬼啦,他就墮落這一類。以草木為身體,這是很可怕一件事,所以佛稱為「外道」。
佛法正好與它們相反,因為佛陀知道三界眾生苦的根源,九界眾生苦的根源,他知道所有眾生產生執著的根源——任由為己。把一些幻想,當成自己真實的東西。他不知道,自己本身有一個清凈,有一個真心存在,他不知道這個根本,因為他沒證到這地方,他也不知道一切的外境是幻象,所有的現象都是幻境,他不知道這個。他不知道幻境,他不知道真心。知道真心,才會真正地知道,一切萬物都是幻象。
所以佛法裡面主要是修心,我們只有抓住修心的目的,我們才能了脫生死。如果這根本丟了,我們和外道沒有什麼區別,我們時時刻刻都應該抓住這個。不管是我們吃飯啊、睡覺啊、有病啊、沒病啊,都要抓住這個「心」,一切為心做準備。因為我們的生命是很短暫的,很快就過去了。當我們忙活身體的時候,時間不斷地消失,你的壽命很快就要接近死亡,死亡離我們越來越近。你就把身體暫時維持住了,覺得挺好,你自己認為挺好,但是壽祿它已經到了,而且將來你會更加痛苦,所以這沒有什麼意義。我們知道,了生死必須在心地上下功夫。因為只有改變心地,才能真正地了脫生死。因為它是不生不滅的。你找到了它,與它同在,化為一體,我們的生死就了了。所以說,這是我們急於要解決的問題,這是我們最根本的東西。找到它,我們才能真正地放下心來,我們才能回到我們自己的家。
我們在修行中一定不要離開真心。怎樣不離開真心?那我們就要有原則。因為真心呢,你不通過一定方法來解決,找不到真心。就像佛說的,守一得道。什麼叫守一呢?就是你把你的心力要集中到一個上,就是不打妄想上。不打妄想,你才能得道。有了妄想,你不能得道。那什麼時候能產生妄想?最大的妄想就是我們歡喜和痛苦的時候,我們的妄想打得最厲害。特別我們身體有病的時候,我們痛苦的時候,生理影響我們心理活動的時候,最痛苦,最容易起心動念了。所以說,離道就容易遠。如果我們掌握了修心這個原則,我們在痛苦中,能按照戒律去做,這樣的話我們反而容易得道,把壞事變好事。
怎麼樣去守一?最好的一個原則就是寧死不求人。雖然有痛苦,我們知不知道痛苦?我們知道,因為我們的感受,它沒有消失,所以痛苦它是存在的。但是,它欺騙不了我們的心,我們守的是心。如果你把心守住了,所有的痛苦,它痛苦不到心裡去。這樣我們就減輕了痛苦,而且我們的精神是清凈的。這樣的思惟,慢慢會達到守一的目的。
如果不這樣思惟,我們不斷地追求一些治療啊,不斷地努力去追求,追求的結果,不論得到治療也好,或得不到治療,都會失掉你的心。失掉你的心就與道不相應了,最後是一無所成,因果也不會饒你。如果我們能夠堅持,我不求人,能夠按照原則去做,反而得到了我們的心。在得到心的同時——因為心得到了,它是真理,它是光明,它可以破除黑暗,我們病情反而減低,反而往好的方向轉。這大家都有經驗,有很多有病的人,不再去求人,通過不斷地努力來克服,在守住心以後,病情會突然發生奇跡般的變化。這些確實是令我們感到欣慰的一件事情。而且很多人都非常稱贊,說佛法不可思議。就因為我們找出了它主要的矛盾所在,這個心才是救我們命的根本靈藥,除了它再沒有靈藥。所謂的靈芝人參,就那個心才是靈芝人參。你只有找到這個清凈的心,這才行。我們找不到,我們也得按照佛所規定的戒律和方法去做,按照我們所說的不求人來做。這樣的話與真心相應,慢慢會得到加持,會得到清凈,最後達到我們的目的。
我簡單講一下這件事。講這個事情說明什麼呢,就是說我們在修行中有病苦是正常的,哪個人吃五穀雜糧他都有一定的難處,特別是我們生活在調節中,因為日中一食有暫時來吃的,他有他調節的過程,長期吃的他有個適應過程,還有長期堅持的過程。我們要求得心,還有個和業力來相鬥的過程,還有消業的過程,所以都在其中。所以僧團里有病苦啊,這都是很正常的。就佛在世的時候,僧團也有病苦。
不像那個廖居士(是一位大夫)想像的,僧團全是病人,不是這樣,有病是很正常的。但是有一點,關鍵是我們的行為,有時候我們的行為,就是說有了病苦,我們很想得到治療。而咱們的僧團控製得比較嚴,又不上外地自己去尋醫,又沒有錢財。而且我們的治療,很多的方法,都是在等待因緣。但是呢,我們一旦遇到了一點因緣,我們有時控制不了自己,一擁而上,在關鍵利益面前把我們的人格就丟掉了。特別是像廖居士這樣的人,他信佛才幾個月,他對佛教並不了解。而且他來到這里,在他心目中僧人都像羅漢似的,從來沒病。所以我們一擁而上的行為,令他產生了很不好的想法。他要回家也好,不回家也好,那是他的事情。
但是我們要注意的問題就在這個地方,確實在這一塊有的人做得不太理想。而且不斷地要求,不斷地說「我有什麼什麼病」,而且說得很嚴重。確實有病苦,咱們這不是說不承認。但有一些病苦是可以自己調整的,也可以自己忍受的,也得等待時間。就別人讓你說的時候也要等待時間,而且我們要等待因緣。為什麼要等因緣?你不能因為病失掉了你的真心,如果我們在有條件治病的時候,我們去求人,馬上你的真心就會失去了。我們這樣就不合適了,本來我們就沒有得到它。由於我們的起心動念和追求與這個惡緣相結合了。我剛才講了,如果我們不求人,會是什麼結果呢?不求人反而佛菩薩會加持你,會比你現在的效果要好。但是有一點,可能要忍受一點。所以說,我們有時候見什麼事情不要著急,應該有忍耐力,你越著急和你想要的結果就越相反,與你的期望也相反。
有的人就過分了,過分了以後讓人家大夫譏嫌,甚至讓居士譏嫌,僧團里也有譏嫌,這個非常不好。你不知道你是教化人的。佛不講嗎?僧人是三寶,而且他們來信仰你,我們要解除他們心裡的痛苦。而由於我們的修行不到位,我們不斷地追求,使他們會失去信心。我們應該怎麼做呢,不管我們有病沒病,我們都非常的剛強。而且呢,你看出來就治,看不出來就拉倒。我們從來沒有主動去找人家,如果你需要我說,我只是輕輕地說一下。
為什麼僧團要有大夫(僧醫來負責看病的問題),這有病你必須通過僧醫來安排治療,有組織地叫人治療,又能做你的思想工作,有所保證。最起碼保證你的心,不是求人。有組織它就不算你求人,是不是?哎,想法給你治療。
有很多時候我們自己盲目地捕捉一些生病的感覺,而且有很多的病,就是今天是這樣,明天就好,根本用不著跟他們去講去。但是我們不知道,就以為這很重,就去講去。人家大夫一看,哎呀,這啥病呀,這也不算個病啊。本來這一咬牙挺挺完了,就過去了。但是我們就不斷地去找,你破壞了僧人集體的形象,也破壞了你個人的形象。這樣就有因果,對人將來的修行,你想得道,它都是障道的。
比如我們,為什麼攀障道的因緣呢?雖然你說身體好是修道的本錢,但是你忘了,我們修的是什麼呢?我們修的是心,什麼是心?是無我。你修的是要「我」,所以你正和道相反。你和道相反,你怎麼可以得道呢?所以他不能得。如果你修的是克服,和得道是一致的,是無我,不但能克服病情,而且能修無我。
不是我們有病不治療。我們相應採取辦法,比如說有大夫,還有專門給葯,給葯我就吃,不給葯我就不要。我們在修無我,這樣的話,我們既得到治療,又鍛煉了我們的心,這何樂而不為呢,對不對?你還能得道。
你不這樣的話,想得道,再追逐身體,你很多得道的條件,已經失去了。因為你失去了光明,黑暗就是病苦,就是有所求,不光是你身體的病苦造成你心裡的痛苦。所以說我們想悟道,必須往道上靠才行。
通過這個事呢,我們應該認識到,怎樣去與道相會,與這個心相會,用無我來相會。過去多少祖師大德,為了這個道,是拿命去換。叫我們有因緣也能做到嗎?我們也做了一些努力,也克服了一些,但是還差得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