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祥法師:對發心出家居士開示 四 降伏煩惱

發心(四)

降伏煩惱

——二〇〇五年發心居士開示系列

◎妙祥法師講述

時間:二〇〇五年十一月初七晚

地點:遼寧省海城市大悲念佛

聽眾道場內男居士約三十多人

 

昨天跟大家講了一個多小時,講了兩個問題。這里大約還有三四十個問題,我們往下講第三個問題。

●降伏煩惱

第三個問題:煩惱習氣,因各種因緣不定時出現,自己又不知如何去降伏。師父能否在一兩個月左右給我們升座開示一次,把煩惱知見等扼殺在萌芽狀態

一到兩個月左右給大家講一次,這個可能性沒有。也許我天天給你講,也許半年我才給你講。這個要求呢,不能答覆。

煩惱習氣不是不定時,它有一規律

煩惱習氣,因各種因緣不定時地出現」——這個「煩惱習氣,因各種因緣」,這種說法比較正確,因為煩惱習氣是在各種因緣下才出現的。因為我們還是凡夫,所以我們的煩惱習氣會借著各種因緣來出現。什麼叫各種因緣呢?各種因緣就是煩惱習氣的一部分。我們有的人是這樣看的,比如兩個在一起時起了煩惱,他就會說,如果這個人不現前,我就不會起煩惱,或我因某個事情才起煩惱他不知道,這個人、這個事情是他煩惱的一部分,所以他就往外埋怨。因各種因緣而出現的煩惱習氣,當因緣出現的時候,我們應該深深地認識到,這種因緣就是自己內心煩惱的一種表現,這種煩惱因緣的出現,煩惱必然隨之而來,就要加重。

「不定時地出現」——這個煩惱習氣不是不定時,它有一規律。比如說我們今天早晨起來沒有發心,說:今天起來了,大家做什麼我就做什麼也沒有想好好去做也不想做壞,就是所謂的隨緣當你這種想法出現的時候,就說明你的煩惱習氣今天要生出來。如果我們每天早晨起來以後就發心:今天我一要把工作做得很好努力努力。今天的因緣就順利,這個煩惱習氣就不現前。「不定時的出現」,是因為我們沒有察覺;有察覺了,就知道它是著我們的起心動念而出現的。

比如說今天你貪吃了你就可能要惹氣。吃蘋果吃得歡喜,一會別人就給你一瓢冷水,當時這個歡喜就沒有了。就像世間人講的:在這個煩惱里有好的地方,好的地方也有煩惱。好里有壞,壞里有好,它就不定時的要出現。所以說,這個不定時是我們定力不足的表現,我們沒有嚴格持戒才會出現各種因緣

煩惱因緣都是自心的變化

為什麼自己不知道?就是因為我們沒有細細地觀察,不知道什麼叫因緣,不知道什麼叫不定時的出現,我們就給它強下了一個「不定時和因各種因緣」,它本身已經偏離了軌道,所以說我們不能濫下定義。雖然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但是我們更應該觀察什麼叫因緣

佛在世時,舍利發現馬勝比丘走道非常威儀他就問:「誰是你的老師?你的老師給你講了什麼?」馬勝比丘就講了,說:「我的老師講了,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當講這句話的時候,舍利弗馬上就明白了佛法真諦,就已經悟道了,生起了極大的歡喜,後來也出家了。後來他又給大目犍連講了,大目犍連當時一聽這句話也就開悟了。

什麼叫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就是因為他們認識了這種種的因緣都是自心的變化。不是我們那種理解「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全是埋怨這個,埋怨那個。它不是這個,它是通過「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而看到了自心的變化。也就諸法不從外生,都是自己的起心變化。

◎怎樣去降伏煩惱因緣

我們怎樣去降伏煩惱?首先我們應該知道什麼是「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如果你知道這個道理,你就有降伏的能力你不知道這個道理往外攀緣就不會降伏煩惱煩惱也不會聽你的。因為你不認識煩惱,它就會產生各種的表演;當你認識煩惱,知道煩惱是你自心習氣的變化,它馬上就不能表演了。就像一個小偷偷東西,因為你不知道他是小偷,他才能偷;當你知道他是小偷的時候,你也警告他了,他就不敢偷了。

如何降伏?首先我們應該知道什麼是煩惱習氣,什麼是各種因緣,什麼是不定時出現。那什麼是煩惱習氣呢?這個煩惱有多種煩惱,有堅固煩惱、粗煩惱、細煩惱,還有微細煩惱、幽隱煩惱,這個煩惱分多少種。我們凡夫往往都在堅固煩惱這一塊,非常堅固。什麼是我們的煩惱?我們眼睛所看的、耳朵聽的、身上所觸的,都是你的煩惱也就是說,你起心動念無不是你的煩惱,包括你的身體大地都是你的煩惱的變化。所以我們應該知道,什麼是我們的煩惱?有形的和無形的都是我們的煩惱

這么多的煩惱,我們怎麼來降伏它?我們應該知道煩惱如何生起煩惱不從外生,我們知道了。但為什麼能生起煩惱?就是由於我們不斷地起心動念。起心動就會產生煩惱,有幽隱煩惱生起了,就會變成微細煩惱微細煩惱就會變成細煩惱,細煩惱就會變成粗煩惱,最後變成堅固煩惱。我們所看到的日月星辰、山河大地,這都是我們的堅固煩惱,包括我們的身體

的人自己的身體看得很好,很愛護。要給它吃,還要吃好的,還要順從它,它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哪個好吃就多吃一點,不好吃就少吃一點。困了,我就想多睡一會兒,不想起來。這都是順著煩惱去走。

所以說,我們所謂的起心動皆是煩惱。不光是起心動念,而且還包括有形的物質,我們往往不認為它是煩惱,認為這是必然要存在的,必然產生的,這樣我們就會被騙。當我們知道萬事萬物都是煩惱所變,我們對萬事萬物就不會那麼執著了,因為我執著萬事萬物它就煩惱

所以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你知道萬事萬物都是煩惱,這個煩惱也就滅了。因為這個因緣掉了,破掉了因緣煩惱就無處可生。如果把我們的身體山河大地都看成了我們自己所擁有的,必然要有的,而且必須存在的,它就必然會生起煩惱,離不開煩惱。只有我知道了諸法空相,這個煩惱才會斷。我們理解了諸法空相,這個煩惱逐漸就會破掉。所以說,「諸法空相」是我們學佛最好的一把慧劍,能破除一切外道

「如何去降伏?」首先要應該清楚這些煩惱的生成。連煩惱怎麼樣生成的你都不清楚,就沒法去降伏煩惱煩惱的生成是由微細到粗,這個過程我們應該知道。我們去煩惱應該由粗到細,這個過程也應該清楚。有的人目的追求了細,要去微細煩惱,但他對煩惱不認識,只是干使勁,達不到目標就像一個人要是不經過一層樓梯,馬上就要到二樓、三樓、四樓、五樓,這是不可能的,所以說只是一種妄想

我們應該知道,在修行過程中去掉煩惱要一步一步地往上走,由清除堅固妄想開始逐漸地往上修,這才是我們正確修行路。而且不去盲目地追求,不走冤枉道,就從我們當下開始,從我們的周圍開始。

有時候師父會告訴:「你去打掃廁所,你去做一些什麼事情。」有的人就不幹,「這不行,這太粗了,這些活不是我乾的,我應該在那誦經、誦咒,這是我做的;我應該去念佛打坐這是我做的,那些不是我做的。」我們誦經、誦咒應不應該?是很應該的。但你不知道,你去做其它的事情,同樣也正是在去掉煩惱,因為這個煩惱要採取種種的方法把它去掉,每一步、每一念都要把它空掉,這才能去掉煩惱你沒有選擇的餘地

人說:「我想去掉煩惱我先去這個煩惱,一會兒再去掉那個煩惱。」那是不可能的,因為整個的環境、你的身體和你的整個生命就在煩惱之中。你不可能離開你這個煩惱,找出一個沒有煩惱地方,或允許你有選擇的去掉哪個煩惱。我們只有一條路,就是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的煩惱,我們都要把它降伏住,這才是一個正確的道路,沒有選擇的餘地

說:「我吃飯,吃這個饅頭呢,我可以隨便吃;當吃餃子的時候,我就可以控制吃,因為吃餃子是貪心,吃饅頭就不貪心了。」你這一年可能就吃一回餃子,那你就只有那一回才能去掉煩惱,而其它的時間都可以不去煩惱。所以說,這種想法是不成立的。

我們每天、每時每刻都在煩惱之中。因為只要起心動都是煩惱,我們眼睛所見的、耳朵聽的,甚至所感觸的一切都是煩惱。所以說,必須從當下開始。當下就是沒有迴避的必要,都要面對現實去控制自己的妄想,不讓它心動念,這就是我們去掉煩惱的最好、最直接的辦法

有的人就好高騖遠,追求了種種的方式明天我先去學密,後天去學教等等。他以為有個方法能去掉煩惱,實際上,真正的方法就是你當下就做起,這是最好的方法。但有的人不行,你不給他方法他說:「我就沒法去掉,我對自己生不起信心」。這樣的人你就教他一種方法,等他把這個方法用熟了,運用到每個起心動念之中,他才能降伏這個煩惱他說:「你看,這個辦法真好,沒有這個辦法我降伏不了煩惱。」這些辦法是對這種人而講的。

我們想去掉煩惱,首先要知道煩惱生起,知道去掉煩惱層次,同時應該對因緣有所認識。這樣的話,煩惱就不會騙你,而且你能把煩惱看清楚,這是我們降伏煩惱最直接的辦法。當然,要是細講起來,這里還有很多。降伏煩惱辦法那是太多了,比如說,嚴格持戒就是降伏煩惱最直接的辦法。因為有了戒,我們就心安心安,我們的心就定;心定就有智慧煩惱就會智慧之劍給降伏。所以說,戒對我們來講是去掉煩惱最直接、最現實的一種方法。如果我們起了煩惱馬上誦戒,受菩薩戒的誦菩薩戒,受五戒的誦五戒,受三皈的誦三皈依都會煩惱很快地降伏住。

當然了,還可以寫懺悔,每天都寫。頭一段時間天津一位女居士來電話表示感謝。她回去以後每天寫日記,去懺悔懺悔一個多月以後發現自己的心特別清凈,很多的事情能看開,能放下她說:「沒想到我在很短的時間能把這個煩惱習氣,自己很多意想不到的毛病都去掉了,而且心特別廣闊。」所以她生起了很大感謝的這種信心這就懺悔的這種好辦法

為什麼我們有的時候煩惱起來並不能降伏?就是我們沒有認真去懺悔。為什麼我們做事情是有如法地方?發不起那種心?說我的願力發不起來,或是我的勁使不上,就是因為我們沒有認真的懺悔

鞍山一位女居士,她也是這樣去寫日記,她講過這樣一句話,她說:「當我走到操場的時候,看到有一石頭,按照往常的習慣我不能去撿它。但是呢,我天天懺悔,我看到石頭不得不撿;我若不撿,我懺悔的時候還得懺悔。為了少懺悔我也得去撿。」通過這種方式她說已經有了主動去做事情了。

所以說,懺悔給人力量給人正見,能約束我們去克服我們錯誤知見。所以說,懺悔很好辦法,我們一定要堅持。普賢菩薩說過:眾生未盡,我的懺悔未盡眾生無有窮盡,我的懺悔無有窮盡這就告訴我們,這個方法好了,太清凈,應該時時懺悔

有的人說:「這樣懺悔懺悔去,是不是在重複著過去的錯誤,增加過去錯誤念頭?」在表面上看,確實在重複過去錯誤念頭,但是你要知道,用心不同。你這個懺悔,是去掉;你那個是增加。用心不同,所以效果必然不同。懺悔不必考慮說:我重複念頭了,我今天又念了一遍,慢慢就會變成另一種煩惱了。它不會的。因為你用心就是想好,就想去掉煩惱。所以說,用心決定了一切。

「把煩惱知見等扼殺在萌芽狀態。」什麼叫煩惱知見等扼殺在萌芽狀態?這句話應該這么講,知見就是煩惱當我們生起了一種知見的時候,實際上這個煩惱也就來了知見就是煩惱,「知見立知,即無明本」。佛在《楞嚴經》里講得很清楚:「知見無見,斯即涅槃。」最後有人把斷句給改了,「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當我們不生知見的時候,煩惱就降伏了。所以說,要想降伏煩惱,就必須降伏知見

什麼是知見?一切都是知見只要你心動念,都是知見。當然了,我們這里也有正確知見,比如佛的知見。什麼是佛的知見那就是不起心動念,無一切知見就是佛的知見。有人說:「那三藏十二部是不是佛的知見?」是,但是到我們手裡就變成我們的知見,我們並沒有按照佛說去做,去理解。我們把佛所說的經、文、字,都當成一種文字、書來理解,而且變成我們嘴上功夫,並沒有落實在我們的行為上。

佛本來講的是諸法空相,但是我們又著了一個法相。佛講的三藏十二部都是讓我們去掉我們的知見,不要生出任何知見來,那就是佛的知見。我們反而不這么做,而是去背經文,拿經去對照別人。他並不是馬上去空掉自己的知見,是對外而不是對內。什麼叫對內?那就是空掉你所有的知見,那叫對內,這是個原則

當然了,我們可以有個層次,有時候做不到這點,我們可以用經、文、咒,來誦、來讀、來理解、來降伏我們那些不正確煩惱習氣知見。但是在降伏過程中同時要知道,我們用的這種知見也是暫時的,是為了對付那個知見。那個知見掉了,這個知見馬上就得放下你這去做才能真正的有效果。否則的話,你又錯誤的認為:這個水泡滅了,又換成另一個水泡。實際上不是這么回事,這個水泡滅了,是另一個水泡生起,它並不連續,是我們錯誤知見錯誤的理解把它聯系起來了

怎麼樣把這個煩惱知見在萌芽狀態就能解決呢?首先對煩惱有個正確的認識。煩惱只是空相,並不具備實體。但煩惱起來的時候,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感覺到它的存在和它的壯大,難以忍受,這是我們有一相續知見在起作用。剛才講了,它就像水泡一樣,雖然現出來了,但是不等你去拿它,它已經滅掉了。只是我們認為它並沒有滅掉,而且下一水泡就是原先那個水泡的變化。實際上不是,它並沒有變化,它已經滅掉了,是我們的心不相信它滅掉了,而給相續來了,這個煩惱又重新被你樹立起來了你自己不斷地樹立煩惱,所以這個煩惱的萌芽永遠是存在的,如果你不跟著煩惱走,不去相續,它就會在萌芽狀態消失了。

比如說我們正打坐我這腦子想起了吃大米飯,這時候念一句阿彌陀佛」或參一句話頭念佛是誰」。本來一個佛號一句話頭已經把這煩惱降伏完了,它已經滅掉了,但你認為沒有,我還得回頭觀察一下,看看「大米飯」這個念頭還有沒有。當你再觀察的時候,這個煩惱又起來了。一觀察,這個大米飯還在。實際上,是你自己那種放不下的心,而且不知道「諸法空相」的心又把它相續來了。我們就這樣不斷地創造煩惱,我們幹了很多的蠢事,這是很可憐的。

想把煩惱知見扼殺在萌芽狀態,具體來講有很多方法。首先要依教奉行。當別人叫你事情的時候,你提出你的想法的時候,那就煩惱。你順從你的想法了,你滿心歡喜,那個歡喜心就是煩惱。這會兒歡喜,一會保證有人給你潑一點冷水,那時煩惱就起來了,變成另一種狀態。起心動都是煩惱,所以我們遇到好事不生歡喜心,要依教奉行;遇到壞事情不起煩惱,依教奉行。這樣我們就會把這個煩惱在萌芽狀態就處理掉了

另外,這個煩惱還有多種煩惱。為什麼說有多種煩惱?我們知道,有五種般若(編者註:詳見後面附錄),有實相般若、觀照般若文字般若境界般若眷屬般若。為什麼有這么多般若?就是因為降伏了各種煩惱才得到的般若。所以說,我們想得到般若,首先要把煩惱空掉,空掉它就功德煩惱菩提。這個煩惱啊,因為每天我們每個人修行不同、層次不同,所以表現也不同。剛學佛有剛學佛狀態煩惱;有了一定修持,有了一定定力,他有一定力煩惱。有定力、有智慧的人,雖然煩惱得很大,但他能降伏。

俗話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也就是這個道理。雖然是魔高一丈,但它終歸會被智慧所降伏的。我們知道,這個煩惱有多種多樣,特別是我們有點修持以後,有境界現前的時候,他就為我已經成就了,認為我已經得到了什麼。你不知道,你所見的一切境界皆是煩惱的變化。有境界不好?好!如果你沒修行,不會有境界,但是境界出現了,同樣是你煩惱的一種變化。

有的人說:「我有修行我能夠降伏種種自然界的狀態,比如說這個雲朵或是什麼,我想叫它動它就動,我能呼風喚雨等等,雨也聽我的。」在凡夫來講,確實有很大的本領;在修行人來講,你根本還沒控制煩惱你不知道你那個神通本領就是煩惱。所以說,有了定力的人,在境界中同樣是煩惱

過去有一個修行人打坐,突然有個孝子背著他母親來了。這個修行人一看:這是來了拿起斧子就給這孝子斧子。等到這個境界去了,他出定以後,發現自己腿上有斧子。這才知道這個孝子自己的腿,這個母親就是自己的身體。所以說,這種現象的出現本身就是灰塵,就是煩惱,但是他不認識。他認為這個東西是從外來的,所以他就給他斧子。實際上,這一斧子能把自己砍醒了。這是多可怕的事情,所以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什麼是煩惱。當然了,這些問題談得過早,但是大家應該清楚,以後遇到境界的時候,就知道怎麼去降伏。

這是給大家講的第三個問題,下面講第四個問題。

·根據錄音整理·

「溯源系列」編輯小組

 

五種般若】(出《金剛經纂要疏刊定記》)

一、實相般若。實相即般若體也,謂明了一切諸法皆空,離一切虛妄之相故名實相般若。(梵語般若,華言智慧。)

二、觀照般若。觀照即般若之智用也,謂因觀照明了法無相,悉皆空寂,以顯即體之用故名觀照般若

三、文字般若文字是能詮之文般若是所詮之法。能所合成,以語言文字,性本空寂故名文字般若

四、境界般若境界諸法之境界也,謂境無自相,由智顯發,以根本、後得二智,照了一切諸法境界,悉本空寂,從境得名,故名境界般若。(根本智者,即菩薩親證本有之智也。後得智者,謂證根本智後,所起化他之智也。)

五、眷屬般若眷屬者,即暖、頂、忍、世第一,及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也。謂此諸法皆是觀照慧性之屬,故名眷屬般若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