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祥法師:對發心出家居士開示 九 恭敬心

發心(九)

恭敬

——二〇〇五年發心居士開示系列

◎妙祥法師講述

時間:二〇〇五年十一月初九晚

地點:遼寧省海城市大悲念佛

聽眾道場內男居士約三十多人

恭敬

——真正的恭敬心是什麼?是實相。見到實相的人,沒有一個沒有恭敬心的。

第八個問題:怎樣才能提高自己的恭敬心?

這個恭敬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我們要忍受一切,把每個人都看成自己的父母未來諸佛。不光是這么看,而且要落實在行為中。比如說一個屋的道友我要給他們打洗腳水,我要擦地,我要給他倒水打水,所有的事情都要去做。好的凳子給他們用,自己用壞的;自己所有的東西都要布施出去,只要眾生需要,道友需要,我都給他們,要捨去。恭敬心要從實際行為去做才能提起來,並不是說我想提高就能提高得了,必須要降伏自己。只要有一善事,必須迴向。為什麼要迴向?就是要去掉貢高我慢的心,就是要得到恭敬心。

什麼是恭敬心?誰能說一下?你說

居士:就是無我

得很好。什麼是恭敬心?就是無我。只要是你沒有我就有恭敬心,有了我就有了慢心。處處無我,時時無我,你才有恭敬心。這是我的東西這是我的錄音筆,這是布施的,這是我的床……你只要有一念我,你的恭敬就不到位。

我們處處無我會有恭敬心。這個恭敬心是很好的,但也不好培養。它有一定難度,你將面臨著很多的痛苦忍辱你沒有下這個決心,想得到恭敬心也是不容易的。當然事情還得慢慢做,一點點做,從周圍的小事做起,逐漸地擴大,才會有恭敬心。這個恭敬心每天都要有,包括我們起床以後,第一個念頭就是要把事情做好,要努力,要生出感激心。

過去在五台山有一次碰到一個師父受戒,他往裡進,我往外出,我們倆眼看就要在門口碰著了。這個時候我要努力一步,就會出去,我先出這個門。但我沒有做那種努力,是主動退回,在旁邊側身一立,很恭敬讓他先進。這個師父當時是挺胸闊步,很有氣勢。如果計較他的態度,那我應該先出去,就不應給他讓路了。他越是這樣的態度,我越要給他讓路。

讓路還不算完,當吃飯的時候,也就是過齋,我去行堂。本來不該我行堂,我特意要行堂,特意要把飯親手打到他跟前,恭恭敬敬地打給他,用這種方法來培養一個人的恭敬心。不是別人尊重你,你就尊重別人;別人不尊重你,你也不尊重他——那不是恭敬心。你越不尊重我,我越尊重你;你越尊重我,我也越尊重你,我只有一個——永遠尊重別人。

後來我有手錶壞了。本來我們倆並沒有說過一句話,當他知道我的手錶壞了,他就說:「我能收拾。」實際上他不能收拾,只不過想把它要過去,找人來替我收拾,後來我也沒給他。但是通過這個問題,我深深地體會到:你用一分恭敬心,必然獲得一分恭敬。所以說,這個恭敬心應該時時有,每個小事情都要有。比如開門,倆人一起走時,你開開門,不是你要進,是讓後邊的人進,不管他是大人小孩。你端碗的時候,不是單手給人家,都要雙手

過去,我在世間看見一個人很有恭敬心。這人是領導,凡是到他家的人,不管是自己的同事還是自己的工人,甚至包括自己子女同學同事去了,他都要送出大門外,沒有一次例外。這就是有恭敬心。我們就做不到,對這人能做到,對那人就做不到;今天忙了就做不到,明天不忙可能又能做到。

所以說,應該不斷地去想,不斷地找,不斷地改變自己,努力去做才能提高自己的恭敬心,也就是不斷地放下自己。所以我們每天禮佛要把身子伏得低低的,就是降伏我執,去掉我。去掉我,他就恭敬心。有恭敬的人,他的「我」就淺,就少。所以說,無我的人才會真正有恭敬心。

真正的恭敬心是什麼?是實相。見到實相的人,沒有一個是沒有恭敬心的。

有個人曾經說他開悟了,又是哪個老人,哪個祖師大德給他印證了,說理上已經悟了,等等。然後叫我給印證。我說:「我沒法給你印證。」後來他就生氣,又罵我寫了很多的字,說我裝蒜。他沒有恭敬心。沒有恭敬心,他並沒有見到實相。見實相的人,沒有一個沒有恭敬心的。所以說,沒有恭敬的人,他肯定沒開悟你想開悟的人,必須要有恭敬心。後來,這個人降伏了自己,近幾年還常到咱們寺院來,已經沒有那種貢高我慢心了,不那麼高了。這個恭敬心是自性的一種表現,是無我的表現。

我們想開悟你必須要有恭敬心。你有恭敬心,才能走向開悟這條道。不是做什麼事情粗聲粗氣的,跟人說話又橫又倔。不是那樣,而是一種慈悲,一種無我。什麼是無我?對方需要什麼我給什麼,你怎麼做,我都能滿你願,生怕你不用我,是那種心。

恭敬這個問題上,我們要作為一個重點來提高認識,因為我是個僧團,互相都在一起住。有時候我們的語言和語氣使後來的人很難接受,居士也有反映的,有人曾經碰到我,他說:「師父,你們把(居士接待處)那個人給換掉得了,他說話太不客氣,太不好了。」他不知道這人以前就是這種習氣說話高聲、嚴肅,使人很難接受,所以造成了別人的不愉快。這個問題不光一個人反映,有很多人反映。

我們剛學佛,以為自己持戒就有了說別人的本錢,別人只是我們教育的對象。所以說,我們沒有恭敬就會常住帶來很多麻煩那個人跟我說了,我後來說了那麼一句我說:「你看態度不好,你來。」他一想:我能來嗎?噢,我不能來。後來他就樂了,明白這個道理了,走了。我的意思就是說:「這個居士雖然是態度不好,但他確實努力在做。你雖然態度很好,但你還不來。」他也明白這個道理,從這句話知道了這個苦衷。但是終歸一條,還是我們不對。

雖然我們有很多毛病習氣,但是你為什麼只對居士很橫,對師父很客氣?這說明你並不是天生就橫,還是我們的恭敬心不到位。看到師父就滿臉笑容,看到居士臉就綳著,這還是恭敬心不到位。

所以說,這個恭敬對我們來講都是很重要的,正好借這個機會跟大家說。特別是對外來的,更要有恭敬心。別人來了沒有地方睡,怎麼辦?我首先把床讓給你。不能說,「這個床是我的,你後來的,自己找地方睡。」一定要有謙讓的精神這個問題居士做得比較好。頭兩天有個人來,那個小大夫來給看病,一說住在哪?他說:「住我床上。」「你住在哪?」他說:「我會找地方。」都得這樣,先來的要讓後來的,不是先來的占著,「這個地方就是我的。」那就完了,所以我們要有恭敬心。

再有這個恭敬心,對外來的要謙虛、要謹慎,不要老給人講法。「到我這來學習,我得給你講。」你知不知道人家修多長時間了?性空師在沒出家之前就答過這個問題。在五台山的時候,他和我住在一房間,住一個雲水寮的時候,有個居士就問他,說:「你現在出家,你知不知道成佛要經過三大阿僧衹劫?」他回答那麼一句他說:「你看一看,你知道我修了多少劫了?」那人一聽,得了,扭頭就走了

這就是一個問題,就是說,我們千萬不要小瞧別人。你看他什麼都不懂,但他今天能進入佛教那就前生攢下了善根。你別看你進來早,有時候進來早不等於修行就到位。有的進來晚,有時候智慧會突然現前,甚至可以做你的老師。像六祖,出家是晚,但是那些早出家的卻拜他為師,甚至給他剃度的最後都拜他為師。所以說,在修行的道路上,我們永遠要謙虛,要恭敬別人,這樣你才不至於失去成佛機會

六祖在《六祖壇經》中不是講了嘛,有個慧明法師為了奪袈裟去攆他,一看(衣缽)包提不起來了,最後生恭敬心了,「我不是為追你而來的,我不是為祖師位置,我是為法來的。」他這下轉過來了。最後六祖給他講法,他馬上就得法。他有恭敬心,馬上就得法。我們就是因為沒有恭敬心,所以不得法

對我們來講,不管是將來修行或是現在的情況,我們都要隨時生起恭敬心。不管對方是誰,年齡大或年齡小,都要恭敬心。對年齡大的,我們要恭敬年齡大的對年齡小的,也要恭敬,互為恭敬。不是你恭敬我,我就恭敬你——你越不恭敬我,我越恭敬你,這才行。這都是很好修行方式,我們一定要把它作為一個重點來學習。特別是咱們常住,缺乏的就是這方面的教育。

有時候大家光看到師父給別人講法挺威風,說我也想學。那你得等一等,跟別人說講法,你首先就得把別人看得很高,不是在教育別人,而是在教育自己。不是給別人講法,是給自己講,只不過通過別人來檢查自己,來考驗一下自己。沒有能講的和所被講的,它都不存在,只是一種需要,是成就自己的機會你不要以為別人給你頂禮這是對你恭敬,人家恭敬的是人家自己,不是恭敬你。所以說,你對別人的恭敬必須有一正確的認識,這才行

為什麼說別人對自己不恭敬,我們更要恭敬?因為別人給我們一個成就機會讓我們得到鍛煉。說師父你講這些是不是只是一種心理戰術,一種方法?這不是,這是事實這是真理。我們只不過不認識,所以才有了種種的煩惱,才在六道輪迴

所以我們要知道,恭敬就是我自性清凈。只有自性清凈的人才會真正的生起恭敬心。只有生起恭敬的人,我們的自性才會逐漸的顯現,我們的心才會清凈

好,今天就講到這里。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