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瑞法師:勤轉念 證菩提

勤轉念 證菩提
如瑞法師

法句經:
如蓋屋不密,必為雨漏浸。如是不修心,貪欲必漏入。
如善密蓋屋,不為雨漏浸。如是善修心,貪欲不漏入。
 
 
      接待了一位同學她說:我非常想用功,覺得自己也在用功,但總是降伏不了自己的煩惱。前段時期想壓制貪欲念頭,現在碰上不順的人,又來壓制嗔恚的念。但是事與願違,反而更煩惱了。
我告訴她: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還沒正確地掌握修行方法。   
      我們初一、十五上早殿的時候,都要念二佛神咒,裡面有「勤轉念,證菩提」這兩句話。雖然只是短短的六個字,但已經把修行方法告訴我們了。   
      我們知道,在我清凈本性上什麼都沒有,但也可以說什麼都有。因為妄心會隨我們的業習而顯現。所以經中才說 「貪心嗔心本自性」的。
      當我們不好心念生起來的時候,壓是壓不住的,就象石頭壓草,只是暫時壓一下,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要怎樣來對治呢?我們要學會「勤轉念,證菩提」。也就是要善於修這顆心。  
我曾經看到過這樣一組圖畫:一個人特別的貪吃,已經很胖很胖了,坐在那裡,桌上擺著很豐盛的飲食水果等等。在他放縱自己的貪心,准備狼吞虎咽的時候,前方出現了一個骷髏頭。看到這骷髏頭,他若有所思,最後終於放下了手中筷子
      這是告訴我們,人不過如此而已,活著的時候,是一具會走動的骷髏死後,便是一具不能動的骷髏有什麼好貪的。當我們吃飯時,如果能觀照自己是在一口一口往骷髏頭裡送的時候,所有的貪心、嗔心,自然就熄滅了。斷煩惱,不是說我就一定要把他斷除,而是要學會轉念的。當然,斷也沒錯,因為成佛以後就具足斷德。但是對於學者,沒到那個程度,還作不到。你只能用理智去認識煩惱。知道它為什麼會生起是從哪來的,然後去轉化它。
佛在《法句經》里說:
      如蓋屋不密,必為雨漏浸。
      如是不修心,貪欲必漏入。
      如善密蓋屋,不為雨漏浸。
      如是善修心,貪欲不漏入。
      意思是說,如人善於修理房屋,房頂的茅草蓋得非常好,非常密(以前是茅草房),雨水就漏侵不進去。善於修心的人貪欲煩惱就不能侵入他的心。反之,如果不善蓋屋,雨水必漏侵,如是不修的人貪欲必定會漏入的。
      這就是告訴我們,要懂得怎麼樣來修這顆心。  
      阿姜查尊者說:你們不要看我,行為上好象比較放鬆,不嚴謹,但是你們要知道,我並沒有閑著,我還是在用心。一個有功夫修行人,他的表象非常的隨和,但他的隨和並不影響那顆清明的心。
      我們初學沒到那個程度,不能從行為上去效仿那些久學的人。初學有初學的修學方法。首先,要思惟貪、嗔、痴等煩惱的過患,從外緣上,離開那些能使自己生起不好心念的境。比如說:和我有喜歡親近的人,要適當地和他拉開距離;仇恨的人,能夠用種種的方法去作念觀照,轉自己的念頭。慢慢就能作到不被現前的境界所轉。
      為什麼要修戒、定、慧?是因為中有貪、嗔、痴。會修的人就能作到「生死涅磐」。因為一切念都沒有離開自性的,都是自性的流露。
      佛在世的時候,一個比丘在河邊修行,修了十二年,覺得什麼都沒得到,他很懊惱,想去找佛陀訴苦。佛陀為了度化他,也示現成一個老修行,來到河邊和他一起修行
      一天,一隻水狗從河裡爬出來。這時,一隻烏龜也從水裡爬上來。佛化現的修行者對那位比丘說:「同修,你來看。」他一看,河灘上有一隻水狗和一隻烏龜,水狗想咬烏龜烏龜便把頭縮回去,接著連頭和腳都縮回去了,只剩下硬邦邦的外殼。水狗咬住它,都是龜殼,沒辦法吃掉它。不得已只好鬆口放下烏龜看水狗遠了,把頭伸出來,一看它上來了,又趕快縮回去。
      看到這以後,佛陀化現的修行者對那位比丘說:「修行就得烏龜一樣,守六如龜,防意如城。慧與魔戰,勝者無憂」。
       這個善巧的比喻告訴我們要能夠用智慧來觀照自己的心,才能夠讓心產生防範的功能和滅除煩惱智慧。我們妄念不可能沒有,但轉念是能夠做到的。日久功深,生死就轉成涅磐煩惱就轉成智慧了。
      所以,修行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只要我們好好地修學,思維明理。用佛法智慧來轉化自己,最後一定能達到「慧與魔戰,勝者無憂」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