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柏霖:印光大師開示要怎麼樣的存心

  那這個地方我們就引用印光大師開示,要怎麼樣的存心。

  我們特別來著重「存心」這兩個字,很多修行人說,那我要存什麼心呢?我要怎麼發心呢?這很多人都有這種困惑,我們引用印光大師開示

  印光大師說,凡夫發心,就是菩薩

  印光大師說,佛法它度眾生,佛度眾生五種方法,就是「五乘」。剛才我們有提過一佛乘。就是「人天乘」,教你五戒,可以得人身,投生人道。「人天乘」,「人乘」,你是要持五戒。「天乘」就是要當天人,還要加十善你可以生欲界天,如果你有四禪八定,你就可以投生到色界天,還有無色界天。這個是「人天乘」。再來是第二個,「聲聞乘」,聲聞乘要體悟苦集滅道,修四聖諦你就可以成就四果,初果破見惑,入聖流,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羅漢,可以成就這四果的聖位,就是得「四沙門果」,就「聲聞乘」,當然他這是屬於小乘的。第三個,「緣覺乘」,悟十二因緣,「觀十二因緣」,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悟十二因緣以後,證辟支佛,「得辟支佛」。第四個,「菩薩乘」,「修六度萬行,證菩薩果」。第五個就是一佛乘,也就是「佛乘」,「佛乘」就是「行大慈大悲,成等正覺」。這以上五乘是佛度眾生方法

  那麼「人天乘、而兼菩薩乘」,而能成就「佛乘」,印光大師說,只有修凈土法門才可以做得到。因為「人天乘」,「只修五戒十善」,五戒十善如果沒有出離三界是有福報,「有漏功德」。但是凈土法門它可以「出三界,了生死」。修凈土必須要怎麼樣?印光大師說要敦倫盡分,就是「敦篤倫常,恪盡己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你把這些人的本分先做好,這叫敦倫盡分。再來要加「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你還要再加發這個「四弘誓願」,廣大你的道心。然後「自行化他」,讓你父母妻子、外面鄰里鄉黨都修五戒十善,都修凈土法門,深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就是這一段印祖告訴你是說,如果你是人天乘」,你想成就到「菩薩乘」跟一佛乘,就是「佛乘」,只有凈土法門做得到。那凈土法門除了念佛以外,你還要做「敦倫盡分」,除了五戒十善以外,還要「敦倫盡分」。最後要「自行化他」,要深信切願,「以深信願,求生西方」。那麼雖然是凡夫,如果能這樣發心就是菩薩怎麼做呢?為什麼會這樣呢?印光大師說,因為你只要能發這個心,發願求生西方,這個就是什麼?這就是「廣大其心」,就是菩薩。所以你肯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菩薩,因為他是要成就「佛乘」。

  所以印祖在這邊特別舉一個例子,就是發心的重要性,「人能如我存心」,你要發心,所以入佛門你要發心立願。說以前有一位沙彌跟著一個尊者走在一起,本來沙彌是服務尊者的,沙彌後來發願了,要自利利他,上求無上菩提,下化無量眾生,這個願,這是菩薩大願,這是成佛的大願。那個尊者有他心通,他一看沙彌起這個念,哇,不得了,本來他是走在沙彌的前面,後來馬上退到沙彌的後面,甚至幫他東西了。沙彌就覺得很奇怪,後來沙彌就邊走邊想,可是菩薩行難行能行,做菩薩很辛苦,度眾生很辛苦,要眾生度盡,方證菩提,這太累了,我自己先解脫就好,「不如自利」了。那尊者知道了又叫沙彌說,你走在後面,因為他又退到小乘了。沙彌忽然間轉念想要去眾生走在尊者的前面,突然間又想說度眾生太辛苦了,尊者叫他走在後面。沙彌就很奇怪,就問尊者了,尊者說,你剛才發大菩提心,就是菩薩,那我是羅漢我是小乘,所以我走在你後面,我退到你後面去了。可是你後來又退失菩提心,又退轉菩提心,我是聖人我是羅漢,是聖人你還凡夫,所以你應該走在我後面,「理應在後」。所以他就鼓勵這個沙彌要不斷的發菩提心,就可以請他走在前面。

  由此看來,印光大師說,「發菩提心,功德無量無邊」。所以我跟各位講,發菩提心不容易,一發菩提心,即成等正覺。那你要怎麼發菩提心?很簡單,你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發菩提心,你肯發這個心就可以了。也就是蕅益大師講,很簡單標准,你相不相信阿彌陀佛?你相不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你要肯相信,就是發菩提心。印祖說這樣就功德無量無邊了。所以我們想增長善根,「非發菩提心不可」。這是印光大師在《印光大師文鈔·三編下·南京素食同緣社開示法語》。

  再來,印光大師特別有舉幾位菩薩,他們怎麼發心而得到福報,這裡講「天必錫汝以福」,那我們就必須要例子來印證。印光大師就舉了一位安徽婺源的江易園居士,這民國年代的一位大菩薩。江居士他「品學兼優,志行高尚」,他在擔任老師工作,可是因為他教書大概是很辛苦,後來身體就過度的疲勞,在民國十年的時候,他就生了一個重病。上海所有的名醫全部都看過了,沒有辦法治療他。剛開始江易園居士對於佛法也沒有什麼興趣跟信心,剛好他有一個好朋友,可憐他生病得很辛苦,就勸他說你吃念佛好了。然後就教他說,你讀《金剛經》,念《金剛經》,然後告訴他念經有什麼好處有什麼利益。江易園居士他就一聽以後,善根成熟,馬上信受奉行,結果讀《金剛經》、吃素、念佛,三管齊下,結果他病就好了,非常感激他的同學。然後最後他就深入研究,才知道佛是大聖人,他的教育不可思議

  江易園居士再推動這些,讓他鄉里都能夠學儒、學佛也能夠修凈土法門。他鼓勵他們鄉下的這些鄉黨,這些鄰里朋友、鄉親,能夠「敦倫盡分」,「各盡己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那後來江易園居士度了很多人,三、四年之間,讓很多鄉親「生信念佛」,非常地多。而且很多感應的,有的預知時至,有的念佛坐化往生。所以這個是印光大師說,這位江易園居士就是發心持齋,吃齋念佛,然後讀誦《金剛經》,最後病不葯而愈,這就是「人能如我存心,天必錫汝以福」。這個「我」在這個地方用江易園這個個案,就是發菩提心,他就可以得到這個福報

  那麼另一個個案,就是有一位程筱鵬居士他是非常「明敏篤實的人他也讀書人,在教書,他後來非常敬佩江易園居士修行他就跟他學習了。然後他又覺得江易園居士到後來學佛學得很精進,以為他走入邪教了,迷信了。他想要去探討說,江易園居士學這個佛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所以去他家拜訪,因為他心中有懷疑嘛。江易園居士跟他開示,拿經典給他看,而且非常努力的去勸導他。這位程筱鵬居士如沐春風,他也投入去研究了,也去修行了。

  所以他們兩位就大力的從,這個地方是江易園居士是安徽,他從安徽的婺源一直推動到休寧縣,再到歙縣,還有黟縣,這都是那個地方的縣的名稱,還有祁門縣,到處去講解,鼓勵大家要敦倫盡分,然後信願念佛,然後吃素,不要殺生,勸很多人。後來這樣「輾轉化導」,經過半年,總共度了四百多人。哇,不簡單,這個江易園居士跟程筱鵬,你看本來都一個對佛法沒有信心的人,最後度了四百多人加入蓮社。

  所以印光大師說,所經過的地方,所遭遇的人,所經歷的「兵戈有無之境」,所發起的「真信修持」的事情。就是程筱鵬居士他後來跟江易園居士去度很多人,當然那個時候也有一戰爭啦,也有一些「兵戈」,就是戰爭事情他就把它記錄下來,後來編了一本感應故事,叫做《宏化日記》。他也到處「隨地隨緣」,跟人家結緣,度化有緣。程筱鵬居士後來把這個情形,度大眾的經過報告江易園居士,江易園居士也非常地讚歎他。

  所以印光大師說,學佛的人貴在「實行」,像江易園居士、程筱鵬居士,這個都有去落實,叫貴在「實行」。如果你只有「張羅門面,不修實行」,印光大師說,你只得到一個修行的空名而已。你要往生西方」,要「自利利人」,必須要「敦倫盡分」,必須要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也就是說你真想斷煩惱你必須要發菩提心,那再加一個深信切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為什麼要「持佛名號,求生西方」?要仗佛功德。為什麼要求生西方?因為一到西方,就是證得阿惟越致菩薩,就是不退菩薩

  那麼「上自父母伯叔,以至兄弟姐妹妻室兒女」,以及仆從,「僕使」就是家裡傭人,以及「鄉黨鄰里親戚朋友」,一切認識的人都要加以倡導、加以勸導。如果每一個人都能這樣做自然而然大家就可以互相學習,斷惡修善。這就所謂的「以言教者訟,以身教者從」,印光大師這一儒家的話告訴我們,如果你用「言教」來說,用嘴巴來說,有時候會產生爭執,會辯論、辯解。如果你給他看,「以身教者」,大家會跟著你學習。就是「以言教者訟」,「訟」就是口舌的紛爭。「以身教」,人家就會跟從你,「以身教」,以身作則,「以身教者從」。

  所以世出世間事情,「無一不以身為本」。如果不落實,不確實落實修行而教人家去做,這個只有上智之人可以依從。如果你不是上根利智的,容易遭受人家的毀謗跟非議,反而讓對方造口業。所以你就先做給他看,不用說,你做給他看,他自然就會改變。你不做給他看,你光勸導他,除非你是上根利智的,否則會被人批評,造口業。所以印祖認為說,要怎麼去落實佛法?你必須要做給他看,以身作則。他就不會去造口業了,不會毀謗了。做就是了,不用講太多。如果你真要去幫助眾生,你只要每一件事情都盡自己的本分,每天的日常生活行為,都可以有度人的機緣也就是說,你只要盡你的本分,你的日常生活行住坐卧,你的待人處事,都可以做為度化眾生因緣機會。久而久之,人家看到了就會相信,人家看到了就會跟從,一定可以達到度化的效果

  這一段就是學佛人的毛病,光一直嘴巴說自己做不到,然後就說眾生難度,然後度不了大眾。不要說是大眾了,連自己的家人小孩親戚朋友、鄰里鄉黨都沒辦法度,為什麼?這裡印祖把你講出來,印祖告訴你,除非你是上根利智的,你像六祖大師那種的,我跟你講,你一講他就聽了。一方面上根利智的人,像六祖大師這種大菩薩他們的威德力夠,他們的德行夠,他們能夠攝受眾生。除了這個以外,印光大師告訴我們,你真給他就可以了,他就不會毀謗、造口業。

  所以你真要去幫助眾生,你只要每一件事情,都盡你自己的本分,老老實實地去做。然後「日用行為」就是你的待人處事、行住坐卧,每一件事情都有度化人的機緣,怎麼說?這怎麼說呢?譬如說,你平常在做人處事的時候,你的親戚朋友,你的兄弟小孩都會看到你的待人處事,你有沒有恭敬心?你做給他們看就可以了。做久了,他們看久了,久而久之,他們就相信佛法。因為他們從你身上看到改變,你以前脾氣非常地不好,你以前嫉妒心非常地重,你以前很喜歡說人家的是非,可是你經過學佛以後,你從你的待人處事裡面,去改變說別人是非的習慣,你的家人都會看到改變。這個就是「固有不期然而然」,就是你沒有想到他對方會改變,結果你做給他看以後,他改變了。

  這個是在《印光大師文鈔·三編上·覆李爾清居士書》,印祖在民國十二年九月十五日的答覆,這一篇寫得非常地好,講得非常地好,我們在這邊來印證「人能如我存心,天必錫汝以福,蓋存心在我」。這一經文,我們用印祖的開示來做印證。

  《太上感應篇匯編》(第九集) 黃柏霖警官主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