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花之緣 花與法②

  塵勞迥脫事非常,

  緊把繩頭做一場。

  不經一番寒徹骨,

  怎得梅花撲鼻香。

  ——唐黃櫱禪師《上堂開示頌》

  該詩用梅花頂風冒雪開放、發出芳香,比喻經過艱苦摸索、禪機頓悟的境地,從而表達了黃櫱禪師勸誡世人為人做事應有梅花這般品性的思想

  黃櫱禪師佛門禪宗的一代高僧,他藉此詩偈,表達對堅志修行得成果的決心,說出了人對待一切困難所應採取的正確態度

  佛教與花有很深的因緣佛門稱花為「華」,花華不二,獻於佛菩薩前的稱為「獻花」,散布壇場四周的稱「散華」。

  佛經里有許多與花相關的典故和用語,如拈花微笑、天女散花、花開見佛、舌燦蓮花、花果自成、花開蓮現、九品蓮花百鳥銜花、夢幻空華、鏡花水月、一花一世界、一花開五葉、蓮華世界等,都使花的精神更加提升。

  花與法的關系更是密切。大乘佛教重要的經典妙法蓮華經》,其經名即是蓮花的潔白完美,來比喻教法微妙無上。本經的梵語原名是「薩曇芬陀利修多羅」,「薩曇」中文意思是妙法,「芬陀利」是白蓮花,將妙法蓮華結合,意味妙法本來清凈,如同蓮花入污泥而不染。一般的植物都是先開花,花落之後才會結成果實,蓮花卻是花果同時,也是譬喻妙法因果不二。

  《大方廣佛華嚴經》之「華嚴」含有以「華」作「莊嚴」之意,在此,「華嚴」是「因」,「佛」為「果」,意思是菩薩修行四攝、六度功德之因,最後必能成就佛果

  中國禪宗初祖菩提達摩,於梁武帝普通八年由天竺來到中國。他面壁坐禪九年之後,傳法給慧可,告訴他「內傳法印,以契證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並念了一首偈:

  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

  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此傳法偈被稱為「花偈」。接下來的傳法偈如:

  二祖慧可:

  本來緣有地,因地種華生;

  本來無有種,華亦不曾生。

  三祖僧璨:

  華種雖因地,從地種華生;

  若無人下種,花地盡無生

  四祖道信:

  華種有生性,因地華生生;

  大緣與信合,當生生不生

  五祖弘忍:

  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

  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

  六祖慧能

  心地含諸種,普雨悉皆生;

  頓悟華情已,菩提果自成。

  這里的每首傳法偈,都是以花果的無常空性,作為契證的法印。

  《阿毘曇毘婆沙論》里以樹的枝幹、根、花來說明十二因緣法:

  如樹有根有體有花有果。無明行是其根,識名色六入觸受是其體,愛取有是其花,生老死是其果。此十二支緣,或有花有果或無花無果。有花有果者,謂凡夫學人;無花無果者,謂阿羅漢

  艷麗嬌美的花朵惹人憐愛,甚至摘取以便時時欣賞。在三世兩重的十二緣起論中,以花朵比喻有情眾生對各種境界的貪愛、染著、執取,實是非常貼切。「此有故彼有,此生故比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花開花謝,瞬息生滅,不也是如此嗎?

  《雜阿含經》說「凡盛必有衰,以衰為究竟……如樹無花實,顏貌轉枯盡,色力亦復然,如花轉萎悴,我今亦復爾。」也是以花來詮釋世事的無常

  在大乘菩薩道的修行法門中,六度波羅蜜是重要的修行方法。從一朵中也可看出花具有六度精神

  (一)布施:

  花開展現美麗的姿容,令人一見心生愉悅,帶給人歡喜,因此它有布施精神

  (二)持戒

  花總在一定的時節、范圍綻放,不像葛藤會攀附在其它的植物上,它不侵犯別人,所以具有持戒精神

  (三)忍辱:

  花開須經種子深埋土裡,一段時日的蘊育,其間必須忍受黑暗、潮濕、寂寞,而後抽芽。甚至開花後,還要耐得住風霜雨雪,乃至蜂蝶采蜜時的傷害,所以具有忍辱精神

  (四)精進:

  一朵花,不管花期長短、久暫,總是努力散布花的芬芳美味,展現它最美的一面。即使謝了,仍舊化作泥土、肥料,為來年的成長做准備,甚至留下種子,為繼起的生命而生生不息,所以具有精進精神

  (五)禪定:

  花,靜靜地開放,表現出寧靜、祥和、安忍的氣質,這就是禪定境界

  (六)般若:

  花有各種顏色、大小、香味,千變萬化,奇妙不已。花的世界就像人的世界,蘊含無限的智能

  《維摩經·佛道品》中,描述維摩居士在他廣植花卉、清凈妙麗的花園里,有「覺意凈妙華,解脫智能果」,更有「七凈華」遍薰其身,這里以華比喻七種凈德,即戒凈、心凈、見凈、度疑凈、分別道凈、行斷知見凈、涅槃凈。

  《華嚴經》里的華藏世界,最下為風輪風輪上有香水海,香水海中生大蓮華,此蓮華中包藏著微塵數的世界,所以又稱蓮華世界。作為華藏世界的中心,蓮華便具有特殊的意涵。

  《華嚴經探玄記》中記載:

  華有十義,所表亦爾。

  一微妙義,以微妙作為花義,表示佛行佛德離於粗相,故說華為嚴。

  二開敷義,表示開放殊榮,令人進入覺性故。

  三端正義,表示圓滿德相具足故。

  四芬馥義,表示德香普熏益自他故。

  五適悅義,表示德樂歡喜不會厭離故。

  六巧成義,表示所修的德相善巧皆能成就故。

  七光凈義,表示永斷災障極其清凈故。

  八庄飾義,表示依勝因莊嚴本性故。

  九引果義,表示此因能結成佛果故。

  十不染義,表示處世不染如蓮華故。

  《大日經疏》說的「所謂花者,是從慈悲生義,即此凈心種子,於大悲胎藏中,萬行開敷莊嚴菩提樹,故說為花。」又是將花向上提升至另一層次精神意義了。

  禪林用語中,有以「白馬入蘆花」說明超越彼此分別思量的境界。當白馬走入蘆花叢里,視覺上兩種白色渾然合一,因此轉指泯除人我、大小、高低、美醜等種種分別見解境界

  唐代的大珠慧海說:「青青翠竹,盡是妙諦;鬱郁黃花,無非般若。」大乘佛教也有無情有性」、「草木成佛」的看法。何況花本身具有千變萬化、引人瞑想思惟的特質,可以說花不只莊嚴世界,更具體而微地展現了佛陀教法。(待續)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