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曾文教授:日本凈土宗的判教論和中國祖師觀

  日本凈土宗的判教論和中國祖師

  楊曾文

  論文提要:聯系古代中日佛教文化交流情況,主要依據日本凈土宗創始人源空的《選擇本願念佛集》,對日本凈土宗的判教論及所尊奉的中國祖師進行介紹,從一個側面揭示中日兩國佛教自古以來存在的血緣關系

  關鍵字:源空、凈土宗念佛、選擇本願念佛

  作者簡介:楊曾文,生於1939年12月,山東省即墨市人,196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中國古代史專業,中國社會科學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博士生指導教師,現為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長,著有《日本佛教史》、《唐五代禪宗史》等。

  日本凈土宗從廣義來說,包括鐮倉時期(1192-1333)由源空創立的凈土宗、源空弟子親鸞創立的凈土真宗以及由一遍創立的時宗,乃至包括江戶時期(1603-1867)大通融觀尊奉平安後期良忍的「融通念佛思想創立的融通念佛宗。

  本文僅對源空創立的凈土宗的判教論及其所尊奉的中國祖師作概要介紹。

  一、

  日本佛教中國佛教的移植和發展。

  西元6世紀中期中國佛教通過朝鮮半島傳入日本,到進入鐮倉時期佛教已經在日本流傳達600多年。在此之前流傳於日本佛教宗派先後有所謂「奈良六宗」和「平安二宗」。奈良六宗是日本以奈良為國都的時期(710-784)流傳於日本佛教宗派,包括三論宗和成實宗、法相宗和俱舍宗、華嚴宗、律宗,皆由赴日傳法的中國或朝鮮的僧人,以及由從中國留學歸國的日本僧人創立的,它們在當時僅相當於佛教學派,至於其中的成實宗、俱舍宗則分別依附於三論宗、法相宗。平安二宗是日本平安(今京都)為國都時期(794-1192)由日本僧最澄、空海分別從中國傳入的天台宗和真言宗(密宗)。

  鐮倉時代日本歷史上一個重要時期在這個時期日本成立了由武士掌握全國軍政大權的政治體制──鐮倉幕府,在京都的以天皇為首的朝廷僅擁有虛位。隨著武士階層在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領域支配地位的確立,在以往依附於皇室和貴族的文化逐漸受到冷落,而反映武士和一般平民思想意識的新文化迅速得到發展。此時佛教已經深入到社會的各個階層之中,與日本固有的以神道代表傳統文化思想宗教信仰、民間生活習俗密切結合。在新的時代潮流推動之下,一些僧人為擺脫舊有佛教的腐敗、混亂和嚴重脫離民眾的局面,相繼提出適應在新的社會背景下傳法需要的學說,創立了新的宗派,其中有源空創立的凈土宗、親鸞創立的凈土真宗一遍創立的時宗、日蓮創立的日蓮宗。這些佛教宗派的創始人都是土生土長的日本人,也未曾到過中國留學求法,是據已經在日本流傳的漢譯佛教經典以及中國佛教著述,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詮釋構建自己的教義體系的。可以說這是中日兩國佛教文化交流的新的形態。

  同時,從中國宋元相繼傳入的禪宗得到迅速傳播,也得到以幕府為首的武士階層的歡迎。

  二、

  日本平安後期,阿彌陀佛西方凈土信仰開始在平安城東北的天台宗中心比睿山興起,先後出現幾位提倡凈土信仰代表人物:源信(942-1017),天台宗著名學僧,著《往生要集》三卷,分類引用漢譯佛教經論和中國人的凈土著述達160餘種,提倡以觀想阿彌陀佛為重點的「正修念佛法門,同時也提倡口稱念佛;空也(903-972)經常到民間宣傳口稱念佛;良忍(1072-1132)融通天台華嚴思想,也提倡口稱念佛。他們推動了凈土信仰的流行。源空繼他們之後正式創立凈土宗日本凈土宗是鐮倉時期成立最早的佛教宗派,因為特別提倡易於民眾理解和修行的口稱念佛,因而傳播十分迅速,影響越來越大。

  關於源空的傳記,主要有信阿《知恩講記》、源智《凈土隨聞記》、《法然上人私日記》、託名聖覺記的《黑谷源空上人傳》、舜昌《法然上人行狀繪圖》、《法然上人傳》及師煉《元亨釋書》卷五〈源空傳〉等。

  源空(1133-1212),號法然,俗姓漆間,美作國(今岡山縣)人。父親是位負責地方治安的武士,在源空九歲時因遭人襲擊受傷而死。源空受父遺命不得為他復仇並出家為僧為他祈福。源空先從其舅、天台宗僧觀覺出家,十三歲天台宗中心京都東北的比睿山,先後師事源光、皇圓。皇圓是著名史書《扶桑略記》的作者。源空跟他學習天台大部──《摩訶止觀》、《法華玄義》、《法華文句》等,並從他受戒。三年後,源空投到西塔黑谷睿空的門下,聽他講授源信的《往生要集》,並受傳凈土法門。睿空對他刻苦修學的精神十分賞識,稱讚他「法然具足」,給他起法號「法然」,並且用他的先師名字「源光」和自己名字「睿空」中的「源」、「空」二字為他法名「源空」。

  此後,源空曾閉關修行,到南都奈良遊學。他在奈良接觸到多種提倡凈土念佛學說。其中有代表意義的有:三論宗僧永觀著有《往生拾因》,珍海《決定往生集》,他們已據中國唐代善導《觀無量壽經疏》提倡彌陀本願他力的凈土法門他還廣泛學習三論宗、律宗真言宗等教理

  源空從奈良回到黑谷,集中閱讀佛教藏經,對宣揚凈土法門的經論和著述特別用心閱讀。他在精心閱讀源信《往生要集》過程中對書中引述的道綽《安樂集》、善導《觀無量壽經疏》、《往生禮讚》、《觀念法門》、《法事贊》等著作中的語句非常感興趣,並且找到原著仔細研讀,受到很大啟發。他經過比較,認為源信提倡的以觀想念佛為主的念佛法門難以為一般人理解和修行,而善導特別提倡的口稱念佛法簡單易學,容易為普通民眾接受。據現存信阿手抄本《知恩講私記》記載,他曾讚歎說:「善導是彌陀化身也,此疏(按:《觀經疏》)彌陀直說。」他由此決定舍棄以往積累和修持的諸宗教義和法門,確立以口稱念佛為中心的凈土教說。

  此後,他開始了艱苦的傳教過程。他先到京都北面的大原勝林院,邀集當時南北二京著名高僧前來聽他講述以口稱念佛為主要內容凈土教義,並回答他們提出的質詢,強調在「末法」時代只有靠阿彌陀佛的本願他力,專念彌陀名號,才能使一切人往生凈土,達到解脫。源空在僧俗兩界逐漸出名,歸依他的人中不僅有一民眾也有上層貴族。攝政九條兼實(1149-1207)接受他的凈土佛法門,勤修口稱念佛,並且從他受戒。源空受他之託,將自己的凈土主張寫成文字,此即著名的《選擇本願念佛集》。

  《選擇本願念佛集》是日本凈土宗所依據的主要著作,開宗名義的第一句話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往生之業,念佛為先」,概括出了源空凈土主張的基本特色。全書由引述凈土經論、著述--正文和源空評述的「私曰」兩大部分組成。正文除引證凈土三部經--《阿彌陀經》、《無量壽經》和《觀無量壽經》外,還大量引證善導的《觀經疏》及《往生禮讚》、《觀念法門》、《法事贊》,還有道綽《安樂集》、法照《五會法事贊》、窺基《西方要決》等,在評述中也引用中國北魏曇鸞《往生論注》、日本源信《往生要集》等書。然而源空清楚地表明,自己是「偏依善導一師」,是以弘揚口稱念佛凈土法門為主旨的。

  源空的凈土教說在武士農民漁民等普通民眾中得到廣泛傳播後,雖曾受到天台宗、法相宗等舊有教派勢力的激烈反對,並且由於這些教派一再奏告朝廷招致朝廷的鎮壓和禁止念佛,然而最後畢竟沒能阻擋源空凈土法門的流行,在13世紀以後成為日本迅速興起的新興民族佛教宗派之一。

  三、

  「判教」或稱「教判」,是站在特定的立場對全部佛法進行分類,按大小乘教理的所謂深淺、高低、顯密等進行排列,將自己最信奉和推崇的教法置於最高地位。中國隋唐時代成立的諸宗派皆有自己的教理論,作為自己開教立宗的依據,例如天台宗的五時八教論、三論宗的二藏三*輪論、法相宗的三時教論、華嚴宗的五教十宗論、凈土宗的二道二門論等。

  中國凈土宗雖然沒有比較嚴格的傳法世系,然而從北魏曇鸞開始直至唐代道綽、善導,也相繼形成自己的二門二道的判教理論。大意是說:進入佛教面臨空前危機的「末法」時代,只有宣說阿彌陀佛西方凈土法門和教人念佛的教說才能引導眾生往生極樂世界,從苦難中得到解脫,稱此為凈土門,而其他宣說通過自己讀經、修行、坐禪、做種種功德等追求覺悟解脫的教說是道門;說凈土門易於為一般人理解,故稱行道,而聖道門難以為一般人理解和接受,稱之為難行道

  源空的判教學說基本上是繼承了自曇鸞至道綽、善導的判教理論。他在《選擇本願念佛集》中說

  凡此集中立聖道、凈土二門意者,為令舍聖道入凈土門也。就此有二由:一由去大聖遙遠,二由理深解微。

  此宗之中立二門者非獨道綽、曇鸞,天台、迦才、慈恩等諸師皆有此意。且曇鸞法師往生論注》雲:

  謹案,龍樹菩薩《十住毗婆沙》雲:

  菩薩求阿毗跋致有二種道:一者難行道,二者易行道

  難行道者,謂於五濁之世,於無佛時,求阿毗跋致為難。此難乃有多途,粗言五分以示義意:一者外道相善,亂菩薩法;二者聲聞自利,障大慈悲;三者無顧惡人,破他勝德。四者顛倒善果,能壞梵行。五者唯是自力,無他力持。如斯等事觸目皆是。譬如陸路,步行則苦。

  易行道者,謂但以信佛因緣,願生凈土,乘佛願力,便得往生清凈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毘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則樂。(已上)

  此中難行道即是道門也,易行道即是凈土門也。難行、易行,聖道、凈土,其言雖異,其意是同。天台、迦才同之,應知。又《西方要決》雲:

  仰惟釋迦啟運,弘益有緣,教闡隨方,並沾法潤。親逢聖化,道悟三乘。福薄因疏,勸歸凈土。作此業者專念彌陀,一切善根,回生彼國。彌陀本願,誓度娑婆。上盡現生一形,下至臨終十念,俱能決定,皆得往生。(已上)

  又同後序雲:

  夫以生居像季,去聖斯遙。道預三乘,無方契悟。人天兩位,躁動不安。智博情弘,能堪久處。若也識痴行淺,恐溺幽塗。必須遠跡娑婆,棲心凈域。(已上)

  此中三乘者即是道門意也,凈土即是凈土門意也。三乘、凈土,聖道、凈土其名雖異,其意亦同。凈土宗學者先須知此旨。設雖先學聖道門人,若於凈土門有其志者,須棄聖道歸於凈土。例如彼(曇)鸞法師舍「四論」講說一向歸凈土,道綽禪師擱《涅槃》廣業,偏弘西方行。上古賢哲猶以如此,末代愚魯寧不遵之哉!

  現對上述引文略作說明:

  (一)源空在對《選擇本願念佛集》所設立的聖道、凈土二門理由進行解釋中,引用唐代道綽《安樂集》提出的兩點:一是此時離佛(「大聖」)在世時已很遙遠,意為已進入信眾素質低下的「末法」時代;二、佛所宣述的「聖道」——所謂三乘(聲聞、緣覺、菩薩三種教法——小乘大乘)、四乘(外加佛乘)的教法道理深奧,已經難為信眾普遍接受和流通,所以在聖道門之外,特立凈土門來教化民眾,引導他們念佛往生凈土,以達到解脫

  (二)源空主要引證的是中國曇鸞、道綽曾經闡述過的難行、易行二道和聖道、凈土二門的判教思想,同時也引證並非專門弘傳凈土法門學者的語句作為證明,即所謂「此宗之中立二門者非獨道綽、曇鸞,天台、迦才、慈恩等諸師皆有此意」。北魏曇鸞著《往生論注》,最早對印度龍樹《十住毗婆沙論》中的「難行道」、「易行道」進行闡釋,提出彌陀本願「他力」和修行者自力」的思想。唐代道綽著《安樂集》,進一步闡釋難行、易行二道,並立足「末法」時代社會環境信眾的素質,對比「聖道門」、「凈土門」的優劣、難易,除繼續提倡觀想念佛外,還提倡口稱念佛,並且強調一切「惡人」皆可通過口稱念佛來滅罪,死後往生凈土世界。源空認為,不僅他們二人有此主張,即使不專弘揚凈土法門天台、迦才、慈恩也這樣主張。他所提到的天台是隋朝天台宗創始人智顗,著有《觀無量壽經疏》、《阿彌陀經義疏》、《凈土十疑論》等;迦才,唐代貞觀年間住於長安弘法寺,弘揚凈土法門,著有《凈土論》,主張觀想念佛;慈恩是玄奘弟子窺基,雖弘揚法相宗,也提倡凈土法門,著有《西方要決》(即《西方要決釋疑通規》。

  (三)他直接引用曇鸞《往生論注》中關於龍樹《十住毗婆沙論》的難行、易行二道的解釋。為什麼聖道門難以修行呢?世處「五濁」之時眾生追求達到不退轉(「阿毗跋致」)的覺悟境界是非困難的,概括起來有五點:一是有「外道」存在,不斷擾亂大乘佛法;二是小乘教法教人只追求自己解脫,從而阻礙了大乘解脫眾生宗旨菩薩慈悲之道三是無所不為的「惡人」破壞人修行功德;四是惡人顛倒善惡因果,破壞人的凈善之行;五是修行者相信和依靠「自力」,而不信佛本願的「他力」在接引眾生往生凈土中的殊勝作用。這樣一來,修行好比選擇陸路走道,非常吃力。相反,如果相信並依靠阿彌陀佛的本願之力就可以在「佛力住持」之下毫不費力地在死後往生凈土,達到大乘不退轉的解脫境地。好像乘船,非常省力。因此他說,聖道門(也可以稱為「三乘」)就是難行道,而凈土門就是易行道,勸人舍棄聖道門而改奉凈土門。

  可以說,以上判教理論就是源空在舊有諸宗並行的社會環境中另創立凈土宗的理由,希望世人認清時代自己的素質,舍棄難以修行的「聖道」佛法,而改奉易於修行凈土佛法門。

  四、

  中國隋唐時代成立的佛教宗派,一般皆有前後相承的傳法世系--「相承血脈」、「師資相承血脈」。傳到日本佛教宗派,一般在繼承這個世系的基礎上再加上日本的傳承世系。那麼,源空創立的凈土宗的傳法世系如何呢?《選擇本願念佛集》記述:

  問曰:聖道家諸宗各有師資相承,謂如天台宗者慧文、南嶽天台、章安、智威、慧威、玄朗、湛然次第相承;如真言宗者大日如來、金剛薩埵、龍樹、龍智、金智、不空次第相承。自余諸宗又各有相承血脈。而今所言凈土宗有師資相承血脈譜乎?

  答曰:如聖道家血脈,凈土宗亦有血脈。但於凈土一宗,諸家不同。所謂廬山慧遠法師,慈愍三藏,道綽、善導等是也。今且依道綽、善導之一家論師資相承血脈者。此亦有兩說:一者,菩提流支三藏、慧寵法師道場法師、曇鸞法師大海禪師、法上法師(已上出《安樂集》);二者,菩提流支三藏、曇鸞法師、道綽法師、善導禪師、懷感法師、少康法師。(已上出唐宗兩傳)

  源空自設答問,以問者的名義提到中國天台宗、密教的傳承世系,說天台宗以南北朝時的慧文、南嶽慧思,隋朝的天台智顗、章安灌頂,唐代的智威、慧威、玄朗、湛然等人前後相承(如果以印度龍樹為初祖,則為九祖相承);密教真言宗以法身佛大日如來印度的金剛薩埵、龍樹、龍智,唐朝時來華的金剛智、不空前後相承。那麼凈土宗有沒有自己的「相承血脈」呢?

  源空在回答中說凈土宗也有自己的血脈相承,然而說法不一。他提出有三家傳法世系:一是尊奉東晉廬山慧遠(334-416)為初祖的法系,二是尊奉唐代慈愍慧日(680-748)為初祖的法系,三是唐代道綽、善導相承的法系。他明確地表示,他創立的凈土宗是尊奉道綽、善導傳承的法系。

  對這一法系,他進而介紹存在兩種說法一是根據道綽《安樂集》卷下的說法:從北魏時在中國北方傳法的印度菩提流支開始,下傳慧寵(當即地論北派道寵)、道場、曇鸞、大海北齊僧統法上等人;一是菩提流支傳曇鸞,再下相承有唐代道綽、善導、懷感(著《釋凈土群疑論》)、少康(被稱為後善導)。

  源空採取後一種說法,以菩提流支、曇鸞、道綽、善導、懷感、少康六人為日本凈土宗的六祖。在這六祖中,除道綽、善導和懷感三人有前後相承的關系外,皆無直接的傳承關系。據《續高僧傳》卷六〈曇鸞傳〉記載,菩提流支曾贈曇鸞以《觀無量壽經》,曇鸞從此舍棄神仙道教信仰而一心信奉凈土法門。少康是因讀善導的《行西方化導文》(《往生禮讚》)受到啟示而專弘凈土法門的,於是也被列入道綽、善導一系的傳承世系之中。

  然而此後源空在自己編錄的《類聚凈土五祖傳》(載《黑谷上人語燈錄》卷九)中去掉菩提流支,只以曇鸞、道綽、善導、懷感、少康五人凈土宗五祖,並且詳細地摘錄唐代道宣《續高僧傳》、迦才《凈土論》、《往生西方凈土瑞應傳》、《新修往生傳》(當即宋戒珠《凈土往生傳》)、宋代王日休《龍舒凈土文》等對這些高僧的生平作詳細介紹。源空的弟子親鸞創立的凈土真宗,以曇鸞、道綽、善導為繼承印度龍樹、世親之後的中國三祖,並以源信、源空為日本二祖。

  關於菩提流支與曇鸞的事跡,在任繼愈主編的《中國佛教史》第五章由筆者執筆第三節《曇鸞和彌陀凈土信仰的發展》中已作詳細介紹;至於道綽、善導及其弟子懷感、少康等人的生平和凈土思想,在拙著《道綽、善導和唐代凈土宗》中已經介紹。這里一概從略。

  綜上所述,由源空創立的日本凈土宗是繼承和發揮中國凈土宗高僧的判教理論為自己開教立宗提供依據的,並且尊奉曇鸞、道綽、善導等凈土高僧祖師

  中日兩國的佛教自古以來形成密切的血緣關系,彼此之間的佛教文化交流十分密切,是東亞佛教黃金紐帶的重要的組成環節。曇鸞、道綽和善導曾經居住和傳法的山西省交城縣西北的玄中寺,不僅是中國凈土宗的重要祖庭,也是日本凈土宗凈土真宗的祖庭,在上世紀的中日佛教文化交流中曾發揮重要作用,相信在新世紀聯接中日兩國佛教徒的友好往來和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中也一定會發揮重要的作用

  2004年7月2日於北京華威西里自宅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