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淺談阿閦佛國品(紫幻居士)

淺談阿閦佛國品

葯師山紫幻居士

  阿閦佛的本心柔軟
  阿閦佛是五方佛之一,與葯師佛同屬東方的佛菩薩。在《阿閦佛國經卷》中舍利弗向本師佛請示諸佛菩薩摩訶薩的本願時,本師佛開示道:

  佛告舍利弗言:「東方去是千佛剎,有世界名阿比羅提,其佛名大目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為諸菩薩說法六度無極之行。」時,有比丘從坐起,正衣服,右膝著地,向大目如來,叉手白大目如來言:「唯,天中天!我欲如菩薩結願學所當學者。」如是,舍利弗!其大目如來告其比丘言:「如結願學諸菩薩道者,甚亦難。所以者何?菩薩於一切人民及蜎飛蠕動之類,不得有嗔恚。」佛語舍利弗:「其比丘如是為以,被是大僧那僧涅。菩薩摩訶薩初發是意,乃於一切人民、蜎飛蠕動之類,意無嗔怒,亦無恚恨也。舍利弗!爾時,其菩薩摩訶薩用無嗔恚故,名之為阿閦;用無嗔恚故,住阿閦地。

  這就是阿閦佛之名的由來。這位比丘受到了大目如來啟發,發起了對眾生不起嗔恚的誓願而成為阿閦佛的本心也就是柔軟心。而阿閦佛進而以此柔軟心來渡化各道的眾生

  阿閦佛所渡化的眾生修羅道為主。修羅道的眾生分布在各道之中,具有好鬥、易怒的特性。阿修羅的特質是瞋恨、淫慾恐怖業,其中淫慾是比較偏向於對肉身喜好,而阿修羅恐怖業主要是因為缺乏自信心所造成的。因此常可見修羅界的眾生成群結隊,並以凶惡的外表來掩飾內在的不安全感,藉此強化自信心。另外較為特別,也較少為人所知的是,阿閦佛也渡化一切為情所困眾生。為情所困眾生之特質是忌妒、淫業與痴業。其中的淫業是比較偏向於精神上的慰藉,而痴業則是指累生累世對某人情感上的執著,又稱之為情障。阿閦佛的本願,就是要渡化具有這些特質的一切眾生

  阿閦佛國凈土
  阿閦佛的凈土一共有五個,分別是妙喜國土、現喜國土、妙樂國土、現樂國土與可樂國土。各位於東方十二、十三、十七、十八與十九殑伽沙。阿閦佛國里主要的佛菩薩不動如來、阿閦如來、寶蓮香菩薩、寶蓮華菩薩,以及阿閦菩薩不動如來就相當於葯師世界的電光如來,阿閦如來就相當於葯師如來,寶蓮華、寶蓮香菩薩就相當於日月菩薩,而阿閦菩薩則相當於消災延壽葯師佛。在護法方面,則有不動明王孔雀明王等。其他在經書中出現過為人所知曉的佛菩薩則有維摩詰居士、轉女身菩薩、賢王菩薩、現意天子等,均是來自於阿閦佛國土。另外,經書中亦有開示

  阿閦佛般泥洹時有菩薩摩訶薩名眾香手,當授是眾香手菩薩決,號曰羞洹那洹波頭摩如來﹝意即金色蓮華佛﹞、無所著、等正覺。復次,舍利弗!其金色蓮華佛之剎所有善快,亦當如阿閦佛剎之善快有安諦;金色蓮華佛所有眾弟子,亦當如阿佛。

  其中眾香手菩薩就是寶蓮華菩薩,其他經書中亦有譯為香象菩薩、香惠菩薩、不可息菩薩、素色菩薩,乃賢劫十六尊之一。依據經書開示將來阿閦佛涅槃之後會由寶蓮華菩薩接位,成為阿閦佛國的新教主,號金色蓮華佛。

  有關妙喜凈土的情景,經書也有所記載: 
  佛言:「阿閦如來剎中無有三惡道。何等為三?一者、泥犁,二者、禽獸,三者、薜荔。一切人皆行善事,其地平正生樹木,無有高下,無有山陵溪谷,亦無有礫石崩山。其地行足蹈其上即陷適,舉足便還復如故;譬如蜿蜒枕頭,枕其上即為陷適,舉頭便還復如故,其地如是。

  由此可知,在阿閦佛的凈土之中是沒有三惡道的,此與阿彌陀佛會在其凈土幻化成各種鳥類,唱頌阿彌陀佛聖號是不同的。而阿閦佛國土柔軟與平坦皆是出自於阿佛的本心——柔軟心所致。而由經文中的幾個段落亦可看出凈土中的生活情形

  其佛剎無有三病。何等為三?一者、風,二者、寒,三者、氣。其佛剎人,一切皆無有惡色者,亦無有丑者,其淫、怒、痴薄。其佛剎人民皆悉無有牢獄拘閉之事,一切皆無有眾邪異道。其剎中樹木常有花實,人民皆從樹取五色衣被,眾共享著之;其衣被甚姝好,無敗色者。

  人民所著衣香,譬如天華之香;其飯食香美,如天樹香,無有絕時,諸人民著無央數種種衣被。其佛剎人民,隨所念食即自然在前。譬如,舍利弗!忉利天人隨所念食即自然在前,如是其剎人民,隨所念欲得何食,即自然在前,人民無有貪於飲食者。阿閦如來佛剎有八味水,是諸人民所為,悉共享之。人民意念欲令自然浴池有八味水滿其中,用人民故,即自然有浴池,有八味水滿其中;意念欲令水轉流行,便轉流行;意欲令滅不現,即滅不現。其佛剎亦不大寒,亦不大熱,風徐起甚香快。是風用諸天、龍、人民故,隨所念風便起;若一人念,欲令風起自吹,風即獨吹之;意念不欲令風起,風便不起;風起時,不動人身,風隨人所念起。舍利弗!是為阿如來佛剎之善快,如昔時所願。

  由此可知,凈土人民食衣住行上的所有需要,只需起心動念,就會自然現前。這一都是因為阿閦佛的本願所致,而阿閦佛之所以這麼做,都是為了要讓凈土的人民能夠更專心致力於修行之上:舍利弗!譬如?單越天下人民無有王治。如是,舍利弗!阿閦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佛剎無有王,但有阿閦如來、天中天、法王,譬如忉利天帝釋,於座適發念,諸天便來受其教。舍利弗!是為阿閦如來佛剎之善快。

  舍利弗!阿閦佛剎人民,無有治生者,亦無有販賣往來者,人民但共同快樂安定寂行。其佛剎人不愛欲淫?,以因緣自然愛樂。其剎風起吹梯陛樹,便作悲音聲舍利弗!極好五音聲,不及阿閦佛剎風吹梯陛樹木音聲也。舍利弗!是為阿閦如來昔行佛道時,所願而有持。

  凈土人民皆受教於阿閦佛的教化。其中人民有出家眾,有居士身。有男身相,亦有女身相。此與阿彌陀佛極樂凈土中所有人民皆為單一男相是不同的。阿閦佛國中男女居士因緣、因願而生在一起,不是為了淫慾而居住在一起。所有人民都好於清凈修行,廣修清靜法門

  另外,較特別的是,本師佛在經文中有特別描述阿閦佛凈土中的女眾: 
  譬如,舍利弗!玉女寶過踰,凡女人不及,其德如天女。如是,舍利弗!其佛剎女人德,欲比玉女寶者,玉女寶不及其佛剎女人,百倍、千倍、萬倍、億倍、巨億萬倍不與等。

  阿閦如來佛女人意欲得珠璣、瓔珞者,便於樹上取著之。欲得衣被者,亦從樹上取衣之。舍利弗!其佛剎女人無有女人之態,如我剎中女人之態也。舍利弗!我剎女人雲何?我剎女人惡色、醜惡舌、嫉妒於法、意著邪事,我剎女人有是諸態,彼佛剎女人無有是態。所以者何?用阿閦如來昔時願所致。

  阿閦佛剎女人妊身產時,身不疲極,意不念疲極,但念安隱,亦無有苦。其女人一切亦無有諸苦,亦無有臭處惡露。舍利弗!是為阿閦如來昔時願所致,得是善法,其佛剎無有能及者。

  由此可見,阿閦佛是一位非常照顧女性的佛菩薩。阿閦佛不會強調轉女成男,而是幫助每一位女性解決她們所面臨的種種問題。阿閦佛國中維摩詰菩薩居士身示現,破解我們「出家修行一定比在家修行好」的迷思;而轉女身菩薩亦破解我們「以男相修行一定比女相修行好」的迷思。由此可知,阿閦法門修行強調心的修持才是最重要的。只要起心動念一切皆合乎於佛法、合乎於善念,所表現出來的言行舉止自然會符合於佛道,至於外在的種種相,如居士身或出家身、男身或女身,都不是那麼重要,也不需要那麼執著就如同在阿閦佛國中,阿閦佛不需要開示戒律之法,因為其人民所行皆是善行,所起之念皆是善念。所謂的戒條也就不需要了。

  如何修持阿閦佛國的凈土法門
  要往生阿閦佛國,必須以下列三種方式修持

  一、當發願往生阿閦佛國
  爾時,賢者舍利弗問佛言:「雲何?天中天!菩薩摩訶薩用何等德行故,得生阿閦佛剎?」佛告舍利弗:「是菩薩摩訶薩當學阿閦佛昔求菩薩時行,當發如是意願:『令我生阿閦佛剎。』菩薩摩訶薩用是行故,得生彼佛剎。」

  修行者在每日受持讀誦阿閦佛聖號後,應起心發願:願往生阿閦佛凈土。如此日復一日,逐漸加深自己與阿閦佛之間的佛緣,直到往生前一刻,仍心系阿閦佛與阿閦佛國。則往生時,自然會有阿閦佛國的菩薩前來接引,渡化往生至阿閦佛國。

  二、廣修六波羅
  復次,舍利弗!菩薩布施無極,積累德本,持願無上正真道,得在阿閦佛邊;菩薩摩訶薩用是行故,得生彼佛剎。菩薩行戒度無極,持願無上正真道,得在阿閦佛邊;菩薩摩訶薩用是行故,得生彼佛剎。菩薩忍辱無極,持願無上正真道,得在阿閦佛邊;菩薩摩訶薩用是行故,得生彼佛剎。菩薩精進無極,持願無上正真道,得在阿閦佛邊;菩薩摩訶薩用是行故,得生彼佛剎。菩薩行一心度無極,持願無上正真道,得在阿閦佛邊;菩薩摩訶薩用是行故,得生彼佛剎。菩薩智慧無極,持願無上正真道,得在阿閦佛邊;菩薩摩訶薩用是行故,得生彼佛剎。

  修行者應依據佛菩薩開示,好好修持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使自己日常生活之中的言行盡量符合六波羅密之法。如此日復一日,累積自己的善緣與福報,在福報具足之後,自然往生於阿閦佛的凈土之中。

  三、廣修清凈法門,不染淫業
  爾時,有異比丘聞說彼佛剎之功德,即於中起淫慾意,前白佛言:「天中天!我願欲往生彼佛剎。」佛便告其比丘言:「痴人!汝不得生彼佛剎。所以者何?不以淫慾亂意者,得生彼佛剎;用余善行清凈行,得生彼佛剎。」

  阿閦佛國的人民不染淫業,因此有願往生阿閦佛國的修行者,也應常修持清凈法門,使自己不染淫業。如此與佛國中的人德性相若,才能具有往生凈土條件

  最後以一首偈送給所有修持凈土法門的修行者

朵朵蓮花凈土

九品蓮池迎眾生

花開見佛悟無生

笑度十界迷眾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