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山·紫雲居士:六十心介紹(上)

  六十心介紹(上)

  (大毗盧遮那成佛經疏卷第一沙門一行阿闍黎記真言門住心品第一)

  葯師紫雲居士

  爾時金剛手。復請佛言。惟願世尊說彼心。如是說已。佛告金剛手秘密主言。秘密主諦聽。心相。謂貪心貪心。嗔心慈心。痴心智心。乃至雲何受生心。謂諸有修習行業彼生。心如是同性。此答前問中諸心相句也。初列六十心名。次釋其相。

  ◎心相:心顯現出的相狀。如貪心、無貪心、嗔心、慈心…等雲何受生心。

  ◎謂諸有修習行業彼生:三界內各種所作行為是業因,由業形成各種不同心。

  ‧諸有:指三界指欲界、色界、無色界

  ‧修習:指所作行為。

  ‧行業:指由業障業力所造。

  ‧彼生:指心顯現出的相狀。

  ◎心如是同性:心如同顏色的性質易染色。心屬善業時神識為白色,心屬惡業時神識為黑色。

  (以下列出六十種心的名稱,並解釋說明之)

  秘密主。彼雲何貪心。謂隨順染法者。謂染著前境。即是染污凈心。若隨順修行此法。名有貪心。以心法微細難識。但觀彼所為事業。必有相彰於外。譬如鑒煙之狀貌。則火性可以比知。故諸句多以順修明義。以可例然也。此等皆是未得出世心以來。與善種種雜起之心。若行者善識真偽。猶如農夫務除穢草以輔嘉苗。則凈心勢力漸漸增長。勿謂是因緣事相。輕忽至言。使心沒其中。不自覺知也。

  (此段說明貪心即是隨順染心,追求喜愛的事與物)

  ◎彼雲何貪心。謂隨順染法者。謂染著前境。即是染污凈心。若隨順修行此法。名有貪心貪心是指隨順心意取境,污染清凈心。

  ◎以心法微細難識。但觀彼所為事業。必有相彰於外。譬如鑒煙之狀貌。則火性可以比知:觀貪心的念微細很難分辨了解,但是由行為可以看出。

  ◎故諸句多以順修明義。以可例然也。此等皆是未得出世心以來。與善種種雜起之心。若行者善識真偽。猶如農夫務除穢草以輔嘉苗:由佛經中明白義理,但是未證空性。此時內心是善種與業種合用起心,修行人須分辨內心起的心念好與壞,就像農夫清除雜草以利苗生長。

  ◎則凈心勢力漸漸增長。勿謂是因緣事相。輕忽至言。使心沒其中。不自覺知也:由清凈心漸漸增長,不要再因世間因緣相,讓清凈心陷入塵境中仍不覺察。

  第二雲何貪心。謂隨順無染法者。謂與前心相違。乃至所應進求善處。亦復不生願樂。是故不染善法。俱障善萌。與無染污心。名同事異。最須觀察也。是故行者。但觀貪心實相。自然貪不染心。不應起如是無慧不貪之行

  (此段說明無貪心即是隨順染心,追求喜愛的事與物)

  ◎雲何貪心。謂隨順無染法者:不貪心不隨著心意取境。

  ◎謂與前心相違。乃至所應進求善處。亦復不生願樂。是故不染善法:若不貪心內心與境不同,內心想往好處不願樂求喜愛之事及物,所以不會染著清凈心。

  ◎俱障善萌。與無染污心。名同事異。最須觀察也:此時須內觀,內心業障,善種萌芽與清凈心同為神識,但心的境界不同。

  ◎是故行者。但觀貪心實相。自然貪不染心:修行者貪心自然不再將貪業染著到清凈心上

  ◎不應起如是無慧不貪之行:凡是對修行沒有智慧的事不做

  第三雲何嗔心。謂隨順怒法者。怒謂嗔心發動。事彰於外。以心法難識故。以順修怒法釋之。若數起如是不寂靜相。即知是嗔心相也。但於此眾緣中觀察嗔心。自無所住則此障不生

  (此段說明嗔心即是隨順怒氣、仇恨等情緒於心)

  ◎雲何嗔心。謂隨順怒法者:嗔心即是隨著怒氣表現出情緒

  ◎怒謂嗔心發動。事彰於外。以心法難識故。以順修怒法釋之:怒即是嗔心剛起動,情緒表現於外。

  ◎若數起如是不寂靜相。即知是嗔心相也:若內心無法寂靜即是嗔心顯現。

  ◎但於此眾緣中觀察嗔心。自無所住則此障不生:若由各種事緣觀嗔心,此嗔心若入空性,無所住時,則嗔業的業障不生起。

  第四雲何慈心。謂隨順修行慈法者。此慈亦是與嗔相違。愛見心垢之慈。非善種所生也。上慈字據內心。下慈字是外相所為事業。既覺知已。但治妨道之失。轉轉修慈無量心。即是對治。

  (此段說明慈心即是隨順修行慈心善待一切眾生)

  ◎雲何慈心。謂隨順修行慈法者:慈心隨順善待眾生之法。

  ◎此慈亦是與嗔相違。愛見心垢之慈。非善種所生也:慈與嗔是相反的心,愛是慈的業垢,不是好的種所現。

  ◎上慈字據內心。下慈字是外相所為事業。若內心慈心外在會有慈心的行為。

  ◎既覺知已。但治妨道之失。轉轉修慈無量心。即是對治:對治方法既覺知慈心了,為防止失去慈心須轉修無量慈心

  第五雲何痴心。謂順修不觀法。謂不觀前言善惡是非。遇便信受。凡所為事業。不能先以慧心甄別籌量是非。如是等多諸誤失。皆是痴心相也。

  (此段說明痴心即是隨順修行卻不了解事實真相,不觀察善惡是非)

  ◎雲何痴心。謂順修不觀法:痴心是不觀察事情真相

  ◎謂不觀前言善惡是非。遇便信受:對是非善惡都相信。

  ◎凡所為事業。不能先以慧心甄別籌量是非。如是等多諸誤失。皆是痴心相也:對一些行為,無法用慧心去分別是非,造成很多失誤,這是痴心的心現出的相狀。

  第六雲何智心。謂順修殊勝增上法者。謂是人於種種所說中。皆以智簡擇此勝此劣此應受此不應受。取其勝上者而彼行之。即是無痴相也。然過人之法。非智力籌量所能及之。唯信者能入耳。是故觀察世智辯聰難。是彼對治。

  (此段說明隨順修行殊勝智慧增上法)

  ◎雲何智心。謂順修殊勝增上法者:以殊勝無上妙法修種智成就

  ◎謂是人於種種所說中。皆以智簡擇此勝此劣此應受此不應受:人會在各種學說中,以自己的人間智慧選擇自己認為可以接受的理論。

  ◎取其勝上者而彼行之。即是無痴相也:若能用勝上妙法修行即是智慧修行人。

  ◎然過人之法。非智力籌量所能及之:有些非人能想像出的法。

  ◎唯信者能入耳。是故觀察世智辯聰難。是彼對治:對治方法唯有實修信佛修行者能相信,所以要以世間智慧聰明分辨是很困難的。

  第七雲何決定心。謂遵教命如說奉行。

  (此段說決心即是遵受教化、奉命行事,依佛所說奉行)

  第八雲何疑心。謂常收持不定等事者。今先擇疑心。令決定心相易解明了故。謂此人隨有所聞。便生不決定心。如受戒時。便自生疑心。我今定得戒。為不得戒耶。或疑師疑法。諸事例爾。如人道行。以疑惑故不能前進。智度偈雲。乃至譬如觀岐路。好利者應逐。是彼對治。又決定心者。謂隨聞善友等如法教命。便即不生疑慮。至心奉行。然亦當以慧觀察。生正決定心也。

  (此段說明疑心即是面對事情經常猶疑不定)

  ◎雲何疑心。謂常收持不定等事者:疑心是面對事情猶疑不定。

  ◎今先擇疑心。令決定心相易解明了故:對有疑心的事須先明白了解,使不再有疑心。

  ◎謂此人隨有所聞。便生不決定心:由此因有人已了解明白,也就不疑了。

  ◎如受戒時。便自生疑心。我今定得戒。為不得戒耶。或疑師疑法。諸事例爾。如人道行。以疑惑故不能前進:如受戒時起疑心。對已得戒、不得戒、對上師、對法及諸事起疑心。若修行人有疑心,則修行無法進步。

  ◎智度偈雲。乃至譬如觀岐路。好利者應逐。是彼對治:對治疑心如所說,如修行人走入小路,不明白有疑問狀況時,應以利益眾生即是對的。

  ◎又決定心者。謂隨聞善友等如法教命。便即不生疑慮。至心奉行。然亦當以慧觀察。生正決定心也:當下決心時須以慧觀察善知識,隨善知識教導對法不生疑心,一心精進修行

  第九雲何闇心。謂於無疑慮法。生疑慮解者。謂如四諦不凈無常等。世間智者不應生疑。然彼聞之心懷猶豫。如夜見株機生種種憶度之心。若見有如是相者。當知暗心使然也。

  (此段說明闇心即是對於毫無懷疑憂慮的法,又生懷疑憂慮之心而猶豫不決)

  ◎雲何闇心。謂於無疑慮法:闇心是不該懷疑而懷疑。

  ◎生疑慮解者。謂如四諦不凈無常等。世間智者不應生疑:如四聖諦不凈觀、無常觀,是不應該懷疑。

  ◎然彼聞之心懷猶豫。如夜見株機生種種憶度之心:對一些佛理聽聞後不該疑心而懷疑,如同晚上寶珠生起各種心。

  ◎若見有如是相者。當知暗心使然也:若有此相,即是闇心起疑。

  第十雲何明心。謂於不疑慮法。無疑慮修行者。謂於決定法印非可疑慮之法。彼隨所聽聞即能懸信。當知是明心也。然是中若過若不及。即是障道之心。更處中慧。是彼對治。

  (此段說明明心即是對於毫無懷疑憂慮的法,就依法修行)

  ◎雲何明心。謂於不疑慮法:明心是明白不再有疑慮心修行

  ◎無疑慮修行者。謂於決定法印非可疑慮之法。彼隨所聽聞即能懸信。當知是明心也:修行者佛法手印咒語完全相信。

  ◎然是中若過若不及。即是障道之心。更處中慧。是彼對治:修行時要以中慧相信明白佛教修行即是中觀修行時空觀假觀同時用,若只用空觀或假觀,都無法明白其妙意。

  第十一雲何積聚心。謂無量為一為性者。謂此人隨於一事生信解已。更聞種種殊異法。皆合集為一。如人學得一三昧已。見余經教無量法門差別勝事。皆謂說此定心。離此之外更無餘法。故名積聚心也。

  (此段說明積聚心即是以無量多為第一原則)

  ◎雲何積聚心。謂無量為一為性者:積聚心是將無量法歸於一門

  ◎謂此人隨於一事生信解已。更聞種種殊異法。皆合集為一:此人因一事生信後,又聽聞他不同法都合成一法。

  ◎如人學得一三昧已。見余經教無量法門差別勝事。皆謂說此定心:如人學一個三昧後,見其他法門不同差別殊勝法,皆說是三昧定心。

  ◎離此之外更無餘法。故名積聚心也:除三昧以外即無其他法,故名積聚心。

  第十二雲何斗心。謂互相是非為性者。謂聞他所說言教。常好辨論是非。謂是義應爾是事不然。假使所言合理。亦以種種方便伺求其長短。欲令墮在失處。設他來問。亦復求其長短。言此問乖僻。我不應答。有如是相現。當知是斗心也。

  (此段說明斗心即是喜好互相爭論是非的心)

  ◎雲何斗心。謂互相是非為性者:喜好論是與非,即是斗心。

  ◎謂聞他所說言教。常好辨論是非。謂是義應爾是事不然:聽聞人所教理喜歡辨論是與非,並說是義理,其實不然。

  ◎假使所言合理。亦以種種方便伺求其長短。欲令墮在失處:假使他人言之有理,亦以各種方便法找出其缺點

  ◎設他來問。亦復求其長短。言此問乖僻。我不應答:若他人來問,亦找出其缺點。問到不明,冷澀問題時則不答。

  ◎有如是相現。當知是斗心也:若有此相,即是有斗心,亦名爭鬥心。

  第十三雲何諍心。謂於自己而生是非者。謂內懷是非之心。如自思惟一義竟。輒復自設異端推求其失。雖善心咨受於人既領受已。還自推求得失。謂此事合爾此不合。多有如是相現。當知是諍心也。

  (此段說明諍心即是以自己利益為主的心)

  ◎雲何諍心。謂於自己而生是非者:諍心是為自己利益產生是非

  ◎謂內懷是非之心。如自思惟一義竟:內心以利義產生是非之心

  ◎輒復自設異端推求其失:自己設計方法又擔心失去利益

  ◎雖善心咨受於人既領受已。還自推求得失:雖然接受好心人意見,還是擔心利益得失

  ◎謂此事合爾此不合。多有如是相現。當知是諍心也:以自我利益分析事情做與否,若有情形即是諍心。

  第十四雲何無諍心。謂是非俱舍者。准梵本轉聲。雲於六十心下。皆合有為性之字。例可知也。謂其心不懷向背。雖先所宗習作如是見解。更聞異言以違合理。即受行之。或先以為是。聞他以為不善。即能改之。情無所是非俱舍。如有如是相。當知是無諍心也。覺知無記無諍之心。修諸法實相無諍之心。是彼對治也。

  (此段說明無諍心即是不以自己利益為主的心)

  ◎雲何無諍心。謂是非俱舍者:無諍心須是與非不以自己利益為主。

  ◎准梵本轉聲。雲於六十心下。皆合有為性之字。例可知也:依梵文解六十心合情合理,而且舉例說明了解。

  ◎謂其心不懷向背。雖先所宗習作如是見解:如此心不會背離,因歷代大師如是修,如是證。

  ◎更聞異言以違合理。即受行之:但若聽到不合理言論又違背理論時,亦可接受。

  ◎或先以為是。聞他以為不善。即能改之:或先以為是,聽他人說不是時,也能改變意見。

  ◎情無所是非俱舍。如有如是相。當知是無諍心也:不以自己感情判斷是與非,若有如是情形即是無諍心。

  ◎覺知無記無諍之心。修諸法實相無諍之心。是彼對治也:對治方法要覺知對人間法不要在意掛心,也不爭論。修空性、渡生法凈土,實相顯現要相信真實意,也不須爭論。

  第十五雲何天心。謂心思隨念成就者。如諸天先世果報故。若有所須。不加功力隨心而生。數起如是願樂。當知是天心。亦由曾生上界故。有此習也。如真言行人。不期遠大之果。但為自心所率。能障凈菩提心。當自覺知勿貪世間悉地。是彼對治。

  (此段說明天即是想得到心裡所想得到的事與物)

  ◎雲何天心。謂心思隨念成就者:天心即是心想事成。

  ◎如諸天先世果報故。若有所須。不加功力隨心而生:此事修行者因有天界福報,故不須很努力,即可心想事成。

  ◎數起如是願樂。當知是天心:如此常常如是滿願,修行者具有天的福報

  ◎亦由曾生上界故。有此習也:修行人曾於天界投生,仍有天界習氣

  ◎如真言行人。不期遠大之果。但為自心所率。能障凈菩提心:修真言修行有福報,若沒有大願,又因為自心驕慢率性,會障礙修行成就菩提心。

  ◎當自覺知勿貪世間悉地。是彼對治:對治天心,修行人須要不貪人間成就,由於有福報易成功滿願而忽視精進修行

  第十六雲何阿修羅心。謂樂處生死者。阿名為非。修羅名天。以其果報似天。而行業住處不同故。以為名也。此知有解脫之利。但深樂生死果報快樂。不能進趣。若行人有此相貌。當知名修羅心。亦由先世曾生此趣故。有此習也。觀察無常苦等。是彼對治。

  (阿修羅即是好處於爭戰、生死相鬥的心)

  ◎雲何阿修羅心。謂樂處生死者阿修羅喜樂生死好鬥

  ◎阿名為非。修羅名天。以其果報似天。而行業住處不同故。以為名也:此阿修羅是受天的福報,因業力在五趣中輪回。

  ◎此知有解脫之利。但深樂生死果報快樂。不能進趣:了知解脫法,但因處於生死果報好鬥情境中,無法進入修行

  ◎若行人有此相貌。當知名修羅心。亦由先世曾生此趣故。有此習也:修行人有此心狀態即為修羅心,或前世曾經入此道,亦有好鬥習性

  ◎觀察無常苦等。是彼對治:對治方法無常、苦等。

  第十七雲何龍心。謂思念廣大資財者。謂數作是念。我當以何方便。獲如是廣大資財勝妙珍寶。有此多貪無厭之想。是龍趣之心也。亦本從龍趣中來。故生此習。喜令行人願求世間悉地。障出世凈心。思惟少欲知足無常等。是彼對治。

  (龍心即是想要擴大資源財富的心)

  ◎雲何龍心。謂思念廣大資財者:龍心是想要廣大資源財富的心。

  ◎謂數作是念。我當以何方便。獲如是廣大資財勝妙珍寶:經常會想要用什麼方法得到廣大資財珍寶

  ◎有此多貪無厭之想。是龍趣之心也。亦本從龍趣中來。故生此習:龍心是貪得無厭心,也因此心入龍族。

  ◎喜令行人願求世間悉地。障出世凈心:修行人願求世間成就,如此障礙學佛的心。

  ◎思惟少欲知足無常等。是彼對治:對治方法是少欲無為,無常觀。

  第十八雲何人心。謂思念利他者。謂好追求思念。某甲我有恩。我當以如是方便令得大利某甲曾於我所有不饒益。今當報之。及種種理人利物之計。皆是人心也。當念自觀心行早求法利不應紛紜思慮他緣。是彼對治。

  (人心即是思量、想念、牽掛他人的心)

  ◎雲何人心。謂思念利他者。謂好追求思念:人心是思念、想念、感念他人。

  ◎某甲我有恩。我當以如是方便令得大利若有人有恩於我,必以方便法回報,使他得利。

  ◎某甲曾於我所有不饒益。今當報之。及種種理人利物之計。皆是人心也:若有人對不好,必報復,並計算對人及物的各種方法

  ◎當念自觀心行早求法利不應紛紜思慮他緣。是彼對治:對治方法自己要觀心,早求學佛法利生,不應與其他人常想攀緣一起。

  第十九雲何女心。謂隨順欲法者。亦是人趣心。但以多欲為異耳。如經說言。女人多欲百倍於男子。常念所經樂事。或想他容色姿態等。能令行者障蔽凈心。亦是多生曾作女人。猶有本習也。是中以不凈念處等觀身實相。是彼對治。

  (女心即是喜好貪情、迷戀的心)

  ◎雲何女心。謂隨順欲法者。亦是人趣心。但以多欲為異耳:女人隨順自己慾念行事,慾望也是人心的趣向,男女慾念不同,慾望多少也不同。

  ◎如經說言。女人多欲百倍於男子。常念所經樂事:經說女人男子多欲百倍,又常常念說其喜歡貪情之事

  ◎或想他容色姿態等。能令行者障蔽凈心:或想念心中人的容貌、姿態等,能障礙修行者修出清凈心。

  ◎亦是多生曾作女人。猶有本習也:多生作女人即有這樣的習性

  ◎是中以不凈念處等觀身實相。是彼對治:對治方法觀身不凈

  第廿雲何自在心。謂思惟我一如意者。自在外道所事天神也。彼宗計。自在天能隨念。造諸眾生苦樂等事。修此法者。亦常繫念。願得如其本尊。若真言行人。數念如是悉地。念我隨念成就。當知是自在心。亦先習使然也。當觀諸法皆悉屬眾因緣無有自在。是所對治。

  (自在即是想要事事如意,一切無礙的心)

  ◎雲何自在心。謂思惟我一如意者:自在心是想隨心如意

  ◎自在外道所事天神也。彼宗計:自在理念外道天神的教旨。

  ◎自在天能隨念。造諸眾生苦樂等事:色界自在天能隨念力造眾生並給眾生苦及樂。

  ◎修此法者。亦常繫念。願得如其本尊:若修自在天神法,一心繫念天神,亦可如願修天神本尊

  ◎若真言行人。數念如是悉地。念我隨念成就:若修真言修行者,一心以願力修本尊,如是常念佛號及咒語,隨念力修佛的是本尊成就

  ◎當知是自在心。亦先習使然也:知道心自在修習,以念力必如此可修本尊

  ◎當觀諸法皆悉屬眾因緣無有自在。是所對治:對治方法觀渡生學法與眾生因緣有關,自身沒有自在之事。   

THE END